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精选9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2、理解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课题。
1、出示算式:41×724×2
(让学生分组笔算。并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2、老师小结:
重点通过教师的小结,使学生明确多位数乘一位数竖式的算法,强调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
3、出示情景图:
让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列式,利用24×12来导入课题并板书课题
【利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的回顾,使学生明确竖式计算的注意事项,形成知识迁移,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也很好的检测了学生“知识连接”学习的情况。】
二、小组交流、探究新知
(一)小组交流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小组学习提示
2、组内交流,做好记录
3、教师巡视指导
(二)汇报交流内容,教师精讲点拨。
1、课件出示汇报要求
2、小组进行汇报(几种算法、竖式怎样计算、那种算法比较简便等等)
3、其它小组进行评价、质疑。(让同学解答)
4、老师针对所教内容进行重点点拨。(结合课件)
【在新知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利用对学案的学习情况的反馈,很好的组织学生进行了讨论交流和小组间的汇报质疑,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用课件的形式书面的出示了“交流要求”和“汇报要求”,使学生有目的的进行了交流和汇报。根据学生的质疑和本节课的重点,教师结合课件对两位数乘两位是的笔算方法进行了重点的讲解和强调,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巩固练习,灵活应用
1、针对预习学案上面的练习题目进行同桌订正。
2、课本的做一做。(分男生和女生组进行练习)
3、集体订正答案(找错误的学生或暂差生个别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教师通过对学案练习题的自主或同桌检查,既提高了学案的利用率,有有效地检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还给了学生一个反思自己的机会。教师用课本中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练习,实际也体现了优化练习设计,因为是计算教学,因此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就可以了,这样的安排既“经济实惠”又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四、课堂总结、提炼升华
1、集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谈谈自己的表现跟收获。
五、布置任务、课堂延伸
根据情境图提出下节课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顺便布置课下预习任务。
【教师利用原情景图进行二次加工,使之成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由此布置课下的学习任务,很好的实现了循环大课堂的要求,同时又给各位教师呈现了一种形式,也就是说学生自主学习任务的布置,不一定非使用导学案不可,可以根据情况灵活安排。】
教学评价:
从教学效果上看,学生基本上都能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有少数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不透彻。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指导。从教学组织方面,我感觉李老师在指导学生汇报交流的时候,方法不够灵活,启发引导不到位,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学生汇报的比较单调。
鉴于以上两点,我认为李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是应该在多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小组长的组织能力上下功夫,逐渐让学生养成自己在汇报交流的时候主动发言的习惯。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同学经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学会运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同学发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规律,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 复习
1、听算:
20×5 30×6 4×70 100×5 3×200
3×200 500×3 1000×6 23×2 12×3
7×11 5×60 50×4 22×3 15×3
2、指名任选一道题说说口算方法。
3、抢答:
(1) 3个十是( )? 30是( )个十?
(2) 300是( )个百? 60是( )个十?
(3) 9个十是( )? 3个30是( )?
小结:以上的练习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今天,我们能否用这些知识做铺垫,来学习新知识呢?
板书:口算乘法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情景图:引导同学观察,邮递员叔叔每天工作的情况。同学们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2、分小组讨论交流。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教学例1
1、 指名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可以提什么问题?根据同学回答,教师整理板书如下:
问题A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1) 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
(2) 怎么解决?
根据同学回答,师板书:第一个问题算式
300×10 60×10
(3) 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4) 口算上面算式的结果。(同桌交流口算方法)
(5) 指名汇报口算方法:(可能会有以下几种)
a.300×10 因为10个100是1000,所以10个300是3000,则300×10=3000(份)
b.300×10 先算3×1=3,接着在3的末尾添上300和10后面一共有的3个0。
所以300×10=3000(份)
同理:60×10=600(封)(10个10是100,10个60是600)
2、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第2个问题
问题B:邮递员叔叔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1) 同学独立解答。
a.300×30, 60×30分别表示什么?
(2) 汇报口算方法:
b.你怎么口算?
(3) 小组讨论:比较两种方法,寻找较简便的'口算方法。
3、同学回答后教师引导同学小结并把课题写完整—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
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四、巩固新知。
第58页做一做。(1)看谁算的对又快。
(2)指名汇报口算结果。
(3)任选一题说说你的口算过程。
五、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第60第3题。(1)独立完成。(2)同桌交流。
2、开火车口算竞赛。第60页 第1、2两题
(得数答错的同学自身编一题再答,若学习有困难的可请其他同学协助)
六、作业:第61页 第5、6题
七、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或需要提醒大家的吗?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3
教材分析说明:
教材选择了没有拧紧的水龙头滴水,每天白白流掉12千克水和2个月浪费多少千克水?的问题情境。同时给出某一年3、4月份两个月的日历表。这个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计算方法。一是先算出每个月浪费多少水,再相加;二是先算出两个月一共有多少,再算乘法。第二种方法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方法。教学时,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尝试计算和交流的机会,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本节课在知识窗中,介绍了格子乘法,也叫铺地锦,教师可利用配备的课件进行讲解,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结合计算浪费水的问题,经历自主尝试、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能力教学点】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德育教学点】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节水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据专家介绍,一个健康的人,如果4天喝不到水,就会有生命危险。中国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因此,爱护水资源就是爱护我们的生命!
教师谈话引入,学生感受水资源的重要,知道水在生活中的作用, 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自主探索
出示问题:
一个没有拧紧的水笼头,每天要白白流掉12千克水。照这样算,这2个月要浪费多少千克水?
请同学们试着算一算吧!
学生试做,先讨论两个月是多少天?
(1)1231=372(千克) 1230=360(千克) 372+360=732(千克)
(2)31+30=61(天) 1261=732(千克)
答:2个月要浪费732千克水。
三、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
请同学们把你计算的方法以及你的想法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3.在讲解时,应重点强调进位乘竖式的计算方法。
1.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和想法,然后共同总结算法。
2. 各组间交流算法,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可随时进行质疑、提问或提建议。
3.你能介绍一下本题竖式的书写格式吗?(注意进位)
四、实践与应用
1.先计算,再验算。
5823 6951 5792
2.书上41页第1、3题
1. 1334 3519 5244
2. 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1) 1231=372(千克) (2)31+30=61(天)
1 230=360(千克) 1261=732(千克)
372+360=732(千克)
答:2个月要浪费732千克水。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P31-32。
教学目标:
1、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境,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2、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5、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去电影院看过电影吗?笑笑的老师今天也带着小朋友到电影院看电影去了。(出示书P31图)
2.你从图上得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得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3.淘气请我们帮助解决什么问题呢?(电影院的座位够吗?)
二.自主探索,交流策略:
1、你能根据淘气提出的问题自己列式解决吗?
2、学生自主探索,列出算式解答;
3、学生反馈,交流想法:
(1)电影院的座位够吗?用估算的方法:最后一个座位是
21排26号,可以看成20排25号,这样电影院的.座位就有
20×25=500个座位,500人应该够坐;
(2)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用计算的方法:
21×26=
(学生说出计算过程时,注意提醒进位的问题。)
4、小结:用竖式进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与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1:学生进行口算比赛,比比谁最好最快。
2、练一练2:学生独立完成,注意进位问题。
3、练一练3、4: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审题能力,鼓励学生独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练一练5: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总结经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5、练一练6:这是一道探究数字模式规律的探索题。学生独立计算,再从中发现规律性。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这节课你的表现如何?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5
教材分析说明:
教材选择了每盒彩笔24枝这一学生熟悉的事物和12盒彩笔的情境,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试着解答。然后通过12盒有多少枝?怎样算?的问题,引出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首先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自主计算,一方面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同时,为用竖式计算做铺垫。在介绍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时,重点解决一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与另一个数相乘时,积的定位问题。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结合彩笔问题,经历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能力教学点】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德育教学点】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什么了?
学生观察,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观察到左边有两盒彩铅、右边有十盒彩铅,每盒里有彩铅24枝。
学生可提出问题如:
1. 两盒彩铅有多少枝?
2. 10盒彩铅有多少枝?
3. 12盒有多少枝?
二、自主探索
重点解决第三个问题:
12盒有多少枝彩铅?怎样算?
请同学们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有会用竖式计算的吗?
1、20xx=240(枝)
412=48(枝)
240 + 48=288(枝)
2、242=48(枝)
2410=240(枝)
48 + 240=288(枝)
3、竖式等
三、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
请同学们把你计算的方法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总结一下你们小组一共有几种方法。
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3.重点交流竖式(讲清积的定位)
1. 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然后共同总结算法。
2. 各组间交流算法,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可随时进行质疑、提问或提建议。
3.你能介绍一下竖式的书写格式吗?(学生不会老师讲解)
四、 实践与应用
1.用竖式计算
3412 2511 4322
3213 2421 3221
2.解决问题
一个会议室有23排座椅,每排有22个座位。召开500人的会议,座位够吗?
3.一只杜鹃平均每天能吃掉14只松毛虫。算一算:它21天能吃掉多少只松毛虫? 1. 408 275 946
416 504 672
2.先独立思考解答,再交流。只要计算出2322=506(个),直接判断即可。
3.独立思考再完成交流。同时,进行爱护鸟类的教育。
294只。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2 4 2 4 2 4
1 2 1 2 1 2
4 8 4 8
2 4 讨论这个4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2 8 8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6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113
二、教学目标
1、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进行自主与复习,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估算、笔算的计算方法。
2、理解三算之间的联系,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需要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解答。
3、体验回忆、举例、分类、和纠错、应用的计算复习方法。
三、教学流程:
1、揭题。(板:两位数乘两位数与复习)
2、知识的复习与梳理
(1)回忆
(2)举例(补充40×30 11×80 15×20 31×32 39×27 45×25等例子)
(3)分类
(4)知识点的复习与
①口算 40×30
说说你是怎么口算的?
15×20乘数末尾只有一个0,怎么积的末尾出现两个0?
②估算
老师想很快知道39×27的大概结果怎么办?
你是怎么估算的?
28不是更接近27吗?为什么不把27看做28来算呢?
还可以怎么估算?
估算方法
③笔算
39×27
算后问生有没有快速检查的办法?(我们先看看他们的得数与估算的值是不是比较接近,那对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不过还得一步一步仔细检查。)
师:抓住第二步:十位上的数乘时,积8为什么写在十位上?让学生说一说
请学生说说第二步计算中的“7”是哪来的?2×3不是等于6吗?
说说笔算的方法
④求联 刚才我们复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请你想一下三种算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3、纠错
生独立算其余的题目,老师巡寻错例,若无,师补充典型错例。
4、应用
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身边的问题。
(1)、一个教室坐40人,一幢教学楼13个教室能坐多少人?
(2)、一本童话故事书要19元,如果老师要给全班44个同学每人都买一本,需要带多少钱?
(3)、鲍田小学的阶梯教室共有19排,每排有26个座位,如果有500名老师来参加听课活动,能坐得下吗?
做了这三道题目你有什么想说的?
5、复习方法(回忆、举例、分类、、纠错、应用)
6、拓展
聪明题:下面算式中的汉字,分别代表什么数字?
数 学
× 学 数
1 1 4
3 0 4
3 1 5 4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63 页 例 1。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 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3、在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和算理。
教学难点:
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喜欢读书吗?
生:喜欢。
师:读书有什么好处?
生:可以学到很多知识。
师:看来我们同学都喜欢读书,老师也非常喜欢爱读书的孩子,你想不想知道原因?
生:想。
师:因为爱读书的孩子会特别聪明,并且能够在课堂上有出色的表现。你们有信心在这节课上表现出色吗?
生:有。
二、 估算
1、出示主题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从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一本书24元,一套12本。
师:那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请你提一个数学问题?
生:一共要花多少钱?
师:如何列算式?
生:24×12
师:为什么这么列式?说说你的想法?
生:12个24。
师:请大家仔细看看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学的是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而这个算式是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板书)
2、估算
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买12本书大约需要多少钱?
生1: 24×12(10)≈240
生2: 24(20)×12(10)≈200
师:估算的结果240与实际结果相比怎么样?
生:小了。
师:为什么?
生:因为240是10本书的价钱。
师:那少算了多少?
生:少算了2本书的价钱。
师:那两本书的价钱如何算?那12本书到底多少钱?
3、 师:好,请同学们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赶紧将刚才24×12的过程在练习本上写一下,有困难的同学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4、 汇报
师: 240求的是什么?
生:十本书的价钱。
师:48求的是什么?
生:2本书的价钱。
师:288求的是什么?
生:12本书的价钱。
5、 比较
师:大家看看这两个同学的做法,你有什么想法?
哪一种口算起来更简单?
生:第一种。
师:为什么?
生:因为24×10算起来比较简单。
6、 课件演示
师: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跟随课件把口算24×12的过程再详细的看一下,首先把12分成10和2,10个24是24×10=240元,2个24是24×2=48元,那么要求12个24,再怎么算?
生:240+48=288。
7、 师:这也就把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也就是把新知 识转化成以前学过的知识,这是数学上很重要的思想,就是转化。
三、 笔算
1、 师:那么这道题能不能用竖式计算,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一下,有困难的同学同桌之 间互相讨论一下。
2、汇报
① 师: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能不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288是怎么来的?
生:不能。
师:那能不能把竖式补充完整,让大家一眼就看出288是怎么来的。
② 师:大家来看看这位同学的做法?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很麻烦。
师:为什么?
生:有些数字在竖式里出现了两次,240、48
师:能不能把它们结合起来,让竖式变的简单而清晰。
③ 师:48是怎么来的?
生:24×2。
师:240是怎么来的?
生:10个24就是240.
师:哪来的十?
生:十位上的1是一个十。
师:288是怎么来的?
生:48+240=288。
3、课件演示过程
师:两本书的价钱24×2=48元,10本书的价钱24×10=240元,那么12本书的价钱240+48=288元。
4、再回过头来看一下24×12详细计算过程
师:首先用个位上的2乘24的每一位,得48,然后用十位上的1去乘24的每一位,得240,4写在什么位上?
生:十位上。
师:那么0怎么办?
生:个位上。
师:十位上的1乘十位上的2得200,2写在什么位上?
生:百位上。
师:最后把48和240加起来,得288.
5、师:那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和这两个竖式不一样的竖式,请大家比较一下,哪一个更简便?
生:第二个。
师:那么0可以省略吗?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如果省略,240就变成24了。
师:大家看2在百位上,4在十位上,0写还是不写,都代表240,所以为了简便0可以省略。那么加号呢?因为都知道是加起来,所以为了简便也可以省去。
6、师:下面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将黑板上的竖式计算完成。2乘4得8,2乘2得4,1乘4得4,
4要写在十位上,1乘2得2,最后加起来。8落下来,4加4得8,2落下来。
7、回归主题
(课件)师:这是一道解决问题,所以别忘了写单位和答语,要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
8、练习
12×44 31×23
师:观察两个48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是48,而另一个是480.
四、 练习
师:那大家想一下,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应该要注意什么?
生1:数位要对齐。
生2:别忘了要加起来。
师:那大家来看一下这两位小马虎又出了什么样的错误?
改错题
五、 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8
一、教材内容
(P.59例2做一做 和 练习十四的第5~11题)
二、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第两课时,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下一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笔算方法作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估算;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
3.体会估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复习
练习十四第5、6题。
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是怎样的?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开展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然后集中订正答案。
2.新课引入
计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但在实际生活中,有些计算并不要我们得出准确的结果,只要估算一下大致的结果就行了,这就要求我们学会估算,
(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1)出示教材第59页例2的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观察图画,图上的小朋友在议论什么呢?
从小朋友的话语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师:要知道礼堂里的座位能否坐下350名同学,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都能很快回答出来。)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2×18)
(2)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在估算乘法的时候,是怎样估算的呢?
师:22×18怎样估算?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一下。
教师巡视,指导估算能力较差的小组。
师:通过上面三种估算方法得到的结果,大家认为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下吗?
(3)教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估算得到三种不同的结果,你们认为哪一种估算的'结果最接近准确结果?
组织学生再在小组中讨论、分析。
教师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地思考。
(4)小组合作交流后,引导学生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尽量接近准确数。
生:估算乘法时,把接近整十整百的因素,看作是整十整百的数,再进行口算,就能估算出乘法的结果。
生:分小组汇报估算的方法,教师根据估算的方法板书:
①18≈20 22≈20
20×20=400
大约有400个座位
②18≈20
22×20=440
大约有440个座位
③22≈20
18×20=360
大约有360个座位
生齐答:能。
六、巩固练习
1)第59页“做一做”
①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③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2)第61页第7题:投影出示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①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作业本上。
②同桌交流,说说估算的方法。
③投影展示学生的算式,说说估算方法,集体讲评。
(3)第61页第8题。
①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题意。说说从“学生们已经种了93棵树苗”中,你可得到什么信息?
②人人动口在小组交流估算方法。
③请个别同学汇报。
(4)第62页第9题,夺小红旗游戏。
①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头所指的方向开始计算。
②请优胜组派代表介绍经验。
③给优胜小组插上小红旗。
(5)独立完成练习十四第12题。
七、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八、作业
练习十四第10、11题。
九、教学反思
教学中通过出示情境图,引出估算这一问题让学生思考。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探索估算结果与方法。学生在探索中得到三种不同的估算方法,估算完再让学生笔算出精确的结果,通过比较估算结果与精确结果,让学生明白把两个乘数分别看作与它们最为接近的整十数,估算的结果会准确些,同时让学生知道先估算再计算,可以帮助验算。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22×18≈
(1)18≈20 22≈20 22×18≈20×20=400
(2)18≈20 22×18≈22×20=440
(3)22≈20 22×18≈20×18=360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9
设计说明
两位数乘两位数既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自主归纳与整理。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梳理这部分内容的知识点,勾起学生的回忆,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印象。借助构建知识网络结构图,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2.重视练习设计的实效性。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练习题的设计具有代表性,学生能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具体的算法,既巩固了口算、笔算和估算的方法,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具体实例来分析,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回顾整理,构建知识网络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都学习了有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哪些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口算、估算、不进位乘法、进位乘法)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
1.学生自主整理。
(1)先看一看教材中这部分的内容,再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点。
(2)把重要的知识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出来。
2.展示学生整理的内容,师生共同对展示的内容进行评价。
3.教师将自己整理的单元知识结构图向学生展示。根据结构图,引导学生系统地回忆这个单元所学的知识。
两位数乘两位数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整理归纳所学知识,构建知识结构,让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在总结的过程中,学生既梳理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内容,又为下面的练习做好了准备。
⊙举例分析,突出易错点
师:对以上知识内容,你们有什么疑问?在口算和笔算时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可以举例说明。
1.组织学生质疑、释疑,小组内交流整理。
2.学生汇报并总结在计算的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地方。
预设
(1)口算40×50时,容易少写末尾的0。
(2)在笔算的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地方:进位加法出错;计算时思路不清;乘加混杂;数位没对齐;数字看错等。
3.列举错误案例,共同分析原因。
4.列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案例,交流估算时应注意的事项。
估算:18×22。
估算过程:
方法一 把两个乘数同时看成近似数。
18≈20 22≈20 20×20=400 18×22≈400
方法二 把一个乘数看成近似数。
18≈20 20×22≈440
注意事项: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易错点,让学生明确计算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避免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观察纠错、分析总结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