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 篇1
从表面看,《谁动了我的奶酪》和其他众多装祯精美的书没大区别,只是薄了些,约4万字,写的是个可爱的寓言故事,每页都配有主人翁滑稽可爱个性鲜明的漫画形象。可就是这本不起眼的小书,在欧美创造了出版业的奇迹:自1998年9月由美国普特南出版公司出版后,两年中销售20xx万册,雄踞亚马逊网上书店第一名约80周,同时迅速跃居《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商业周刊》最畅销图书排行榜第一名。
书中有4个“人物”———两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两个小矮人“哼哼”“唧唧”。他们生活在一个迷宫里,奶酪是他们要追寻的东西。有一天,他们同时发现了一个储量丰富的奶酪仓库,便在其周围构筑起自我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后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见了!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使他们的心态暴露无疑:嗅嗅、匆匆随变化而动,立刻穿上始终挂在脖子上的鞋子,开始出去再寻找,并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鲜更丰富的奶酪;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应对变化却犹豫不决,烦恼丛生,始终固守在已经消失的完美幻觉中追忆和抱怨,无法理解奶酪已经消失的残酷现实。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唧唧最终冲破了思想的束缚,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重新进入漆黑的迷宫,并最终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却仍在对苍天的追问中郁郁寡欢……
“奶酪”自然是个比喻,代表我们生命中的任何最想得到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份工作,也可能是金钱、感情、幸福、健康或心灵的`安宁等等。
生活在这样一个快速、多变和危机的时代,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着与过去完全不一样的境遇,人们时常会感到自我的“奶酪”在变化。各种外在的强烈变化和内心的冲突相互作用,使人们在各种变化中茫然无措,先是追问———到底是谁动了“我的奶酪”?然后对新的生活状况无所适从,不能正确应对并陷入困惑之中难以自拔。如果你在各种突如其来的变化中,总耽于“失去”的痛苦、“决定”的两难、“失望”的无奈……那么生活本身就会成为一种障碍。生活的迷宫很大,你会滞留在其中一角安身立命,久了,年纪渐长,就“懒得变动”,或者是“没有勇气和活力”再去变动和追寻。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是一个可爱的故事,简便愉快地便澄明了混沌的生活。当一位被变化所困惑的人坐在一面肮脏的镜子前,期望看清自我的真面目而不得时,《谁动了我的奶酪?》就像一位智者,用一条白毛巾从容不迫地擦去镜子上的污迹,让困惑者真正发现自我的问题所在。
作者斯宾塞·约翰逊博士是美国知名的思想先锋和畅销书作家,此外,他还是一位医生、心理问题专家,也是将深刻问题简单化的高手。在他清晰洞彻当代大众心理后,便在该书中制造了一面社会普遍需要的镜子———怎样处理和应对信息时代的变化和危机。
当代的一位诗人说,“今日,全世界都需要安慰”。作者正是迎合了世界性的巨大心理需求,用一个小小的寓言打开了人们的心扉,给人带来一种内在的勇气,去直面“软心理问题”(即医学病态心理之外的个人心理问题,又叫“正常人的心理问题”)这种每个人都肯定存在的心理障碍。
世事变化本无常,《谁动了我的奶酪?》告诉我们一个最简单的应对方法,那就是把跑鞋挂在脖子上,时刻准备穿上它,在千变万化的世界里奔跑追寻。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 篇2
再次打开《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不得不感谢荣新路小学的吴秋艳老师和一群努力成就自己的伙伴们,都说与优秀的人同行你会变得愈加的优秀,而我也真实地看到了自己的进步:每天再忙都会挤出一会儿时间来读书,都会来反思自己今天的教育教学,这不就是进步吗?
初识《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源于16年华中师范大学学习,老师说:“如果目前你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有所困顿,建议去读一读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你一定会受益匪浅的。”初读这本书囫囵吞枣,懵懵懂懂,但作者的课程观、教师观、师生互动观、确是让我耳目一新、深思自省。
“没有哪一个教室和其他教室飘逸着完全相同的气息,或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
“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的相互倾听的教师。”
“要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的话,既不是追求“自学自习”,也不是让教室解体为零零散散的个体。”
这些观点都冲击着我的思想,对当时自己的教学教育给予了很大的指引。今天再次读来,最让我共鸣的就是创造一间“润泽的教室”。何为“润泽”,字典解释为:雨露滋润,不干枯。而在这里,我想她应是一种美好、和谐、安心、信赖的情景和境界。而这种境界的创生,依赖的又是什么呢?
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一直都在追求是师是友的最佳状态,但这个“度”时有偏移。身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几乎占了全部,缺少父母陪伴的他们有着这样、那样不一样的小心思、不一样的个性。面对课堂上话唠、爱摆弄东西又爱表现的喜波和一言不发、漠不关心似乎自己在课堂之外的.若彤,我一直处在困惑中。你在说这,他和你扯那?说完又知道自己说的不是时候,但下一次又依旧,每当这个时候,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打断思路,我会“狠狠盯盯”他,或批评他,还会不理他。虽然这是最见效的方法,但每次他眼中都会闪过那一丝不快和失望。而今对此,我便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宽容,不再是一味地压制和批评,而是给予他课下说话的时间,并商量着一次次减少他课堂插嘴说无关话的次数,同时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逐渐提高他的自制力,引导他学会倾听。慢慢发现他的“发言次数由10到9到5,再到8....虽时有反复,但我看到他在努力,同学们也看到了他的进步,而课堂上也少了呵斥,多了笑语。对于后者,我主动和她说话、聊天,努力鼓励她的参与、奖励她的每次进步,给她发言的机会,即使错了,也为她的勇气点赞,并让班里同学配合,给予关注,让她感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参与课堂的成就感。慢慢我发现课堂上多举起了一双小手,又绽开了一张笑脸。清明后再见,她竟默默走进办公室,对我说:老师,我终于又见到你了……如此一句话,对于她,那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呀!留守儿童最缺少的是什么呢?父母的陪伴应是首选吧,而作为一个农村小学的班主任,一个老师,我能给予的又该是哪些呢?常常我陷入深思中......而“润泽”的教室似乎点醒了我......
让教室里的学习成为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放心的打开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能得到关注的学习,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爱与鼓励,这便是“润泽的教室了”。而要给予“润泽”,那我们首先要成为“雨露”,去“润物细无声”这便是首选吧!
教育路上,育人育己,不断学习、用心经营!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 篇3
励志和成功方面的书现在社会上流传很多,但当我的视线进入《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心被重重地撼动了,一本不足百页,仅四万字的薄薄小册子,竟有如此冲击和震撼力,我想这就是这样一本全球最畅销书的魅力所在吧。
我们正经历一个多变的社会,体制的变革把我们从一条风平浪静的计划经济的小溪推向了充满惊涛骇浪的汪洋。而《谁动了我的奶酪》用寓言式的故事讨论了二个鲜明的主题;那就是变化。在变化来临之前,怎样预见变化,在变化到来之后,怎样对待变化、适应变化。是像嗅嗅和匆匆,迅速开始行动?还是像哼哼那样害怕变化,否认和拒绝变化?还是像唧唧那样看到变化会使事情变得更好,并能够及时地调整自己去适应变化?其实,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生活和学习中有太多的变化,变化无时无处不在发生,无论我们是否害怕变革的到来。如果我们能够尽快调整自己适应变化,我们完全可以做得更好。当我们面对变化时,我们会害怕,会感到无所适从,这很正常。只要我们能够认真科学的对待畏惧,它甚至可以帮助我们避开真正的危险。我们无须拒绝变化,我们完全可以改变对变化的态度,在变化中享受变化,拥抱变化,迎接变化。
要知道,事物的变化是客观的、绝对的,而不变是主观的、相对的。其实,我们周围每天都在面对变化,只是因为这种变化是细微的,不易感知的,容易忽略。我们很多的人都习惯于这样一种情形,即漠视身边细微的变化,而面对急剧的变化表现出顽强的抗争,抑或是徒
劳的抗争。然而,问题是很多情况下,变化是在悄然间发生,却未被感知和觉察,以至于铸成悲剧,就像一只扔进冷水里慢慢被加热煮熟了的青蛙。当我们守着眼前的一片天空,习惯于自己拥有的工作、财富、幸福时,我们总是踌躇满志,怡然自得或夸夸然畅谈美好的未来,而很少想到万一,想到去闻一闻“奶酪是否有变质”或看看否否正在少去。直到奶酪忽然没有时,我们才开始追问为什么,但为时晚矣。当我们真正意识到危险来临的时候,可能已经无能为力,无法挽回了。我们中的一部分人平时象哼哼一样,面对失去的那份安天天叫嚷着:“谁动了我的.奶酪? ”然后意志消沉,苦等所谓老天开眼的奇迹,结局只可能是在空空荡荡的房间里饿死。在这个多变的时代,如果你不改变,你就会被淘汰。书中的“嗅嗅”和“匆匆”恰是我们的榜样。居安思危,对多边的“奶酪”变化密切注意,把跑鞋挂在脖子上,随时准备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去寻找新的“奶酪”。只有敏锐地注视着局面的细微变化发展,未雨绸缪,主动做好知识积累、技能积累、身体和精神积累,我们才能应付自如的面对发生的变化。
变化是永恒的。尽管还有如同嗅嗅一般因害怕变化而否认变化,怨天尤人的人在,但如唧唧一样及时调整自己去适应变化的人是越来越多了,这是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所致。原有的“奶酪”总有一天会消耗,我们该如何面对?卡奈基在“人性的弱点”中说,不要为打碎的玻璃杯而伤心,我们也不要为记忆中的“奶酪”而向往,那只会是“白头宫女话玄宗”的无奈和一厢情愿的神往。我们需要的是发现适合自己的道路,摆脱安逸,超越恐惧,恃机而动,寻找新的“奶酪”。
生活并不会遵从某个人的愿望,改变随时会降临,但积极地面对改变却会让你发现更好的奶酪,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新的“奶酪”总是存在于某个地方。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 篇4
读《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时,我正在上海飞敦煌中转兰州的灰机上。两天前,公司读书俱乐部启动,作为首期书单,本书是其中之一。篇幅很小,一口气一小时就读完了。
这本全球已印刷2600万册,被各大知名公司广为学习和传播的小书,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神奇魔力?
带着这样的好奇,我翻了开这本书。故事的主人公是两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两只小矮人哼哼,唧唧,生活在迷宫中;贯穿全文的线索就一个:找寻奶酪。
没错,这本书看上去就像一则儿童故事,四只小老鼠找奶酪。嗅嗅和唧唧的特点,思维简单,反应敏捷且迅速;哼哼和唧唧正好相反,喜欢分析和总结,习惯性思考、判断再行动。哼哼和唧唧利用自己的特长,在寻找香甜奶酪的过程中,也收获颇丰,因此常常认为自己比起嗅嗅和匆匆,是更聪明和高级的小矮人。
四只小老鼠,每天勤劳的在迷宫里穿梭,不停地寻找奶酪。故事的转机,发现在四只小老鼠找到一个奶酪C站,从未见过这么多的奶酪,仿佛可以吃一辈子,而且很多奶酪它们之前都从未见过。
四只小老鼠喜出望外,它们每天还是很勤劳,一大早就穿梭在迷宫中,来到奶酪C站填饱肚子,品尝美味。可是,一段时间之后事情发生了一些变化,哼哼和唧唧认为奶酪站已经是它们自己的`财富了,是永远不会消失的,为了方便吃奶酪,他们干脆把家也搬到了附近;嗅嗅和匆匆呢,还和以前一样,每天穿梭在迷宫,到达奶酪站后把鞋子系在一起挂在脖子上,防止意外出现做好随时撤离的准备。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很久,哼哼和唧唧每天悠闲自在的走到奶酪站,有了奶酪C站仿佛一切都不会变化了;嗅嗅和匆匆呢还是每天勤劳地穿梭在迷宫中,仿佛一切都没变,准备好随时离开继续寻找新的奶酪。
终于,事情再一次出现了转变,在一个一如往常的日子,当四只小老鼠到达奶酪站后,发现奶酪全部都消失了,连碎屑都没留下。嗅嗅和匆匆互看了一眼,很快就跑走出发寻找新奶酪去了。哼哼和唧唧楞在原地很久,之后哼哼开始抱怨起来,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切?是谁夺走了这一切?不,这不公平!不,我不能接受,这一切一定会再变回来的。唧唧也是一样,听着哼哼发出的抱怨,捶胸顿足。
第二天,哼哼和唧唧继续来到奶酪站,它们相信昨天发生的只是梦,然后来到奶酪站后,眼前依旧是空空如也,哼哼忍不住又再抱怨,是谁剥夺了这一切?是谁让这一切改变?就这样,哼哼和唧唧尽管不愿面对的现实,依旧每天来到奶酪C站,等待。
而嗅嗅和匆匆呢,早早就找到新的奶酪站,这次他们找到的奶酪更多更新鲜更美味。
哼哼和唧唧还在原地,由于很久没有吃到食物,它们已经瘦骨嶙峋,体力衰减。唧唧意识到,这一切不能再这么下去,等做出一些改变才行。当它把这个想法告诉哼哼后,哼哼拒绝了,哼哼告诉它,在漆黑的迷宫中,很容易迷路,而且它们现在出去,很可能会饿死而且找不到回来的路,这里虽然没有吃的可是依旧温暖。唧唧再一次被哼哼的话语击中,恐惧又浮现。
这样重复了很多次,唧唧不断和自己斗争,终于有一天,唧唧告别了哼哼,独身一人踏上了漆黑迷宫寻找奶酪的路。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 篇5
《谁动了我的奶酪》其作者为美国作家斯宾塞·约翰逊博士所写的一个寓言故事。该故事主要讲述四个"人物",即两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两个小矮人"唧唧"、"哼哼"在一个迷宫中寻找奶酪的故事。
故事中生动的阐述了"变是唯一的不变"这一生活真谛。故事中的两只小老鼠。嗅嗅"和"匆匆"他们头脑简单,却通过他们能够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他们在寻找奶酪的过程中,虽然四处碰壁,但却能够及时的`做出反应,所以在他们面对奶酪消失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惊讶,并迅速的穿好鞋子重新开始他们寻找奶酪的旅程。而故事中的两个小矮人却自以为自己很聪明,时常看不起他们的老鼠朋友。在找到c站的奶酪时就天真的认为奶酪会一直存在,不会消失,形成了惰性,在面对c站的奶酪消失时不知所措,在那儿抱怨"是谁动了我的奶酪?",这些难道是属于我们的,"这不公平".他们并没有发现,其实,奶酪每天都在减少。一段时间里,哼哼和唧唧都在C站分析是谁动了奶酪,并等着奶酪出现,随着时间的流逝,奶酪最终也没有出现。两个小矮人也越来越虚弱,"唧唧"想劝说同伴"哼哼"一起去重新找奶酪,但哼哼说"要是找不到奶酪怎么办?并且迷宫充满了危险。"最初"唧唧"也是很恐惧,但最终在说服不了"哼哼"后独自一人去寻找奶酪。在前进过程中,唧唧想过放弃,但在这时他又想如果找到新的奶酪呢?并开始嘲笑自己愚笨,开始反思自己。在自己想放弃时就在脑海里憧憬,找到很多奶酪的画面,并在此驱使下,他找到了奶酪n站,并在这里看见了他们和老鼠朋友嗅嗅"、"匆匆",而"哼哼"依然在C站。
其实,这个社会就像故事中的迷宫,我们就像是故事中的"嗅嗅""匆匆"和"哼哼""唧唧",而每个人的欲望想要得到的东西就是"奶酪".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都想成为故事中简单却又愿意吃苦与冒险的"嗅嗅"和"匆匆",或者是后来克服恐惧感,走出c站的"唧唧",但相信很多人都是"哼哼"不肯改变,待在自己认为相对安全的"c站".我也曾想我是故事中的"哼哼"还是"唧唧"而在相互对比。
读了这个故事后,使我懂得:
一、生活就像一座迷宫,我们要像"嗅嗅"和"匆匆"那样找到出路,注意观察奶酪的变化,从而跟着想出应对之策,而不是抱怨。
二、即使是做错了事,也应该要有小矮人"唧唧"那种嘲笑自己,怀疑自己,从而改变自己的精神。
三、有时候运用简单的方法处理某一件事情,反而会更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