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
文学网整理的《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通过学问,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同学们了解一件事情。谁看过别人培养花草树木?看过的或家中有人养花的请举手。
2、 他们是不是经常拿把剪刀给小树修修剪剪?
3、 你知道为什么吗?
4、 修剪枝条还有这么多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跟修剪枝条有关的文章,题目就是“剪枝的学问”。
5、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指导
1、 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剪枝减少影响远近闻名疯长增加挥舞仿佛又惊又喜
2、 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略)
(2)指明逐行读。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词语的意思。
(4)齐读生字词。
(5)理解脉络。
三、精读训练
1、 直奔中心,引发前文。“我”认为什么里面还真有道理?“减少”是为了“增加”是从哪件事情中得知的?
2、 齐读第5自然段。
3、 牵动导读第1、2自然段。
(1)“我”是不是一开始就有这样的认识?一开始“我”的心情怎样?“不解”(板书?
(3)什么原因使我不解?(4)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4)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过渡:一个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为什么要剪掉那么多的枝条,还能结桃子吗?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布置作业。
用钢笔描红,并在田字格上仿写两遍。第二课时一听写生字词二、继续精读训练
1、导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
(2) 从王大伯的说明中可以看出:他剪掉的是什么枝条?为什么要剪掉它?留下的什么枝条?对留下的枝条是怎么做的,怎么想
(3) 王大伯对不能结桃子的枝条“ 喀嚓喀嚓”地剪去,对能结桃子的枝条“ 抚摩着”“充满信心的说”,这是为了什么?(4) “我”听 王大伯的解释,有什么表现? 什么叫“将信将疑”?我还有怀疑什么?(5) 知道朗读第3自然段。
2、 导读第四自然段。
(1) 指名读。
(2) 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么样?从哪里可以看出?
(3) 齐读“春天到了……飞舞“这三句话。
(4) 在桃园里和小伙伴嬉戏的“我”盼望什么?
(5) 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
3、 导读第五自然段。
(1) 指名读。
(2) 王大伯的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3) 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喜的是什么?惊的是什么?
(4) 那么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
(5) 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 总结全文
1、 分组分段朗读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是什么?
2、 教师小结: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就能在生活中找到规律,更好的.生活。
教学要求:
1、 能读懂例文,了解这个童话是怎么编出来的!
2、 能编写一个帮助小朋友挑实害处的童话。
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上学期已经练习过组合玩具来编写童话故事了!今天我们再来编童话故事,虽然比上一次难了一些,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编写有趣的童话故事。
二、 阅读例文,了解写法。1、 学生轻声自读例文。
思考:
(1)这个故事主要说了什么?
(2)这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学生再读例文,想一想:不讲卫生的小朋友听了这个童话故事后会改正吗?
三、 根据要求,自编童话
1、 引导学生明确要求帮助挑食的小朋友。
2、 引导学生根据要求想象故事的主体情节---挑食的结果是不能健康的成长,体质差,甚至畸形。
3、 指导学生将故事说的具体一些。
4、 同桌互听,相互帮助修改。
四、 交流评议,动笔协作。
1、各组推选教好的向全班编讲童话故事。
2、边集体评议、修改。
3、 学生动笔将童话故事写下来,教师巡回指导。
《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准备]
投影片、教学挂图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指名读。
2.上节课,我们围绕课题提了许多问题,还记得吗?(学生回忆问题)(谁剪枝?为什么剪枝?怎样剪枝?剪枝后结果怎样?)
3.今天,我们就围绕这几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1-2自然段
放声自读这两个自然段,看看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1.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1)出示能手,齐读,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能手?(指导说话)
(2)从哪儿可以看出王大伯是种桃能手?
2.出示句子:
(1)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
(2)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指名读、男女生分组读、齐读
3.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是怎样剪枝的?(指名做手势)
4.过渡:看着一根根枝条被剪下,作者产生了什么疑问?
出示句子:我着急地问: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指名朗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王大伯看我有疑惑,怎样对我说?
1.自读第三自然段,划出王大伯说的话。圈出你以为与剪枝有关的词句。
2.谁来读一下王大伯说的话。
3.用因为……所以……来介绍为什么剪枝?(指名练说)
4.齐读王大伯的话。
5.作者对王大伯的'话是相信还是怀疑?(书上哪个词语是这个意思?)
(1)出示将信将疑,作者怀疑什么呢?
(2)指名交流,板书:
减少--枝条增加--产量?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春天到了,桃园里很美,也很热闹,想不想去看一下。好,老师这就带你们去。
1.教师范读,学生闭眼,边听边想象。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交流)
3.自己读,挑最喜欢的句子有滋有味地读。
4.指名读最喜欢的句子,谈谈体会。
5.试背,评议。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暑假里,作者又一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他看见了什么?
1.口头填空: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的桃子。
一个个桃子仿佛()。
2.怎样写的,我们一起读一下。(齐读)
3.此时,作者心里又惊又喜,他明白了什么?
4.出示句子:噢,减少是为了增加,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板书:减少--增加
5.减少什么?增加什么?我们再来读一下王大伯说的话。(齐读)
6.指名回答,板书:(擦掉?)(减少的那些枝条对桃树来说是不利的因素)
7.你能举一些生活学习中常见的减少是为了增加的例子吗?(指名举例)
如:(1)小明背英语单词,每天背100个,十天下来,他只记住了50个。后来他改变方法啊,每天背10个,10天后,他记住了100个。
六、布置作业
1.挑选喜欢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减少--枝条——不利因素
剪枝的学问
增加--产量——进步和成功
《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 篇3
设计理念:
1、以情为基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语文的重要特点是“情”,注重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教学从情入手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师全情感染下,学生切己体察、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
2、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本文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知道“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知的深度。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感悟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行为,并影响和改变学习的质量。因此,教学中我通过文字信息“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等让学生从材料中去接收、挖掘、内化,在感悟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出文字的含义,品味出字里行间的意境。
文本解读:
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中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到来。最后,“我”的感悟写得含蓄蔚籍,虽未一语道破,但读者心中自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学会取舍,向有经验的人学习。
教学重点:
从三次进桃园的所见所感中领悟蕴涵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民乐《苗岭的早晨》。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读课题
1、同学们,有句俗话说得好:生活处处皆学问。学问的意思就是——知识。你的学问都从哪儿来?(书本、老师、生活、父母……)其实获得学问的途径有很多,只要留心观察,我们会发现生活中的各个行业都有它的学问。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桃园,看看果农能教给我们什么学问。
2、师指板书,谁来读一读课题?
3、剪枝究竟有什么的学问呢?我们不明白,小作者一开始也不明白,后来他三进桃园,经过王大伯的介绍,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终于弄明白了。
4、出示: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1)、老师带来了四个词语,你会读吗?这四个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
(2)、这四个词就是小作者三进桃园,弄明白“剪枝的学问”的过程中发生的心理变化。
(3)、同学们,读词和读课文一样也要读出感情,比如(师范读)会读吗?(指名读)
(4)、带着你的感受一起读一读,好吗?
二、精读课文,感悟道理
1、早就耳闻王大伯家种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我很好奇,他是用什么办法让桃子年年丰收的呢?于是去年冬季的一天,我满怀好奇地走进了桃园,可眼前的一幕让我一脸疑惑。
(1)、“我”看到了什么?小声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①、指名说。怎么剪的?接着往下读。
②、“咔嚓、咔嚓”、“剪刀挥舞”说明了什么?读出你的理解。如果是你,也能剪得如此娴熟吗?这正说明了王大伯经验丰富。
(2)、而“我”的疑惑是什么?(指名说)此时是什么心情?带着这样的心情来问问王大伯吧。
是呀,这么好的枝条剪下来,能不让人心疼吗?(再指名读)
(3)、体会的好就一定能读好,让我们一起读第二自然段。
2、看到我一脸疑惑的样子,王大伯又是怎样解开“我”心中的疑团的呢?
(1)、指名读王大伯的话。(出示)
①、王大伯剪掉的是什么枝条?(“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疯长”、“夺走养分”)
②、王大伯一眼就能识别出这些枝条,如果是你能识别出吗?这不正说明了王大伯经验丰富,不愧为种桃能手吗?
③、同桌分好角色,一人读“我”的问,一人读王大伯的答,来练一练两人的对话,马上老师请人上前表演。(1—2组表演)
(2)、接着,王大伯又是怎么做的?
①、指名读后出示。
②、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抓住“抚摸”、“充满信心”去理解)
正因为王大伯经验丰富,他才充满信心地说——(引读句子)
③、王大伯通过他的语言、动作向我解释了剪枝的原因,我们再一起来读读他的话。(齐读王大伯的话)
(3)、听了王大伯的话,你信吗?
①、信。为什么?(王大伯是种桃能手、总是那么大,那么甜)看来你是王大伯忠实的“粉丝”,对他的话深信不疑,那你就用敬佩的语气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
②、不信。为什么?(尊重学生的观点,不要急于否认)老师和你一样也不相信,正所谓“眼见为实”,我的怀疑是什么?(指名读)小作者和我们一样也是一半相信,一半怀疑,这就叫将信将疑。(分男、女生读句子)
3、真的能象往年一样结出更多更大的桃子吗?为了揭开心中的谜团。春天,小作者再次走进桃园,这次他又有什么见闻和感受呢?让我们一起随小作者去看看吧。
(1)、边欣赏边听老师读。
(2)、你看到了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
(3)、此时你最想说什么?能读出来吗?(齐读第四自然段)
(4)、春华秋实,桃花谢了,就要结桃子了,这似红云片片的桃林该结出多少桃子呀,我站在树下入神地凝视着盛开的桃花会想什么?(指名2人读“盼望”的句子)
4、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桃子成熟的夏季,“我”第三次走进桃园,看到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
(2)、指名读看到的情景,再次走进桃园你有什么感受?(指名3—4人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句子,体会桃子的“大、多、甜”)
(3)、小作者的心情是什么?他“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这又多又好的桃子是怎么得来的?
小结:也就是减少了桃树上无用的枝条,而增加了桃子的产量。(相机板书:减少枝条,增加产量)
(4)、不仅是种桃树,其他果树也需要剪枝,剪什么枝,留什么枝,怎么剪可都是学问,农业生产中的学问可真不少呀!
(5)、除了桃子大丰收让小作者喜悦之外,还有一喜,想知道吗?齐读最后一句。
①、原来他还收获了一个道理呢,再读读去年王大伯剪枝时说的话。(学生自由读)
②、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是呀,这就是剪枝的学问,也正是王大伯在众多种桃者中成为能手的原因。现在你对王大伯的话还怀疑吗?而是深信不疑,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三、总结
王大伯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深深地明白了减少无用的枝条,是为增加桃子产量的道理。因此他必须舍弃那些看上去粗壮的枝条,所以我们也要象王大伯一样学会取舍,其实这个道理还藏在我们生活的许多地方。比如小红想学舞蹈、又想学美术、还想学音乐,可是她发现这三门都学得平平,因此第二年她舍弃了其中的两门,花更多的时间学其中的一门,结果这门成绩突飞猛进,这不正验证了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吗?
同学们,我们生活中的各行各业都有它的学问,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多向王大伯这样经验丰富的人学习,就一定会获得更多的学问。
《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以“我”的心理变化“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为主线,联系上下文,反复朗读体会。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剪枝的学问,揭示“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懂得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教学重点:明白剪枝的学问,揭示“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6课《剪枝的学问》,生齐读课题。
2、师:老师先检查一下上节课同学们的生字掌握情况:【一组一组出示,分别请三位学生读】
远近闻名 挥舞 抚摸 充满信心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指名读,评价:两个层次(读正确,读出意思)
【评价:
①字音读得多准啊!
②你不但读准了字音,而且还读出了词语的意思!
③原来读词语我们不但能读准字音,而且能读出意思来。一起读】
师:聪明的你有没有发现第二行这四个词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这四个词语都和心理活动有关】
3、师:你能用上面的词语填空吗?(练说。指名说)
王大伯是()的种桃能手,有一天,我()地走进桃园,看见王大伯和几位叔叔()着剪刀,剪下了一根根枝条,我(),王大伯()着那些留下的枝条,()。对此,我()。暑假里,我看到桃园丰收的景象,()。
4、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随着小作者走进桃园,走近王大伯,体会剪枝的学问。(指黑板)
(三)、对课文第一段进行复习:
师过渡:课文中同学们多次提到王大伯,王大伯是谁呀?你能用书上的话来告诉我吗?
【幻灯片出示第一段】
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生: 王大伯是是种桃能手】
1、师接着说:对,而且他的名气可大了,所以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我们一起把第一段读一读:
2、师过渡:这是什么原因呢?老师和同学们一样也是满怀好奇,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王大伯的院子去看个究竟吧。
二、精读课文2—5自然段:
(一)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感悟王大伯剪枝动作的熟练,进一步理解“能手”:
A、师:走进桃园,你看到了什么?直接把你看到的读出来。
只见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正忙着剪枝。 “咔嚓、咔嚓”,随着剪刀挥舞,一根根枝条被剪了下来。
B、师: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自信、经验非常丰富、动作熟练、剪下的枝条多】
①生:我读出王大伯剪枝剪得特别快。
②生:我读出了被剪掉的枝条很多。“一根根的”。
C、师小结:哟,他动作真快,不愧是个能手,请同学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一读句子。
2、研究“一脸疑惑”,明白王大伯为什么要剪枝:
A、师过渡:哎呀,我看见这么多枝条剪下来,说了什么?请同学们读一读我说的话:我着急地问:“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嘛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指导朗读,体会着急、疑惑的`心理。指名读。评价指导:读出着急、读出疑惑。
(评价:①好象不怎么着急!②有点着急了!③老师听出来你真的是十分着急!④你不光读出了着急,还读出了疑惑!⑤老师看到了你一脸的疑惑!)
5、看到我一脸疑惑,王大伯又是怎么说的呢?【出示王大伯说的话,指导朗读】
(1)什么是“疯长” ?(疯狂地长、不停地长、拼命地长,只长枝条。)
(2)枝条疯长了,会产生什么后果?
⑶⑶你能用上出示“因为这些枝条……所以……”来说说王大伯剪枝的原因吗?
6、王大伯真不愧是一一种桃能手,一眼就能判断出这些枝条哪些该留,哪些该剪,又该怎么剪,谁再来当一当王大伯的话,指名读,这可是他的经验之谈啊! 一起读!
(2)对那些留下的枝条王大伯又是什么态度,他是怎么认为的呢?【围绕“抚摸”“充满信心”进行理解感悟,指导朗读。】【评价:信心还不够!真是信心十足!】
8、过渡:而小作者呢?他由一脸疑惑,变成了一【板书:将信将疑】
“将信将疑”的意思是:(用我们学过的一个词来说,就是——半信半疑)
A、他相信什么?【回想一下,王大伯可是种桃能手,他不会做不利于桃子丰收的事】【王大伯是种桃能手,经验丰富,他的话不会错的;
B、怀疑的是什么?〔剪掉了粗壮的枝条,桃子不就少了吗?】
C、你能读出将信将疑的语气来吗?出示句子,指读,齐读。
9、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作者第一次进桃园的经历,我请女同学读“我”的话,男同学读王大伯的话,其余的一起读。让我们再来感受“我”的心情。
(二)、学习第四段,欣赏春天桃园美景:
1、读第四段,知道“我”看到了什么。
师过渡:这是冬天发生的事情。到了第二年春天,我再次来到王大伯家,你看见了什么【生自由读课文】
2、学生交流看到的景色:【生:看到了满眼的桃花,蜜蜂嗡嗡地叫着在花上采蜜,还有小伙伴们在桃园里奔跑、玩耍。】
3、指导朗读:
师指导:呀!真是热闹【或真是很美!】请你来读一读。其他同学听听从他的朗读,你还感受到了什么?说说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看出来?【抓住“红云片片”“满树”体会桃花很多很美,抓住“欢天喜地”、“奔跑、嬉戏”等体会“欢” 】
4、出示图片,深入感悟:
[图片出示桃园美景]
A师:我们还可以用那些词语来形容春天的桃园美景?【花团锦簇、花满枝头、美不胜收、春意盎然…】
B看到这么美的情景,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师朗读]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们想说些什么?【我也真想现在就去桃园看看,桃园真美呀;桃花开的这么美,桃子肯定很好吃,我真想马上能品尝到又大又甜的桃子呀。]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明白剪枝的学问:
盼望着,盼望着,夏天终于到了,桃园里的桃子到底怎样了呢?让我们赶快去瞧一瞧!出示第五段,自由朗读。
⑴用一个词来说说你此时的心情!板书:又惊又喜
(2)指导朗读:谁能用朗读的方式把这份丰收的惊喜表达出来?先自己读读。(出示文字)
啊,只见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桃子。桃子成熟了,一个个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
(3)王大伯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啊”惊讶;“挂满”桃子多;“光鲜红润”颜色鲜艳,红而滋润,长得好;“胖娃娃的脸”长的好饱满、水淋、鲜嫩、可爱〕
谁来读?读好“啊”这个语气词中代表的感情,再读我看到的景象。
指名读 (评价:①桃子真多呀!②“光鲜红润”多么可爱,多么诱人!③真的是又惊又喜呀)
师:此时,“我”惊得是什么,喜欢的又是什么呢?【惊的是王大伯的话真的有道理;喜的是看到这么大这么甜的桃子,作者特别高兴。】
C、如果你见到王大伯,会对他说些什么呢?出示屏幕
(1)学生动笔练写(2)指名回答
三、小结 :生活就是一本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处处留心生活,善于观察思考,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就能成为生活中有学问的人。
四、 作业:在生活中,你通过观察、探索学到了哪些学问,请把它写下来和同学们交流。
五、板书设计:
26、 剪 枝 的 学 问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以“我”的心理变化为主线,抓住带有“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这四个词语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反复朗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剪枝的学问,揭示“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懂得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教学重点:朗读感悟,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明白剪枝的学问,揭示“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准备:制作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引领导入,直奔心理变化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剪枝的学问》。
2.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一自然段,知道王大伯是一位——种桃能手,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3.为了探寻其中的秘密,“我”三进桃园,第一次是在——去年冬季的一天,第二次是在——春天,第三次是在——暑假。每次去,我的心理都在发生着变化。
4.请大家读读课文,把带有“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这四个词语的句子划出来,再读一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5.交流划出的句子,相机板书: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6.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心理变化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桃园体验一下吧!
二、学习二、三自然段,探寻桃子又多又大之疑
1.请大家读读第2自然段,把你到桃园看到的情景告诉大家。
2.学生自读后交流。
师随机引导:△“我”是带着怎样的好奇心理走进桃园的?
△从“挥舞” 中体会到剪枝技术的熟练,从“一根根”中体会枝条剪掉得很多。
3.换作是你,看到这情景,会怎么想呢?(很着急、很疑惑……)
4.出示“我”的问话,指导朗读,体会着急、疑惑的心理。指名表演“一脸疑惑”的样子。
5.出示王大伯说的话,指导朗读,理解意思。(剪去的是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的枝条;如果不剪去这种枝条,就会影响其他枝条开花结果。)
6.分角色练习对话。
7.对那些留下的枝条王大伯又是什么态度,他是怎么认为的呢?(围绕“抚摸”“充满信心”进行理解感悟,指导朗读。)
8.听了王大伯的话,我是怎么想的呢?
理解“将信将疑”,指导读出语气,指导学生把“这些”说具体,让句子更加具体明白。
9.体会着“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这些心理变化,读读第2、3自然段,再看看插图,图文对照,你能发现图文有什么不吻合的地方吗?
10.鼓励学生说说插图与课文不相吻合的地方,并告诉学生学习要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这样才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感受桃花又多又美之乐 (出示课文,配乐)
1.春天到了,桃树上的桃花开得怎样呢?请大家读读第四自然段。
2.读后交流:你感受到了什么?说说你是从哪些词语、句子中体会到的?
结合学生交流,指导朗读句子,抓住“红云片片”“满树”体会桃花很多很美,抓住“欢天喜地”、“奔跑、嬉戏”等体会“欢”。
3.课件出示“满园的桃花”“满树的桃花”,感受桃花的旺盛,指导学生带着满心的期盼,读好最后一句话。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领悟桃子又多又大之喜
1.桃子究竟长得如何呢?自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2.读后交流,感受到桃子的“多”“大”,照应前文的“那么大,那么甜”“更多更大”。
3.体会作者的“又惊又喜”。
4.哪个字最能表达出作者“又惊又喜”的心理?
5.这惊,这喜,哪个字最能体现?请你大声地表达出心中的惊喜。(指导读好“啊”,由衷地发出感叹,指导读好描写桃子的`句子。)
6.我又惊又喜,不禁想起——那番话——哪番话?谁来读一读。(出示句子)
7.现在还怀疑吗?
出示句子:我将信将疑:剪去这些枝条,来年真的能长出更多更大的桃子吗?
谁来把这句句子改一改,表达心中的确信无疑。
五、揭示道理,拓展知延伸
1.学习了课文,你一定明白了剪枝的学问是什么,请同桌先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相机板书:减少 增加
3.种桃的秘诀不仅仅是剪枝,老师给大家看一段录像(录像内容:果农摘去桃花、摘去小桃子),你一定又发现了什么。(减少为了增加)
4.赠言:只要你留心观察,做个有心人,你会发现生活处处有学问。(出示句子: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5.师生对话: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发现还有哪些事例也包含着“减少为了增加”的道理?
例:农民给棉花剥去雄枝,让其他的枝条结出更多的棉桃。
例:给月季花剪枝,来年长出更多的枝条,结出更多的花蕾。
例:比如我们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三项规定后,我们不再整班留下来补课了,我们的书包轻了,我们重复机械的作业少了,但我们的校园生活更丰富了,同学们参加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得更有兴趣,发展更加全面了。
板书: 26 剪枝的学问
减少( )
种桃能手
增加( )
《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