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西西文学 > 情感 > 生活随笔 > 正文

读书的气氛

作者: 陈其浩2023/08/21生活随笔

读书乃读书人的头等大事,撇开或建功立业或学识积累之目的,另一重要功效就是有好书相伴、身心愉悦的精神慰藉。读书一途,方法之多,不一而足,那种善于将阅读化作悦读之举,谅与境由心生的读书气氛不无关系。

在我看来,任何事物,如果没有气氛就失去趣味。读书亦然。都说阅读有喜恶二极,倘能正视,可减少无用之功。为何有人读书味同嚼蜡,有人则如沐春风?无非就是亲和力因素甚或气氛在起作用。亲和力来自两个方面,一为书本独特的魅力,一为自身的独到感受。二者功力之深浅,关乎喜恶与成败。换言之,寡淡败坏阅读兴致,浓烈则添探胜乐趣。

读书的气氛固然有别于过年的气氛,然只要得其要领,便能化枯燥乏味为趣味无穷;进而言之,倘能得其要旨,便可升华为自觉型读书和享受型读书。究其读书的气氛,大抵因人而异,有志者或读书得法者,只要得暇,就能自个营造出那个淡雅的似有似无的可自我调适的气氛来。常见嗜读者闹中取静,即使是在喧闹的环境中,也能“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大概就是自然而然的“亲”的体现吧。此种忘我的读书境界,大概属于立志成为“腹有诗书气自华”者的一种自我修炼。这是十分明确的水到渠成的“力”的表现。再说,读书的气氛不必跟随群体性之喧闹,关键取决于读书的心态,心态正,形单影只也能全神贯注,乐在其中。这就是读书意趣,或曰可自主调节的读书气氛。

在很多场合,读书气氛是靠自身调节和感受的,日积月累,默契形成,不时有股新鲜清凉感觉充盈胸际,仿佛整个人的筋脉逐个被打通,神清气爽,久之便有抵达化境的通透。然于“学无止境”层面而言,谦逊者谁也不敢妄言已至辉煌的终点。由此可见,读书让人明智,让人懂得取舍,而非一味地填充与膨胀。淬炼、领悟、圆通,此乃读书有方者的成功之处。

严格意义上讲,写作与读书同属于个体行为,其气氛的制造与感悟,全看个人的坚守与修为。读与写相通,如果火候到了,便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之诟病,以实际行动予以校正过来,并将其专注性的应有之义提升到一定高度,使专心致志读书人不乏一鸣惊人之气度。

人多热闹是一种张扬气氛,人少冷寂或者身处特定环境一如阅览室之肃穆,也是一种内敛庄重气氛。许多场合的气氛乃至气场掌控,全赖人的心智与手段。譬如读书过程中的耐得住寂寞之毅力,且能有滋有味地体验出某种不可言传的沁人心脾且又清明圣洁的气氛存在,那就是过人之处。你瞧,阅读气氛中,有金戈铁马之声势,有竹管丝弦之音色,有高山流水之韵致,更有鼓瑟吹笙之舒放。不时感受之,可解颐,可愉悦,可释怀,可寄情,光明正大,实乃读书人之福分。

诚然,阅读中的鉴赏品评,往往有惺惺相惜、情投意合的陶醉与愉悦。譬如某日重阅吴恭亨撰《对联话》,卷内有录湖南澧阳书院联:“台接囊萤,如车武子方称学者;池临洗墨,看范希文何等秀才。”我读之再三,且追寻深意:车胤的恭勤不倦,萤火照书;范仲淹的笃守节操,清白方正。车范二人均为治学与修身相融之典范,联文既褒其博学,又颂彼风骨。读之,若饮甘泉,通体舒爽。

我每每横生这些读诗析词、鼓瑟吹笙雅兴,谅俱源自于平素的那份闲适情致与书香浸润罢。有时读后静思,会觉得读书不求热闹或虚名,但求从容与自信,便是人生的一大超脱,也是如前所述的“亲和力”的乐源所在。而不时体味读书气氛的这份难得的感受,是等同于与家人或好友一道共进丰盛晚餐的幸福之事。我曾作《苦乐人生读书始》一文,对读书种种或焦虑或欢喜情状择要陈述及剖析,更多的情感则是力挺读书中的力与美这两个着实考验个体意志与毅力的关键。当然,此至宝的获取,心不诚者,终究难臻其境。再者,地无分南北,人不论贵贱,如今人人看重的是读书给人开拓的睿智与旷达胸襟。

诗书浸淫,气宇轩昂,此乃“亲和力”的造化之功。

城乡活力,贵乎朝气,仗此兴隆;人生之旅,书香励志,何其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