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美丽的黄昏教学设计

2025/09/22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美丽的黄昏教学设计(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美丽的黄昏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让我们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和美妙的音乐声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通过小组学习、自主学习学习,独立视唱识谱,用口风琴辅助提高学生的轮唱技能;

3、用平稳、悠长的气息从齐唱到轮唱,有力度对比的优美地演唱。

教学重点:

优美、有力度层次的演唱

教学难点:

轮唱

教学过程:

一、弹唱问好,导入新课:

1、听音乐导入;

1)、听听音乐中手铃的节奏。用三角铁、响板伴奏适合用什么样的节奏?(黑板出示多声部节奏)

2)、用多声部节奏为歌曲伴奏。

3)、用歌声为歌曲伴奏。用100︱567︱100︱为歌曲伴奏叮咚嘣嘣叮。

2、图片欣赏,导入本课。你觉得黄昏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是《美丽的黄昏》,让我们来听听歌曲中的黄昏是什么样的。

二、学习歌曲:

1、聆听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2、自学旋律,练习视唱。(观察乐谱,旋律行进的主要方式——以级进为主,因此改变以往先学歌后视唱的学习方法,改为由同学们自主学习,独立完成视唱曲谱。)

3、跟同桌相互视唱,互相帮助。

4、请同学单独视唱,检验自学成果,解决难点。(四度音程的跳进)

5、全体随琴视唱。边唱边用手指在琴键上弹奏。

6、用口风琴视奏歌曲旋律。

7、在口风琴的伴奏下填词演唱。

三、轮唱训练。

1、再听音乐,跟听自己的声部,在心里随唱。

2、三听范唱,找出演唱与歌谱的不同。

3、学生歌声与琴声做二部轮唱。

4、生生轮唱清唱。(观察乐谱两个乐句之间的模进关系,力度应怎样处理;结尾的旋律下行,应怎样处理?)

5、随伴奏音乐轮唱。

6、随音乐有感情的轮唱,加入打击乐器、人声伴奏。

四、音乐创造:

你有没有什么办法改变这首歌曲的情绪呢?

(速度、节奏、连与跳、节拍等角度,对歌曲进行改编再创作。)

五、结束语:

同学们不同风味的“美丽黄昏”带给我无限惊喜,希望同学们能用音乐创造出更多的美丽风景,美妙心情。

21、《美丽的黄昏》小学音乐教学反思

我们都知道:合唱教学是一个比较大的教学主题。每当说起合唱,人们心理常常浮现的是辉煌的音乐厅,宏大的演奏乐团,旋律优美动听。要想将合唱教学带入课堂,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似乎很难办到。

新人音版本教材中出现的歌曲虽然简短简单,但是却都是以合唱形式出现的。这就要求我们音乐老师去努力尝试,积极探索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唱教学?因此本学期我们音乐组的庾曼丽老师在新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人音版本第五册,执教了一堂合唱教学课《美丽的黄昏》。

《美丽的黄昏》虽然歌词简单,但是旋律优美,背景温馨。对三年级学生来说,便于掌握。但是由于以前没有接触过完整的合唱,因此要想完美的展现歌曲意境是很难的。庾曼丽老师从开学初,就从最简单的句型训练开始,进行听、练、句型的发音训练。面对接受能力不同的学生,对学生程度设置不同的目标,以合唱的形式训练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接着让学生学会为自己声部定音,会聆听其他声部的声音。有了这样一个适应的过程,然后慢慢过度到全曲。

庾曼丽老师上课时注意以人为本,发展学生个性。积极为学生创设情境,采用游戏的形式,鼓励学生在一切领域中进行创造,让学生在亲自参与的体验中掌握音乐带给他们的愉悦感,寓教于乐。从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出发,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爱护,关心和尊重。同时注重课后反思,寻找教育教学中的“遗憾”,不断的总结得失,吸取经验教训。在这一过程中,重新审视自己、发现自己、升华自己,从而走向教学民主,提升教育理念,完善人格塑造的过程。也让我们这些参与者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

但是庾曼丽老师的课中也同样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例如:老师的范唱声音过小过少;合唱教学的主体是要让学生体会两声部的差别,并能准确地体现自己声部的旋律,此课堂中应该多加练习等等。这些问题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注意的!

美丽的黄昏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让我们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和美妙的音乐声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通过小组学习、自主学习学习,独立视唱识谱,用口风琴辅助提高学生的轮唱技能;

3、用平稳、悠长的气息从齐唱到轮唱,有力度对比的优美地演唱。

教学重点:

优美、有力度层次的演唱

教学难点:

轮唱

教学过程:

一、弹唱问好,导入新课:

1、听音乐导入;

1)、听听音乐中手铃的节奏。用三角铁、响板伴奏适合用什么样的节奏?(黑板出示多声部节奏)

2)、用多声部节奏为歌曲伴奏。

3)、用歌声为歌曲伴奏。用100︱567︱100︱为歌曲伴奏叮咚嘣嘣叮。

2、图片欣赏,导入本课。你觉得黄昏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是《美丽的黄昏》,让我们来听听歌曲中的黄昏是什么样的。

二、学习歌曲:

1、聆听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2、自学旋律,练习视唱。(观察乐谱,旋律行进的主要方式——以级进为主,因此改变以往先学歌后视唱的学习方法,改为由同学们自主学习,独立完成视唱曲谱。)

3、跟同桌相互视唱,互相帮助。

4、请同学单独视唱,检验自学成果,解决难点。(四度音程的跳进)

5、全体随琴视唱。边唱边用手指在琴键上弹奏。

6、用口风琴视奏歌曲旋律。

7、在口风琴的伴奏下填词演唱。

三、轮唱训练。

1、再听音乐,跟听自己的声部,在心里随唱。

2、三听范唱,找出演唱与歌谱的不同。

3、学生歌声与琴声做二部轮唱。

4、生生轮唱清唱。(观察乐谱两个乐句之间的模进关系,力度应怎样处理;结尾的旋律下行,应怎样处理?)

5、随伴奏音乐轮唱。

6、随音乐有感情的轮唱,加入打击乐器、人声伴奏。

四、音乐创造:

你有没有什么办法改变这首歌曲的情绪呢?

(速度、节奏、连与跳、节拍等角度,对歌曲进行改编再创作。)

五、结束语:

同学们不同风味的“美丽黄昏”带给我无限惊喜,希望同学们能用音乐创造出更多的美丽风景,美妙心情。

21、《美丽的黄昏》小学音乐教学反思

我们都知道:合唱教学是一个比较大的教学主题。每当说起合唱,人们心理常常浮现的是辉煌的音乐厅,宏大的演奏乐团,旋律优美动听。要想将合唱教学带入课堂,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似乎很难办到。

新人音版本教材中出现的歌曲虽然简短简单,但是却都是以合唱形式出现的。这就要求我们音乐老师去努力尝试,积极探索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唱教学?因此本学期我们音乐组的庾曼丽老师在新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人音版本第五册,执教了一堂合唱教学课《美丽的黄昏》。

《美丽的黄昏》虽然歌词简单,但是旋律优美,背景温馨。对三年级学生来说,便于掌握。但是由于以前没有接触过完整的合唱,因此要想完美的展现歌曲意境是很难的。庾曼丽老师从开学初,就从最简单的句型训练开始,进行听、练、句型的发音训练。面对接受能力不同的学生,对学生程度设置不同的目标,以合唱的形式训练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接着让学生学会为自己声部定音,会聆听其他声部的声音。有了这样一个适应的过程,然后慢慢过度到全曲。

庾曼丽老师上课时注意以人为本,发展学生个性。积极为学生创设情境,采用游戏的形式,鼓励学生在一切领域中进行创造,让学生在亲自参与的'体验中掌握音乐带给他们的愉悦感,寓教于乐。从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出发,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爱护,关心和尊重。同时注重课后反思,寻找教育教学中的“遗憾”,不断的总结得失,吸取经验教训。在这一过程中,重新审视自己、发现自己、升华自己,从而走向教学民主,提升教育理念,完善人格塑造的过程。也让我们这些参与者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

但是庾曼丽老师的课中也同样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例如:老师的范唱声音过小过少;合唱教学的主体是要让学生体会两声部的差别,并能准确地体现自己声部的旋律,此课堂中应该多加练习等等。这些问题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注意的!

美丽的黄昏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丽的黄昏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丽的黄昏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

通过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抓住黄昏的特点体会“想象”在文章中的作用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体会联想和想象的异同,养成联想和想象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感受文中“想象和联想”的作用,区分二者之间的差距。作者如何准确地运用想象和联想来描写黄昏的美景。

课时安排:

2课时。

相关资料: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乌镇人。《黄昏》原载《太白》半月刊第1卷第5期,于1934年11月20日出版。

在散文《黄昏》中,作者用象征性的写法,借客观自然景物来抒写主观思想情感,寄寓深刻的含意。所谓象征性的写法,是指借某一事物来象征另一事物,或借某一具体事物来象征某一抽象的概念或某种思想情绪。在象征者与被象征者之间,必然存在着某些共同的特征。

散文近似诗歌,往往是景情并茂,写景中蕴含着深厚而复杂的情感。茅盾对大海的观察极其精细,描绘十分传神,并使用了许多拟人手法和形声词。

茅盾先生那篇脍灸人口的散文《黄昏》,词句是金色的,文采是斐扬的,但感情却是沉重的。如果不知道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那风雨如磐的社会环境,不知道白色恐怖的残忍,就无法体验出散文中的个中滋味,就不会明白为什么“一切一切,夕阳都喷上了一口血焰”。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1、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你还读过他的哪些作品? 2、教师相机介绍作者的生平资料。二、初读课文,解题

1、“黄昏”还可以用什么词语来表示? 2、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描写的是哪里的黄昏?三、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默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句子。 3、师生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4、学习生字。

重点区分:躁和燥,溶和熔。四、作业:

1、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读词语,导入新课。

1、出示书后词语。 2、齐读课题。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仔细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作者写了黄昏时哪些景物? (1)哪几个自然段着重描写了海浪?重点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试着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2)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风? (3)还写了什么?(夕阳和海鸥) 2、画出文章中作者想象的部分。

3、默读画出的部分,你能从中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4、学生交流有关的句子。 5、组织讨论:

(1)风在吹号。冲锋号!小波浪跳跃着,每一个都像大眼睛,闪着金光。 (2)愤怒地挣扎着的夕阳似乎在说:(3)风把永生不灭的宣言带到了全世界:三、再读课文,感受作者眼中不一样的黄昏。四、试着背诵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五、作业

背诵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

美丽的黄昏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敢于表现自我,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2、用优美、和谐的声音表现歌曲《美丽的黄昏》意境。

3、通过三部轮唱的学习和实践,让学生感受、体验美妙的和声效果,唤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二部轮唱。

2、音准、音色的控制及音乐情绪的表现。

教具:电子琴、课件、图片、教学光盘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本课学习音乐《美丽的黄昏》。注意歌曲节奏的快慢和情绪的变化学生仔细聆听音乐。调动学生注意力,有目的的去听音乐。

二、创设情境

1、老师在黑板上用红色粉笔画出一个太阳,问:这是什么?再看,老师用绿色粉笔在太阳下面画上山,问:你觉得太阳要下山了呢?还是刚刚升起来呢?让学生说,最后定不下来。

2、那么,就让音乐来告诉我们,老师慢慢弹奏mi、re、do然后引导学生得出,太阳慢慢下山了,美丽的黄昏来到了。黄昏的景色真迷人,让我们一起来唱唱太阳下山的音乐。学生回答问题。由问题入新课题,不会让学生感到太突然。

三、教授新课

1、学习二部轮唱《美丽的黄昏》教师:有一个旅游团到欧洲某国家城市参观旅游,到了傍晚,导游告诉游客,这里的黄昏景色特别美,请他们去欣赏,由于人较多,路面较窄,需要分两组去观看,一组走在前面,另一组走在后面。二声部轮唱练习。学生分二个小组练习,第一个小组走在前面形成一个外圈大圆,第二个小组走在后面在大圆圈里形成一个内圈圆,学生一边走着欣赏黄昏景色一边演唱歌曲。

2、学习三部轮唱《美丽的黄昏》。教师:第二天又来了一个旅游团,一行10人,到了傍晚,活动安排去欣赏黄昏景色,由于景色太美了,第一天去观赏的人还想再去,因此就分成三组去观赏。

(1)三部轮唱练习。学习分三个小组练习,第一个小组走在前面形成一个外圈大圆,第二个小组走在后面在外圈大圆内形成一个内圈圆,第三个小组走在最后在第二个圆圈内组成第三个内圈小圆,学生一边走着欣赏黄昏景色一边演唱歌曲。

(2)教师总结。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音乐活动,练习了哪两种演唱形式?教师:通过二部轮唱和三部轮唱的练习,我们用自己的声音感受体验了美妙的和声带来的'和谐美。学生们按照老师的指示去进行分组,然后进行演唱。师的指示去进行分组,然后进行演唱。学生回答。让学生积极参加音乐实践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良好态度,在歌曲意境中提高审美情趣,丰富审美情感。

四、拓展教学

1、摸一摸,猜一猜:碰钟。

2、玩声音游戏;声音远——你就坐着;声音近——你就站起;声音回旋耳边——你就举手。

3、指名用碰铃X- -节奏为同学演唱伴奏。

4、出现铃鼓,进行打击乐合作:先出现碰铃,当轮唱时加入铃鼓节奏X X X。学生按照老师的指示去做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声音的变化,更容易让学生牢牢记住。

五、小结。添加:课后试着轮唱《好宝宝睡着了》,想想:这样的歌用轮唱合适么?

美丽的黄昏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敢于表现自我,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2、用优美、和谐的声音表现歌曲《美丽的黄昏》意境。

3、通过三部轮唱的学习和实践,让学生感受、体验美妙的和声效果,唤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二部轮唱。

2、音准、音色的控制及音乐情绪的表现。

教具:电子琴、课件、图片、教学光盘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本课学习音乐《美丽的黄昏》。注意歌曲节奏的快慢和情绪的变化学生仔细聆听音乐。调动学生注意力,有目的的去听音乐。

二、创设情境

1、老师在黑板上用红色粉笔画出一个太阳,问:这是什么?再看,老师用绿色粉笔在太阳下面画上山,问:你觉得太阳要下山了呢?还是刚刚升起来呢?让学生说,最后定不下来。

2、那么,就让音乐来告诉我们,老师慢慢弹奏mi、re、do然后引导学生得出,太阳慢慢下山了,美丽的黄昏来到了。黄昏的景色真迷人,让我们一起来唱唱太阳下山的音乐。学生回答问题。由问题入新课题,不会让学生感到太突然。

三、教授新课

1、学习二部轮唱《美丽的黄昏》教师:有一个旅游团到欧洲某国家城市参观旅游,到了傍晚,导游告诉游客,这里的黄昏景色特别美,请他们去欣赏,由于人较多,路面较窄,需要分两组去观看,一组走在前面,另一组走在后面。二声部轮唱练习。学生分二个小组练习,第一个小组走在前面形成一个外圈大圆,第二个小组走在后面在大圆圈里形成一个内圈圆,学生一边走着欣赏黄昏景色一边演唱歌曲。

2、学习三部轮唱《美丽的黄昏》。教师:第二天又来了一个旅游团,一行10人,到了傍晚,活动安排去欣赏黄昏景色,由于景色太美了,第一天去观赏的人还想再去,因此就分成三组去观赏。

(1)三部轮唱练习。学习分三个小组练习,第一个小组走在前面形成一个外圈大圆,第二个小组走在后面在外圈大圆内形成一个内圈圆,第三个小组走在最后在第二个圆圈内组成第三个内圈小圆,学生一边走着欣赏黄昏景色一边演唱歌曲。

(2)教师总结。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音乐活动,练习了哪两种演唱形式?

教师:通过二部轮唱和三部轮唱的练习,我们用自己的声音感受体验了美妙的'和声带来的和谐美。学生们按照老师的指示去进行分组,然后进行演唱。师的指示去进行分组,然后进行演唱。

学生回答。让学生积极参加音乐实践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良好态度,在歌曲意境中提高审美情趣,丰富审美情感。

四、拓展教学

1、摸一摸,猜一猜:碰钟。

2、玩声音游戏;声音远――你就坐着;声音近――你就站起;声音回旋耳边――你就举手。

3、指名用碰铃X- -节奏为同学演唱伴奏。

4、出现铃鼓,进行打击乐合作:先出现碰铃,当轮唱时加入铃鼓节奏X X X。学生按照老师的指示去做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声音的变化,更容易让学生牢牢记住。

五、小结。

添加:课后试着轮唱《好宝宝睡着了》,想想:这样的歌用轮唱合适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