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傅雷家书》读后感

2025/09/02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

这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这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

《傅雷家书》是将傅雷写给他儿子的书信汇编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从9年至9年月的8封信件。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亲情溢于字里行间。

傅聪至海外留学,与家里唯一的联系就是书信。《傅雷家书》中写过邮局将傅聪比赛后的长信遗失,傅雷半个多月的心神不宁。因为儿子迟迟没有来信,傅雷甚至疑心:儿子又不信任爸爸了吗?由此可以看出来,傅雷将对儿子全部的爱都倾注到了家书中。我终于有点明白“家书抵万金”的意思了。傅雷曾在给傅聪的信中这样说;“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他要求儿子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曾在家书中写过这些家书的目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

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播给别的青年;

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

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傅雷对儿子的教导不仅仅在艺术上,他曾劝傅聪改掉懒惰的习惯;“人人都多少有些惰性,假如你的惰性与偏向不能受道德的约束,又怎么能够实现我们教育你的信条;“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者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傅雷家书》是一位父亲为儿子苦心孤诣的证明,傅雷对傅聪、傅敏的爱不是普通的嘘寒问暖,而是暗藏在他对儿子们的谆谆教导中,暗藏在他对儿子们道德和艺术的严格要求中。

《傅雷家书》中的傅雷既像儿子们的朋友,又像儿子们的老师。在为傅聪和傅敏提出建议与意见。这些不同寻常的家书,拼出一位父亲对儿子的爱,简单真诚却又伟大的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2

就在前几天,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读书活动。在网上找了好一会儿,最终选择了这本《傅雷家书》。

父亲傅雷是一个学者,他博学正直,富有文采,但年轻时似乎有些暴躁,作为父亲的他,是个严父,也有些残酷,但是他却尽到了一个父亲的义务。即使有再多的工作要完成,也未曾忘记他是一位父亲。他一丝不苟给孩子制定功课,亲自编制教材,就如同对待工作那样严谨,不曾有丝毫的懈怠,他时常以身作则;就这样,作为父亲,他很成功。然而,这样严于律己的父亲却说:“身外之名,只是为社会上一段人所追求、惊叹,对个人本身渺小与伟大都没有相干”。孔子说:富贵于我如浮云,现在的“乐“也属于精神上的 “富贵”之列,智者,自甘淡泊,因此我们不该受羁于贪念和欲望。

这就是我对这位严父的第一印象。然而,却不只为什么,他那伟大的父亲,却使我想到了党,想到了伟大的祖国。

在中国五千六百的文明史上,无数先辈为了祖国的强大,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着。他们坚持不懈,作出了可歌可泣的贡献,从汶川大地震一路走来的中国人民,悲伤的泪,感动的泪流了许多,大地震让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强烈的震撼,受到了一次历史性的洗礼。中国GCD在大灾难面前的不俗表现,赢得了世界的.最广泛的赞誉,赢得了中国民众的心,以人为本,让党旗增色,危难之中,党旗更加辉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路走来,坎坎坷坷,历经风雨,有多少为了告别苦难的昨天,戎马倥偬,浴血奋战,用自己鲜红的鲜血,炽热的心去描绘祖国明天那美丽的蓝图,又有多少人,为了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用双手去呼唤,使几代的梦想实现了。祖国曾以“愚公移山个“的精神,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祖国啊祖国,我们愿为您骄傲,为您自豪,为您快乐;我们坚信,伟大的祖国定会繁荣昌盛,让我们一起高举祖国的红旗,一起歌唱祖国。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3

第一次读《傅雷家书》,是三十年前,那时我刚上初一,囫囵吞枣看完,心里满是羡慕。羡慕傅聪,他有一个艺术家父亲——傅雷,这位伟大的父亲不但能给他艺术上的指导,而且在生活上处处关心,大到恋爱,小到生病。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从每一封信中呼之欲出。羡慕之余,黯然神伤,我的父亲是一个普通的小学老师,他整天忙于自己的教学工作,平日里我们的交流几乎为零,他未曾和颜悦色同我说过一句话,更别说给我写信了,而傅雷一共给儿子写了125封信,封封“亲爱的孩子”让我心生向往,何时父亲也能这样称呼我啊?

第二次读《傅雷家书》,此时的我已为人父多年,儿子昊轩的身高紧逼。我们曾并肩打球,对战俯卧撑,父子俩击掌大笑。也曾因为成绩高声呵斥,怒目而视,叛逆的'他眼里有火,却一言不发,万般无奈之下想给他写一封信,提笔却无从下手,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同为人父,傅雷潇洒万言,句句真情。而我,竟和我的父亲一样——一封家书,千年难出!倒是傅雷的自省深深触动了我:我的教育不是没有缺点的,尤其所用的方式过于严厉,过于偏激。细思:我何尝不是一个同样严厉而偏激的父亲?我又何曾向儿子表达过我的爱?又何曾称呼过他为“亲爱的孩子”?

都说父爱如山,是深沉的,时过多年,回想父亲与我种种:他不善表达,却在我高中阶段迷乱之时,决然把我送进军营历练;在昊轩小学阶段,他风雨无阻接送了六年……父亲被哮喘折磨多年,几次在鬼门关门口徘徊,最后一次把瘦骨嶙峋的他从轮椅抱上病床时,眼里无泪,心里有伤。父亲走后,每每酒尽,推开他住过的房门,哀伤便排山倒海袭来,控制不住如婴儿般号啕大哭。

有些爱,来不及说出口。

生死两茫茫,自难忘……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4

一封封信中,饱含着父亲的严厉又包容的爱,亦有良师益友般的悉心教导,这是一次次灵魂深处的交谈。或短或长的信中,有傅雷对儿子傅聪的指导,如同劳逸结合,如向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方题。爱子之情溢于言表,作为一位父亲,他时时刻刻的为儿子着想,使傅聪身在国外却仍向父母依旧在他的身边似的,时时给予鼓励,教导与鞭策。使他有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真正长大成人。

信中,傅雷对儿子写到:“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在演奏姿态方面……”多么真挚感人的话语。傅雷把对儿子各个方面的关怀、培养都寄托在这一封信中。他希望让儿子懂得国家荣辱,艺术的尊严,希望他成为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浓浓的亲情洋溢于字里行间,仿佛父母与儿女不只是亲人,而是无话不谈的亲密的朋友。使我记忆犹新的是书中的这样一句话:“人一辈子都在高潮地潮中浮况。唯有庸碌的人生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解脱。”

虽然不是能够完全理解透彻,但我还是感觉到它的好。在这些看似普通平凡却又语重心长的话语不仅影响着傅聪,更使我有所感触。傅雷在家书中一直传达出这样一个信念——坚强,不怕挫折,永远保持谦卑之心,就是胜不骄,败不馁,才能真正诠释坚强两字。这朴实无华的家书,蕴藏着一个父亲对儿子多么深厚的爱。

其实每个父亲都有一部心中的家书要告诉子女,只不过囿于学识文化,无从表达,只能深深藏在心底,亦或流露于平淡简约的话语之中,因为父亲的心是相通的,父爱的本质是相通的。读傅雷家书,仿佛听到我父亲的心声,不禁热泪盈眶了……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5

一开始读《傅雷家书》时觉得还挺有趣,因为我个人对音乐蛮感兴趣,而本书一部分在谈论与音乐有关的话题,但越往后兴趣越低,因为后面谈的都是重复的家庭琐事,似乎与我们并无多大关系,我不禁怀疑读这本书的意义在哪儿。

我分析本书的内容结构:45%在谈论音乐、文学、美术;35%在谈论傅聪在生活与学习上遇到的困难;20%在谈论家庭琐事或抒发思念之情(简称“催信”)。

我又读了一遍教材里的名著导读,发现它更侧重于“傅家亲情”与“傅雷的教子方法”的介绍。然后,我看了读书方法指导,才豁然开朗,其实并不是书的内容无意义,而是自己没有选择正确地读。《傅雷家书》我该读什么?

它是想锻炼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吗?我并不这么认为,其实大多数人都能很轻易从中体会到父子之间的亲情,其中父亲教子方式对我们这个年龄来说也体会不到啊。

我将目光放在音乐与艺术的谈论上,本书有近乎一半在谈论这个点,这么做似乎太过浪费时间,除了开拓自己视野,培养艺术素养之外,并无显著帮助。我认为若非对艺术方面极感兴趣,可以直接跳过,或选择略读或跳读的方式进行。

最后,再来看一看“关于傅聪所遇问题的讨论”。我觉得这才是我看此书的.精华之处,傅聪遇的困难,例如:情感的纠结,计划的制定,状态的调节……傅雷教给他的处事方法才是我用的到,对我来说是最为宝贵的财富。

读从这本书中,我想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明白了选择性阅读的重要性。每本书都有每本书的意义与精华,理论上每本书都该读,但每个人都没有足够的时间读完每一本书,这时候就能体现选择性阅读的重要性。

当然,这种方法最适合精读的书。在粗读一遍再进行选择性阅读效果更佳。

回答开头提出的疑问:《傅雷家书》,我选择读,并且会选择性地阅读!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6

一本苦心孤诣的教子书——《傅雷家书》,影响了几代人。到底是什么东西打动了这许许多多的读者的呢?仅仅是傅雷伟大而深沉的父爱吗?读完整本书后,我感觉不仅如此,更多的是傅雷那独特的人格魅力。

面对书中这些质朴、真挚的文字,我感触颇深。

家信中傅雷曾对傅聪说:“人需要不时跳出自我的牢笼,才能有新的感觉,新的看法,也可有更正确的自我批评。”这是要告诉儿子,要多去接触外来的事物,或许会对音乐艺术产生新的看法与体悟,借此改变自己现在的不足。同时也是关心儿子,希望他能适当休息,不要太过劳累的一种方式。

作为读者,读到这段话,也是一次深刻的教诲。现在的我们这些学生,面临着繁忙的学业,每天为了成绩忧心忡忡,思绪混乱,如果我们就只是困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那岂不是早晚有一天会分崩离析?所以,我们不要太苛责自己,“要不是跳出自我的牢笼”,去接受大自然的美好。闻一朵花香,听一阵鸟鸣,感受一缕阳光的温暖,这难道不比自己整天愁眉不展要快乐的多吗?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心态,我们才能在学习上笑对困难,勇敢克服。

等到这时,我们的心就仿佛像沉入深海一般宁静,才可以沉思默想,去自己的精神世界探索一番,从而对这世间万物的种种都会有着全新的.认知与看法。对过去的自己重新做一个评判,改变自己的不足。

这一切的一切,都只不过在向更好的一个自己迈进。

所以,此刻,放下手中的手机或电脑,多出去走走吧,不要一味地沉迷于自己单调乏味的世界中,“要不时跳出自我的牢笼”。去感受大自然的五彩斑斓,去感受世界的点滴美好。

《傅雷家书》,它不仅是傅雷对儿子傅聪的悉心指导,也同时引领着所有阅读该书的读者一起,朝一个更好的方向前进,这或许就是它深受读者喜爱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