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童年读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童年读后感 篇1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们进步的阶梯。我读过很多的书,有《童年》、《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童年》。
高尔基,他的一生无数辉煌,他的童年却历劲磨难。自幼丧父,随母亲投奔外祖父,但那并不是幸福的开始,反而是苦难的前奏。《童年》这本书的主要人物阿廖沙,就是高尔基的化身,讲述高尔基的童年生活。读完这本书,我不禁为阿廖沙的经历感到心酸。冷酷暴虐的外祖父经常毒打他,只爱钱财的两个舅舅冷淡他,表哥萨沙总是捉弄他,除了外祖母,几乎没有人关爱他。
阿廖沙的两个舅舅为了争夺财产,总是吵架斗殴,阿廖沙在这种家庭中,过早的体验了人间的痛苦与丑恶,外祖父为了得到更多的钱财,怂恿伙计去偷东西,按放高利货,赶走眼下的伙计格里高里,让他成为乞丐……
和阿廖沙悲惨的童年相比,我们的日子就幸福多了。我们的生活是快乐的,幸福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不缺少关爱。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听老师纯纯教导,放学回家,父母将好吃的`端到面前,对我们嘘寒问暖。我们应该感到幸福。《童年》唤醒了我,我们也要长大;教会了我,它让我知道,要像阿廖沙一样,坚强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苦难,这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我不会再惧怕苦难,再惧怕失败,因为这些与阿廖沙的悲惨命运比起来,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与他相比,我拥有的太多了,也幸福多了。作为新一代的少年,我要努力学习,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童年读后感 篇2
《童年》是高尔基根据童年时代创作的自传体小说。它揭露了俄国沙皇时代的黑暗、残暴和不人道。高尔基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遭受着精神上和肉体上的折磨和羞辱,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高尔基并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坚定地走了过来。高尔基的原名是阿列克谢·马西莫维奇·比什科夫,他的.昵称是阿丽莎。他年轻时失去了父亲,和母亲、祖母一起来到祖父的家里。这一切只是主人公阿莱莎悲惨命运的开始。祖父家与其说是一个家,不如说是一个人间地狱。爷爷负责家里的一切。他的脾气很暴躁,他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主人公Alesha经常因为犯错而挨打。两个叔叔经常为了分离而争吵和打架。家里的女人没有地位,任凭丈夫责骂和发泄。这一切给阿丽莎年轻的心灵留下了阴影。
后来,阿丽莎离开祖父的家,独自进入社会。他曾经在很多地方打零工,在这期间,阿莱莎遭受了很多羞辱,但他活了下来。因为他的坚强,不妥协和困难的精神和信念一直支持着他。现在我们真的很幸运,不用担心衣食。然而,小阿丽莎没有足够的食物和温暖的衣服,她被殴打和羞辱。这些悲惨的场景让我想知道,如果我们生活在俄罗斯沙皇时期会发生什么。你认为那不是人们生活的地方吗?时代在进步,但人们变得越来越懦弱。当他们遇到困难,他们想要撤退,逃跑或走捷径。屠格涅夫说:“如果你想要快乐,你必须先学会吃苦。”美好的生活必须付出代价才能长久,才能奋斗,才能得到。”
童年读后感 篇3
最近,我读了《童年》这本书,有了一些感想。
《童年》这本书写了作者从三岁到十岁的生活,揭露出黑暗、残暴、贪婪的世界。
在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外祖父和外祖母。外祖母是一个慈祥、镇定、诚实的人。她总是引导作者走上光明的道路;而外祖父是一个暴君,是一个贪婪,胆小的人。
外祖父经常殴打外祖母,常常喝酒,偷家里的钱财,毫无学识,他后来成了一个真正的乞丐。外祖父母两人成为了鲜明的对比。我最喜欢的是外祖母的光明,沉着和勇敢。
书中讲到,在一次火灾中,外祖母沉着地指挥大家灭火,第一个冲进染房里拿出硫酸盐,有序地让邻居撤离,得到了大家的尊敬,而外祖父却只会躲在屋子里低声哭泣。
通过这本书,我联想到自己的母亲。在生活中,引导我走向光明道路的.人是我的母亲。
在我小的时候,是母亲教我如何写字和念书,教会我如何待人友善,如何做一个诚实的人。当我遇到困难时,她总是激励我勇敢地面对困难,不要退缩。当我感到苦闷时,母亲总是用心地开导我,使我开心,让我走出阴影。
当我犯错时,母亲也总是耐心地教导我。尤其是这次跆拳道黑带升级考试,我因为训练得不多,非常缺乏信心,一度退缩不敢去参加考试,但在母亲不断地鼓励下,我终于鼓起勇气,奋力拼搏,最后通过考试终于拿到了黑带。
当我失败时,我总会想起书中的外祖母,她像我心中的一盏明亮的灯,照亮前路,指引我走向正确的道路。《童年》将伴我一生。
童年读后感 篇4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童年》,它的作者是前苏联的高尔基。
这本书的主人公名叫阿廖沙·彼什科夫,他在小说中出现的时候,父亲刚刚去世,但他年仅三岁,还不懂事,不知道丧父的悲痛。聪明善良的外祖母把阿廖沙和他的母亲接到尼日尼城外的外祖父家中。但母亲很快又离开了。这是一个弥漫着小市民气息的家庭。在冷酷的生活中,外祖母成了阿廖沙最亲近的人?刚到外祖父家不久后,阿廖沙看到大人能把白布变成五颜六色的东西觉得很好玩,就在表哥的怂恿下把过节用的白桌布变成了宝蓝色,结果引得喜怒无常的外祖父大发脾气,不顾外祖母的阻拦,把小阿廖沙狠狠地打了一顿。
不久之后,阿廖沙的`母亲又回到了外祖父的家中,她教阿廖沙背诗,学算术。阿廖沙很聪明,但他讨厌书本上那些不合口语,枯燥无味的诗。他总是愿意把生活中看到的事情加上自己的想象,编成歌:“在我家大门口,无数孤儿和老头,哀号乞讨,到处奔走,讨来的都给了彼得罗芙娜,她卖了钱好买牛,在山沟里喝烧酒。”念完三年级之后,阿廖沙永远离开了学校,不久后母亲又离开了人世。于是这个不幸的孤儿告别了饱尝善恶的童年,走向苦难的人间。
《童年》是作者以自身童年经历为素材的一部小说。我真的很感动,因为书中再现了19世纪70年代俄国人民生活的社会环境和小主人公于父亲去世后在外祖父家度过的艰辛岁月。那个时候的外祖父家根本就没有一点家庭温暖,为争夺财产而争吵打架是这个小市民家司空见惯的事情,只有外祖母还懂得真正关心与爱护阿廖沙。
我很幸庆我没有生在这样的家庭里,我每天有父母家人的陪伴,每天有同学一起学习成长,每天都可以在欢笑中快乐度过,所以,同学们,珍惜你现在无忧无虑的童年吧!
童年读后感 篇5
童年是一条五彩的河,童年是一道七彩的路,童年是一座闪亮的桥,童年是一个美丽的世界。童年是多么美好,但是前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的.童年却是非常的悲惨。
这本书主要讲了阿廖沙在三岁时就失去了父亲,由母亲和外祖母带到外祖父家,在那里,到处都是争吵、打架,但只有外祖母时时刻刻地关注着他,阿廖沙十一岁那年,母亲又去世了,外祖父也破了产,便走上社会,独立谋生。
我禁不住想到了自己,我今年也是十一岁了,当年的高尔基已经走上了独立谋生的道路,想想自己无论做什么事,还要父母给我帮忙,就说一次做奥数题吧,读了一遍以后,觉得这道题很难,根本不经过自己动脑子试一试,就要爸爸来教我,其实这道题很简单,还没等到爸爸来教,我已经做出来了。记得还有那次夏令营,在绿色学校里,教官要求我们自己洗衣服,洗衣服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先要擦肥皂,然后这边搓搓,那边搓搓,再……,洗了后衣服还是不成样子,脏的地方还是脏,所以爸爸批评我依赖性太重,缺乏独立生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这本书中,我很敬佩善良慈祥的外祖母,她胸怀宽阔,她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孤独的心,外祖母对阿廖沙的爱,给予了阿廖沙坚强不屈的性格,让阿廖沙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如果在我们这个世界里谁都能关心别人、帮助别人,那还会出现争吵、打架之类的事件吗?这又让我想到了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将心比心》,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读了《童年》这本书以后,不仅让我珍惜这美好的童年,还让我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和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