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电安全教案

2025/09/08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电安全教案(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电安全教案 篇1

现在是夏季,天气多变,雨水多,河里、小溪里经常会涨水,很多小朋友喜欢去河边、溪边玩水,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而且,夏天天气很热,有的同学就悄悄地去河里、池塘里洗澡,而发生溺水身亡的事件,失去了生命,爸爸妈妈很伤心、老师也很伤心。

教学目标:

1、为全面推动我校安全教育工作,杜绝学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发生。

2、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学习防汛、防溺水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提高自救自护的能力。

3、初步了解防汛、防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要求每一个学生提高安全意识。

4、学习后,能改变自己在生活中不遵守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了解防汛、防溺水方面的基本知识,培养防范能力。

教学过程:

一、防汛知识教育

1、不到河里、沟边去玩耍,下雨天,不去河边、沟边洗手洗脚,以免滑落水中。

2、发洪水时应注意往高处逃;

3、尽力躲避大浪;

4、尽量抓住浮托物;

5、挥动鲜艳衣物呼救;

6、洪水来时,如正在教室上课,要听从老师的指挥,有秩序地转移,紧急时要抓牢课桌、椅子等漂浮物,尽可能与老师、同学在一起,等待营救,千万不要独自游泳回家。

7、山区山洪暴发,山沟、河滩中水深齐膝,水流又急时,学生不能单身过河。放学路上遇桥梁、道路坍塌,不能冒险通过,可返回学校留宿或请老师想别的方法。

二、防溺水知识教育

(一)、游泳小常识:(五点)

1、必须在家长(监护人)的带领下去游泳。单身一人去游泳最容易出问题,如果你的同伴不是家长(成年人),在出现险情时,很难保证能够得到妥善的救助。

2、身体患病者不要去游泳。中耳炎、心脏病、皮肤病、肝、肾疾病、高血压、癫痫、红眼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及感冒、发热、精神疲倦,身体无力都不要去游泳,因为上述病人参加游泳运动,不但容易加重病情,而且还容易发生抽筋、意外昏迷,危及生命。传染病患者易把病传染给别人。

3、参加强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后,不能立即跳进水中游泳,尤其是在满身大汗,浑身发热的情况下,不可以立即下水,否则易引起抽筋、感冒等。

4、被污染的(水质不好)河流、水库、有急流处、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以及落差的河流湖泊,均不宜游泳。一般来说,凡是水况不明的江河湖泊都不宜游泳。

5、恶劣天气如雷雨、刮风、天气突变等情况下,也不宜游泳。

(二)、游泳前要做好准备活动。

1、在游泳之前一定要做充足的准备活动。夏季天气炎热,不做准备活动马上入水,水温、体温、气温相差很大,聚然入水,毛孔迅速收缩,刺激感觉神经,轻则引起肢体抽筋,重则引起反射性心脏停跳休克,很容易造成溺水死亡。

2、如何准备:通过跳跃、慢跑使身体发热但不出汗至2-4分钟。其目的是使身体内各个器官进入到活动状态。

3、做徒手操:使身体各关节、韧带及身体肌肉做好充分活动准备,以防受伤。

4、入水前用冷水淋浴一下,以适应水温,然后下水。

5、水上准备工作。入水后不宜马上快速游泳,更不宜马上流入深水区。应在浅水区适应一段时间后,再逐渐加速。

(三)、游泳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四点)

1、应该相互关照、相互关心,而不应该相互嬉水,或捉弄对方。一起去游泳,如果有人提前上岸,要告诉同伴,一起去游泳应该一起回家。

2、到天然游泳场所(如江河、水塘、水库)游泳,应该有家长、亲人或老师的带领。特别强调初学者不要到野外去游泳。

3、要注意休息,不要长距离游泳,不要远离伙伴。如果感到身体不适,要告诉同伴并上岸休息,在岸上观看同伴游泳,留心他们的安全。

4、中小学生不游潜泳,更不能相互攀比潜水的时间谁更长,潜水的距离谁更远。这样做很容易发生危险。

(四)、游泳中的紧急情况及自救。

1、抽筋:是肌肉不自主的强直性收缩,水温过低或游泳时间过长,都可能引起抽筋,发生抽筋时最重要的.是保持镇静,不惊慌。

2、一般处理办法。(1)如果发现有抽筋现象,应马上停止游泳,立即上岸休息,并对抽筋部位进行按摩。(2)如果在深水中发生抽筋,且自己无力处理,而周围又无同伴时,应向岸边呼救,千万不要慌张。

再次强调:不管发生什么样的抽筋,都先向同伴或其他游泳者呼叫:“我抽筋了,快来人呀!”

(五)、溺水的急救

1、发现溺水者如何将其救上岸。

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

特别强调:发现有人溺水,我们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呼救,未成年人保护法也规定:“未成年不能参加抢险等危险性活动。”这也是我们学校为什么要强调学生去游泳要由家长带领。

2、如何开展岸上急救(四步)

(1)当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应立即将其口腔打开,清除口腔中的分泌物及其他异物。如果溺水者牙关紧闭,要从其后面用两手的拇指由后向前顶住他的下颌关节,并用

力向前推进。同时,两手的食指与中指向下扳颌骨,即可搬开他的牙关。

(2)控水。救护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将溺水者的腹部放到屈膝的大腿上,一手扶住他的头部,使他的嘴向下,另一手压他的背部,这样即可将其腹内水排出。

(3)如果溺水者昏迷,呼吸微弱或停止,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通常采用口对口吹气的方法效果较好。若心跳停止还应立即配合胸部按压,进行心脏复苏。

(4)注意,在急救的同时,其他要迅速打急救电话。或拦车送医院。

三、小结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手里,希望通过这次的学习,学会珍惜生命,养成自觉遵守安全原则的好习惯。更多相关教案推荐:

1.2017小学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

2.2017年幼儿园预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

3.2017最新小班安全教案防溺水

4.2017小学生防溺水主题班会教案

5.2017幼儿防溺水安全教案

6.2017暑假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

7.2017最新初中生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

8.小学生防溺水主题班会教案

9.初中防溺水主题班会教案

10.初中“防溺水”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电安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电的用途,知道安全用电不会发生危险。

2、通过辨析活动,了解安全使用电器的基础知识。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2、电线一段、插座一个、"电"的标志一个。

活动过程:

1、在教师提问的基础上,初步了解电器的用途:

(1)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电器产品,你知道哪些电器呢?它们有什么作用?

(2)这些电器给我们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但是这些电器要工作,都离不开什么呢?

(3)你知道电从哪里来?(发电站)

(4)教师小结:电给我们人类带来了许多方便,我们的生活再也离不开它了。它是我们的好朋友,但这位电朋友有时候也会发脾气伤人的。

2、出示电线,向幼儿介绍有关知识。

(1)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仔细看看里面和外面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教师介绍:这是电线,里面是铜线,会导电。外面是塑料,包裹着铜线,是保护层,我们抓在手里没有电。但是塑料坏了,我们就会碰到电,发生危险。

3、组织幼儿讨论:

(1)如果你们家的电线破了,怎么办?(用专用胶布包裹)

(2)如果你看见电线断落在路上,应该怎么办?(绕过去)

4、出示插座,向幼儿介绍有关知识。

(1)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2)教师介绍:这是插座,里面有铜丝或铜片,可以导电,外面是塑料做的盒子,是保护层。如果将手伸进去,就会碰到铜片,电就会传到人的身上,发生危险。除了人和铜会导电,水也会导电,所以小朋友不能用潮湿的手接电源。

(3)出示"电"的标志,让幼儿认识,并知道看见"电"的标志就要提高警惕,注意安全。

5、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看图说说: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这样做对吗?

使幼儿知道简单的安全用电常识,学会保护自己。活动前给幼儿看各种家用电器的图片,激发他们的兴趣。在安全用电环节上,请孩子们再看使用电器正确与错误的录像,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1、了解电的用途,知道安全用电不会发生危险。

2、通过辨析活动,了解安全使用电器的'基础知识。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2、电线一段、插座一个、“电”的标志一个。

活动过程:

1、在教师提问的基础上,初步了解电器的用途:

(1)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电器产品,你知道哪些电器呢?它们有什么作用?

(2)这些电器给我们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但是这些电器要工作,都离不开什么呢?

(3)你知道电从哪里来?(发电站)(4)教师小结:电给我们人类带来了许多方便,我们的生活再也离不开它了。它是我们的好朋友,但这位电朋友有时候也会发脾气伤人的。

2、出示电线,向幼儿介绍有关知识。

(1)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仔细看看里面和外面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教师介绍:这是电线,里面是铜线,会导电。外面是塑料,包裹着铜线,是保护层,我们抓在手里没有电。但是塑料坏了,我们就会碰到电,发生危险。

3、组织幼儿讨论:

(1)如果你们家的电线破了,怎么办?(用专用胶布包裹)

(2)如果你看见电线断落在路上,应该怎么办?(绕过去)4、出示插座,向幼儿介绍有关知识。

(1)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2)教师介绍:这是插座,里面有铜丝或铜片,可以导电,外面是塑料做的盒子,是保护层。如果将手伸进去,就会碰到铜片,电就会传到人的身上,发生危险。除了人和铜会导电,水也会导电,所以小朋友不能用潮湿的手接电源。

(3)出示“电”的标志,让幼儿认识,并知道看见“电”的标志就要提高警惕,注意安全。

5、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看图说说: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这样做对吗?

使幼儿知道简单的安全用电常识,学会保护自己。活动前给幼儿看各种家用电器的图片,激发他们的兴趣。

在安全用电环节上,请孩子们再看使用电器正确与错误的录像,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本次活动中,我利用让幼儿分组自由讨论的方法,自由的探索家用电器的名称、功用等,幼儿兴趣很浓,讨论得很激烈,很多幼儿能根据已有经验讲出自己知道的想法、结果。最后又启发幼儿用记录的形式区分家用电器。很多幼儿能分辩出是否是家用电器,本次活动达到了较好的教学的教学效果。

电安全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能,电流的热效应,焦耳定律,电热利用和防止,知道电流的热效应与那些因素有关。

2、知道和理解家庭电路中电流与用电器的总功率的关系。

3、知道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了解电能表和保险装置的作用。

4、了解火线、零线,了解试电笔的使用,知道安全用电原则,了解触电急救的方法和节约用电的意识。

5、会用欧姆定律说明安全用电的道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以学案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复习和巩固电与热、家庭用电、安全用电的知识点。

2、通过讲解焦耳如何努力发现焦耳定律以此加强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3、以实际生活用电———家庭用电的角度来学习课本知识,增加学生对生活的物理现象的观察,反思、以及如何将书本的知识与生活现象相结合,在生活中运用自己所学。

4、让学生自己演习触电急救,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平时良好的用电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焦耳定律,了解焦耳事迹,培养学生爱物理、能吃苦、能坚持、爱创新等物理精神。

2、让学生学习安全用电等知识,培养学生养成一个防微杜渐、从小事防止安全隐患的习惯。

3、通过学习家庭用电,保险丝等知识锻炼学生在生活中的动手能力,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小的电路问题。

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焦耳定律的运用,以及其含义的理解;保险丝的工作原理,以及额定电流的计算,如何选用保险丝的额定电流;触电的急救及安全用电及安全用电原则。

二、教学难点

焦耳定律在解题过程中如何用;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多大的额定电流的保险丝;家庭电路的连接。

教具

测电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上节课复习了电功率,知道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电功率等于(电压乘以电流)

2、额定电压为(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额定功率时(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实际电压(用电器实际工作的电压)实际功率(用电器实际工作的功率)当实际电压等于额定电压是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当实际电压下于额定电压时,实际功率小于额定功率,

当用电器的实际电压大于额定电压时,实际功率大于额定功率。

3、测量小灯泡的的电功率;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与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是差不多的。都是将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小灯泡串联,电流表与小灯泡并联;(连接电路是开关处于断开,滑动变阻器位于最大阻值处,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最后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使用公式R=UI,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用公式P=UI。

二、引入新课

我们在生活中知道用电器工作时间过久时,就会有点烫,比如电脑,有排风扇就是为了散热;电视机、电动机等,都会有热量产生。虽然这些不是点饭锅、电热毯、电炉等发热用电器但都会产热,也就是电流通过导体就会产生热量。那么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产生多少热量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

三、电与热

1、焦耳定律

大家都知道能量的单位J吧!能量的单位焦耳是以英国物理学家焦耳(1818———1899)命名的,焦耳一声致力于实验研究,他用近40年时间研究热和功的关系,根据所测电流通过电阻放出当热量,提出了焦耳定律。

通过演示实验,我们知道,在电阻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一个电阻的电流越大,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焦耳做了大量的实验,与1840年最先精确的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表的式Q=IxIRt

对焦耳定律的理解:Q是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电流是通过该导体的电流,电阻是该导体的电阻;并且是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在纯热电路中可以用公式Q=UIt)

例:某电热壶铭牌上标有“220V,1000W”的字样,当其正常工作时,把质量为2kg,温度为30℃的水加热到80℃,用时10min(C =4。2×10 J/(kg。℃))加热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 J,电热壶烧水的效率是%

解析:水吸收的热量Q=cm⊿t=4200×2×(80—30)J=420000J

饮水机消耗的电能W=Pt=1000w×600s=600000J

饮水机的加热效率η=QW×100%=70%

2、电热的应用和防止

利用通电导体会产生热量,可以制作电饭锅、电热毯、电热水器,电炉的加热用电器(由于这些用电器都是纯电阻用电器,根据公式及其变换式可以知道电阻越小其产生的热量越大)

通电导体都会产生热量,我们有很多用电器是不需要热量,甚至不能在高温下工作的,比如电脑,温度过高会影响电脑正常工作,所以很多用电器我们比希望它发热的。所有的有电流通过的导体都会产生热量,那么怎么来防止电热呢?以电视机为例,电视机的后盖有很多孔,就是为了通风散热,使用时一定要将防止沙尘的.罩布拿开;还有电脑运行时温度升高,需要用微型风扇及时散热。过多电热如果不及时散失,会产生许多安全隐患。

四、家庭用电

1、家庭用电的组成

大家的家里的电路就是家庭用电,大家想一想家里的电路有哪些组成的?

学生回答

首先每一个家庭都有一个电能表;然后是保险盒;每个家庭里都有开关,插座、用电器等。所以家庭电路的组成:电能表、保险盒、开关、插座、用电器等。

2、家庭电路的连接

例:将右图用笔画线表示导线连接电路。

用电器与插座并联,开关与用电器串联,开关和保险盒要装在火线上。

3、保险丝

保险丝的作用是当电路中电流过大时切断电路,其材料是用电阻大熔点低的材料制成,保险丝的额定电流应等于或稍大于电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问:为什么保险丝要用电阻大熔点低的材料制成?

学生答:

(因为焦耳定律,R越大产生的热量就越大,熔点低、产生一定热量就会熔断,因此就可以保护电路,反正危险的产生)

4、测电笔

测电笔用来辨别火线和零线。

示范测电笔的用法、结论、现象。

5、插座

有金素外壳的用电器要使用三孔插座。万一用电器的外壳和电源的火线之间的绝缘体损坏。使外壳带电。电流就会流入大地不至人造成伤害(解释:人有电阻,外壳与地接触,人就短路。)(与水有关的用电器也要三孔插座)

五、安全用电

1、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短路和用电器总功率过大(功率过大的用电器不要同时使用,从节约等角度不要买过大功率的用电器)

2、触电:人体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火线,当发生触电时,要先切断电源再急救。(切记不要不要直接去拉被触电人)(让两位学生演示触电急救)

3、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低压带电体不要用手等去接触,远离高压带电体)

例: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家庭电路中熔丝熔断了,一定是发生了短路

B、家用电能表上的示数显示了家庭用电的总功率

C、家庭电路中的熔丝可以用铁丝代替

D、家庭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应该用导线接地

解析:熔丝熔断可能短路,也可能是家用电器总功率超过保险丝的额定功率;家用电表的示数显示的是消耗的总电能;熔丝要选择电阻大、熔点低的材料而不能用铁丝代替,因为熔丝必须在电流过大时能熔断;为防止家用电器漏电,金属外壳要接地(答案:D)

六、本堂总结

焦耳定律家庭电路安全用电

七、课后作业

母题探究

八、板书设计

第11课时电与热安全用电

一、电与热

(1)、焦耳定律:Q=I×I×R×t

(2)电热的应用和防止

二、家庭用电

(1)、组成

(2)连接

(3)保险丝:电阻大,熔点低

(4)测电笔:区别火线和零线

(5)插座:易漏电的用电器要三孔

三、安全用电

(1)、电流过大的原因:短路、总功率过大

(2)触电急救:先关电源,再急救

(3)用电原则:不接触、不靠近

电安全教案 篇4

防触电教育

一、预防触电应注意事项

1、要买合格的电器,不管是大件还是日常小电器,都要看是否有产品合格证,防止用假冒伪劣产品。

2、不要用湿手去接触电源开关。

3、室内电灯或其它电器损坏要及时找人修补或更换小学主题班会教案--防触电 防雷安全教育小学主题班会教案--防触电 防雷安全教育。

4、不能随便触摸已经接通了电源的电线和破损处。

5、不要在宿舍乱接乱搭电线和使用大功率电器,严禁将带电插座放置在床铺上

6、禁止在潮湿的地板上修电器,发现有“霹雳”的火花声时,立即关闭电源,预防触电。

二、触电的急救原则

1、发现有人触电后,应立即切断电源,拉下电闸,或用不导电的竹、木棍将导电体与触电者分开,在未切断电源或触电者未脱离电源时,切不可触摸触电者;

2、对呼吸和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和心脏胸外挤压,直至呼吸和心跳恢复为止。

3、在就地抢救的`同时,尽快呼叫医务人员或打“120”求援小学主题班会教案--防触电 防雷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防雷电教育

1、雷雨来临时,尽量在室内躲避,关闭门窗;要把电视机、电风扇等电器的电源关闭,不要打电话,不要靠近暖气片等金属管道及门窗等易被雷击的地方。

电安全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知道雷电形成的原理过程,明确雷雨天气的危害,树立防雷电的安全意识。

2、 通过调查和收集资料,了解好掌握预防雷击的方法好技能。

3、 初步掌握遭遇雷击之后的紧急治疗方法和应急措施。

4、提高安全意识,学习防中暑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5、初步了解中暑安全的有关内容,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

1、雷电形成的原理过程,明确雷雨天气的危害,树立防雷电的'安全意识。

2、初步了解中暑安全的有关内容,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教学难点:

1、遭遇雷击之后的紧急治疗方法和应急措施。

2、初步了解中暑安全的有关内容,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一、认识雷电

1、教师为学生播放一段雷雨季节电闪雷鸣的视频资料,提问:‘这是什么现象?经历过这种天气吗?当时有什么感受?”

2、学生根据生活体验交流对雷电的认识。

3、教师引导:“雷电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就经常会遇到雷雨天气。你知道雷电是怎样形成的吗?”

4、 学生先就自己了解的相关知识介绍,然后教师结合教材介绍进行补充。可以利用电发生器等科学试验器材为学生演示一下雷电产生的原理。

二、正确认识雷电的危害

1、 教师引言:“雷电发生时的温度高达20xx℃,大家想象下,这样的温度会产生怎

的危险?

2、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交流雷电的危害。

3、 教师小结:“云层能积聚大量正电荷,而地球是导体,本身积聚负电荷,从而使得云层与云层之间、云层与地面之间形成很高的电势差,几百万伏到几亿伏,因而产生的电流就十分强大,达到几万安至十几万安,形成高热和强光,会造成巨大破坏,能使人立即死亡。

四、讨论:户外活动如何防止中暑呢?

小结:

1.喝水。大量出汗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外出活动,尤其是远足、爬山或去缺水的地方,一定要带够充足的水。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带些水果等解渴的食品。

2.降温。外出活动前,应该做好防晒的准备,最好准备太阳伞、遮阳帽,着浅色透气性好的服装。外出活动时一旦有中暑的征兆,要立即采取措施,寻找阴凉通风之处,解开衣领,降低体温。

3.备药。可以随身带一些仁丹、十滴水、霍香正气水等药品,以缓解轻度中暑引起的症状。如果中暑症状严重,应该立即送医院诊治。

三、补充总结预防中暑还应注意哪些?

1.夏季课间活动量不宜大,要避免剧烈运动。活动量大流汗就多,容易中暑。

2.夏季昼长夜短,天气炎热,人们的睡眠不足,午睡能够有效地补充睡眠,同时可以避开中午高温期,减少中暑的可能,不仅对健康有益,而且能够保障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学习。

电安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2、知道电插座里藏着会“咬人”的电,不能用手触摸。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有电危险”粘纸10张,课件,故事学习资源。

活动过程

1、播放教师教学资源,并根据故事进行简单提问:

(1)故事里有谁?

(2)(出示电插线板)电插线板里藏着什么?

(3)小朋友们可以自己插插线板吗?

(4)蹦蹦是怎么做的?

2、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认一认,说一说在哪里见到过这样的标志。

3、寻找并讨论如何保证安全用电。

(1)提问:我们幼儿园哪里有电插线板?怎样才能让所有小朋友都知道电插线板有危险呢?

(2)请幼儿分别找出活动室、盥洗室等场地的插线板所在位置,通过讨论找到提示幼儿注意安全的方法,如:在插线板旁边张贴“有电危险”的标志图以及用东西遮挡等。

(3)教师与幼儿一起阅读幼儿学习资源,将“有电危险”的.标志贴在插座旁边,以示提醒。

4、总结谈话:教育幼儿不碰触电插线板,不把手指或金属片插到插座嘴巴里,电器的插头要请爸爸妈妈插,学会安全用电。

活动延伸:

1、幼儿自主阅读幼儿学习资源。

2、请幼儿回家寻找家中的电插座,并提醒爸爸妈妈安全用电。

教学反思:

安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将继续探讨和努力,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不断增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每位幼儿撑起一把安全的保护伞!

电安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2、通过故事知道电插座里藏着会咬人的电,不能用手触摸。

3、初步培养幼儿安全用电和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有电危险”的标志图片一张、电插线板一块2、指偶:灰太狼、小老鼠3、幼儿操作用图片人手一套;笑脸、哭脸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并根据故事进行简单提问:

(1)故事里有谁?

(2)他们偷的.宝贝是什么?(教师根据幼儿提问并出示电插线板)(3)电插线板里藏着什么?电插线板可以碰吗?

(4)我们教室里哪里有电插线板?你家哪里有电插线板?

2、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师:喜羊羊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图片,我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认一认,说一说在哪里见到过这样的标志。

3、谁对谁不对(1)师:这是喜羊羊给我们每个小朋友的两张图片,他要考考我们,这两张图片上的小朋友最对谁不对。(幼儿自由交流并请个别幼儿说一说)(2)出示哭脸和笑脸,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判断将对的送到笑脸处,错的送到哭脸处。

4、总结谈话:教育幼儿不碰电插线板,不把手指和小金属片捅插电插线板和插座的小嘴巴,电器的插头要请爸爸妈妈插,学会安全用电。

电安全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①知道电的用途,知道安全用电不会发生危险。

②提高幼儿安全用电的警觉性,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③教育幼儿爱惜自己、远离危险。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电的用途

难点:提高幼儿安全用电的警觉性

三、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①触电事故视频,“神秘盒子”

②音乐《使用电器要小心》

③自制标有“√”,“×”牌若干份课前准备:搜集触电事故方面的材料

(一)导入活动

展示家用电器图片引出电提出问题:小朋友猜一猜这些是什么呢?它们有什么作用?这些电器都要工作它们离不开什么呢?

(二)故事进入

观看《神奇的电宝贝》并根据故事进行简单提问:

(1)小红帽家的宝贝是什么?

(2)里面藏着谁?

(3)大灰狼为什么会被电咬?

(4)它做错了什么事?

(三)认识“电”的标志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认一认,说一说,这是什么标志?遇到这样的标志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四)看课件中的情境表演,展开讨论。

情景一:小朋友可以玩电器吗?

情景二:可以把手伸到插线板小眼睛里去吗?

情景三:可以用湿手湿布擦带电的灯头吗?

情景四:可以这样做吗?

(五)游戏巩固——小小裁判员

(1)准备一个神秘的.盒子和若干张图片,让幼儿用手去摸,并判断图片上的小朋友谁对谁不对。(幼儿自由交流并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2)出示哭脸和笑脸,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判断将对的送到笑脸处,错的送到哭脸处。

(六)欣赏儿歌《使用电器要小心》

《使用电器要小心》

使用电器要小心,妈妈答应才能用。先把小手来擦干,轻轻地按下开关键。用完记得关上它,电器安全最重要。

四、板书设计。

电的用途

自我保护意识爱惜自己远离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