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案

2025/09/21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案(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案 篇1

学习目的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能力。

2、通过“读读背背”和填空,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3、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创造情景。

语言引述: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欣赏了五彩缤纷的秋色,聆听了美妙的秋天的声音,感受到秋雨带给我们的欢乐,也体验到秋阳中放飞的风筝的乐趣。在这美丽的秋天里,让我们进行一次快乐的展示会,把你感受到的秋天的快乐与大家分享,好吗?

二、快乐展示。

1、展示自己在秋天里做的事情、拍的照片或画的图画,有的可以张贴爱教室墙上,全班同学一起观看欣赏。

2、分组介绍。

按不同的饿兴趣自由合成小组,轮流讲述最快乐的事情,与大家分享。

选出代表参加班级展示

3、班级展示。

各小组代表可用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照片或图片,也可以有感情讲解。

评选最佳展示员

第二课时习作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语言引述:我们学了秋天的课文,读了秋天的小诗,还交流了在秋天感受的.快乐,下面我们做一个游戏,看谁了解的秋天最多。

2、比一比谁搜集的描写秋天的词句最多。引导学生交流,帮助学生回顾积累的词句。

3、比一比谁搜集或画的秋天的图画最美。展示图画,为学生习作作准备。

二、由说到写,完成习作。

1、说一说你搜集或画的秋天的图画美在那里。

2、同学们对秋天这么喜欢,那么就用自己的笔写下对秋天的喜欢吧!

3、学生习作,可以用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句子。

三、朗读欣赏,修改习作。

1、完成习作后,同桌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欣赏同伴的习作并提出修改意见。

2、各人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课后活动。

举行一次歌颂秋天的习作展或画展。

第三课时

一、我的发现

1、教师引趣:汉语的构词方式非常奇妙。这堂课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关颜色的词语,看看从中能发现什么。

2、教师可先将黄色和绿色这两组词语卡片贴在黑板,并把学生分成男女两组,各读一组词语,看谁先有发现。

3、学生交流发现,黄色词语是由事物加颜色构成,绿色是由绿加表示颜色深浅的词。再让学生按特点组词,丰富词汇。

4、让学生读红色与兰色的词语,说说它们的特点。

5、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说表颜色的词,看谁说得多。

二、读读背背

1、教师引述:我国的语言文字非常丰富,有时候人们常常把那些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词成对地用在诗文中,用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我们先来看看语文园地里的对子歌。

2、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这两段文字,激发学生兴趣。

3、引导学生发现哪些词语是相对的。

4、让学生再读这两段文字,并说说读后的感觉。

5、试着背对子歌。

第四课时

一、我会填

1、口头填空“匆匆地()”“快活地()”。通过交流,激发兴趣,开启思路。

2、各人在书上填写。

4、读读各人填写的词语,适当组织评议。

趣味语文

1、绕口令比赛。

A教师引言:下面我们开展一次绕口令比赛,比赛的要求是看谁的口令另绕得快、准。

B给学生一定的自读时间,让学生读准、读熟并背出。

C在小组里先进行比试,选出一至二名最佳选手。

D各组推出的选手上台开展绕口令比赛。

E评比后受奖。

2、拓展活动。

鼓励学生课余收集绕口令,并熟读成诵,在下一次绕口令比赛中再一显身手。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屈、渊”等10个生字。

2.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练习仿写现代诗。

3.积累有关诗歌的名言。

教学过程

一、回顾所学,导入新课。

1.同学们,第三单元主要学习的是什么?(现代诗)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4篇课文,想一想:现代诗有什么特点?(有节奏感;蕴含丰富的想象;饱含真挚的情感。)

二、学习“交流平台”。

结合本单元的诗歌,归纳现代诗的特点。

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1.这些古代文人你都认识吗?和同学们交流一下,看看你对他们了解多少。

2.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屈、渊、孟、甫、韩、愈、禹、锡、仲、龚。)

四、学习“词句段运用”。

1.(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分析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会如何描写颜色。

(2)找一找其他描写颜色的句子,和同学交流。

2.读一读,注意节选诗歌的加点部分,说说加点的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

(1)请你在学过的课文中再找出几处运用排比手法的句子,并与同学们交流、品味,说说这样表达的好处。

(2)仿写练习:请你运用排比手法写一首小诗。

五、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齐读“日积月累”的句子。

2.学生交流句子意思,明白这些句子都是描写诗歌特点的。

(1)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艾青(谈诗美)

(2)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朱光潜(谈诗的节奏)

(3)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英国]华兹华斯(谈诗歌创作)

3.你还积累了哪些描写诗歌的名言?请在全班交流。

(1)诗歌是一团火,在人的灵魂里燃烧。这火燃烧着,发热发光。——[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2)和谐是诗的语言的生命。——郭沫若

4.读了这些诗句,你明确诗歌的特点了吗?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现代诗,了解了现代诗的特点,认识了八位古代文人,并尝试仿写现代诗,积累了有关诗歌的名言。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多多积累和摘抄现代诗,体会现代诗优美、简练、富有节奏的语言艺术特色。

教学反思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结合单元课文,学生能够大致了解现代诗的文体特点。

2.在学习中,多数学生能够通过朗读来品味、体会句子的表达方式,并且能运用所学进行仿写,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编小诗集和举办诗歌朗诵会。

2、了解诗人及其风格,并认识“屈、渊”等10个生字。

3、正确区分词语意思,积累有关冬天的句子。

4、了解关于颜色的句子,并仿写。

5、积累关于诗的句子。

教学重点

1、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2、正确区分词语意思,积累有关冬天的句子。

3、了解关于颜色的句子,并仿写。

4、积累关于诗的句子。

教学难点

1、合作编小诗集。

2、了解诗人及其风格。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让我们一起轻叩诗歌的大门,去品读吧!

1、回忆学过的古代诗歌,了解其内容,感受其情感。

2、朗读本单元现代诗歌,体会其与古诗的不同,感受他们的魅力所在。

二、合作编诗。

1、教师出示不同句子,学生分小组,每组选择一组句子,组内每人仿写一句。

如:妈妈是一片沃土,我是一棵小苗,沃土把我滋养,让我一天天长高。

妈妈是________,我是________,________我________,让我________。

小组交流,组长收集整理组员仿写的句子,并汇报。

小组合作,将组员仿写的句子连在一起,加上开头和结尾并稍作修改,起名字,形成一首小诗。

2、小组合作把编写好的诗歌用更加形象的方法展示:配图、书法,加封面。

3、讨论如何编写一首小诗?

确定编写的内容:确定小诗要描绘的事物,确定主题。

编排角度:可从诗人、内容、形式等考虑。

小诗形成:起名字,配图或书法等让诗歌更形象。

三、诗歌朗诵比赛。

1、把小诗收集,集体讨论朗诵过程:

选定主持人——确定小诗顺序——汇报朗诵形式

2、朗诵诗歌。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音序查字典的方法。

2、能力目标:

知识积累古诗并背诵。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音序查字典的方法。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音序查字典的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解决生字难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自己查过字典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查字典。

二、查字典。

1、“厨”字是什么意思?让我们借助拼音查字典了解其含义。

2、谁能说说该如何查字典啊?(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学生一起完成。

A从“汉语拼音音节索引”里找到大写字母C。

B找到音节“chu”,在正文第46页。

C翻到正文第46页,找到chu,接下来就可以查到“厨”字了。

4、让我们齐读并背诵“音序查字法口诀”。

5、完成课本第40页的练习。

三、课堂。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古诗。

2、积累知识,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音序查字法的步骤是什么?(学生回答)

2、集体背诵音序查字法口诀。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古诗。

2、教师简介作者李白。

3、请学生试说《赠汪伦》的意思。(教师指导)

4、集体齐读,学生背诵。

三、布置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胖乎乎的小手》。

说一说你胖乎乎的小手都为家人做过什么?

四、课堂。

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

1、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展示事例,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或讲述下列事例,引入新课。

20xx多年前埃及人迈克雷在尼罗河边散步时,踢到了干乌龟壳,从中受到启发,

发明了木制四弦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小提琴。

(课件出示乌龟壳、小提琴、播放小提琴优美的旋律)

(音乐转换为沉重的曲调,教师语气沉重地讲述)

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只有袋鼠、鸵鸟等少数动物种类。1859年英国移民带去20多

只家兔到达澳大利亚。那里没有虎、豹、狼、狐等食肉动物,兔子没有天敌,只生不死,不到三年时间,就多得挤满了牧场草地。到了19世纪末,兔子经过的地方,牧草、麦苗荡然无存,仿佛刮了一场龙卷风,或像洪水刚刚冲过一样,丰美的草场变成了荒漠,确确实实发生了一场兔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兔子的逞凶束手无策。后来,科学家找到一种针对兔子的粘液瘤病毒,它通过蚊子传播给兔子,大批兔子接连死去,这样澳大利亚的农业和畜牧业才得以恢复。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自然界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都是协调统一的关系,哪个环节上发生失调,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人类带来灾害。

二、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列方面任选一项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发现;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自己的发明设想;自己尝试实验或设计发明的情况。

自主选择交流的伙伴交流内容相同的组成一个或若干个小组。

自主推荐在全班汇报的代表教师适当引导激励上台少的同学,善于发现突出典型并积极向组员推荐。

三、全班汇报,互动交流

1.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话清楚、大方、语言顺畅连贯,通过过渡评点和重点引导学生评议两三名同学来激励学生;听的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听的过程中或听完之后举手向汇报的人请教,形成台上台下的互动交流,学生不能解答的教师可做解答或引导课外去查阅资料、实践探究。

2.评选最佳创意奖查阅资料能手超越自我奖等,进行精神奖励:全班鼓掌、打节奏为获奖同学唱一支歌曲。

四、同桌互说,强化提高

请向获奖的同学或你认为最出色的同学学习,重新组织自己的语言,再同桌两人一组,一人讲,对方听一听、问一问、夸一夸。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习 作

一、自主汇报,确定习作内容

1.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汇报本次习作想写什么。

2.小结:本次习作,是写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或者活动经过,或者心得体会。你哪方面感受最深,最有话可说就写哪些方面,注意不要大量地抄录资料。

二、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点评一、二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四、誊写作文底稿。

第三课时 习作评讲

一、个性展示台

1.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2.学生自主上台展示本次习作中的亮点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写得好的句子、段落。

词语:上台在黑板上写。

句子、段落、篇章:上台宣读,自己谈谈向大家宣读的理由,适当引导评议。对于有特色的习作,教师可推荐发表或参赛。

二、教师做小结

1.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2.提出有共性的问题(如语句、层次、标点等)引导全班评议集体修改。

三、个人再修改

各人放声朗读自己的习作,用修改符号再次修改明显错误或有毛病的地方,错别字词订正写在习作眉批空处,每个写三遍。

对习作不合格的同学,教师指导重新写作或当面指导修改完善。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读一读,自己悟一悟。

2.说一说,读一读,分组感悟。

第一组:终于说明了科学家揭开蝙蝠探路的秘密是很不容易的,是反复试验的结果。

第二组:根本强调了如果不是我们自作聪明,这些海龟是完全不会受到伤害的。

第三组:居然进一步强调了这的确是令人难以相信。

在朗读时,注意这三个词语语气稍重一点儿。

3.小结: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基本意思是相同的,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义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举一举例子: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一组例句来吗?

二、日积月累

1.自由读,想一想意思。

2.自主说,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理解的气象谚语,教师适当点拨。

3.多种形式积累:自主背、相互背、齐背、指名背。

4.拓展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气象谚语?注意引导学生背一背当地常说的气象谚语。

三、布置思考作业

你想做的展示台内容。

第五课时 展 示 台

一、课前准备

1. 讨论,确定展示形式。

在充分发言的基础上,个人或分组确定一种或两、三种展示方式,如:

a)主办认识大自然手抄或黑板报。

b)仿生学课外读物介绍会或建立仿生学图书借阅角。

c)仿生学发明创意赛。(可结合口语交际、习作进行)

d)大自然的启示图片展。

e)布置小发明、小制作实物展台。

f)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收获优秀习作栏目。

2. 行动,筹备展示活动。

筹备时,时间上可有一定的弹性,要充分发挥各小组小组长的作用。

二、展示评比

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展示筹备的成果,评比小小发明家课外资料搜集能手办报大王采访能手等,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或者精神奖励。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案 篇6

语文园地三教学目标:

1.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难点: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教学准备:

搜集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趣引入

师出示课件,讲述一个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选择、自主交流

1.请学生阅读口语交际的要求,说说口语交际的内容

2.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自主练说

3.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互相交流

4.小组内交流,推选一个代表到台上交流。

5.学生对上台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要求:语言准确、清楚、连贯,态度大方

6.评出最佳发明家、最佳资料员

三、自查,同桌再次互说

1.生针对自己的说再次修正,并给同桌说,纠正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习作

教学过程:

一、明确写作要求

1.生自读写作提示,说说这次作文写什么?

(写综合性学习的发现、或活动过程、或心得体会)

2.师引导:

注意:写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而不是面面俱到,其次,不能全抄资料。

二、自己书写

三、同桌互改

第三课时

习作评改

一、学生自改、互评

1.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评价,看看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连贯,有无错别字,标点使用是否正确,并用勾出好词好句。

2.请生在展示台上展示自己写得最精彩的段落或词句。

3.请写得好的同学上台诵读自己的文章,其他同学指出写得好的地方。

二、同桌互改、写评价语

三、师总评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一、读一读

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小结: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意思基本相同,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义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四、请生说说类似的例子。

日积月累

一、读一读,说说谚语的意思

二、交流自己知道的一条谚语的意思

三、自己背、同桌背、集体背

四、交流自己搜集的气象谚语

展示台

根据展示台的要求自己准备,利用课余时间交流、展示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赏析现代诗歌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和能力。

2.了解古代文人的概况,培养学生根据文人识记汉字的能力。

3.积累描写颜色的句子,培养学生的仿写能力。

4.积累现代诗句名言。

[教学重难点]

积累描写颜色的句子;培养学生的仿写能力。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一)学生自由读“交流平台”。

(二)组织学生交流,总结鉴赏诗歌的方法

1.引导学生思考:本单元我们学习了4首现代诗,请同学们回顾诗歌内容,想一想你学会了哪些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2.全班交流。

预设:

很多诗歌饱含真挚的情感,如,“永不漫灭的回忆”和“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深依恋之情。

3.教师归纳。

(1)鉴赏语言。(反复诵读,品味韵律;抓关键词,推敲语言)

(2)鉴赏形象。(捕捉意象,体察诗情;调动想象,领略意境)

(3)鉴赏感情。(知人论世,找准情感;比喻象征,发掘内涵)

(4)鉴赏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篇章结构)

二、识字加油站

1.齐读课本上的古代文人的名字,注意读音要正确。

2.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8位古代文人的资料(朝代、生平、主要成就、代表诗作等),小组代表整理后发言。

3.教师出示课件明确。

4.对古代文人的名字中出现的生字词进行辨别识记。

三、词句段运用之仿写颜色的句子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找一找其他描写颜色的句子,和同学交流。

1.学生自由朗读课本上的.三句话,并讨论句子中加点部分的好处。

生讨论后示例:

第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雪花比作银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颜色的洁白。

第二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雾与远天晴空连在一起的情景。

第三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绿”“黄”“蓝”的程度,令人沉醉。

2.小组讨论交流还知道哪些描写颜色的类似句子。

3.教师出示课件示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词句段运用之仿写一首小诗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仿照着写一写。

1.学生齐读课本上的两首小诗,注意加点部分的内容。

2.学生讨论加点部分的特点。

教师点拨:这两首小诗中加点部分都采用了偏正短语的形式,内容上都是对生活中的细节或景物进行描写。读起来朗朗上口,感情上亲切而感人。

3.根据上面的分析,仿写小诗。

二、日积月累

1.谈话导入:你知道哪些现代诗中的名句?(学生积极发言)

2.学生齐读课本中“日积月累”部分。

3.小组讨论,通过以上诗句你了解了诗歌的哪些特点?

明确:

(1)语言形式的音乐性。诗是最富音乐性的语言艺术。和谐的音韵,鲜明的节奏,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一个基本特点。

(2)思想内容的集中性。它是通过创造意境(诗的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

(3)表达方法的抒情性。诗歌是一种抒情的文学样式。

4.学生再读诗歌,通过同桌互动读、填空读、引读等形式熟读成诵,内化积累。

5.拓展积累。

诗是迷醉心怀的智慧。——纪伯伦

和谐是诗的语言的生命。——郭沫若

诗的词句含有能走动的意义与能飞翔的音乐。——泰戈尔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三”中的“交流平台”主要培养学生赏析现代诗歌句子所表达的情感的能力,从例句的感知到方法的指导,层层深入;“识字加油站”从大家熟知的古代文人入手,对汉字进行识记;“词句段运用”中主要对描写颜色的句子进行积累,难点是仿写小诗,指导学生赏析例句特点并进行总结练习;最后在“日积月累”中对关于“诗”的名句的认知和积累,这些都体现了对认知能力和积累能力的考察,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多发现,多积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不足之处:学生的知识面有待拓宽,仿写能力有待提高,在平时生活和读书的过程中还要多加积累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