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中秋月儿圆》的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中班《中秋月儿圆》的教案(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中班《中秋月儿圆》的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喜欢民族节日,了解简单的节日风俗和相关的民间传说。
2.愿意表达自己的发现与感受。
3.知道吃月饼的意义,体验分享的快乐。
重难点
了解简单的节日风俗和相关的民间传说,知道吃月饼的意义。
活动准备
1.嫦娥奔月动画短片
2.广式月饼与苏式月饼
3.中秋习俗图片
活动过程
一、通过故事介绍中秋节的来历
1、再过几天,我们就要过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它叫“中秋节”。
2、教师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过中秋节是为了纪念谁呢?(嫦娥)
二、了解人们在中秋节的活动
1、你们想怎样过中秋节呢?
2、看看人们中秋节这一天,都会做些什么有趣的事呢,出示相关图片(赏月、吃月饼、拜月亮、喝桂花酒等)
3、小结:中秋节的晚上月亮特别圆、特别亮。圆圆的月亮挂在天上,一家人一边看月亮,一边吃月饼,闻着桂花香,喝着桂花酒,还可以放烟花,玩花灯,一家人团团圆圆,真快乐,所以中秋节又叫做团圆节。
三、认识月饼,知道吃月饼的意义
1、你最近有没有吃月饼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种月饼
2、观察盘中的两种月饼,说一说
a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b月饼是什么味道的?
c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d里面都会包些什么?
e它为什么要叫月饼呢?
f你喜欢吃哪一种?
3、毛毛的.叫做苏式月饼,光滑的叫做广式月饼,又香又甜的月饼被人们做成圆圆的,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里面会包上各种各样的馅,“月饼”在古代也被人们叫做“团圆饼”。
四、品尝月饼
我们一起来尝一尝美味的月饼吧。
五、欣赏嫦娥奔月动画短片
中班《中秋月儿圆》的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
2、在共同品尝分享月饼的气氛中,体验节日的快乐。
3、有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月饼、各种水果。
2、学习有关月亮、中秋的古诗,准备关于月亮的故事。
3、民间故事《嫦娥奔月》,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活动过程:
1、出示月饼,引出话题。
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时候吃月饼吗?你知道中秋节是那一天吗?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使幼儿知道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提问:你知道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吗?(讲述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又叫团圆节,或丰收节,为什么?
教师小结:八月十五这一天,月亮最圆最亮,人们看到月圆就会联想到家人的团聚,所以把中秋节叫团圆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所以中秋节又叫丰收节。
3、了解人们是怎样过中秋节的以及中秋节的有关习俗。提问:你喜欢过中秋节吗?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中秋节都吃些什么?不同的地方人们是怎样过中秋节的?中秋节的月亮是怎样的?
4、观察月饼,通过分享月饼,使幼儿进一步体验节日的快乐。
观察月饼的外姓,知道月饼又圆又大,表示团圆的意思,又表示圆满、丰收之意。
提问: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为什么要把月饼做成圆形的?月饼品种一样吗?你知道有哪些口味的月饼呢?
播放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品尝月饼、水果,体验分享的快乐。
(1)幼儿结伴讲有关月亮的饿故事,或念月亮、中秋的诗。
(2)鼓励幼儿主动与同伴分享自己带来的中秋食物。
中班《中秋月儿圆》的教案 篇3
中班《中秋月儿圆》的教案(通用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中秋月儿圆》的教案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中秋月儿圆》的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查阅有关中秋节的资料,了解中秋节的一些传说、诗词歌赋、中秋习俗等,让学生受到美的感染,情的熏陶。
2、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发展性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 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和主体参与意识。
活动准备
学生:
1、课前查阅有关中秋节的资料,了解中秋节的一些传说、诗词歌赋、中秋习俗等资料。
2、整理。
教师:
1、多媒体课件。
2、中秋节的有关知识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引入
(课件出示嫦娥奔月动画)孩子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很喜欢看动画片,你能看出这一段动画所反映的是哪个节日吗? 对,是中秋节,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生自由发言)再过几天,就是中秋佳节了。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大家对咱们祖国的传统文化很感兴趣,在课外收集了很多有关中秋的资料,请问你们这组收集了哪方面的资料?这节课我们就来分享大家的收获,好吗?先在组内交流一下,准备好了就举手。
二、 分组汇报
(一) 古老的传说
1.师:说起中秋节的来源,民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让我们一起聆听那古老的传说。
2.学生汇报:中秋起源、嫦娥奔月、后羿射日、朱元璋起义、吴刚伐桂等传说。
(二)优美的.诗词
1.师:一个个古老的传说让我们神往,而那一首首优美的诗词更令人回味。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品味那些千古名句吧。有个小朋友非常喜欢关于月亮的诗句,可是他一不留神,把诗的顺序搞错了,你能帮他正确地连起来吗?
2.课件出示“古诗添趣”。
3.师:老师知道,你们收集了很多诗词,为了增添节日的气氛,老师建议男女同学来赛诗,好不好?
4.学生进行赛诗。
中班《中秋月儿圆》的教案 篇5
一、活动背景: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中秋节的习俗也很多, 中华民族的节日有很多,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月到中秋分外明",大班幼儿对其有深厚的兴趣及探究欲望。时值中秋节的来临之际,为了提高孩子们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兴趣,加深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和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热爱之情。由此,我开展了此主题。
二、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了解中秋节的来历,感受体验传统文化;
2、通过讨论和讲述,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3、让幼儿体验和伙伴老师一起过节日的快乐并学会分享;
4、通过观察、记录月亮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
三、活动准备:
1、教师和幼儿一起创设反映中秋节的环境,如张贴有关中秋节的挂图;
2、家长帮助孩子搜集关于中秋节的资料,并为孩子准备一块月饼;
3、关于中秋节前后月亮变化的幻灯片及民间故事《嫦娥奔月》
四、活动过程:
(1)导入给小朋友展示关于中秋节前后月亮变化的幻灯片,激发幼儿兴趣。让小朋友通过观察、记录月亮变化,知道月亮时缺时圆,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
(2)引出课题通过观察月亮的变化,让孩子们知道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强调中秋节是丰收节,团圆节。
(3)探寻中秋节的来历,鼓励小朋友自己介绍,分享自己搜集的资料。
(4)议一议:"我家怎样过中秋"。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结束,请小组派代表讲述。
(5)"团团圆圆过中秋"——摆上月饼,让小朋友分享、品尝月饼,通过分享月饼体验节日的快乐。
(6)最后环节:听故事《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有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射下九个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娶了一位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一天,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但是后羿不忍离开自己的妻子,就把药交给嫦娥保管。有一个心术不正,名叫逢蒙的人听说后,就去偷窃,偷窃不成就要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不死药飞到了天上。由于不忍心离开羿,嫦娥便飞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一直住在月亮广寒宫。
羿听说嫦娥奔月之后,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就在后花园中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
教学反思:
中秋佳节是我们中国一个传统的重大节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是孩子们观赏月亮,品尝月饼,学习分享的大好时机。为了使孩子们感受民族传统文化之美,活动前让孩子们自己和家长一起买月饼,带月饼到幼儿园,并请家长们配合晚上和幼儿在家一起观赏美丽的月光。
中班《中秋月儿圆》的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及有关习俗。
积极参与表达与交流怎样过中秋节。
体验中秋节家人团聚的欢乐气氛以及生活甜美的幸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中秋节有关的习俗和传说,进一步认识中秋。
2、在相互交流中展开学习,在学习中体会亲情和友情、思念和团圆。
难点:
体会中秋团圆的内涵,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珍爱亲情、友情,积极愉快地生活。
在敬老的节日里以实际行动关心老人、尊敬老人。知道平时该如何关心老人。
三.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请看老师手中的这幅画。现在这圆圆的月亮,高高的挂在空中,你知道这圆月跟中国的哪个传统节日有关吗?嗯。看到同学们都举起了小手,我们一起说---对,中秋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团团圆圆过中秋。(板书)孩子们,你们知道哪天是中秋节吗?对,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关于中秋节的由来还有个美丽的传说,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课件:嫦娥奔月)这是嫦娥奔月的故事,它讲述了中秋节的由来。现在你知道中秋节的由来了吗?
主题探究活动
同学们,今年你们家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
(1):我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吃月饼。
(2):我们一家人把桌子搬到阳台上看月亮、吃月饼还有水果。
哦···中秋节你会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出示相应的图片,并排成圆形)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赏月,吃月饼,月饼圆圆的象征着团圆,月饼甜甜的,象征着生活甜美,(将桌子图片摆在中间)全家人在一起团团圆圆,共度中秋。板书团团圆圆),所以中秋节又是一个团团圆圆的日子(板书:团圆)。在中秋节不光可以吃月饼和赏月,不少地方还有自己独特的庆祝中秋的方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这是孩子们在玩花灯,这是在海外的华侨们用舞龙狮的方式来庆祝中秋节,期盼幸福团圆。因为中秋是团圆节。
(二)小组交流
师:原来同学们都是和家人一起过中秋节的,现在你们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我们这个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班级里的同学就像亲兄弟姐妹一样,今天我们全班一起过一个中秋好不好?今天我们就送出我们的中秋祝福,送出我们的亲情,请你们在小组内交流,对你组内成员说一句祝福的话并做一个令人感到亲热的动作。平时你用什么动作表达自己和别人的亲热?(拥抱、握手、敬礼等。学生每说一种,教师就和他示范给同学们看。)现在哪个小组内的成员们可以上讲台表达出你的祝福呢给他送上自己中秋的祝福,拥抱他,并对他说一句祝福的话。(放音乐),想必大家得到同学们的祝福开不开心。
(三)拓展延伸,指导生活
1.同学们,在中秋团圆夜,我们能够跟家人团圆团聚,幸福快乐的待在一起,你们可知道,在这幸福的背后,有很多很多的人在为我们家庭的团圆默默付出,为了让我们过一个团圆祥和的中秋之夜,你们知道有哪些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忙碌着吗?你回答问题可真积极,请你说,对,有交警叔叔在路上指挥交通,有在外拉客人的出租车司机,清洁道路卫生的清洁工人们。哦你来补充,你说还有在医院值班救死扶伤的医生护士这些叔叔阿姨们
2.对啊,同学们你看(出示图片)在中秋团圆夜还有很多很多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工作,不能回家与家人团圆的人们。他们对月思念亲人,把团聚送给了我们我们应该心存感恩的心,(板书:感恩)感恩这些在团圆夜默默工作的人。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日子里你如果遇到这些默默付出的人,能够给他们深深地鞠上一功,对他们表示感谢。
3、现在,我们就来写一张祝福卡,把自己心里想要表达的祝福写下来,写完的同学把你的祝福卡贴在我们的幸福树上。我们了解了中秋节,秋天有许多节日,除了中秋节秋天还有哪些节日呢?教师节,老师的节日(板书:教师节)。国庆节,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日。(板书:国庆节)。重阳节,尊老敬老的节日(板书:重阳节)。
1、有谁知道重阳节是什么节日,人们在重阳节会做些什么?(老人节、会登高、赏菊、吃重阳糕,喝菊花酒)你们都说得很好。关于重阳节,老师收集了一些资料呢,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
2、课件出示: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的重阳节,因为中国古代把“九”看作阳数,九月九日是二九相重,所以叫“重阳”。相传在我国古代有个叫桓景的名士,九月九日那天,全家一起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据说这样可以辟邪。其中,有一首诗就是这样写的,我们一起去瞧瞧。
1、想一想我们可以为爷爷奶奶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
2、总结收获,感悟提升同学们能想到在重阳节时敬老爱老的这么多的方式。可见,我们班同学都是尊老敬老的好孩子,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和自豪。老师啊希望同学们都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老人们的心意和祝福。课后提升:今天我们知道了秋天里的节日,感受到了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中秋节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和幸福。重阳节让我们知道重视亲情,关心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感谢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给予我们的一切,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同学们回家后继续为爷爷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搬凳子、拿东西、垂背、唱歌、跳舞。能做到吗?同学们,好那我们本节课就到这,下课。
中班《中秋月儿圆》的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2.能力目标了解人们过中秋节的各种方式。
3.参与节日游戏。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重点
了解人们过中秋节的各种方式,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活动难点
画月饼活动准备白纸、彩笔若干,关于中秋节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
1.说说自己家的中秋节是怎样度过的。
2.听一听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二、中秋节的风俗
1.欣赏图片了解中秋节。(与家人团圆,吃月饼等)
2.朗读儿歌知道中秋节。
八月十五赏月节,摆上果饼来拜月。
八月十五团圆节,亲人团聚像过年。
八月十五丰收节,敲锣打鼓庆丰年。
八月十五中秋节,传统节日记心间。
三、中秋节有关的歌曲。
欣赏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知道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是个团圆的日子。
四、中秋节绘画每个幼儿画出自己心目中最喜欢的月饼形状,并装饰。
活动小结
1.复习学习的儿歌,加深对中秋节的印象。
2.欣赏歌曲《中秋大团圆》。
中班《中秋月儿圆》的教案 篇8
内容与要求:
1、尝试表现人物抬头时的动态。
2、回忆中秋赏月,体验看月亮的快乐。
3、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4、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活动重难点:
能表现出人物抬头时的动态。
活动准备:
教师范例、铅画纸、勾线笔等。
活动流程:
讨论演示——操作表现——分享体验
活动过程:
一、讨论演示
(1)讨论对比画
1、出示范例1,师:猜猜画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看上面的时候头要怎么样啊?
2、出示范例2,师:抬头看的小朋友和正面站着的小朋友有什么不一样?
3、幼儿共同讨论:通过比较来发现头发、眼睛、嘴巴等画的位置不一样。
4、小结:原来抬头看的时候我们五官的`位置不一样。
(2)讨论示范画
1、请个别幼儿来示范抬头时的头部特征。
2、出示范例3,师:中秋节,有好些小朋友都在看月亮……
二、操作表现
1、教师提出要求:把看月亮的人画大,注意五官的位置;把赏月的人都打扮一下。
2、幼儿创作:人手一份绘画纸,幼儿进行绘画。
3、教师指导:根据幼儿绘画表现进行鼓励与帮助。
三、分享交流
1、共同欣赏,师:小朋友都看到月亮了吗?
2、互相肯定:大家画的小朋友都能看到月亮啦!真棒!
(延伸活动:出示其他范例,引导幼儿在个别化学习中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