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鸭子》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小鸭子》教案(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小鸭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讲述画面中的角色和发生的事情。
2、感受故事的趣味性,能够表演故事中小鸭子的动作和语言。
3、学习一页一页地翻看图画书。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1、关于星星的音乐磁带,幼儿已经熟悉星星的律动。
2、小鸭子布袋偶1个。
3、图画书《小鸭子吃星星》,幼儿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伴随音乐做星星律动,将幼儿带入故事意境。
(1)教师:天上的小星星是什么样?星星数的清吗?
(2)教师:你们知道星星是什么味道吗?怎么样才能吃到星星呢?
2、利用小鸭子布袋偶,引导幼儿猜测故事内容。
(1)教师:小鸭子也想吃星星,他能吃到星星吗?小鸭子会想什么办法吃星星呢?
(2)带幼儿观察图书的封面和扉页,猜测故事名称或者书里讲的是关于谁的故事。
3、指导幼儿带着问题自主阅读图画书。
(1)教师:小鸭子想尝尝星星的味道,他吃到星星了吗?你们自己在书中找一找答案。
(2)幼儿自主阅读图画书。
(3)教师:小鸭子吃到星星了吗?你为什么说吃到?你为什么说没吃到?
4、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完整阅读故事并理解故事内容。
(1)和幼儿一起逐页阅读画面,引导幼儿猜测自己在画面上看到的内容。
(2)在引导幼儿逐页阅读故事的过程中,教师依据画面提问:小鸭子看到天上的星星是什么样?小鸭子抬头在想什么?它张开翅膀干什么?它来到哪里?在池塘边发现了什么?它跳进池塘里做什么?小鸭子叉着腰在想什么呢?
(3)引导幼儿讨论:当它再往天空和池塘里看时,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奇怪?它不是在池塘里己经把星星全部吃光了吗?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
5、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幼儿跟随教师逐页阅读自已的图书。
(1)教师根据每页上的文字完整讲述故事。
(2)鼓励幼儿和教师一起讲述故事。在讲故事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夸张的声音和动作模仿表现小鸭子走路“啪答啪答”、小鸭子吃星星“咕嘟咕嘟”这两个象声词,从而激发幼儿讲故事的兴趣。
6、游戏:“小鸭子捉星星”。
一部分幼儿扮星星,一部分幼儿扮小鸭子。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听音乐,幼儿做小星星律动,教师做小鸭子游水、仰头、梳理羽毛等动作组成的律动。音乐停止,律动停。“小星星”四散跑,“小鸭子”捉星星。游戏结束后,请幼儿数一数,捉到几颗星星。
活动延伸:
在晨间活动时,将图画书《小鸭子吃星星》投放于图书角,引导幼儿一页一页地翻看图书,阅读故事。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星星,并思考为什么小鸭子把水里的星星都吃光了,星星却还在头上出现。
活动反思:
在《指南》语言领域中,小班幼儿阅读能力目标是喜欢听故事、看图书,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依据这一目标,我设计了本活动,由于小班幼儿年龄较小,首先,我以带领幼儿随着音乐做星星律动,将幼儿带人故事意境,再利用小鸭子布偶袋,引起幼儿兴趣,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猜测故事内容。让幼儿带着问题阅读图画书。在幼儿自主阅读过程中,指导幼儿一页一页地阅读图书,并观察幼儿阅读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给予个别指导。在集体阅读过程中,引导幼儿紧紧围绕画面中主要人物小鸭子的表现展开讨论,观察它在做什么、看什么、想什么,帮助幼儿理解画面故事内容。最后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进入故事中的角色,表演小鸭子的动作和语言,既感受到故事的趣味性,又巩固了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达到了目标要求。不足之处是有个别幼儿自主阅读能力较差,对讨论的问题回答不够积极,有待于在今后的活动中提高。我也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以《指南》为指导,尽快的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不断的实践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小鸭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走路时眼睛看着前面,一个跟着一个走。
2、知道走的时候不推挤、不远离集体。
活动准备:
1、小鸭子头饰一个。
2、多媒体教学资源《小鸭子学走路》。
3、幼儿用书第24-26页。
活动过程:
1、出示小鸭子的头饰,引导幼儿尝试表现小鸭子的叫声和走路的姿态,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讲述故事《小鸭子学走路》,引导幼儿知道一个跟着一个走的好处。
(1)播放多媒体教学资源《小鸭子学走路》。教师讲述故事。
(2)组织幼儿说一说:鸭妈妈要带着小鸭出去玩,小鸭子心情怎么样?刚开始小鸭子都能走出家门吗?为什么走不出去?鸭妈妈是怎样帮助他们的?我们要学小鸭子怎样走路?
(3)小结:小朋友走路时眼睛看着前面,一个跟着一个走,靠路的右边走,不推挤,不掉队,不远离集体。
3、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区分图片中做法的正误。
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第26页《谁做的对》。请幼儿看一看、说一说;小朋友们正在做什么?谁做的对?为什么?
4、游戏《我学小鸭来走路》。
教师扮演鸭妈妈,幼儿扮演鸭宝宝。教师带领幼儿练习一个跟着一个走,并提醒幼儿行走时要爱护同伴,不推挤。
《小鸭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分解画面,感知同一事物中不同的数量关系。
2、学习5的组成,知道5可以分成两份只有4种分法。
3、使幼儿能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实物投影仪、实物图、贴绒数字1-5、特征标记图、幼儿作业纸、分合卡片、铅笔。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复习2-4的组成。
出示贴绒数字,师:"今天我们来玩碰球游戏,老师先报一个数,你们再报一个数,我们的数合在一起要刚好是这个数。"
2、新授学习5的组成,学习按特征分解画面。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图,我们一起看看图上有什么?"(小鸭子)"请小朋友数数看,一共有几只小鸭子?"(5只)"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5只小鸭子?""那我们一一看,这几只小鸭子都一样吗?它们什么地方不同?"幼儿自由回答。
"刚才小朋友一起找了这几只小鸭子的不同特征,我们把这些小鸭子的不同特征的事故量记录到记录表上,(出示5的分合式图片)教幼儿按照大小、颜色、动作、位置不同去记录。"谁愿意来填放相应的数字?"(出示5的数字卡片)请幼儿来摆放,其余幼儿帮助检查。我们刚才记录的都是什么洋的事?5只鸭子中有几只什么样的鸭子和几只什么样的鸭子/,那么那这些鸭子的特征标记拿掉就变成了什么?"(5的分合式)出示5的分合式。"小朋友这个分合式你们会读吗?我们一起读一读。"师生读5的分合式。
二、操作活动。
"刚才我们给小鸭子按不同的特征分了类,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张图片,你们看图上有什么?"(实物投影仪出示幼儿作业纸)"按照老师刚才讲解的要求给熊猫分类,看清楚上面的特征标记再去记录,记录好后再自己读一读。幼儿分组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三、活动。
出示两张幼儿作业纸,"大家一起先把这两张作业纸上带标记的分合式说一说。""他们记得对吗?谁对谁错?为什么?"请错的幼儿上来改正,并读一读正确的记录分合式。
《小鸭子》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大班的幼儿已经接触了三年的音乐、舞蹈,在舞蹈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各方面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让幼儿单纯地模仿教师做舞蹈动作并不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于是我决定让幼儿自由地、以自己的动作来表现自己对外在事物的理解。之所以选小鸭子是因为本班幼儿对学小鸭子的动作一直都很感兴趣,对小鸭子这一形象也比较熟悉,因此创编起来可能会比较容易一些,并且他们一直很习惯于学老师怎么去做,让他们来自己创编是一个新的开始。为了不让他们失去兴趣,所以我选择了让他们创编小鸭子的舞蹈,也当作以后教学的一个过渡吧!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感受小鸭的各种动态姿势。
2、大胆创编小鸭的舞蹈动作,体验创编舞蹈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鸭头饰若干、多媒体一台、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播放音乐,让幼儿随音乐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进入活动场地。
师:孩子们,在生活中我们见过许许多多的小动物,今天呀,就让我们一起学学小动物的各种动作,好吗?(带领幼儿模仿小鸟、大象、小鸡等动物的动作)
二、基本部分
(一)播放多媒体画面《孔雀舞》,教师向幼儿简单介绍杨丽萍的孔雀舞。
提问:你们知道她是模仿什么动物做这些动作的呢?
师:这个舞蹈叫做《孔雀舞》,是我国一位有名的舞蹈家杨丽萍阿姨模仿孔雀的各种动作跳的,她为了创编这个舞蹈,观察了孔雀很长时间才创编出来的。今天我们也一起来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创编舞蹈,你们能不能试一试?那你们想模仿什么动物呢?(幼儿自由发言)今天老师拍了一段小鸭子的动画片,让我们一一看,然后把它编成舞蹈好吗?
(二)播放多媒体画面《小鸭子》,引导幼儿大胆创编小鸭的各种姿势。
1、播放多媒体画面《小鸭子》全段,幼儿欣赏,观察小鸭子游戏时的各种姿势,感受小鸭的愉快情绪。
提问:小鸭子在做什么呢?(小鸭在走路、在喝水、游泳、开心地跳舞。)你们能不能学学小鸭子的这些动作呢?——让幼儿在整体感受小鸭子的各种姿态后,尝试来模仿。
2、播放多媒体画面《小鸭子》第一片段,幼儿自由模仿并创编小鸭子走路。
3、播放多媒体画面《小鸭子》第二片段,幼儿自由模仿并创编小鸭子喝水和游泳的动作。
4、播放多媒体画面《小鸭子》第三片段,幼儿自由创编小鸭子跳舞的动作。
5、让幼儿自由讨论,把创编的三段小鸭动作结合起来,组成舞蹈《小鸭子》。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把小鸭子的走路、游泳、喝水等好多动作都做出来了,那我们能不能来扮演一下小鸭子,把我们刚刚做的动作连起来跳一遍,好吗?
放音乐,发头饰,让幼儿跳舞,老师也在一旁跳,还可以模仿一些幼儿的动作,激发幼儿的兴趣。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三、结束部分
让幼儿在愉快的表演活动中自然结束。
《小鸭子》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儿歌,能够背诵儿歌2.在熟悉儿歌的基础上,学习创编肢体动作3.明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做个自信的孩子。
教学准备:课件、音乐《小鸭子》、彩色卡纸、小朋友的照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带小鸭子入场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新朋友,想知道是谁吗?一起来看!(出示课件:小鸭子的图片)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鸭子?生答:(从颜色、翅膀、嘴、脚等方面)孩子们说的都很好,真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掌声送给自己吧!
二.学习儿歌
孩子们,小鸭子看见你们这么聪明能干,想要送一首非常好听的儿歌给你们,想听吗?小鸭子说只给坐得端正的好孩子听哦(播放"小鸭子")1.教师有感情的范读儿歌师:小朋友。儿歌好听吗?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另外一首小鸭子的儿歌呢,大家想学吗?那好,我们和小鸭子一起学习这首儿歌!(板书:小鸭子的大脚丫)认读课题,小鸭子的大脚丫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儿歌吧(课件出示儿歌)A、老师范读儿歌(会读的孩子跟老师一起读)B、生跟读、齐读、分组读、比赛读2.学习儿歌,并背诵!
师:小朋友,咱们和小鸭子一起背诵下这首好听的儿歌吧!老师读前半句,生接后半句。小组接力背。单个小朋友背。3.创编动作师:真棒!掌声送给自己吧!小鸭子说想看看你们带上动作和表情来背儿歌,你们能做到吗?(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动作)小鸭子忍不住夸奖你们了,说你们是了不起的乖孩子呢!
三.理解儿歌内容
1.以故事的形式讲解儿歌孩子们,说到小鸭子,老师这儿正好有个故事,想听听吗?
师:小鸭子长了一双大大的脚丫。他走起路来,像踩着两只小船一样,一摇一摆的,样子很滑稽。他很怕小朋友们笑话他的大脚丫、笑话他走路的怪样子。在足球场上,小鸭子大大的脚,把一个个球使劲地踢进球门。大家都为它鼓掌,羡慕他有一双大大的脚丫,小鸭子高兴极了。孩子们,这个故事和我们今天学的儿歌是不是一样的?
2.提问1).儿歌叫什么名字?
2).儿歌中都有谁啊?
3).儿歌里发生了什么事?(板书:画大脚丫)4).小朋友你们知道小鸭子的大脚丫还有什么用吗?
四.活动延伸:
小鸭子的大脚丫真有意思,大大的很难看,却能踢球,画画还有游泳,用处大着呢!小朋友,我们每个人、每件物品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优点,我们不能去嘲笑别人的缺点,要学会欣赏他们的优点,谁愿意来把自己的优点说出来让我们学习呢?(记录下孩子们的话,配上照片贴到活动角)附儿歌小鸭子的大脚丫小鸭长着大脚丫,小朋友们都笑他。
足球场上把球进。我的大脚有用啦!
《小鸭子》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
1、让学生自主识字学词,会认读11个生字,会写7个要求书写的生字。
2、会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鸭子是怎样战胜困难回到家里,并受到教育。
教学重点:
学生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写好本课的7个生字;读懂课文。
教学难点 :
学生结合上下文并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渐渐一词。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小鸭子图片、头饰
教学过程 :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可爱的朋友。(贴小鸭子图片)。小鸭子在森林里走啊走,不小心迷路了。你们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去看看,迷路的小鸭子怎样回家?(板书:回家)
2、齐读课题:小鸭子回家
3、出示挂图:请大家看看图上画着什么?它们可能会对小鸭子说什么话呢?(贴出课文插图,指导看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这些小动物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与你讲的相同吗?请小朋友们打开书本。老师昨天已经布置大家回去预习课文,你们有没有认真预习呢?会自己读课文了吗?请你们自己读读课文,注意把每个字音读准。
2、同桌互读、互相正音。
课文会自己读了吗?想不想读给同桌的同学听一听?同桌互相读一读,如果你的同桌哪个字不会读或读不好,请你帮帮他。
谁来说说,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些什么?从什么地方知道,找出来读一读。
3、认读生字、新词,结合说话、理解训练。
(1)课文会读了,如果我们把词宝宝从文中叫出来,你能不能认出它们呢?(出示词语)请大家先自己读一读。注意看,哪些字容易读错?谁愿意上来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字比较难读,读的时候应注意一下?
(2)小老师勇敢地站到台上教教大家,好吗?
(3)老师也要来考考大家。(结合说说怎样记住丛、嘴等字,理解清楚、熟悉,用害怕造句。)
三、学习课文,朗读感悟
1、课文中的生字同学们认得很棒,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好。现在请你再把课文读一遍,不过读完课文后告诉我你喜欢小鸭子吗,为什么?
2、把描写小鸭子勇敢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3、学习第2自然段
①出示第2自然段
②指名读第二段。
③结合上下文理解渐渐的意思。
师:天渐渐黑了,小鸭子很害怕,这里面渐渐可以换成哪一个词的意思是一样的?
④让学生用渐渐说一句话。
⑤指导读好课文,体会小鸭子的勇敢,读出对小鸭子的敬佩之情
a. 过渡:天渐渐黑了,小鸭子很害怕,但是小鸭子没有哭,你觉得小鸭子怎么样?(我觉得小鸭子很勇敢,很了不起)所以我们在读这一句时,一定要读出小鸭子的勇敢,读出对小鸭子的敬佩之情。
b. 自读
c. 指名读
d. 齐读
4.学习第3、4、5、6段。
①过渡:小鸭子非常勇敢,它不哭也不叫,一心想找到自己的家,找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它在森林里走啊,走啊,它遇到了谁呢?
②请同学们对照课文插图读3----6自然段,小鸭子在路上遇到谁了?请你用笔画下来。
③指名回答,师相机板书。
④出示课文插图,指名读课文。
师:同学们先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读了课文,你们的朋友读得好吗?给大家推荐推荐?那我们请这些了不起的同学起来合作把这篇课文读一读,好吗?其他的同学边听边看插图,想象它们是怎样送小鸭子回家的?
⑤师:你们喜欢蜜蜂、萤火虫、月亮吗?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体会出蜜蜂、萤火虫、月亮的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5、表演课文内容。
过渡:课文我们就学到这儿,同学们想不想表演课文的内容呢?好,每6个人为一组,一人演小鸭子,一人演萤火虫,一人演月亮,一人演鸭爸爸,一人演鸭妈妈。
①小组分角色表演课文。
②各小组进行角色表演,颁发最佳表演奖。
6、学习第7段。
①.过渡:小鸭子在朋友们的帮助下,终于回到了家,找到了亲爱的爸爸妈妈,小鸭子是怎样感谢蜜蜂、萤火虫、月亮的?
②.齐读第7自然段。
四.故事续编,拓展思维。
师:小鸭子回到家后,发生了什么事呢?鸭妈妈会说什么,小鸭子会说什么?
1.小组合作讨论。
2.汇报。
3、学习了这个童话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4、小鸭子是一只勇敢的小鸭子,因为它不哭不叫也不泄气,一心只想找到家,坚定地走下去。同学们,如果你迷路了,你回怎么办呢?指名说。
五、学写字
1、谁来给大家提个醒?比如说害字要注意书写时的哪一个部位?
2、教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完成,并重点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师范写,学生书写。
《小鸭子》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前几天,我走在路上,发现路旁的大树上,悬挂好多宣传卖房子标语条幅,时间长了有好多已经掉下来,没有悬挂使用的价值,我就拿来简单拼接,做成了一块一块的长方形布。
活动目标
1、小朋友,跑、跳、钻等运动中提高身体的敏捷性和动作性的协调性。
2、体验家共同运动的乐趣和快乐。
活动准备
长约5米,宽3米长方形的布、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坐在布围成的鸭圈中,听到音乐《小鸭子捉鱼》起身,模仿小鸭子进场。
2、幼儿伴随儿歌做动作小小鸭子,嘎嘎嘎游在水里把船划,把船划,又捉鱼来,又捉虾,又捉虾,团结友爱,顶呱呱。
二、基本部分
1、练习基本动作师:"这么多的小鸭子要随妈妈去捉小鱼,路上会遇到一些危险,你们要小心,注意啊。"
(1)"过渠沟"练习跳,布折成宽窄不同的长条,让幼儿练习双脚跳,单脚跳,跨跳。
(2)"躲浪头"练习低头钻跑。
师:"小沟里,大风卷起了浪头,孩子们,我们一起钻过去吧,教师抖动布,幼儿看准飘起或落下的速度和距离,从浪头下躲窜过"。
(3)"响雷了,下雨了"练习钻爬。
师:"听打雷了。"就要下雨了,幼儿钻入布下模仿躲避雷雨。
2、练习滚动师:"小鸭子在沟里是怎么捉到小鱼的呢?"
(1)幼儿在地上或布上练习滚动的不同方法。
(2)师总结后选择一种方法,让幼儿按顺序边布的一端,滚到另一端。
三、结束部分
放松动作师:时间过得真快呀,天快要黑下来,我们赶快回家,小朋友站在布的两边,轻轻摇晃布"游"出活动场地。
《小鸭子》教案 篇8
一、活动目标
在初步会唱歌曲的基础上,尝试仿编歌曲,引导幼儿将各种有叫声的小动物编唱到歌曲中,体验妈妈和宝宝之间爱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已经会唱歌曲《母鸭带小鸭》。
2.对动物叫声有一定的经验。
3.母鸭带小鸭的图片、小动物的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
T:我们都有爱我们的妈妈,小动物也有妈妈,你们看谁来了?(出示图片,引出歌曲)母鸭带着小鸭来了,他们在干什么?我们唱一唱。
T:鸭妈妈和小鸭哪个叫声响哪个叫声轻?鸭妈妈走在前面叫得响,小鸭走在后面叫得轻。(引导幼儿用强弱表现“呷呷呷呷”)。
(二)创编歌曲
1.说动物
T:小鸭有爱它的妈妈,别的小动物也有爱它的妈妈,还有哪些会唱歌的动物妈妈和宝宝,我们也把它们请来。你想请什么动物?怎么唱歌?它在干什么? (引导幼儿说说想要创编的动物,例如:喵喵喵,跑来跑去,母猫带小猫,老师根据幼儿说的动物出示图片。)
2.唱动物
T:我们来唱唱猫妈妈和小猫的快乐生活。(引导幼儿将刚才说的填充进曲调中,继续引导幼儿说动物,例如:叽叽叽叽,走来走去,母鸡带小鸡;呱呱呱,跳来跳去,母蛙带小蛙等,并鼓励幼儿大胆装入旋律。)
3.动物表演
T:动物妈妈和动物宝宝一起唱歌还一起跳舞,我们来学学他们,谁排在前面?谁在后面? (引导幼儿将刚才创编的动物逐一排序,根据顺序边唱边动作表演。)
操作提示
活动重点是仿编,因此老师通过提问让幼儿了解需要改编哪几个关键地方——动物叫声、动物走路或活动的方式、动物的名称,在此基础上支持幼儿将创编的歌词填入旋律。
因为创编涉及动物叫声,因此老师在提出要求创编不同动物时就要强调“会唱歌”的动物,暗示幼儿在有关动物经验中筛选出“会叫的动物”编入歌曲。
附:儿童歌曲《母鸭带小鸭》
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游来游去真快乐,这是母鸭带小鸭。
《小鸭子》教案 篇9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公鸡与小鸭子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精神。
2、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本课的7个新词,学会组成这些词的7个生字和一个新部首:“又”(又字旁)。
教学重点:
1、认识小公鸡和小鸭子互相帮助的精神。
2、看图认识事物,理解字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认识能力。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投影片)、生字卡片、头饰。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识生字字音,标明自然段。
1、自由练读,要求:对照拼音读准字音,把田字格中的生字在课文中画出来,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2、朗读课文。
3、认读生字卡片,检查字音识记情况。
4、找5个学生每人朗读一个自然段,把自然段在书上标明。
5、说说本文主要讲了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的什么事?
三、学习课文一至三段,结合看图,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一段。
(1)小公鸡和小鸭子去做什么?
(2)观察第一幅图,注意他们走在什么地方?身边有什么?他们的心情怎么样?(通过读第一段和看图,体会小公鸡和小鸭子十分愉快的心情)朗读第一段。
2、读第二段。
(1)他们来到什么地方?(草堆旁)(在图上指出草堆,认识草堆。)它们在草堆里干什么?(小公鸡帮助小鸭子捉虫吃)
(2)引导学生用笔画出小公鸡帮助小鸭子的句子。
(3)小公鸡是“捉到虫子就给小鸭子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观察图上小公鸡叼着一只虫送给小鸭子吃的情形,理解这句话是说:小公鸡捉到一条虫就给小鸭子吃一条,捉到几条就给小鸭子吃几条)
(4)小公鸡看见什么就捉虫给小鸭子吃呢?引导学生联系前一句“小鸭子急得直叫唤”思考。先理解“直叫唤”的意思(是一个劲地叫唤的意思),再分析小鸭子当时的心情怎样?(非常着急)
(5)小公鸡为什么捉到虫子就给小鸭子吃呢?
3、读第三段。
(1)他们来到小河边做什么?(小鸭子要给小公鸡捉鱼吃。小公鸡偷偷地下了水)
(2)画出小鸭子帮助小公鸡的句子。
(3)朗读小鸭子说的话。先说说小鸭子为什么一连说了两个“不行”?(他知道小公鸡不会游泳,看到小公鸡要下水,怕他淹着非常着急,所以才说了两个不行)应该怎样朗读小鸭子的话呢?指导朗读。小公鸡听了小鸭子的话以后怎样做的?(偷偷地下了水)什么是“偷偷地下水”呢?(没有让小鸭子知道就下水了)你们想一想,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呢?(会被淹着、出危险。)
四、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学生读课文1—3段。
2.说一说课文写了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什么事。
二、继续学习课文
1、读第四段。
(1)观察第四幅图,注意图上小鸭子和小公鸡各在做什么?(小鸭子正在捉鱼,小公鸡在水中扑腾着在呼救)
(2)小鸭子正在水中捉鱼听到了什么?(听到小公鸡喊“救命”)小鸭子是怎样做的?画出讲小鸭子动作的词语。
(3)“飞快地游”是怎样游?(游水的动作特别快)谁能做个动作表演一下?小鸭子为什么飞快地游到小公鸡身边,让小公鸡爬到自己的背上呢?指导学生结合看图,联系前一句话,弄清小公鸡不会游泳,正在水中挣扎,情况十分危急,为了救小公鸡,小鸭子才这样做的,从中认识小鸭子抢救小伙伴的可贵精神。请同学们体会一下当时的情况,读一读,指导朗读。
2、读第五段。
(1)故事的结果怎样?(小公鸡得救了,他感谢小鸭子)
(2)小公鸡对小鸭子说了什么?(读课文中的句子)他是怎样说的?(指导学生体会小公鸡的心情,读出感谢和不好意思的语气)小公鸡为什么这样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五幅图小公鸡浑身是水,低下头的表情,联系前文偷偷下水的做法,体会其后悔的心情。)
三、朗读全文,说说读了这个故事以后,你喜欢小公鸡还是小鸭子?说说理由。
四、识记字形,组词,练习书写。
虫:“中”下面加一提一点。指导书空,写字头。组词:虫子、飞虫、小虫等。
河:左右结构。左边之所以是三点水,是因为河与水有关。组词:小河、河水、河边、河岸等。
面:笔顺:横、撇、竖、横折钩、竖、竖、横、横、横。
组词:后面、前面、右面、左面等。
理解学义。
对:左右结构。左边的“又”是新部首,要指导学生掌握。对,在本课当作“跟”、“与”讲。可以采取换词的方法理解词义。
五、指导书写。
六、指导完成课后作业。
《小鸭子》教案 篇10
目标:
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准备:
画有不同颜色、动作的鸭子卡片若干份。
过程:
1、发给每个幼儿一张小鸭子卡片。图片上小鸭子的颜色、动作各异,背景不同。例如:黄色小鸭子、白色小鸭子、麻花鸭子、游水的小鸭子、在草地上玩的小鸭子、头上戴着红花的小鸭子。
2、教师发出不同指令,幼儿看着自己的卡片,按照教师的指令行动。例如:请游水的小鸭子出来做游戏。请在草地上玩的小鸭子拍拍翅膀。
3、幼儿根据自己卡片上的内容,按教师的指令行动后,用语言说明自己及自己的行动。例如:我是游水的小鸭子,我现在出来做游戏。
建议:
1、为帮助幼儿观察精确,提高幼儿对语句的准确理解,所绘卡片可有明显差别,也要有细微差别。
2、无论是听指令行动,还是在听指令行动后说明的过程中,教师都要着重引导幼儿观察卡片,注意听清指令。如幼儿做错,教师要帮助其对照指令和卡片。要求幼儿说明行动时,则着重语言上的指导。
教学反思:
一、从儿歌教学的角度来反思本节课:
1、一开始播放小动物走路的歌曲,让幼儿有一个前期经验,如果播放关于小鸭的歌曲会更清晰;
2、本节课能按照儿歌的学习步骤来进行教学,例如:集体、小组、个人学习;
3、整堂课动静交替,很好。
4、本节课属于整合活动,但领域整合的有点牵强,要根据目标、重难点来进行整合;
二、从整合教学的角度来反思本节课:
1、整合分为领域内的整合和跨领域的整合,本节课属于跨领域的整合;
2、从目标上来看,本节课既有语言、儿歌讲述,又包含了音乐元素、社会情感、科学成份,像一个大拼盘。应先确定这节课大概能整合哪些领域。
3、整合的种类有目标、内容、准备、方法、手段的整合。
整合是为了动静结合,在这节活动中学说语言、激发幼儿兴趣,不只讲表面的知识,还应讲行动的知识(即经验);
4、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要经历一个过程,不是一节课就能完成和实现的,同时还要综合各领域;
5、在整合的同时要有一个偏重的领域,(即定位本节课的重点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