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读后感

2025/06/15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读后感(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读后感 篇1

读完《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故事》后,我知道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历史故事。

这本书有15个小故事,我最喜欢的小故事是《女娲造人补天》,它主要讲的是女娲先用昆仑山的黄泥,捏了许多跟自己一样的泥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女娲捏了一会儿,感到了太累了,可还有很多黄泥,女娲便随地捡起了一根野藤,对准黄泥使劲一抡,黄泥就变成了大大小小的'活人,这些被女娲造出来的活人,大人们在一块儿干活,孩子们一块儿玩耍,后来有男女结成夫妻。这个故事里还讲到了共工和颛顼大战,弄倒了撑天的大柱子,天露出了一个的大洞,野兽也从森林里跑出来了,人民过的非常痛苦,女娲想拯救人民,就历尽千辛万苦练好了五色石,准备修补天,女娲一点一点的修补天,过了一段时间天终于补好了就剩洪水没有止住,女娲带领人们烧毁芦苇,填平了陆地。

我喜欢这个故事的原因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了很多道理。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读后感 篇2

读完了中国历史这本书,一共有14册我读了其中第5册,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骑马打仗这一节。

古时候没有汽车、火车人们想要跑得快就必须骑马,战争的时候人们带着武器坐在马上打仗就叫骑马打仗。匈奴人总是欺负汉朝,汉朝自从出了个神箭手叫李广,他箭无虚发所以人们给他取了个外号叫“飞将军”,有他的地方匈奴人不敢轻易惹他。还有一个叫卫青,曾率领大军一夜追击六、七百里让匈奴人全军覆没。汉武帝一直觉得汉朝马匹不够好,他日夜盼望得到更多的马,让他的将士四处征讨一匹叫“汗血马”,那匹马流的`汗像血一样奔跑如飞。他不惜付出任何代价,终于得到了使汉军如虎添翼。

让我们永远记住历史上所发生的这一刻。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读后感 篇3

常听前辈们说多阅读历史故事、英雄传记等作品,对塑造孩子勇敢、胸怀开阔、富于责任感的精神尤为必要,但困惑也随之而来:我不知道自己如何选择一本好的历史书给孩子,也不知道如何把长长的历史通俗地讲给孩子听。看了《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这套书后,发现书里的一个个小故事不仅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而且书中的内容就是自己想带给孩子的好东西,值得一读。

这本书有个独特之处:书中有两篇序,一篇是写给父母亲看的,一篇是写给小朋友们看的。在写给父母的序里写了这本书定位的高度、编写的初衷和想要达到的目标;在写给孩子的序里,告诉孩子,为什么要读历史。虽没有完全读完,但两篇序已然打动我的心,只有真心爱儿童的人,才会有这样的心思来编排历史书。他不去罗列浩瀚的史实,不做狭隘的忠君爱国的宣教,试图借史引导孩子具有开阔的胸襟进而拥有丰富的内心,引导孩子多元思考。仅仅读过序,便已被他俘虏。

记得以前读书时的历史书,里面都是枯燥的文字,很少能吸引自己读完一个个历史故事,但这本书却与众不同,全套书共14册,从开天辟地到民初中国,语言简洁,故事精炼,画面精致。书里有历史事件、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有艺术,列举了以《清明上河图》为代表的书画艺术、四大发明、精美瓷器等等,以孩子能懂的经验、语言,讲中国历史上影响后代最深远的人、事、时、地、物,让原本抽象难懂的观念或复杂背景,变得生动活泼、逸趣横生,给孩子一个清晰的中国正史概念。尤其是书里的"说来听听",更是鼓励孩子们有自己的思想和思考。"如果你是岳飞,你会如何"?从历史可以看出,很多事情没有对错,看你站在哪个角度来看待问题,就像辩论,有正反方,也许有胜负,但更重要的,是你要学会有自己的观点;更更重要的,是能从细节的方向展开联想,像下棋一样,能看到每一步之后的走向。

该书作者的.语言表达,非同一般。书中的成语故事也会让孩子们收获颇丰,"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炎黄子孙、夸父追日、仓颉造字、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大逆不道、富丽堂皇、烽火戏诸侯、倾国倾城、管鲍之交、祸国殃民", 一个个故事述说着事件和典故的来龙去脉,使人印象深刻,不用死记硬背。

古人云,以史为鉴。阅读历史,不是非要让我们知道哪一年发生了什么事,哪一位历史人物干了点啥,而是让我们学习古人的道德品质,智慧谋略;让历史的影响在孩子心中潜移默化、悄悄扎根,在掌握历史变迁的脉络的同时,也能从多元的角度去获得做人处世的道理。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读后感 篇4

常听前辈们说多阅读历史故事、英雄传记等作品,对塑造孩子勇敢、胸怀开阔、富于责任感的精神尤为必要,但困惑也随之而来:我不知道自己如何选择一本好的历史书给孩子,也不知道如何把长长的历史通俗地讲给孩子听。看了《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这套书后,发现书里的一个个小故事不仅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而且书中的内容就是自己想带给孩子的好东西,值得一读。

这本书有个独特之处:书中有两篇序,一篇是写给父母亲看的,一篇是写给小朋友们看的。在写给父母的序里写了这本书定位的高度、编写的初衷和想要达到的目标;在写给孩子的序里,告诉孩子,为什么要读历史。虽没有完全读完,但两篇序已然打动我的心,只有真心爱儿童的人,才会有这样的心思来编排历史书。他不去罗列浩瀚的史实,不做狭隘的忠君爱国的宣教,试图借史引导孩子具有开阔的胸襟进而拥有丰富的内心,引导孩子多元思考。仅仅读过序,便已被他俘虏。

记得以前读书时的历史书,里面都是枯燥的文字,很少能吸引自己读完一个个历史故事,但这本书却与众不同,全套书共14册,从开天辟地到民初中国,语言简洁,故事精炼,画面精致。书里有历史事件、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有艺术,列举了以《清明上河图》为代表的书画艺术、四大发明、精美瓷器等等,以孩子能懂的经验、语言,讲中国历史上影响后代最深远的人、事、时、地、物,让原本抽象难懂的观念或复杂背景,变得生动活泼、逸趣横生,给孩子一个清晰的中国正史概念。尤其是书里的"说来听听",更是鼓励孩子们有自己的思想和思考。"如果你是岳飞,你会如何"?从历史可以看出,很多事情没有对错,看你站在哪个角度来看待问题,就像辩论,有正反方,也许有胜负,但更重要的,是你要学会有自己的观点;更更重要的,是能从细节的方向展开联想,像下棋一样,能看到每一步之后的走向。

该书作者的语言表达,非同一般。书中的成语故事也会让孩子们收获颇丰,"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炎黄子孙、夸父追日、仓颉造字、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大逆不道、富丽堂皇、烽火戏诸侯、倾国倾城、管鲍之交、祸国殃民", 一个个故事述说着事件和典故的来龙去脉,使人印象深刻,不用死记硬背。

古人云,以史为鉴。阅读历史,不是非要让我们知道哪一年发生了什么事,哪一位历史人物干了点啥,而是让我们学习古人的道德品质,智慧谋略;让历史的影响在孩子心中潜移默化、悄悄扎根,在掌握历史变迁的脉络的同时,也能从多元的角度去获得做人处世的道理。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读后感 篇5

读完《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故事》后,我知道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历史故事。

这本书有15个小故事,我最喜欢的小故事是《女娲造人补天》,它主要讲的是女娲先用昆仑山的黄泥,捏了许多跟自己一样的泥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女娲捏了一会儿,感到了太累了,可还有很多黄泥,女娲便随地捡起了一根野藤,对准黄泥使劲一抡,黄泥就变成了大大小小的活人,这些被女娲造出来的活人,大人们在一块儿干活,孩子们一块儿玩耍,后来有男女结成夫妻。这个故事里还讲到了共工和颛顼大战,弄倒了撑天的大柱子,天露出了一个的大洞,野兽也从森林里跑出来了,人民过的非常痛苦,女娲想拯救人民,就历尽千辛万苦练好了五色石,准备修补天,女娲一点一点的修补天,过了一段时间天终于补好了就剩洪水没有止住,女娲带领人们烧毁芦苇,填平了陆地。

我喜欢这个故事的原因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了很多道理。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读后感 篇6

最近,我看了一套历史故事书,名为《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作者是台湾的陈卫平先生。这套书语言生动鲜活,讲起陌生遥远的历史来就像说书的老艺人一样亲切有趣,令我的“历史胃口”大开!读史使人明智,读第五部“西汉”篇时,我产生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汉朝出了两位有名的皇帝,一“文”一“武”,一“无为”一“有为”,这便是汉文帝刘恒和汉武帝刘彻。这祖孙俩的差距真是挺大的。

文帝相信“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就是“不要刻意做什么”才是好。他推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减轻人民的田地赋税,废除了许多残酷刑罚,对周边国家尽力维持和平。由于社会安定,重视生产,到了文帝的儿子景帝时期,海内富庶,国力强盛,仓库的粮食多到腐烂的地步,而府库里的钱也多得用不完,由于太久没人用,连串钱孔的绳索都被蛀断了。

文帝一生不喜摆威风和排场,相比之下,武帝却是个争强好胜的“霸道总裁”。他派张骞出使西域,派将领们持续作战,把匈奴赶到更远的北方和西方。武帝打败了大宛国,使汉帝国在西域名声大震,原先靠向匈奴的国家,纷纷向汉朝顺服。他还攻下北方的朝鲜国,拿下南方的闽越国、滇国、南越国,开辟了一条“南方丝路”。汉帝国在武帝手里达到了巅峰,成为东方世界的霸主。

在我心中,武帝是个好战的侵略者。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打跑气势汹汹的匈奴是应该的,但是主动攻击对汉朝没有威胁的小国就有失大国风范。更何况,他只想扩大版图,征伐四方,成就一代霸业,却使人民饱受穷兵极武之苦,他的丰功伟绩是天下苍生的.灾难。

历史常常以相似的面貌出现,现实世界的一则新闻令我深思。今年初中国企业家马云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有人质问他美国经济的衰退是否是由于中国崛起造成?马云不以为然,他的回答是:美国之所以衰落完全是自己造成的。他用充分的数据表明,过去30年,美国打了13场战争,浪费了14万亿美元。这些如果用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帮助美国民众和开发不发达的中西部,“会带来很大的改变”。美国人无言以对。

是的,一味地战争不但不能解决世界的争端,也会把自身引入发展的困境。把主要精力放在维护好本国发展、服务好国民需要的事上,才是长治久安、壮大实力的“有为”之道。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读后感 篇7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讲述了在中国发生的故事,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大禹治水”这个故事。

听到这个词,你们是不是立刻联想到一句话“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为了治洪水,大禹结婚第四天就离开家门,十三年里都没回过家。其中有三次从家门口走过,都没有进去看看家人。第一次,他从家门口经过,听见妻子和儿子都在哭,他多么想进去安慰下妻子,抱一下儿子,可是他为了赶着去治水没有进去。第二次,孩子已经会叫爸爸了,妻子抱着孩子向他招手,可是他没有时间。第三次,孩子已经13岁了,跑过来拉他的手,不想离开,可他也没有回家。在大禹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最终洪水得到了治理。

这本书教会了我们很多道理,比如顾大家舍小家,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克服困难等。我们伟大的祖国,正是因为有很多这样的伟人,才走到了今天,拥有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要以大禹等一位位伟人为榜样,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的品质,不怕困难的精神,攻克难题的毅力。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读后感 篇8

时间就像坐飞机,“嗖”地一声,几千年就过去了。《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这本书则把这几千年内发生的大事小事,全都记录了下来。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顾名思义,就是写给儿童看的历史故事。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第13册《清。绅士卖鸦片—清。义和团与八国联军》,读到《火烧圆明园》时我咬牙切齿,为英法联军的`贪婪感到气愤与羞耻;读到《义和团与八国联军》时,我又垂头丧气,虽然我为义和团的奋不顾身感到高兴,但又为慈禧太后的愚蠢而感到可悲。这本书中,我最感兴趣的部分是,慈禧太后做了一个史无前例的举动,她竟然在一天之内向八个国家宣战。我本来以为中国人是可以打败洋人的,没想到我们不但没打赢反而还“赔偿”给洋人不少钱币,还签了许多不平等的条约,如《伊犁条约》《南京条约》等,为此中国失去了几大块陆地和几个重要的海关。就是因为这么多对我们不利的条约和赔偿了这么多金钱,使贫穷的中国更加一蹶不振了。读到这里,我真为当时清朝政府的腐败和慈禧太后苟且偷生、侥幸的心理而感到懊恼,要是慈禧太后当时清醒一些,同意光绪皇帝的改革,并且把那些得过且过、上谗言的人处死掉该多好,也就不会有那么多国家来侵略我们中国。也许那样,我们的国家的土地会更宽广,中国不会被外国人像强盗一般贪婪地瓜分着本来不属于他们的土地,更不会有那么多条鲜活的生命像烟尘一样瞬间消失……

哎!中国的历史可真是曲曲折折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