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
文学网整理的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十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课文二、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具准备:电脑光盘、小黑板、每人课前准备一个科学家的小故事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揭示课题,简介达尔文。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准生字字音,初步理解词语的含义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了解达尔文有趣的发现是什么。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含义。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课文二、三自然段。了解达尔文有趣的发现是什么。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第三段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精读训练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提问:达尔文是谁?
(他是一百多年前的英国人,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
2、什么是“著名”?你能换一个词来代替它吗?
(有名,对,达尔文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的英国,他第一个对生物的进化作出了科学的解释,推翻了上帝造人的谎言。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了“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规律。他花了二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巨著《物种起源》,对生物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到今天全世界的人都记着他的名字,这就是“著名”)
3、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句: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达尔文的一个小故事。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插图,达尔文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在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考察)
2、简介太平洋: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面积达17968万平方千米。
3、什么叫“考察”?(就是观察、调查)
4、你怎么知道这是一个小岛?
(四周是望不到边的海洋,达尔文站着的地方是一片陆地。所以这是在一个小岛上。)
5、那么,小岛上的气候怎么样?(经常刮大风)
你怎么看出来的?(花草树木在风中摆动得很厉害,海上的风浪也很大)
6、他考察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研究昆虫)
对,他面前就飞舞着许多大蝴蝶。那么。他在这个小岛上发现了什么现象?
(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
7、达尔文觉得很奇怪,你觉得奇怪吗?为什么?大家讨论讨论
(讨论后小结:除了“翅膀特别大”和“没有翅膀”的昆虫,就没有翅膀小一点的昆虫,这不是很奇怪吗?)
8、出示句子: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
“要么要么”两个连在一起用,表示在这两中情况中选择,你可以说一句这样的话吗?(如:我每天早晨起床,要么读书,要么背诗。)
8、齐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句:接下来我们去看一看达尔文有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读,用笔标出这一段有几句话。(四句)
2、指名分句朗读
3、出示一组句子,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达尔文捉来许多昆虫,反复观察比较,终于找到了答案。
达尔文捉来昆虫,观察比较,找到了答案。
(讨论后小结:第一句只是说了这么一件事,到底这项工作是容易还是困难,并没有说具体。第二句中的“许多”告诉我们达尔文捉的昆虫数量多、种类多。“反复”说明他观察比较了很多次,非常认真。“终于”说明他研究的时间很长,克服的困难很多,很不容易。)
4、你能看出达尔文是个怎样的人?(他仔细观察,认真研究,爱动脑筋。)
5、达尔文找到的答案是什么呢?请读下面的三句话,看看介绍了几种情况。
(一边指导学生读好这三句话,一边根据学生的归纳板书)
翅膀刮大风结果
没有的不会飞不大可能淹死
发现特大的能顶住能生存下来
小的顶不住逐渐消失
(讨论讨论“不大可能、很容易、逐渐”等词语的含义)
6、齐读第三自然段
7、讨论;你能从达尔文的发现中看出什么?什么样的生物才能生存下来?
(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下来。)
8、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段有几句话?(只有一句)
指导读好这句话:这个/有趣的发现,对达尔文/后来的科学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教师小结;达尔文进行历时五年的环球考察,正是许多象这样的发现,才使他反复研究思考,发现了生物进化的奥秘。所以说这个有趣的发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总结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你觉得达尔文有那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三、拓展练习
你还知道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和他们的伟大成就?
四、作业
1、练习复述课文
2、准备好有关科学家的一个小故事,下堂课开一个小故事会。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复述课文,进行写字指导,讲讲科学家的小故事
教学过程:
(略)
附板书:7、有趣的发现
翅膀刮大风结果
没有的不会飞不大可能淹死
发现特大的能顶住能生存下来
小的顶不住逐渐消失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新词。
2、能抓住课文重点字句,展开想象,感受风景的优美和小洁心灵的美好。体会自然美与行为美的和谐,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3、有感情朗读课文,懂得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字、句,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
有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带你们来这个漂亮的教室?那是因为再老师眼里你们最聪明,最有礼貌,你们愿意把自己的才能展示给各位老师看呢?那先和老师们打个招呼吧!(全体起立,向后面听课老师问好。)
2、大家这么有礼貌,老师要奖励同学们,猜猜会是什么?
播放准备的碟片《让我们荡起双桨》,学生欣赏。
3、学生谈感受,师相机引出课题。(板书:清澈的湖水)
二、初读感知,认识字词。
谈话:小朋友们,铃声响了,让我们荡起双桨,走进――(师指课题,生读)清澈的湖水
1、清澈的湖水会给我们展示一幅怎样的画面,你一定想读一读吧!在读的时候,你给自己提出怎样的要求呢?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交流识字方法,明确读时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刚才,同学门读课文时,课文里一些生字宝宝争着想见你们这些新朋友呢,大家赶快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2、检查生字新词。(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赛读。)
出示字词: 两侧 卷起 欣赏 石龟 镜子 映出
变幻 表演 香蕉皮 跨步 攥 扔
对本课的生字,同学们学的非常好,如果把这些生字宝宝放回课文,你们有信心读好吗?
3、生自由读课文。
刚才,生字宝宝中有两个特殊的字,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你们谁发现了?(生指出“攥”和“扔”)有什么特征?(都是提手旁)对,现在,大家和老师一起把这两个字写出来?(师生共同板书“攥”、“仍”)
4、课文中谁“攥”着什么?谁又“扔”了什么?请大家再读课文,并能围绕“攥”和“扔”说说课文主要内容。(指名说)
(小洁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划船,刚想把面包纸丢进湖水里,却被湖里面美丽的景色吸引住了,小洁就把面包纸紧紧地攥在手里。可这时,有一个小孩把香蕉皮仍向小鱼,湖水的美景就不见了。)
三、研读入理
谈话:你真能干,把课文内容讲得这么清楚,这么完整。大家听明白了吗?为什么小洁要紧紧地攥着面包纸?
1、湖里的景色到底有多美?请小朋友们细心地读读课文,互相讨论讨论,用横线把写美景的句子划出来。
2、学生汇报。
(师相机出示重点句子: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换的山峦。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
3、学生自由读。想一想,你能从镜子里看到了什么?
4、学生汇报。(蓝天、白云、变幻的山峦)
5、学生再读,想象除了看到这么多静的东西,还看到哪些动的事物?
6、学生汇报。(花、草、游人的倒影、鱼……)
相机出示:“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他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中游。”
7、出示“山清水秀”的录象,师动情地解说:这清澈的湖水真是一面神奇、美丽的镜子呀!蓝天、白云、变幻的山峦,山石、树木、花草都倒映在清澈的湖水里,还有那活泼可爱的小鱼,构成一幅多么优美的画面呀!来,让我们想像着这些优美的画面,再美美地把这两段话读一读。
8、出示重点句子,生齐读。
“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他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中游。”
“哟,清澈的'湖水里有许多小鱼在游。一条银白色的小鱼跃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像在给游人表演呢!”
9、可是,另一个动作――“扔”却让这美好的一切发生了变化。请大家读第四自然段,看看那个小孩扔走了什么?(生汇报:扔走了小鱼的快乐;美丽的景色;游人的好心情等。)那么,小洁又攥住了什么?(湖水的美景;小鱼的快乐;游人的好心情等。)
师小结:是呀,同样是两个简单的动作,却带来不同的结果。一个“攥”留住了美景,一个“扔”破坏了美景。
11、齐读最后一段,想想小洁上岸后会找什么呢?
生汇报:小洁看到垃圾箱,把面包纸扔进垃圾箱。
小洁找那个扔香蕉皮的小孩,教育他爱护环境。
师小结:为了让湖水更清澈,这种做法真了不起!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象你们所想象的那样,在我们的生活里就有――清澈的湖水!
四、总结扩展
1. 学了课文,你对“攥”和“扔”有什么新发现?(板书:留住美景 破坏美景)
是呀,一个“攥”,一个“扔‘,同样是两个手上的动作,这一收一放,美丽就只差那么一点点。今天,小洁用一张小小的面包纸给我们上了十分难忘的一课,她美好的行为,纯洁的心灵再我们内心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小洁这样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相信我们不仅会留住清澈的湖水,还会留住(画面出示)美丽的草坪,绿色的森林。
2. 课外实践:想想,用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唤起每个人的环保意识?
板书设计
清澈的湖水
攥 扔
留住美景 破坏美景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新词。
2、能抓住课文重点字句,展开想象,感受风景的优美和小洁心灵的美好。体会自然美与行为美的和谐,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3、有感情朗读课文,懂得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字、句,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
有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带你们来这个漂亮的教室?那是因为再老师眼里你们最聪明,最有礼貌,你们愿意把自己的才能展示给各位老师看呢?那先和老师们打个招呼吧!(全体起立,向后面听课老师问好。)
2、大家这么有礼貌,老师要奖励同学们,猜猜会是什么?
播放准备的碟片《让我们荡起双桨》,学生欣赏。
3、学生谈感受,师相机引出课题。(板书:清澈的湖水)
二、初读感知,认识字词。
谈话:小朋友们,铃声响了,让我们荡起双桨,走进――(师指课题,生读)清澈的湖水
1、清澈的湖水会给我们展示一幅怎样的画面,你一定想读一读吧!在读的时候,你给自己提出怎样的要求呢?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交流识字方法,明确读时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刚才,同学门读课文时,课文里一些生字宝宝争着想见你们这些新朋友呢,大家赶快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2、检查生字新词。(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赛读。)
出示字词: 两侧 卷起 欣赏 石龟 镜子 映出
变幻 表演 香蕉皮 跨步 攥 扔
对本课的生字,同学们学的非常好,如果把这些生字宝宝放回课文,你们有信心读好吗?
3、生自由读课文。
刚才,生字宝宝中有两个特殊的字,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你们谁发现了?(生指出“攥”和“扔”)有什么特征?(都是提手旁)对,现在,大家和老师一起把这两个字写出来?(师生共同板书“攥”、“仍”)
4、课文中谁“攥”着什么?谁又“扔”了什么?请大家再读课文,并能围绕“攥”和“扔”说说课文主要内容。(指名说)
(小洁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划船,刚想把面包纸丢进湖水里,却被湖里面美丽的景色吸引住了,小洁就把面包纸紧紧地攥在手里。可这时,有一个小孩把香蕉皮仍向小鱼,湖水的美景就不见了。)
三、研读入理
谈话:你真能干,把课文内容讲得这么清楚,这么完整。大家听明白了吗?为什么小洁要紧紧地攥着面包纸?
1、湖里的景色到底有多美?请小朋友们细心地读读课文,互相讨论讨论,用横线把写美景的句子划出来。
2、学生汇报。
(师相机出示重点句子: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换的山峦。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
3、学生自由读。想一想,你能从镜子里看到了什么?
4、学生汇报。(蓝天、白云、变幻的山峦)
5、学生再读,想象除了看到这么多静的东西,还看到哪些动的事物?
6、学生汇报。(花、草、游人的倒影、鱼……)
相机出示:“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他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中游。”
7、出示“山清水秀”的录象,师动情地解说:这清澈的`湖水真是一面神奇、美丽的镜子呀!蓝天、白云、变幻的山峦,山石、树木、花草都倒映在清澈的湖水里,还有那活泼可爱的小鱼,构成一幅多么优美的画面呀!来,让我们想像着这些优美的画面,再美美地把这两段话读一读。
8、出示重点句子,生齐读。
“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他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中游。”
“哟,清澈的湖水里有许多小鱼在游。一条银白色的小鱼跃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像在给游人表演呢!”
9、可是,另一个动作――“扔”却让这美好的一切发生了变化。请大家读第四自然段,看看那个小孩扔走了什么?(生汇报:扔走了小鱼的快乐;美丽的景色;游人的好心情等。)那么,小洁又攥住了什么?(湖水的美景;小鱼的快乐;游人的好心情等。)
师小结:是呀,同样是两个简单的动作,却带来不同的结果。一个“攥”留住了美景,一个“扔”破坏了美景。
11、齐读最后一段,想想小洁上岸后会找什么呢?
生汇报:小洁看到垃圾箱,把面包纸扔进垃圾箱。
小洁找那个扔香蕉皮的小孩,教育他爱护环境。
师小结:为了让湖水更清澈,这种做法真了不起!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象你们所想象的那样,在我们的生活里就有――清澈的湖水!
四、总结扩展
1. 学了课文,你对“攥”和“扔”有什么新发现?(板书:留住美景 破坏美景)
是呀,一个“攥”,一个“扔‘,同样是两个手上的动作,这一收一放,美丽就只差那么一点点。今天,小洁用一张小小的面包纸给我们上了十分难忘的一课,她美好的行为,纯洁的心灵再我们内心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小洁这样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相信我们不仅会留住清澈的湖水,还会留住(画面出示)美丽的草坪,绿色的森林。
2. 课外实践:想想,用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唤起每个人的环保意识?
板书设计
清澈的湖水
攥 扔
留住美景 破坏美景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十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课文二、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具准备:电脑光盘、小黑板、每人课前准备一个科学家的小故事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揭示课题,简介达尔文。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准生字字音,初步理解词语的含义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了解达尔文有趣的发现是什么。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含义。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课文二、三自然段。了解达尔文有趣的发现是什么。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第三段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精读训练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提问:达尔文是谁?
(他是一百多年前的英国人,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
2、什么是“著名”?你能换一个词来代替它吗?
(有名,对,达尔文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的英国,他第一个对生物的进化作出了科学的.解释,推翻了上帝造人的谎言。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了“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规律。他花了二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巨著《物种起源》,对生物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到今天全世界的人都记着他的名字,这就是“著名”)
3、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句: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达尔文的一个小故事。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插图,达尔文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在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考察)
2、简介太平洋: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面积达17968万平方千米。
3、什么叫“考察”?(就是观察、调查)
4、你怎么知道这是一个小岛?
(四周是望不到边的海洋,达尔文站着的地方是一片陆地。所以这是在一个小岛上。)
5、那么,小岛上的气候怎么样?(经常刮大风)
你怎么看出来的?(花草树木在风中摆动得很厉害,海上的风浪也很大)
6、他考察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研究昆虫)
对,他面前就飞舞着许多大蝴蝶。那么。他在这个小岛上发现了什么现象?
(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
7、达尔文觉得很奇怪,你觉得奇怪吗?为什么?大家讨论讨论
(讨论后小结:除了“翅膀特别大”和“没有翅膀”的昆虫,就没有翅膀小一点的昆虫,这不是很奇怪吗?)
8、出示句子: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
“要么要么”两个连在一起用,表示在这两中情况中选择,你可以说一句这样的话吗?(如:我每天早晨起床,要么读书,要么背诗。)
8、齐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句:接下来我们去看一看达尔文有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读,用笔标出这一段有几句话。(四句)
2、指名分句朗读
3、出示一组句子,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达尔文捉来许多昆虫,反复观察比较,终于找到了答案。
达尔文捉来昆虫,观察比较,找到了答案。
(讨论后小结:第一句只是说了这么一件事,到底这项工作是容易还是困难,并没有说具体。第二句中的“许多”告诉我们达尔文捉的昆虫数量多、种类多。“反复”说明他观察比较了很多次,非常认真。“终于”说明他研究的时间很长,克服的困难很多,很不容易。)
4、你能看出达尔文是个怎样的人?(他仔细观察,认真研究,爱动脑筋。)
5、达尔文找到的答案是什么呢?请读下面的三句话,看看介绍了几种情况。
(一边指导学生读好这三句话,一边根据学生的归纳板书)
翅膀刮大风结果
没有的不会飞不大可能淹死
发现特大的能顶住能生存下来
小的顶不住逐渐消失
(讨论讨论“不大可能、很容易、逐渐”等词语的含义)
6、齐读第三自然段
7、讨论;你能从达尔文的发现中看出什么?什么样的生物才能生存下来?
(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下来。)
8、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段有几句话?(只有一句)
指导读好这句话:这个/有趣的发现,对达尔文/后来的科学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教师小结;达尔文进行历时五年的环球考察,正是许多象这样的发现,才使他反复研究思考,发现了生物进化的奥秘。所以说这个有趣的发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总结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你觉得达尔文有那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三、拓展练习
你还知道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和他们的伟大成就?
四、作业
1、练习复述课文
2、准备好有关科学家的一个小故事,下堂课开一个小故事会。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复述课文,进行写字指导,讲讲科学家的小故事
教学过程:
(略)
附板书:7、有趣的发现
翅膀刮大风结果
没有的不会飞不大可能淹死
发现特大的能顶住能生存下来
小的顶不住逐渐消失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身边事物,自觉去发现、捕捉、感受生活中的乐趣。
2、交给学生观察方法,使观察有目的,为自己的习作服务,学生“有东西可写”。
3、通过肯定和激励,展示和交流,点燃学生习作的激情,获取可持续性发展的语言运用能力。
4、学会使用简单的修辞和积累的好词、好句子。
5、消除学生习作的心理,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拥有放松的习作心态,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教学重点:
明确作文基本要求,把“趣”事讲出来。
教学难点:
抓住“趣”,把文章写通顺,意思表达清楚。
课前准备:
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进行再观察或者在探究,得出详细情况或结论。老师准备作实验的东西。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
《有趣的发现》“趣”就是乐趣、兴趣。“发现”就是自己观察了解到自己以前不知道的'事情。
二、引导说趣:
1、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有趣的发现吗?开动脑筋,回忆一下,有没有什么事情让你很感兴趣?这些趣事可以是你最近观察到的,也可以是你以前观察到的,可以是生活中的,也可以是你在电视中观察到的,可以是有关动物、植物的,还可以是有关风雪雷电的,还可以是春夏秋冬的。总之,只要是真实的有趣的发现就可以。
2、学生用一句话介绍自己有趣的发现。
3、怎样才能给大家介绍清楚自己的发现呢?你希望介绍的同学从哪几方面介绍自己的发现呢?
(在哪儿?发现了什么?到底是怎么回事?……)
4、理清顺序:观察发现——探究——结果、启发
(有趣、疑问)(再观察、释疑)
三、演示举例引导说趣:
1、做盐水浮鸡蛋的试验。
2、共同讨论介绍方法。
3、解决问题办法有:问、查、再观察、也可借助观察工具等。
4、找学生介绍刚才的实验,评价,修正,补充。
四、相互说趣:
1、先自己练说。2、同桌互说。3、全班交流,评价。
五、趣事感想:
通过你的观察和听同学介绍,你有什么感想?
第二课时
一、写作要求:
1、写出自己的发现。给自己的文章起个有趣的名字。
2、内容紧扣题目。突出“趣”,让别人觉得有意思,乐意读。
3、观察的经过是重点,要写具体。
4、写出自己观察后的感受或者结果。
5、用上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6、注意分段,加标点。
二、学生快速打草稿,老师巡回帮助习作有困难的学生。
三、自己修改,要考虑到怎样写更有“趣”。
四、同桌互改,欣赏对方写得好的地方,同时给对方提出好建议。
五、全班交流,读出自己文章中最得意的内容,共同分享。
六、自己再改——摘抄。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