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幼儿小班数学教学计划

2025/09/18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幼儿小班数学教学计划(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幼儿小班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素质,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科质量,使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成长,特制定本学期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一、 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38人,新入园6人,其中男22生人,女16生 人。有9人是教师及干部家孩子,以受过家长教育熏陶,特别聪明。有3名家庭特殊的孩子,比较内向,不善言谈及与人交往。有5人特别好动,性格倔强。

二、 教学内容: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有:比较长短,比较最长和最短。比较粗细,比较最粗和最细,按规定排序,数数,6、7、8、9、10的认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形状特征,里和外,空间位置,整体与部分,逻辑推理,共24个学习认识内容。 三、 教学目的要求:

(一)目的:

1.激发幼儿对事物中存在的数、量、形、时间、空间及其逻辑关系的兴趣,指导幼儿体验生活中包含的各种数量关系,感知数学的重要性。

2.发展有关数、量、形、空间和时间的基本概念,鼓励幼儿初步使用分类排序、推理、计算、估算与预测等初步方法探究事物的主要特征。

3.培养幼儿的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幼儿运用数学思考、分析问题情境,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技巧,解释和证实自己的答案,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

4.培养数学的阅读与交流能力,指导幼儿用自己最能理解的某一语言形式,如实物、图片、符号、文字等阐述实际生活中的各种数学现象和数学关系,并与同伴、教师、家长交流。

5.鼓励幼儿动手动脑,积极探究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和游戏中的简单问题,感知数学的实用性。

(二)要求:

1、是幼儿认识长方形,粗细,比较出最长和最短,最粗和最细,按规律排序。

2、使幼儿在认识物体的同时练习数数,认识6、7、8、9、10,并能用数字表示相同数的物体。

3、认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并能正确区别各图形,掌握它们的特征。

4、了解方位,掌握里外、空间位置。

5、区分整体与部分,初步培养逻辑推理与思维能力。

幼儿小班数学教学计划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复习大、小,认识红色、黄色、绿色并进行分类。

2.学习按指令向一个方向爬,并能做到正确、快速、不拥挤。

3.通过对唱游戏,感知歌曲的对答情趣巩固对颜色的认识。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找颜色

2.(红、黄、绿)小猫、小鱼图贴。

3.幼儿作业纸

教学具图片

活动过程

—.导入活动

1.师生问候

抱抱每个宝宝亲吻表示问候。

2.出示大猫图贴和小猫图贴

请小朋友跟猫眯打招呼(喵喵喵!)

请幼儿区分大、小。

3.分礼物

我们一起看看这里的礼物,我们来把这些礼物分一分,大帽子、大裙子给谁?

小帽子、小裙子给谁?请幼儿动手进行操作。

二、趣味练习:好看的颜色在这里

1.教师:这些颜色真漂亮,小朋友看看都有哪几种颜色?

认识红、黄、绿。

2.教师:我们共同用好听的声音来问候吧!

一唱一答的形式,按颜色进行回答。

3.教师带幼儿复习巩固对颜色的认识(唱歌)

三、游戏:小猫捉鱼

1.向指定方向爬,并取物。

2.巩固认识红、黄、绿三种色彩。

请小猫们把取回来的鱼按颜色进行分类。

3.进一步巩固认识红、黄、绿三种色彩请小猫根据自己身上的颜色去捉鱼。

四、活动结束

小猫玩累了需要回家休息,请小猫按照身上的颜色乘坐火车回家。

幼儿小班数学教学计划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认识不同摆放位置的梯形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活动意图:初步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并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在各种图形中找出梯形

活动准备:符合情境的图画若干幅演示教具,各种图形若干操作材料,包含有梯形的图画若干张(人手一份);蜡笔(一人一盒)

活动过程:

一、通过情境,复习了以前学习过的几何图形,引出梯形

小朋友们好,今天武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到一个地方去看看,在一个宽阔的草地上,住着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小兔子有一座特别的房子。这座房子是什么样的?提示孩子举手发言(门有高低的;窗户有大有小的;房子是橙色的;房顶是梯形的;正方形的房子的身体;窗户是圆圆的)总结:这是一座特别的房子,是由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组成的。我们来看看是由什么几何图形组成的?什么样的?提示举手(正方形)正方形的什么?(门)哦,正方形的门。在黑板上出示正方形。还有什么?有梯形的房顶。哦,有梯形的房顶,看得真仔细。在黑板上出示梯形,(有长长的门),有长方形的门,在黑板上出示长方形。有圆形的窗户,在黑板上出示圆形。还有正方形的房子的身体。这是一座特别的房子,都由几何图形组成的,有梯形的房顶,圆形的窗户,正方形的身体,长方形的门和正方形的门。

二、观察梯形

1、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

我们凳子下面有两个图形,请你拿出来,放在膝盖上。听老师的口令,我说拿出什么形状你就马上拿出什么形状。梯形,哎哟,拿得都对的,长方形!好!把长方形藏到下面去,把梯形拿着,我也拿出一个梯形。这个梯形是怎么样的,看一看呢,是什么样的?提示举手回答。(有四个角)我们来数数看,一个角,两个角,三个角,四个角。有四个角。(有四条边)。我们来数数呢,一条边,两条边,三条边,四条边。一共有四条边,我们再仔细看看呢,还有吗?还有哪个小朋友有新的发现。看老师这里。我们看这上面的这条边短,下面的这条边长,这两条边啊一条短一条长,并且这两条边还都是平平的,我们再看旁边的两条边,看仔细了,旁边的两条边是什么样的呢。讨论无果。我们跟长方形比比看,长方形也有四条边四个角呀我们来比比看,请小朋友说说,再引导。我们来比比看,看者条边(左)和这条边(右)一样长吗?者条边(左)和这条边(右)一样长。上面来比比看,这上面的边和下面的边一样长吗?不一样长,梯形的上面的边和下面的边是不一样长的。大加要看仔细了,虽然不一样长,但是是平平的。旁边两条边是斜斜的。长方形上下两条边是平平的,旁边两条边也是平平的。总结:原来梯形啊:有四个角,四条边,上下两条边平平的,不一样长,旁边两条边斜斜的。

2、认识不同摆放位置的梯形。

下面我们把梯形藏进去。注意了!我们看冯韵小朋友,她现在是不是坐在这里啊,(是),她坐在这里是冯韵吧?(是的)冯韵站起来,大家看看,她站起来了,她不坐着了,站着,是不是就不是冯韵了呢?那中午的时候冯韵睡在床上,躺在那里就不是冯韵了呢?还是冯韵。不管她是坐着,还是站着,还是躺着,她都是冯韵。这个梯形宝宝有点淘气,它要翻跟斗了。(教师拿着梯形演示)这样还是不是梯形呢?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躺着放,斜着放,随便朝哪边放,它都是梯形。好,把梯形都藏到下面去。

小兔子啊可爱护自己的家了,他在家里种了几盆花。天气很好,小兔子把花搬到屋子外面晒晒太阳。为了保护花和草地,他又在家门口立了一个保护环境的小牌子。这么美的环境引来了一只小蝴蝶。我们来看看,小兔子的家周围还有梯形吗?引导幼儿找梯形。我们来看看小兔子家周围一共有几个梯形。师幼一起数,一共有五个梯形。

3、情景,找一找梯形。

三、游戏操作

1、找一找,涂一涂小兔子住的地方是不是特别美丽啊,想不想武老师带你们去啊?想!好,想去的话,要完成武老师布置的一个任务。在那边桌子上,我们要从许多图形中找出梯形,然后给梯形涂上漂亮的颜色。

2、贴一贴好,中(1班)的小朋友真的好厉害呀,都找对了,也都涂的很漂亮。我们拿上自己的梯形,这里有一条通往小兔子家的路,上面有很多的图形,我们把涂好的漂亮梯形贴到这条路上的梯形中去。

找错纠正

3、走一走(在游戏中结束)带着小朋友脱了鞋子,踩着梯形走小路,往小兔子家去。

活动反思:这个活动之前孩子们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半圆形等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为本次活动的教学作好了一定的知识准备。新课程标准指出:这一段的教学,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形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等活动,发展孩子空间观念,使孩子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由于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幼儿所要认识的平面图形中最难理解的一种,尤其是梯形的概念,比较的抽象,因此设计各种有效的操作活动,让幼儿反复感受,逐步理解梯形的特征,从而实现将教育游戏化、生活化的原则。

我将这个活动的目标制定为:

1、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能不受梯形摆放位置的影响,在各种图形中正确找出梯形。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设计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人手一份梯形教具,通过摸一摸,看一看,观察和讨论,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通过以幼儿冯韵为例,不断变换位置还是不是冯韵来引导幼儿感知梯形无论如何变化位置都还是梯形来训练幼儿的空间思维.最后通过操作游戏找一找梯形,找到后给梯形涂上漂亮的颜色;拿涂好颜色的梯形给通往小兔子家的路上铺梯形;最后再走一走铺上梯形的小路等多种方式来巩固对梯形的认识。

不足的地方,那副大的挂图中的"房子"应该把比例再放大一些加强教学的直观效果。教师的语态可以再温和亲切一些,再放开一点。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设计一些能够发挥幼儿参与性、操作性较高的课程,将观念性知识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加强教育教学的质量。

幼儿小班数学教学计划(11篇)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现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计划,就是在准备做计划吧。好的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小班数学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小班数学教学计划 篇4

幼儿园小班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素质,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科质量,使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成长,特制定本学期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有:比较长短,比较最长和最短。比较粗细,比较最粗和最细,按规定排序,数数,6、7、8、9、10的认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形状特征,里和外,空间位置,整体与部分,逻辑推理,共24个学习认识内容。

二.教学目的要求:

(一)目的:

1.激发幼儿对事物中存在的数、量、形、时间、空间及其逻辑关系的兴趣,指导幼儿体验生活中包含的各种数量关系,感知数学的重要性。

2.发展有关数、量、形、空间和时间的基本概念,鼓励幼儿初步使用分类排序、推理、计算、估算与预测等初步方法探究事物的主要特征。

3.培养幼儿的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幼儿运用数学思考、分析问题情境,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技巧,解释和证实自己的答案,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

4.培养数学的阅读与交流能力,指导幼儿用自己最能理解的某一语言形式,如实物、图片、符号、文字等阐述实际生活中的各种数学现象和数学关系,并与同伴、教师、家长交流。

5.鼓励幼儿动手动脑,积极探究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和游戏中的简单问题,感知数学的实用性。

(二)要求:

1、是幼儿认识长方形,粗细,比较出最长和最短,最粗和最细,按规律排序。

2、使幼儿在认识物体的同时练习数数,认识6、7、8、9、10,并能用数字表示相同数的物体。

3、认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并能正确区别各图形,掌握它们的特征。

4、了解方位,掌握里外、空间位置。

5、区分整体与部分,初步培养逻辑推理与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措施:

1.将数学教育建立在幼儿经验的基础上:由于经验受限,幼儿很难正确判断事物,如看到10斤树叶和10斤煤摆在一起,幼儿就会把大的看作重的,会说“这堆树叶比煤重”。因此,就得引导幼儿发现新旧经验之间的关系,重视幼儿已有的生活和游戏经验,思考是否有必要加以丰富和补充,教学时要减少讲解和集体教学活动,增加幼儿的实际操作和幼儿之间的交流探索。

2.重视幼儿的参与和探索过程:幼儿数学学习必须是幼儿主动参与的过程,数学教育应该以问题为中心,根据问题情境设置一系列游戏、操作等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幼儿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重视数学环境的创设:幼儿是通过感官和对具体事物的接触、探索、尝试、操作和体验来发展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口授耳听的学习方式难以提供他们思维发展所需要的直接和具体的经验。

4、要有效地促进幼儿数概念的发展,借助实物和图片,通过集体的演示、讲解,分组的研究、交流、探讨,个别的操作练习及游戏等,引导幼儿学习数概念及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以外,还应创设适宜的环境,如设置数学活动区(角),提供有利于幼儿数概念发展的操作材料,制作有关数学学习的墙饰、挂件,张贴有关数字和实物的挂图、卡片,以激发幼儿探索和学习。

5、开展各种活动来进行数学教学:设计各种活动,提供不同的选择的机会,以满足不同儿童的各种需要。

6、让幼儿实际操作来进行数学教学:只有在幼儿参与大量的活动,使用了大量的材料,并经常讨论他们的观察和发现,幼儿才有可能掌握概念。

幼儿小班数学教学计划 篇5

一、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年的教与学,幼儿已初步掌握了10以内数的认识、10以内的顺数和倒数,另外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等立体图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们的摸索发现中发展了空间思维能力。在活动中还发现他们对于动手操作,自己尝试的活动非常有兴趣和耐心,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力求新、奇,恰当地融合知识和趣味。

二、学期目标:

1、教幼儿学习10以内数的相邻数。

2、教幼儿学习7—10数的分解和组成。引导幼儿体验总数与部分之间的关系。部分数的互补和互换。

3、教幼儿学习10以内的加减,正确迅速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体验加减、互逆关系。

4、教幼儿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并区别物体的高矮。

5、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进行分类,学习在表格中勾画图形特征及按勾画好的特征寻找图形,学习交集分类。

6、启发幼儿按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的不同进行10以内的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及正逆性关系。

7、教幼儿认识球体、圆柱体、圆锥体,能根据形体特征进行分类,体验平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8、引导幼儿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和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会向左右转动。

9、教幼儿学习加法应用题和减法应用题,引导幼儿学习自编加减法应用题。

10、培养幼儿能清楚讲述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11、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归纳、概括有关数学经验,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观察与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12、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进行数学活动,学会迅速,有条理的摆放、整理活动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