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飞鸟集》有感
文学网整理的读《飞鸟集》有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读《飞鸟集》有感 篇1
这一星期,我又读了一本诗集:《飞鸟集》。它是由“泰戈尔”所写,冰心所翻译的。这本是再一次给我带来了深深的震撼。
这本诗集写了三百多首优美的小诗,描写了小草,流萤,落叶,飞鸟,山水,河流等一些小生灵。作者泰戈尔将这些事物拟人化,给予它们生命,把大自然中的每一样事物都写活了!
每首诗的语句清新、亮丽、有着十足韵味,却又令人感触很深,耐人寻味。比如说这一句“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经过了解,我知道了:这两句话连起来,是对生命的感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要是没有经历过“生如夏花”的绚烂的人何尝体味的到“死若秋叶”静美呢?“死若秋叶”是一种对生活的满足,一种对生命的感激、和一种由感激和满足衍生出的豁达;又像这句“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它让我知道了:在黑暗之际,如果你多坚定一秒的信念。也许下一秒,就会有曙光撕破黑色的夜空······
《飞鸟集》有着作者对大自然、生活的一种热爱、对爱的琢磨,诗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不是直接表现出来,而是需要通过深思,才能想到的。读《飞鸟集》这本诗集,是非常享受的`,它让我置身于一种美好的奇幻世界。
有许多人评论过这本书,有人说:阅读它,能晓得全部实物的含义,它是地狱送给大地的诗篇,爱与美,交织的才智;有人说:简短的诗句如同阳光撒落在挂着水珠的树叶上,又如天边几朵白云在倘翔,一切都是那样地清新,亮丽,可是其中韵味却很厚实,耐人寻味······
这本书的一切,都给我带来了太大的震撼,它为我打开了朝向那纯洁的天堂的方向!
读《飞鸟集》有感 篇2
走进泰戈尔的文字,唱一首生命的赞歌。 ——题记
读泰戈尔的短诗,好像正坐在溪边的石头上,伸出双脚在水里嬉闹着,感受汩汩小细流从脚边流淌过的欢愉和静谧。刹那间,生命就仿佛这条小溪,在不知不觉中,奔腾不息,汇成了一首动听乐曲,谱出一个个美妙的音符,飘向远方,从轻声到唱响生命的赞歌……
落叶悲歌
“夏日漂泊的鸟,飞到我窗前唱歌,又飞走了。秋天的黄叶,它无歌可唱,抖动着坠落,触地一声叹息。”
读这首诗的时候,想起了秋天。虽然很喜欢落叶,从嫩绿到青绿再到深绿又到枯黄,直至干涩无力坠地死亡,极其凄美,极其无奈。但看多了,也习惯了,已致于每每看见落叶,总是无动于衷,仿佛在看生命中的匆匆过客,来不及挽留,来不及悲伤。
于是,便又重新回忆起落叶,它曾装扮过大树,它曾哺育过花朵,它曾呵护过果实,它曾点染过绿意,它曾带来过阴凉……叶的一生,短暂地停留在了一处,也许它向往和飞鸟一样,能自由翱翔,能放声歌唱。叶认命了,可它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因为奉献,因为无私,它短暂而又瞬间的生命有了意义。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枯黄老去的叶要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伴随着迎面的秋风,它挣脱了枝头,抖动着,幽幽地,飘向了地面,在触地的一刹那,它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唱完这首歌。然后,腐入泥土。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虽然下一生,它注定还是叶,还要奉献。它的歌,也注定要留到生命的末了。
只是一声叹息,一首悲伤的歌,落叶却唱得无怨又无悔。
蜜蜂高歌
“蜜蜂吸了花蜜,飞离时嗡了它的谢意;艳丽的蝴蝶,却以为花儿还欠了它一份情意。”
不喜欢蜜蜂的哼声,“嗡嗡”的声音,使人烦躁又恼怒,相比更爱蝴蝶的美丽,展翅的风韵。没想到,泰戈尔却为这讨厌的`声音,做了别样的解释。
其实也对,换一种角度想,蜜蜂的“嗡嗡”,是对花朵的谢意,它懂得感恩,而蝴蝶却不知好歹,自命清高,总以为别人欠了它什么似的。于是,趴在窗台,看见飞来飞去的蜜蜂“嗡嗡”叫个不停,也不由随着它的节奏,高歌起来,一起用歌声表达我们的感恩之情。
来吧,像蜜蜂一样高歌一曲,为生命中那些帮助过你的人表达感恩,表示感谢吧!
游子离歌
“在天空,我有满天星斗,哦,我惦记的却是,家中未点亮的小油灯。”
泰戈尔的这首短诗,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简直有异曲同工之妙。
仰望夜空,繁星满天,离乡的游子难免会想起故乡,想起小时候坐在爸爸妈妈怀里听故事,数星星。也许故乡的亲人,也正透过同一片天,在思念着你。
在游子眼里,再璀璨的繁星也及不上家中那盏摇曳着橙红色光芒的小油灯吧。满天灿烂的星斗,诚实美丽,但千万游子梦寐思念的,是家中床铺边的小油灯。今夜,何人点亮?何人吹熄?
流星划过夜空,仿佛一颗最美的音符飞过,千千万万的游子在此刻,一同唱响了一首最动听的离歌,饱含深情,饱含思念,饱含热忱。
今夜,干脆由我们的离歌,点亮生命中那盏独属故乡的小油灯吧。
美丽颂歌
“摘下的花瓣,拼不出花儿的美丽。”
人人都追求美丽,人人都赞美美丽,可美丽到底是什么呢?
美丽,谁都喜爱,谁都想拥有。可是,美丽只存在于原地原样和原时,美丽只存在于真实和自然。花朵的美,是真实不做作,它的绽放,是发自生命内心的美丽。而那些为追求所谓的美丽的人,无情地扯下花瓣,拼凑花朵的美丽。可他们拼出的,不过是一副没有肉体的骨架罢了,没有了生命,没有了活力,没有了希望。
同样,一个人的美,在于发自内心的美好,而不是那些表面的、虚伪的,真实、自然、不做作,就是美丽。美丽,是浑然天成的,打造的美丽总嫌虚假。
生如夏花之绚烂,何不一同采撷,共闻芬芳?正如涉水,才能体会水的温柔,水的细腻,以及小溪流奔向前方的执着。
读《飞鸟集》有感 篇3
进入泰戈尔的《飞鸟集》就仿佛进入一个美的伊甸。一切都活脱脱,一着一丝丽饰地展现在面前,虚空的谚语与伪善的面具此时早已化为溪中的碎叶和早冬的晨雾,而往日生活中的吁叹我已全然不觉,心中只存有一份喜悦。
很高心,在尘土飞扬的今天还能寻觅到这样一片净土,我诵阅着园主泰戈尔的寻路牌,心中确实一片豁然。泰戈尔用他复杂独特的诗歌哲学像云,像时雨,像彩霞般点缀着这个美丽的地方,光风霁月的朦胧加上清新隽永的清爽更为它增添了几分神韵。这是一个神的世界,是飞鸟的乐土,是人的天堂。这里的神并非遥不可及,并不高高在上,神以一种谦和的姿态相处着园中的一切。他们馈赏善的,更惩罚恶的。
权力对神说:“你是属于我的。”神把权力逐出了伊甸。爱对神说:“我是属于你的。”神给爱出入他宫室的自由。神可以以称道得到神眷顾而付爱的人为荣,也可以以夸口得到神特殊恩宠而发财的人为耻,这就是伊甸中的神,真正的神。“水里的游鱼是沉默的,陆地上的兽类是喧闹的,空中的飞鸟是喧闹着的。但是人类却兼有海洋的沉默,陆地的喧闹与天空的`音乐。”当我读到这一句的时候,心里是满满的感动,暖洋洋的感觉萦绕新间。我不想弄清泰戈尔想表达的是什么,是人类拥有的比其他物多的也好,或者什么其他更深入的思想也好,在那一瞬间都是没有意义的。读诗需要的就是那一瞬。在那一瞬,我看见泰戈尔站在窗前,看着外面的景色,夜风轻轻拂面,窗外灯火辉煌。所有的人都是那样专注于自己的生活。善感的泰戈尔停留在了那一个动人的画面里,于是有了这句诗。许多的动人画面就凑成了这本诗集。
我用自己最感性的一面去面对这些令人情不自禁地陷入其中的诗句。享受着与心站得最近的分分秒秒,人类真的拥有太多了,多得不得不新存感激,感谢生活。
读《飞鸟集》有感 篇4
那天,艳阳高照。我们几个好朋友约好去游乐园玩。
游乐园里游人如织,每个游乐项目前都是一串长龙。但是这并不能消灭掉我们的兴致。我们积极地寻找着每一个排队较少的项目。
终于,我们发现了一个队伍至少比旁边游乐设施少一半的项目——鬼屋。
鬼屋我从没想过要去,因为它对于我这样胆小的人来说太恐怖。但是这次,我鼓起了勇气排进了队伍。队伍缓慢移动,逐渐了门口。不出意料,我打起了退堂鼓,手心开始不住地冒汗。最终,还是没有这个勇气进鬼屋。
我独自一人在鬼屋门口等着同伴。不久,他们出来了,津津有味地讨论着鬼屋里的恐怖元素。而我,半句话都插不上。
“唉,我怎么这么胆小呢。明明鼓起了勇气却又在最后一秒又消失殆尽。”我只能在心底里埋怨自己。“我多想像他们一样,有一颗胆大的心。连鬼屋都敢闯。”明明是阳光和煦的日子,我的心里却充斥着繁杂的雨声。
翌日,阳光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淅淅沥沥的雨声。就像我此刻的心情。我望着细密的雨滴噼里啪啦地全部打在窗玻璃上。声音是那么响亮,响亮得似乎可以把玻璃击穿。但最终还是无力地从窗玻璃上滑落下来。唉,我要是是一个胆大的人该多好。勇气至少不会像雨滴一样来势汹汹,最终全部滑落。
心里的雨就这么下着,直到有一天,因为一句话,拨云见日。
这天,朋友忽然夸起我来:“哇,这么长的课文你背得这么快,好厉害啊。你简直就要变成我偶像了!”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这算什么。其实别的人在其他方面比我厉害得多呢。比如你胆子比我大,什么都敢做……”我还没说完她的'优点,她就打断了我:“有优点就好了啊,我说你干嘛老盯着自己的短处啊。”
我低头看着桌上才看完的《飞鸟集》,我忽然想起泰戈尔在里面写着:“鸟儿愿为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
鸟儿羡慕云儿无忧无虑,不用整天为了生活而忙忙碌碌;云儿羡慕鸟儿随心所欲,不会整天被风带离想去的地方。他们就像我。总是死死盯着别人的长处,却忘了自己的优势;总是想成为自己所羡慕的样子,却忘了自己也是被人所羡慕的偶像。
当初看到这句话不明所以,现在豁然开朗。
这个世界,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重量,不需要刻意模仿。永远别忘了自己也是别人的偶像。
我望着桌上的《飞鸟集》,笑得释然。
读《飞鸟集》有感 篇5
读《飞鸟集》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清新。它既没有过份的忧伤与彷徨,也没有令人窒息的悲痛的剧情。它给人的感觉就像冬天里的阳光,刚刚好。
我是看着《飞鸟集》长大的,《飞鸟集》里的每一个字都见证着我的成长。第一次接触它的时候。是在九岁那年,年幼的我,稚嫩的思想,兴致勃勃的品尝着“夏天里漂泊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鸣啭歌唱,一会儿又飞走了。而秋天的黄叶无歌可唱,飘飘零零,叹息一声,落在窗前了。”然后幻想着美丽而圣洁的场面。第二次接触它,是在我已经忘记它之后的第七个月。我无意间发现了“你的真相你见不到,你见到的是你的影子。”那时换了思想的我,更新了的思想,孜孜不倦的又一次拾起了它,抱着它穿越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第三次接触他,是我发现了它身上原来还存在着另一种光芒。那种光芒,是新的思想,新的和谐,新的生命。
其实,在欣赏《飞鸟集》的同时,我也在读泰戈尔他自己。他钟情于自然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他能娴熟地壮写幕云旭日,芳草碧树,繁星清泉。他对年轻一代表示了殷切的期望与真诚的关怀。总之,他的诗,可谓探索世界的总结。因为他是不拒绝生命,而能说出生命之本身的唯一一人。
我对《飞鸟集》的感情,一向是“敬”而不“畏”。对《飞鸟集》的感觉,一直是和蔼而温暖的。现在,我的日记本上,时而也会出现像《飞鸟集》里面那样的小诗。如:“诗人的每一个步伐,都在解释着诗的浪漫,每个女孩都幻想当明星,每个男孩都幻想当总统,那么诗人干吗还要写诗呢?是因为他本身就是诗了…… ”
《飞鸟集》里的语言,是世间最和谐,最美妙,最质朴的韵律。《飞鸟集》里的每一句话,都是一件无瑕疵的艺术,都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同时《飞鸟集》也向我展现了另一个泰戈尔,那个追求自由,向往单纯的,也幻想浪漫的可爱诗人。
说我读过《飘》,也许你会说我读的东西有些太过于成人化了。这个我不否认,但我得出的也是一个灵魂给自己洗礼的过程。《飘》所讲述的是一个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的.爱情故事。它是著名的美国女作家格丽特米切尔笔下的一篇小说,一篇美国文坛一直有意贬低其的文学价值,认为其只是一部大众通俗小说的小说。但它历经数十年而长销不衰的事实,已经为自己夺得了最完美的位置。
也许真的没有多少人去欣赏那个魅力四射,倾倒众生的受人仰慕的庄园娇小姐郝思嘉。她颠覆了以往我们所看到的那种温良贤淑,大度宽容,纯洁善良,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自己真爱的女主角的形象。她的卑鄙,残忍和阴险;她的骄傲,贪婪与虚荣让我无休止的一次又一次想起她都觉得那本完美的书被她玷污了,变得混浊不清。
但我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后,我发现我太幼稚了。我和那些美国文坛的一些人们一样,只见得美丽虚幻的文字,却见不得文字的另一个深沉,勇敢的灵魂。于是,我拿起《飘》又一次读了起来。
我终于发现,其实我一直是同情赫思嘉的,只是看不惯阴险卑鄙的人的我无法去承认我早已察觉到这个灵魂一直在给自己冲刷着肮脏的心灵。对于她“不择手段”式的“自私钻营”,或许那些是她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都是为了生存。郝思嘉通过用斤斤计较的赚来的钱,通过各种“卑鄙手段”,换得了自己的新生,也换得了朋友家族的新生。
另一方面,郝思嘉对待媚兰真的很好,是极尽关爱的。可能这其中是出于对卫希礼的爱而爱屋及乌,但到了后来则完全不是。这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女人,却达成了一生一世的友谊,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奇迹。
赫思嘉是拥有几个灵魂的人。她拥有对母亲的热爱与敬佩,拥有着对卫希礼的执着的爱。也拥有着和她一同奋斗几十年的玫兰妮的灵魂。或许就因为她背负着太多的灵魂,所以她又是一个矛盾体。但谁有不是一个矛盾体呢?她在生命的道路上一路走来,当她面对困难时,她选择迎接:当她面对责任时,她选择担负:可当她面对爱的抉择时,起初,她选择蒙蔽自己,当她终于认清,要面对时,却为时已晚。而她,在无能为力时,就会告诉自己,明天是新的一天,明天一切都会好了,她在整个故事中,都是一个充满生气,充满斗志的人。最欣赏的,就是她永远充满了希望,充满了斗志,永远不会放弃,永远不会绝望。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何尝不是摸爬滚打一路前行呢?有时候蓦然回首,那些人不就是正在灯火阑珊处吗?
其实《飞鸟集》和《飘》很像。它们虽然不是一个人写的,不是在同一个背景下写的,表达的思想也有很大的差别。但我认为,《飞鸟集》中的一个灵魂和《飘》中的另一个灵魂是相互补充的,是和谐的。她们所带给我的美好是共生共存的。因为,在她们灵魂的互相洗礼下,我的灵魂也在不断的接受一次次新的洗礼。
直到今日,《飞鸟集》和《飘》依旧不断地给我充斥着新的思想和启迪。就像不断前行的“流行”一样,它们也一直让我朝着新的文学思想看齐。同样,它们所留给我的最质朴的灵魂,也让我在不断前行的旅途中会恋恋不舍的不忍抛下。其实,文学和时尚就是一对反义词。时尚就是此岸,文学就是彼岸;时尚就像小溪流水般的哗哗向前流,文学则如大海一般静静地沉淀;时尚也许可以流传的很广,但文学可以流传的更远;时尚也许可以在瞬间让你眼前一亮,耳目一新,文学却可以在你合书闭目后悠然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