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2025/09/25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篇1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三年级

1、学科:数学

2、学生课前准备:每名学生准备相同规格的长方形、正方形卡片。

教学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有一定的认识,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会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动手抄作的能力。

3、渗透事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换的思想。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理解周长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有两个例题:例1,例2和做一做的题。例1是求长方形卡片的周长,例2是求正方形卡片的周长,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教学难点:

会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卡片、两条彩带。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自主学习,动手操作,用学生尺先量出边的长度,观察边的长度,发现边长的特点,根据自己的理解动笔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整节课围绕两张卡片需要彩带长短展开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过什么新知识吗?

谁能说一说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

2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再过几天,国庆节要到了,老师制作了两张卡片,一张是长方行的,一张是正方行的,想在节日里把它送给我的两位好朋友,但又觉得卡片不够漂亮,于是我就想给这两张卡片的一周都镶上彩带(用手演示指一周)。请同学们猜一猜,哪张卡片需要的彩带更长一些?哪张卡片需要的彩带更短一些?(生自由猜)

师:看来,同学们各自有各自的想法。其实,我们要比较“两张卡片需要的彩带的长短”,就是要比较“两张卡片的一周的长” (用手演示指一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两张卡片的周长吧!(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二、 实践探究。

1、引导学生探究长方行周长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例1,组织活动量一量。

师:现在我们用先量后算的方法,先来计算这张长方行卡片的周长吧!

给每名学生都准备长方行的卡片,请学生用学生尺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再算一算长方形的周长。(给学生准备的长方形卡片和老师的是一样规格的)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

(2)组织汇报,交流展示学习成果: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得到长方形的周长的?(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课件。)

生1:我先量出它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然后用6+6+4+4算出周长是20厘米。

6+6+4+4=20(厘米)

生2:我量出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也是6厘米和4厘米。我用6×2算出两个长边的长度,然后用4×2算出两个宽边的长度,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12+8,也等于20厘米。

6×2+4×2=20(厘米)

生3:我先算出一组长边和宽边的长度,就是6+4=10厘米,因为另一组长边和宽边的长度和这一组是相等的,所以再乘2就可以了,也就是10×2=20厘米。

(6+4)×2=20(厘米)

(3)引导学生对算法进行优化。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来计算这张长方行卡片的周长,真了不起!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长方形周长=(长+宽)×2

2 引导学生探究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例2,组织活动量一量。

师:现在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生:动手量正方形的边长,并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2)组织汇报,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结合汇报,演示课件。

生1:我可以把4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是8+8+8+8.。

8+8+8+8=32(厘米)

生2:因为正方形的每一条边的长度都是相等的,所以还可以用乘法来计算,就是8×4.

8×4=32(厘米)

(3)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呢?

板书:正方形周长=边长×4

3比较总结。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已经知道两张卡片的周长了。现在,谁能说说哪张卡片所需的'彩带的长度更长些?

生:正方形卡片需要的彩带更长些。

师演示用彩带围卡片,从直观上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所需彩带的长短。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活动,我们知道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

很多,归纳观察这些方法,我们发现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先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度;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知道正方形的一条边长就可以了。我们掌握了这两种周长的计算方法之后,就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了。

三、 巩固知识,综合运用。

1、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2、这是我的一块手帕,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3判断下面的说法对吗?

(1)长方形长4分米,宽6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0分米。

(2)长方形的周长比正方形的周长长。( )

(3)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0厘米,长是7厘米,宽是3厘米。

4 这是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长4厘米,宽2厘米。

(1)计算一个长方形周长。

(2)计算拼成的长方形周长。

(3)计算拼成的正行的周长。

四 总结全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谁来谈一谈?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知道周长的含义。

2、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3、会用公式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

2、帮助学生充分理解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用具:

学具小棒、多媒体演示、黑板。

教学过程:

一、知识正迁移,引入新授课。

1、出示三条线段,线段a:

线段b:

线段c:

2、围成三角形,问:

(1)老师把这三条线段怎么样了?

(2)演示:小蚂蚁绕三角形爬一周。

(3)谁知道小蚂蚁爬了多长的路呀?

师:小蚂蚁爬的这一周就是三角形的.周长。

3、情景:小兔子为了防止狡猾的狐狸到自家菜园偷东西,将菜园四周围上篱笆.(出示菜园图)

问:

(1)小兔子家的菜园是什么形状的?

师:长方形有什么特征?边长度一样,四个角都是直角。)

(2)小兔子围这长方形菜园需要多少米长的篱笆?也就是要我们求什么?(周长)

师:让我们一起帮帮小兔子的忙,行不行?

4、引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小组讨论).

二、解决问题,学习新知.

(一)长方形周长的认识.

1、根据学生讨论得出不同算式出示。

8+5+8+5=26

8×2+5×2=26

(8+5)×2=26

2、利用学具小木棒,摆一摆此长方形周长演示。

3、师:看一看书上的公式是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的?

(先求一组长和宽,再×2。)

问:要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哪些条件?

4、小游戏:摆一摆各种不同的长方形.(给定许多长和宽).

(1)a=3cm,b=2cm,摆一摆周长;

(2)a=5cm,b=1cm,摆一摆周长。

5、 量一量书本和铅笔盒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算一算它们的周长是多少。

6、口答练习:(互相说,轻轻在同桌耳边说,下面我们就来练习一下。)

给定长和宽,求长方形的周长:

(1)a=3cm,b=4cm,求周长;

(2)a=5cm,b=9cm,求周长;

(3)a=12cm,b=12cm,求周长。

(二)正方形周长的认识.

思考:

(1)怎样求正方形的周长?

(2)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与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练习

1、看图 求长方形的周长

2、一个长方形的游泳池,长25米,宽1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3.一张长方形的白纸,长45厘米,宽3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篇3

课件出示:求下面图形的周长。(单位:cm)

(1)学生独立计算,同时指名两位学生上台板演。

(2)全班交流,注意书写格式。长方形的周长:(4+2)×2=12(cm)正方形的周长:3×4=12(cm)2苯萄Ю4

小娟有条红色的丝带,用这条丝带刚好围成一个长8 cm,宽6 cm的长方形。如果用这条丝带围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1)理解题意。

让学生说说题目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

(2)尝试解决问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指名汇报,让学生口述想法。(通过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得出丝带的长度,丝带的长度也就是正方形的周长,再通过周长计算出正方形的边长。)

(6+8)×2=28(cm)28÷4=7(cm)

答: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7cm。

(4)深化认识。

通过本题练习,你有什么想法?

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在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选择具体的解决方法。

[点评:采取先尝试解决问题,再通过小组交流,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办法。把让学生说出想法放到了重要的位置,对加深学生理解周长意义、解决有关周长问题起到一定作用。]

四、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做课堂活动中的1,2,3题。

1.第1题

(1)打开第94页,让学生观察钉子板中的两个图形,然后求它们的周长。

(2)全班交流时,让学生说出结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2.第2题

(1)让学生自己测量课本封面的长和宽,然后独立计算它的周长。

(2)全班交流。让学生板书计算过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第3题

(1)学生两人一组,把课前准备的`两张10 cm,宽5 cm的长方形纸板拼起来。

(2)计算所拼的图形的周长,教师巡视。

(3)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拼法和算法:①拼成长方形,如下图所示:(10+10)×2+5×2=50(cm)(10×2+5)×2=50(cm)10+10+10+10+5+5=50(cm)?

②拼成正方形。如下图所示。 5+5+5+5+10+10=40(cm)(5×2+10)×2=40(cm)10×4=40(cm)?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

先小组交流再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发现:拼法不同,形状不同,周长也不同。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是用什么方法学到这些知识的?

[点评:本节课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究及其应用一起进行教学,教师是想让学生对该知识形成较为完整的结构,并进行及时的巩固。教学时教师可根据本校实际,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密度。]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三年级哦数学上册P42-4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观察、测量、讨论的活动,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新旧知识的引入。

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请你说一说什么是周长?

2、课件出示图形:

问:你们能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吗?

根据学生操作演示,板书: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问:你能指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吗?

根据学生操作演示,板书: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就是它们四条边的长度之和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1)猜一猜:谁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交流方法。(比一比、量一量)

4厘米问:各条边长是多少?周长是多少?

6厘米

2、全班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问:大家都认为量一量的方法能很好地、科学地求出上面图形的周长,下面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求长方形的周长。

学生独立测量、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①5+3+5+3=16(厘米)

②5×2=10(厘米)③(5+3)×2

3×2=6(厘米)=8×2

10+6=16(厘米)=16(厘米)

问:你们喜欢哪一种方法?(比较取优,归纳方法)

板书:(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

问:要计算长方形周长时,必需要知道什么条件?(长和宽)

3、试练:一个长方形长5米,宽3米。周长是多少米?

4、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3

8厘米

学生独立测量、计算出正方形的周长。

全班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①8+8+8+8=32(厘米)

②8×4=32(厘米)

问:你喜欢哪一种方法?(比较取优,归纳方法)

板书:边长×4=正方形的周长

计算正方形周长时,必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边长)

5、试练:一块边长是2分米的手帕,它的周长是多少分米?用一根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三、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

242

35

2、用两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

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3、一个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四、全课归总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提高比较、归纳、总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与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自主探索,经历多种方法计算周长的过程。

教学难点:

总结周长公式

检测工具:

1、判断(每题10分)

⑴长方形四条边长度的和叫做长方形的周长。()

⑵长方形周长=长+宽x2()

⑶一个长方形长8米,宽2米,它的周长是10米。()

2、选择(每题10分)

⑴长方形桌面,长是6分米,宽是4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A、10分米B、24分米C、20分米

⑵一块黑板,长与宽的和是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A、5x4B、5x2C、(5+5)x2

3、计算简便方法下面长方形的周长(每题25分)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新课

我们学校最近在操场上画篮球场地,篮球场最外圈是什么形状?(长方形)工人叔叔用纸胶带围了一圈,再刷油漆,这样又直又美观。工人叔叔让老师算算围一圈用多少米纸胶带?我们愿意帮忙算一算吗?知道要算长方形的.什么吗?(周长)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明确目标

学会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预期效果

长方形有什么关于边的特点(相对的两条边相等)(一组边较长叫长方形的长,一组边较短叫长方形的宽),它的周长又是什么?能指指吗?大家对这些知识掌握的很好,相信大家学了这节课后一定会很好的帮助工人叔叔解决问题的。老师更相信大家能自己探讨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请大家认真读下列任务,并在纸上完成第⑴、⑵任务后和同桌交流第⑶个任务。

二、民主导学.

1.任务呈现

⑴量出下面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并标出来。(用厘米做单位)

⑵计算长方形的周长。能用几种方法就用几种方法。

⑶和同桌交流,选出认为最简便的方法,并说说理由。

2、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练习,合作交流,教师分三次巡视学生完成情况(1、是否按要求做,2、是否有困难,3、寻找展示交流对象)

3、展示交流

⑴长+宽+长+宽=周长

⑵长+长+宽+宽=周长

⑶长x2+宽x2=周长说长x2和宽x2的含义

⑷(长+宽)x2=周长说(长+宽)x2的含义

优化计算方法,学生说说理由。

总结:方法虽然很多,但我们在做数学的时候要选择最优、最快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4、反馈练习

⑴计算用多长的纸胶带,也就是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才能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篮球场长25米,宽15米。

⑵量一量课本的长和宽,用整厘米计算它的周长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出示检测题(5分钟完成)

2、效果反馈

出示正确答案,自己批阅,教师统计达标情况(全对的有人,90分以上的有人,能自己改正,需要帮助的人)

3、反思总结

自己独立总结本节知识,交流总结。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测量,探索交流,让学生感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计算。

2、在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探索交流,让学生感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能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计算。

教学过程:

一、探索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一)提出问题,测量相关数据。

1、谈话:今天的数学课我们还是从黑板说起。同学们都知道黑板的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的。工人师傅为了加固黑板,往往要给黑板一周加铝合金边。

2、指一指:你知道我们教室这块黑板大约需要多长的铝合金边?谁能来指一指?

3、想一想:要求这块黑板大约需要多长的铝合金边,其实就是求什么呢?

要求这块黑板面的周长,你需要知道什么?

(需要知道黑板的长和宽,)

4、测量:请个同学跟老师合作一起测量

(测量之前先提问:你需要测量几条长几条宽?为什么呢?)

(量得数据并板书:长大约4米,宽大约1米)

【例题的呈现没有给学生提供现成的条件和问题,而是选择了学生熟悉的黑板作为研究对象。学生自己观察,动手测量数据,不仅明白了求长方形周长所需要的合适的条件和一般需要条件,而且能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也培养了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的良好习惯。】

(二)试求黑板一周铝合金边的长

1、测量好了长和宽,你能求出黑板面的周长吗?

2、交流算法:说说自己的方法的意思。

学生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教师随机板书:

A、4+4+1+1=10(米)

B、4+1+4+1=10(米)

C、4×2=8(米) 1×2=2(米) 8+2=10(米)

D、4+1=5(米) 5×2=10(米)

提问:请用方法C的同学们想想和方法A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能再说说每步求的是什么呢?

大家都来想一想D方法,第一步求出的是什么?你能在图上指一指吗?第二步为什么要乘2?

3、比较:这几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你的理由。

【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等都是《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数学活动。在这里,没有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把现成的'计算公式直接告诉学生,硬把成人思考的解题思路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凭他们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策略去解决问题,然后通过交流各自不同的方法,学生既可以加深对算法的理解,又可以博采众长,修正或完善自己的想法。教师不引导学生用所谓“最简单”的方法,而让学生自己逐步体会。】

(三)实际应用,解决问题。

学校有一片篮球场,看图:指一指什么是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

1、独立解决

2、交流方法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虽未统一,但总有学生喜欢或已内化的方法。此处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让学生逐步体会最简单的方法。】

二、探索交流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正方形手帕边长25厘米,周长是多少?

(1)学生独立尝试。

(2)交流方法,说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会有下列算法:

A、25+25+25+25=100(厘米)

B、25×4=100(厘米)

(3)比较:两种算法之间有什么联系?比较这两种算法,你喜欢哪一种?

【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后,教材没有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也作为例题出现,而是安排在“试一试”中,其意图十分明显。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解决这个问题是水到渠成的。】

三、实践应用,及时反馈。

1、想想做做1

A:独立解答。

B:交流讨论: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一般应知道哪些条件?你是怎样解决的?请说给大家听一听。

2、想想做做2

A:独立解答。

B:交流讨论: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一般应知道哪些条件?你是怎样解决的?请说给大家听一听

3、想想做做4、5

只交流,不解答。

4、想想做做6

拼一拼:同桌合作动手拼摆,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拼法及所求图形的周长。

说一说:同学们拼出了这么多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通过拼摆比较,你知道了什么?

【教材中“想想做做”的习题具有一定的层次性,适合不同的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还让学生在动手拼摆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

四、总结评价,布置作业。P64-65 T3 T4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等活动,体验方法的科学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结合探索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创新意识,体验发现的喜悦。

2、经历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过程,促进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

教具:

学具:长方形、正方形图形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想听故事吗?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龟兔再跑》,出示。

上次龟兔赛跑是谁赢了啊?兔子一直很不服气,但是兔子相信,只要有机会,他一定会向大家证明自己的实力。一天他们各自在草原上找到了一块空地,相约再比试一次。比赛场地是这样的。出示。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问题:

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这样比赛公平吗?

学生估计并说明原因。

(二)自学指导:

(A) 1、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记录在答题卡上。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反馈交流。

2、小组讨论。派代表向同学们汇报。

方法一: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

5 3 5 3 = 16(米)

方法二:我把2个长和2个宽加起来。

5×2 3 × 2 =16(米)

方法三:先把一个长和一个宽加起来,再乘2。

(5 3)× 2 = 16(米)

3、优化出简便的一种算法。

(B)

1、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记录在答题卡上。

2、小组讨论。派代表向同学们汇报。

方法一: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

4 4 4 4=16(米)

方法二:边长乘4。

4×4=16(米)

3、优化算法。

三、当堂训练,学生独立练习。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算算长方形的周长;

2、汇报各自的算法:点拨篱笆围正方形的三条边。

四、知识迁移,深入探究

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集体谈论,分组练习。

五、反馈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总结出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用多种方法计算周长。

2、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学生畅谈感受!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