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蒲公英教学反思

2025/10/14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蒲公英教学反思(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蒲公英教学反思 篇1

王崧舟老师说过:在课堂上只看到预设,没有生成,不能看到学生向上发展,不能看到学生智慧的勃发,可见生成性在课堂教学中是多么的重要。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材完全可以而且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处理教材留下的空间。教师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自主学习。如我在教学《蒲公英》时,

师:你们想和这两颗蒲公英种子说些什么吗?

生:沙漠的金光闪闪、湖泊的银花朵朵是太阳光的缘故。你们被自己的眼睛骗了。

生:被表面看上去很美的东西所蒙骗了。

师:说得很有道理。

生:你们不听太阳公公的话,才落得这样的下场: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呀。

生:应该听长辈的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生:长辈的话不可能都是对的,应该仔细想一想,正确的就听,不正确的就不能照着做。

师:对呀,不能盲目地听从别人的意见。

生:老师,我有补充。做任何事情前都要三思而后行。

师:说得真好。

生:老师,我有不同意见。我想对蒲公英种子说:你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才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我佩服你们,但也替你们感到惋惜。

我巧妙创设“对蒲公英种子说一说”的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不强求一致,更不拘泥于教参,“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学生置身于这种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中,对课文进行了多角度的、有创意的解读,尽展其独特的思维和丰富多彩的个性。课堂上,不断闪烁着学生美丽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学生体验着成功的喜悦,追求着创新的价值,走向创新的`人生。此时的阅读,成了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成了心灵的对话。

上课不再是简单地完成教案。“以学论教”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相应的对策。促使教师从以往“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方式中转变出来,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而不是在课堂上简单地再现教材。除了写教案,教师可能更需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也只有了解学生,才能真正上好“以学论教”的每一堂课。

蒲公英教学反思 篇2

《蒲公英的梦》是一则让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讲述一棵生长在城市街心公园的蒲公英深受城市恶劣环境的困扰,渴望生活在美丽的环境中,后来她的愿望在梦中实现了。教育人们增强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家园。

这篇文章是以童话的方式来告诫人们环保有多么重要,课文内将蒲公英和椰子树伯伯都化身为人,用人物对话的方式来引出环保问题,课文从蒲公英担心开不了花的原因和第二天开花的现状进行思考,结尾以梦境的形式出现,更衬托出蒲公英开花的心愿只能在梦境中实现的悲痛心理。

这 篇文章内容较清晰,文体学生比较喜欢,在设计过程中运用分角色朗读,提高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蒲公英担心开不了花地原因是什么?这样的问题 学生在书中都能找到答案,我再用图片的方式对环境污染的问题进行渲染,学生很快就能体会到现在的环境已经遇到了许多问题,在此处让学生自己想象除课文中的 汽车尾气、河流污染、噪音外还有什么环境问题,学生思维的发散及问题的回答更能真实的反映出环境问题的刻不容缓,加强了环保意识。学生在体会了环境问题 后,就更能体会到蒲公英的担心,让学生作为蒲公英想象着能开出美丽的花来读一读最后一自然段,情景的交融能让学生感受到蒲公英梦里的快乐与高兴。在教学过 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1、把握文章“感情线”,进行品读、感悟。

抛开以往以分析课文为主,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 式,而是采取了以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主线,引导学生抓住有关语句品读、感悟。每一篇文章都有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这篇文章的思想感情是蒲公英 “不快乐”,作者是由蒲公英的不快乐来唤起人们的同情心,唤醒读者的环保意识。于是,我就以这一个“不快乐”作为引导学生们学习文章的线索,让学生们找到 有关的'句子去进行品读和感悟,从而理解课文,从小树立环保意识,重视环保。

2、以读为本,自读自悟。

采取分角色等多种方 式进行朗读,把学生带到文章所表达的情景中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自然而然地产生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的意识。这篇文章是 一篇科学童话,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把蒲公英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特别是描写蒲公英开花时的快乐与被环境困扰时的悲伤那些语句,蒲公英的“快 乐”与“悲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还有一些“唉”、“哈”、“啊”等语气词,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来理解课文,以读贯穿整节课,层层进入蒲公英的感情世 界,从而对蒲公英产生深切的同情,对污染环境的行为产生痛恨之情,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联系实际,引起共鸣

让事实 来说话是最好的论证方法。在学习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课文,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课文,那样会更轻易与作者产生共 鸣。特别是学习蒲公英被空饮料罐砸这一部分,我问学生“你们平时有没有被空中砸物砸过啊?时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结果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 想上前跟那些乱扔垃圾的人理论,有的说要教育那些人不要乱扔垃圾,从而与作者产生了共鸣,自然而然地树立了环保意识。

4、品词品句,练习词句。

学习语文,其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积累词汇,丰富学生的语言。在这篇课文中,重点练习三个词语“愁眉苦脸”、“迫不及待”、“震耳欲聋”。这些词语我都是让学生通过品读句子,在语句中去理解,去学会应用,效果不错。

蒲公英教学反思 篇3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是实施了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品读、感悟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习中积累词句,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真正上成有语文味道的语文课。

本节课我采取了以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主线,引导学生抓住有关语句品读、感悟。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朗读,把学生带到文章所表达的'情景中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自然而然地产生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的意识。

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课文,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课文,那样会更轻易与作者产生共鸣。特殊是学习蒲公英被空饮料罐砸这一部分,我问学生“你们平时有没有被空中砸物砸过啊?时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结果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想上前跟那些乱扔垃圾的人理论,有的说要教育那些人不要乱扔垃圾,从而与作者产生了共鸣,自然而然地树立环保意识。重点练习三个词语“愁眉苦脸”、“迫不及待”、“震耳欲聋”。这些词语都是让学生通过品读句子,在语句中去理解,去学会应用。

一节课下来,总觉得自己还做得不够好的地方。首先在时间安排上,把握得不够 好,以至于后来的总结部分内容讲得不够完整。再者是对于“蒲公英的梦”应该进行更深刻的挖掘,这样才能和后来“蒲公英的不快乐”进行对比。相信自己,一切会更好。

蒲公英教学反思 篇4

原想着能关注个性、借题深化,起到一石二鸟之妙用。谁知事与愿违,弄巧成拙,越扯越远,差不多快成了反面教材了。真是败笔一支啊!惊魂未定前,脑子里一片空白;痛定思痛时,肚子里满是埋怨,埋怨松的无言以对,埋怨梅和强的缺乏人性,埋怨孩子们让我下不了台收不了边的迥异思维;冷静下来,再三反思,不禁感慨!

1、关注个体当适度。

新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确实,每一个生命体都有他独特的经历、体验和感悟。在培养主动健康发展的生命个体的过程中,我们要尊重每一学生个体。课堂教学中,一个优秀的老师善于用他期待的眼神、赞许的微笑、睿智的语言关注每一个学生。我总是努力这样做着。于是,我不想就这样把“被踩断了花的蒲公英”晾在阴暗处,落在角落了,就想给他一个表白的机会,以唤起孩子们关注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可是这样的关注因为一环失扣而与良好意愿背道而驰,变得顾此失彼。或许,当课堂即将结束时,我可以用惋惜表示关注:“春天到了,落在泥土里的蒲公英种子茁壮成长,在金灿灿的阳光下竞相开放。要是没有那个顽皮的小朋友,花园里又会增添一朵耀眼亮丽的蒲公英,一定会更美丽。”或许,松无言以对时,我可以用机智挽回突变:“瞧!多么可怜的小蒲公英,因身体遭到践踏,生命即将枯萎,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孩子们,以后你们去花园玩耍,可要注意脚底下呀!”或许,在两个孩子漠视生命后,我还可以力挽狂澜:“看到满树的果子自然兴奋,可也别只顾满足自己的馋嘴而忽视了果园的环境呀!要是有了蒲公英的点缀,不是更美吗?”或许,……可是这些结局一一被我错过了。那时的我,被所关注的学生个性牵着鼻子走着,一点点地摒弃自己主导的角色,我是失败的。因为我的教学智慧远不够驾驭这些独特的个体所迸发的灵感。个体的关注需要教师凭借智慧适度地把握啊!

2、预设课堂当充分。

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然而生成的精彩源于预设的充分。只有对结果了然于胸,对过程多作假设,教师才能从容不迫地面对学生,才能胸有成竹地与学生进行对话,才能收获更多生成的精彩。可是,我哪里曾想会有“被小朋友踩断的蒲公英”,哪里曾想松会无话可说,又哪里曾想会有“他是活该”?如若有,定不至于惊慌失措,不知所以。如若有,才能有足够的智慧去应对,从而将课堂引向精彩。对课堂教学进行预设时,应充分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给他们留有充分的想象余地和建构空间,让教学设计富有更多的弹性。作为老师,当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溶入课堂,及时捕捉教学中从学生那里不断涌现的信息,方能恰如其分地把握机会,抓准切入口,亮出预设与生成连动的火花。

3、生命教育当重视。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一个健全的人,首先得有健康的思想,应该懂得爱,懂得善良,具有尊重与保护自我、他人生命的意识。可是,两个才十岁的.孩子,居然对着一个垂危的生命,声色俱厉地控诉“他的活该”。即使这是一个假设,即使童言无忌,即使另有原因,可这漠然无视生命的现象不能让我熟视无睹!现在的孩子怎么了?童心呢?爱心呢?我们的教育则又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呢?新基础教育提出者叶澜认为: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人只有有了“生命的体悟”,才能真心与周围世界、与他人建立起“我——你”的关系。看来,我们的教育,应多留一只眼睛,为生命而好好惜存。随时正视“情感道德价值观”的偏差,以拨正孩子成长之舵的方向,以培育成绩优秀,但人格更健全的新一代。

蒲公英教学反思 篇5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了蒲公英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各不相同。课文寓人生的哲理于有趣的故事中,让学生深切感悟到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的道理。

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创设朗读情境,指导学生朗读:这些蒲公英的种子在微风的吹拂下离开了妈妈的怀抱。他们要到广阔的天地中去,也许要到天涯海角。现在你们就是蒲公英种子,一阵阵风吹过,你们飞到了天空中,朵朵白云从你们身旁飘过,感觉怎么样?你想到什么地方去安家落户?教学中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学生是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表达。

种子找家的过程,我抓住太阳公公的那段话,让学生理解太阳公公说话的意思,同时体会太阳公公为什么要这么说,将文章的中心引出——因为太阳公公害怕他们被外界的美好事物所迷惑,而错过了真正适合自己生长的家。通过个别读,分角色读,有感情读,体会小种子们听了嘱咐后的不同想法和行为,在朗读过程中是对太阳公公嘱咐内容的复述。其次,我还抓住了不听话的两颗小种子的两段话,除了让孩子读好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去想象,小种子们的想法,走进他们的`内心。最后将种子的结果进行一个简单的对比,告诉孩子——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好东西,对于有经验人的忠告,我们要听取。在故事中将文章传达的道理传达给孩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效果。

蒲公英教学反思 篇6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了蒲公英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各不相同。课文寓人生的哲理于有趣的故事中,为了让学生深切感悟到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的道理,教学时,我创设了情境,注重了学生的体验,让他们来感悟这个哲理。

教学时,我抓住太阳公公的那段话,让学生理解太阳公公说话的意思的同时体会到太阳公公为什么要这么说,将文章的中心引出——因为太阳公公害怕他们被外界的美好事物所迷惑。通过个别读,分角色读,有感情读,体会小种子们听了嘱咐后的不同想法和行为,在朗读过程中是对太阳公公嘱咐内容的复述。其次,我还抓住了不听话的.两颗小种子的两段话,除了让孩子读好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去想象,小种子们的想法,走进他们的内心。最后将种子的结果进行一个简单的对比,告诉孩子——是金子总会发光,但闪光的东西不一定就是金子,对于有经验人的忠告,我们要听取。在故事中将文章传达的道理传达给孩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效果。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太阳公公的嘱咐,将听说读写的语文活动贯穿教学的始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每一个学生对教材的感受各不相同,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揭示《蒲公英》这则寓言故事的道理时,我只是把教参上的寓意出示给学生,并没有让他们通过说来交流,应该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判断,让学生谈谈自己欣赏哪一类的人,适时让学生“辩一辩”,这样才会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追求真理、探求真知,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体验才会得到升华,主体性才会得到落实。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以改进,并加强孩子们这方面的练习。

蒲公英教学反思 篇7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实施了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品读、感悟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习中积累词句,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真正上成有语文味道的语文课。

让事实来说话是最后的论证方法。在学习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课文,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课文,那样会更轻易与作者产生共鸣。特殊是学习蒲公英被空饮料罐砸这一部分,我问学生“你们平时有没有被空中砸物砸过啊?时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结果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想上前跟那些乱扔垃圾的`人理论,有的说要教育那些人不要乱扔垃圾,从而与作者产生了共鸣,自然而然地树立环保意识。

一节课下来,总觉得自己还做得不够好的地方。首先在时间安排上,把握得不够 好,以至于后来的总结部分内容讲得不够完整。再者是对于“蒲公英的梦”应该进行更深刻的挖掘,这样才能和后来“蒲公英的不快乐”进行对比。相信自己,一切会更好。

蒲公英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蒲公英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