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下册五年级语文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小学下册五年级语文教案(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小学下册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弦、揿”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拇、搔”等16个字,会写“关节、拇指”等21个词语。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及作用。
3、找出文中描写五根手指特点及作用的语句,体会语言的幽默风趣,领悟课文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都能各抒己见,不错!我们今天便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又是如何认为的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己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查字典,把字音读准。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重点指出“搔”“庸”“憎”3个难写字的笔顺、笔画和结构。
3、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既然这些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那作者在文中又是怎样描述的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浏览课文,重点阅读描写五根手指特点的相关段落,想想作者各写了五根手指的什么特点,完成下列表格。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填写表格。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
小指
优点
缺点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通过一张表格把文章的重点问题明朗化、简单化,让学生在完成表格的同时,加强对五根手指各自特点的认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同学们,说起团结,你们能想到哪些有关团结的名言警句呢?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分享。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不相同),然后分别描述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最后(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3、提问: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二、检查上节课自学情况,深化理解。
1、学生汇报对上节课表格的理解。
2、指名反馈表格中的内容,教师适当引导。
观察表格,结合课文内容,想想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
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各自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
例如,学习描写大拇指的第2自然段,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状特点——不美。具体表现为: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作者从体形、头形、构造三个方面进行描写,使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然后用关联词“但”一转,写大拇指在五指中是最能吃苦的。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要喷出来、血要流出来、重东西翻倒去、读书、进门时的大拇指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了解了这段话的基本意思,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表现大拇指特点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的表达技巧,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
3、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4、读第1、6自然段,思考:作者写五指的目的是什么?
(告诉我们:“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即团结就是力量。)
5、理解重点句子,体会语言特点。
(1)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其勤奋、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特点。
(2)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中指处在众手指簇拥呵护的优裕环境中,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优美的姿态和高傲的性格。
(3)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作者运用反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突出了无名指和小指在艺术表现中的重要地位。
(4)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话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群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三、品读课文,迁移运用。
1、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2、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根手指,赋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据你要表达的意图,编个课本剧表演一下。
3、指几个小组到前面表演课本剧,其他同学评价表演,教师根据表演情况点拨,指导重点是学生剧本中蕴含的道理是否正确。
四、拓展延伸。
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手指
姿态不同性格各异
团结一致握成强有力的拳
(团结就是力量)
教学反思
《手指》是丰子恺先生的散文,语言幽默风趣。可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读出作者的幽默感。在朗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获得启示的习惯。
小学下册五年级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下册五年级语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下册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写一件童年的趣事教案》
教学目标:
1 师生共同回忆童年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2 师生共同探讨怎样写好一件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童年中发生的趣事。
抽两个同学进行“斗牛”比赛。
(刚才两位同学的斗牛比赛好玩吗?有趣吗?)
(同学们在童年中一定也做过的许多有趣的事情,能说说吗?)
(现在同学们选取在你印象最深的一件有趣的事情在本小组互相说说,行吗?)
(小组互相说说。)
(抽同学汇报。)
二 了解习作内容和要求。
( 我们刚才只是把事情大略的说了一下,今天我们还要把它们写下来。)
学生读书,了解有关本次作文内容和要求。(同学自渎)
(抽同学回答本次习作内容和要求。)
教师归纳总结:
(童年 有趣 事)
三 教师同学共同探讨怎样写好一件事情:
(写事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把事情写完整具体。那么,一件完整的事情一般要有哪些要素呢?) (抽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出示:(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的起因 经过 结果)
(现在根据事情的六要素,你能把你所要写的事情说具体一些吗?)
(抽同学具体的说说自己所要写的事情)
(同学们能够根据六要素把事情说具体,那么写的.时候重点应该写好哪个部分?)(经过)
( 从作文要求来看,事情经过应该体现什么样的特点?)(有趣)
(你要写的事情有趣吗?同桌之间互相说说,争取尽可能的把事情的有趣部分说出来。)
(小组互相说说。)
(同学汇报。)
(同学们找的事情都很有趣,我们怎样把事情写得有趣呢? 现在同学们看下面两个作文片段,比较一下谁写得好,好在什么地方?)
教师出示图片,并附加作文语段。
( 哪一段话把事情写得有趣呢?说说第二段好在什么地方?)(因为第二段写得详细,中间有人物的动作 语言 心理描写)
师生共同探讨总结怎样把一件事情写得有趣:
(要把事情写得有趣,不是光有“有趣”两个字就行了,而是要把有趣的地方详详细细的写下来,其中应该有人物的动作 语言 神态 心理等描写)(出示总结部分)
四 教师总结作文要求,指导学生进行写作。
小学下册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3
两首古诗在内容上是有联系的,都是写童年生活的。在学习课文时,既可以把两首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学,体会其内容上的相似之处,感悟童年生活因环境而不同,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又可以重点学一首,放手让学生自学其他一首。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两种教学设计都是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学《牧童》可以这样安排教学环节: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相信通过这一段导语,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会被大大的激发起来,他们肯定会迫不及待想知道神仙写的诗会是什么样的,这时候我们要投其所好,赶紧进入第二个环节的教学。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这个环节主要通过三次朗读,达到对古诗的初步理解。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牧童》:
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诗,正字音。尤其注意“铺、蓑”的读音。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
4、指名交流,适时点拨。
通过以上的三读,学生对这首古诗有了自己的理解,但是自己的这种理解到底准不准确,这时候需要教师适时的点拨,很自然的`进入第三个环节的学习。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这个环节可以分四步进行:
1、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人合作。
2、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
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发言,把所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两首诗都是叙事诗,有的融景于事,情感是淡婉的,不是激昂的,所以在读的时候突出故事的特点,突出事情的趣味。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把古诗正确地背诵下来。
五、总结学法,自读感悟,总结学习方法
刚才我们通过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的方法学习了《牧童》。请你用这种方法学习《舟过安仁》。
(下面由学生自学《舟过安仁》。)
六、课外拓展
1、课外读读描写儿童生活的诗,比如:
《所见》、《村晚》、《宿新市徐公店》、《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
2、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改编成一个小故事写下来。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经验积累,鼓励他们大胆地想象,揣摩人物的心理,恰当地描写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从而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小学下册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4
一、课前交流
同学们,你们看过《西游记》么?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交流感受。(引出孙悟空)这节课我们要到文字中去感受一下孙悟空的风采,看看文字大师吴承恩是怎样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丰满光鲜的美猴王的形象。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读议议,感受猴王形象,了解成王过程,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概括。
2.出示自读提示:石猴是从哪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有关语句。
3.交流:
(1)石猴是从哪来的?谁能用书中的话来告诉大家。(学生交流第一段中的语句)这只猴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活泼可爱、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快活无忧……)你能通过“读”,来表现出他的性格特点么?(指导朗读: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2)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呢?有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学生描述。了解了孙悟空由石猴变成猴王的过程,你又读到了一个怎样的石猴?默读2——4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写写批注,留下读书的痕迹。
A学生畅所欲言:活泼可爱、无私无畏、勇敢机灵、别有心机、善良无私、本领高强等。
B再读课文,从课文的哪些细节描写中可以看出他的这些个性、品质特点?
C预设交流:
第二自然段中“‘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课文第三自然段中“石猴笑道:‘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课文第四自然段中“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何不拜我为王?”等语句。
指导朗读:
⑴ 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
① 读到这里,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② 眼前的孙悟空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勇敢无畏,毛遂自荐,聪明伶俐,身手不凡……)
③ 想象当时的情景读一读。
⑵ 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① 通过石猴的`语言,你感受到了什么?
② 读出猴王的个性特点。
三、学习语言表达。
1. 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刻画出这只活泼可爱、神通广大、丰满光鲜的石猴的?请从“怎么写”的角度谈谈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随机指导朗读。交流语言表达的方法:排比、对比、拟人、三字短句、对子、语言、动作的描写。
2.师:这就是名著的魅力,经典的魅力,文字的魅力。读到这里你又读到了一只怎样的时候?(自信、敢作敢为、心中有数)
四、总结提升。
同学们,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读西游记,心中就有一千个孙悟空的形象,这只既可爱又聪明的猴子又经历了哪些磨难才修成正果的,你还能从它身上学到些什么,相信你一定能从原著中找到答案。下课。
小学下册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交流,会听会说。
2.能体会句子表达的特点,试着表达自己的想法。
3.了解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书法的特点。
4.积累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同学们,学完这个单元的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呢?
2.学生进行小组交流。
3.指名谈感受。
(1)本单元我们学习的《杨氏之子》语言幽默诙谐,故事通俗易懂,用简单的语调简述了一个关于语言的小笑话。他们的对话围绕姓氏特点来做文章,问答巧妙,令人捧腹。
(2)《手指》这篇课文,作者用风趣的语言,展现了五个性格各异的手指形象,让我们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明白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3)《童年的发现》中,作者被老师误会时,用自我调侃的语言来安慰自己,让一件普通的事情显得活泼有趣,令人忍俊不禁。
二、词句段运用。
1.出示句子,小组交流讨论句子表达的特点。
(1)他身体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
(比喻手法 写出中指在五指中的地位)
(2)这个体操运动员的动作真灵巧,她在高低杠上的表演就像猴子在树林间攀援、穿行。
(比喻手法 写出体操运动员动作的灵巧、技术的娴熟)
2.从下面情景中选一个说一说。注意用上恰当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
(1)游子回到家乡。
(2)雨点落在窗户玻璃上。
(3)远处传来一声巨响。
教师点拨:①游子回到家乡:再次踏上故乡,他激动地跳下汽车,飞奔到村前的那棵大槐树下,像一个饥饿的婴儿扑进母亲的怀抱。
②雨点落在窗户玻璃上:雨点落在窗户玻璃上,像一颗颗透明的豆子,啪嗒啪嗒地滑到窗户下面去了。
③远处传来一声巨响:他正在书房里读书,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声巨响,如一声闷雷,又似一个炸弹突然在他身边引爆,把他从书中的世界拉回到了现实。
3.读一读,跟周围同学讨论,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再照样子写一段话。
教师点拨:这段话通过排比的修辞手法,描述了大拇指的`各种用处,生动地表现了大拇指的吃苦耐劳、默默奉献。
示例:在这个班里,只有毛毛是最调皮的。班里的窗户玻璃破了,那是他踢足球时的“杰作”;班里的黑板上画满了小乌龟,那是他的美术作品;同桌的椅子瘸了一条腿,那是他的“小发明”——卸掉螺丝;一个小女生的书包里被塞进了一条玩具蛇,那是他的“实践课作业”。
三、书写提示。
1.有没有同学学过书法呢?书法课上老师又是怎么教的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爱的书法家及其字体,指导学生好好写字、认真写字。布置作业:写一幅书法作品。)
2.参照课文,分析颜真卿书法的特点。
颜体这种气质具体表现为:
(1)庄严正气。
(2)伟岸饱满,字形有左右外胀的感觉。
(3)元气充沛,主要表现在用笔和结构两方面。
四、日积月累。
1.出示句子,探讨意思。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意思: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意思: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却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
(意思:同情心是仁的开端。)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意思:不义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子语类》
(人如果有了羞耻之心,有些不该做的事情就不会去做了。)
2.师范读,指名读,生齐读。
3.借助注释,理解名言古训的意思,从中得到教育。
4.熟读成诵。
教学反思
使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是本次语文园地的重要任务。通过相关书法的展示,学生领略到了书法的美之所在,但书法的高门槛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下册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失重、心驰神往、广袤无垠、嶙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3.理解人类首次登月的伟大的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人类首次登月的伟大的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人类一直梦想着能够登上月球,现在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月球之旅》,看看作者是怎样记叙这一真实历程的。(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课文的情况。
2.词语的读音和写法指导。
三、自由读文,理清记叙顺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思考:登月分几个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每阶段的要点。
2.指名复述登月过程中的几个阶段。教师根据学生复述,板书其要点。
3.登月的全过程有三个阶段:
(1)飞船升空;
(2)登月成功;
(3)胜利返航。
明确: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将有关表示时间的短语在书上圈点。
四、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
1.自主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质疑并共同探究,深入体会。
(1)宇航员从月球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宇航员是怎样生活的?
(2)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些事?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
(3)课文在表达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2.合作探究:
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
(1)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经历76千米,历时95个小时。失重状态下吃饭和睡觉很有趣和特别。
(2)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拍摄了许多照片。“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
(3)语言方面:恰当的描述,用数字说明,叙述中有议论。
3.拓展延伸,联想和想象。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看插图,引导想象。
(1)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2)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象,写一篇小短文。
教学反思
《月球之旅》是第四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也是一篇纪实报道,是学生较感兴趣的、航天知识方面的文章。和学习第十课一样,首先是小组自学完成读课文、读准字音、写书生字词以及弄清课文主要内容等问题。找出不懂得地方。在接下来的展示学习中,首先检查学生的读——每组请一个学生分段读完课文,再进行听写——上黑板听写,错了一个以上就不给本组加分。
接着就是请人讲课文主要内容,并逐段弄清每段的意思,算是理清文章脉络;然后是说最令自己兴奋的那一段。先读,再说理由。最后是理解难句子:“对于人来说,这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于人类来说,这是巨大的飞跃。”自由发言,如果哪一组的同学说的最接近就给那一组加分。所以有几个学生发言了。最后,我根据大家的发言进行了小结,拿出了较通顺的句子组成的我的理解:“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踏上了月球,他的步子和平时一样小,但这标志着人类的航天事业以向前迈了一大步,已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所以,在议论的基础上,问题得到了解决。使大家动了脑筋后获得的结论,尽管他们的语言还很零碎。小组学习真的是高效课堂的阵地呀。
小学下册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边读边思,深刻领会词句的意思。学会“推敲”词语的方法。
2.学会11个生字,1个多音字,理解2个词语。
3.能理解课文的思路,认识插叙的段落,懂得插叙的作用。
4.能辨析反问句和设问句,进一步了解设问句的作用。
5.感受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钢铁般的坚强意志,体会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不忘革命先烈的斗争业绩。
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读课文第二、三段,理解通过具体事例说明江姐高贵品质的表达方法。
难点:认识插叙的段落,懂得插叙的作用。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和有关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那些值得我们敬仰、怀念、纪念和永远不忘的优秀人物、英雄人物的伟大事迹。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读课文。
思考:江姐是怎样的人?从课文中哪一句话可看出来?
(2)讨论上面的问题。(竹签子是竹子做的,但共产党员的意志是用钢铁铸成的。)
(3)简介江姐的情况。出示人物照片、全家照片。
(4)默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多音字组词。
解(jiě jiè)强(qiáng qiǎng jiàng)
(2)注意下面的字的正确书写。
万籁俱寂匪首
(3)理解词语的意思。
令人心悸万籁俱寂懦夫
4.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课文反映了江姐怎样的崇高品质?这些品质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来说明的?
(a.江姐奉命去农村工作,遭受丈夫被叛徒杀害的打击,她强忍悲痛,留在丈夫工作的地方工作。B。江姐经受了一夜的残酷折磨,坚贞不屈。)
(2)根据课文内容的改变,给课文分段。
5.布置作业。
(1)指导完成作业本第1、2、3题。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第一、二、三大段,理解课文的重点词句。
2.理解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江姐的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读准下面的字:倔强解送屏息
(2)解释下面的词语:万籁俱寂令人心悸通夜未眠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听录音,思考:江姐被捕前哪些表现特别感人?
(2)自由读课文,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一段中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全班交流。
要点:
a.江姐暂时与丈夫断绝通讯联系。
b.江姐奉命去奉节跟丈夫联系。
c.江姐得知丈夫牺牲。
d.江姐强忍悲痛,离开奉节。
e.江姐留在丈夫工作过的地方工作,因叛徒出卖在万县被捕。
(3)默读课文第5、6自然段,划出体现江姐不顾个人安危,强忍悲痛的坚强意志。讨论交流,理解重点词句。
A.她抬起头,强压住内心的悲愤……踏着泥泞的路走了。
B.她没哭,嘴唇微微抖动,平静的吐出了仿佛经过千百次考虑的话。
(参考课后习题)
(4)小结:这两句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品质。
3.学习课文第一段、第三段。
(1)自学课文,思考:这一夜江姐怎样经受残酷折磨的?
(2)理清课文内容后分层。(提审——受审——回牢房)
(3)“提审”与第三段哪句话连接?(“这天夜里带她出去,看来也不会例外。”)
(4)敌人带江姐去干什么?(出示女牢房、刑具的图片)
在敌人的毒刑拷打面前,江姐坚贞不屈,表现出钢铁般的革命意志,有感情地读课文。
(5)概括段意。
4.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上第4、5(1)、(2)题。
(2)读课文。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第四段,总结课文。
2.理清课文地层次,懂得插叙的作用。
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四段。
(1)自学课文,思考:难友们从江姐的英雄行为中受到了怎样的鼓舞?江姐又是怎样对待同志们的关怀和慰问的`?
(2)理解重点句。
“竹签子是竹子做的,但共产党员的意志是用钢铁铸成的。”
用“钢铁铸成的”跟“竹子做的”做比较,为了说明什么?
完成作业本第5题的第3小题。
2.总结课文。
(1)课文第一、三段主要记叙了什么?(江姐经受一夜折磨的经过。)
(2)第二段主要记叙了什么?能不能把这一段插叙去掉?(第二段的插叙给江姐的英雄事迹做了必要的补充和铺垫,把事情的起因交待清楚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写江姐在刑讯室里坚贞不屈的那部分和难友们给江姐写的致敬信。
4.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上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