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妈妈》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老师妈妈》教案(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老师妈妈》教案 篇1
问题与背景
随着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重视,促进了托幼一体化的发展,使幼儿园教育对象的年龄提前到了2岁,而2--3岁的孩子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中绝大部分孩子从未经历过集体生活,一下子让他们离开父母、家庭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一时往往会产生不安和焦虑的情绪,如何帮助每个孩子顺利地适应托班集体生活、愉快上幼儿园就象母鸡孵蛋一样,是我们幼教老师最大的责任。
活动目标与实施
1、家园联手合作,轻轻松松打基础
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发展最主要的两大环境,家长和教师分别是这两大环境的施教者。《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托班新生年龄均为2岁多点,为了让孩子较快适应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在较短的时间就喜欢幼儿园,爱上班上的老师,并且使他们活泼愉快地进行集体活动,我们首先在开学前逐个进行了家访,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内容,及幼儿入园后可能出现的一些不适应状况,也从中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如每个孩子的喜好、个性,身体状况等并了解其小名,增进与幼儿间的感情,同时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对特殊孩子做好个案记录及时向家长反馈,并征求对我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商讨措施,争取家长的信任和支持,为孩子轻松入园打下基础。正因为如此,开学后个别孩子由于不适应出现了生病的现象,但却没有象往常那样听到家长的抱怨。
2、建立母爱亲情,欢欢喜喜上幼儿园
“何谓爱呢?所谓爱是人的一种伟大感情,是指主体同客体之间诚挚而亲密的感情联系。捷尔任斯基说过:‘爱
,这是一切善良、崇高、力量、温暖、快乐的创造者。’”由于孩子的年龄小又是刚离开爸爸、妈妈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在感情上较难适应。都说“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而且热爱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孩子体会到老师的爱就更困难了。于是我们始终用“爱心、耐心、细心”真诚的对待每个幼儿。开学后,孩子的情绪变化很大,哭的哭,闹的闹,但我们每天早晨入园、傍晚离园时坚持以热情的态度接待家长和孩子,用发自内心的微笑和抱抱孩子的方法从家长手中接下孩子,让孩子们和家长在这行动中慢慢感受老师对孩子的爱。陈鹤琴先生说:“一个满面笑容的教师,大家都会喜欢。儿童是最有感情的,你态度和蔼,开口常笑,使儿童感到温暖,感到亲切,他就会接近你。”孩子们是天真的,在我们的抱抱、摸摸、亲亲、轻抚、蹲下来同他们轻轻地交谈、热情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后,很多的孩子逐渐将依恋家人的感情转移到对教师的依恋,一次玩笑后我成了班中所有孩子的小妈妈,于是小妈妈的称呼也就顺理成章的替代了老师,也拉近了我和孩子们的距离。
“爱是一种需要,得到爱就会感到幸福、安全。”在对待个别情绪很不稳定的孩子时我们轮流地哄、抱、玩,使他们消除情感障碍。小晶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小女孩,第一天上学由于新鲜哭得不是很厉害,但接下来每天她由悄悄地哭转为哇哇大哭,并且每天早晨都很难从家长手中抱下来,对此家长感到心疼,对孩子要不要上学的念头也有点动摇了。此时,作为一个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我,看到家长担心,我虽然很难体会,但是我是一名教师,我有责任,于是我以一个老师身份和他们进行了交谈,所幸的是家长坚持了下来。正因为因为这样感到我们的肩上压力更大了,为了感谢家长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我们对小晶付出了更多的关爱,几天下来小家伙竟然认准了自己班的老师。但由于缺乏午睡的习惯,每天中午仍会大声的哭,不仅累了自己的身体,更是影响了同伴的休息。此时我们心里很着急,而家长见这种状况没有好转也常常偷偷地跑来看看。于是我们又多了一份耐心,先是将她抱在手上摇她睡,第一次抱她睡竟然是在我的手上,而且一放下来就哭,于是就始终抱着她,一睡竟然有一个小时。恰巧此时家长来看孩子,看到老师能抱着自己的女儿睡,家长感到了放心。由于真心的付出,一个月后小晶能自己在每天的早晨要求家长送她来幼儿园上学了。这时家长安心了,小晶也开心了,而比他们更开心的是我们,虽然付出很多汗水,但看到小晶以及班中孩子在每天清晨那愉快的笑脸还是由衷的感到了高兴。
3、关爱孩子生活,开开心心学自理
“幼儿园是兼保育与教育于一体的机构。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养护、保育、照料他们的生活成了教育工作中极为重要的部分。”随着孩子们情绪的稳定,和老师也建立了感情,但托班的孩子比其他班孩子年龄要小,各方面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照顾,因此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都需要老师的帮助,事务性的工作也比其他班级来得多些。这些琐碎的事都要求老师具备一种很强的责任感,也只有解决好这些难题,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安全感。为
此我们在这方面还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手把手的教给孩子穿衣服的方法,手把手的带孩子入厕、洗手,鼓励孩子自己动手、认真进餐。在这些看似简单的环节中也要使幼儿感受到老师的爱,让他们感受到充分的关注。幼小孩子不愿意吃饭是一大问题,刚入园时孩子们一到吃饭就开始哭着找妈妈,玮玮小朋友是在9月中旬才回来,在他刚来时脾气很大,有时很不听老师的话,一到吃饭就开始故意耍脾气,不要吃饭,在地上打滚,平均每天午餐都不要吃,为了让他不挑食,自己吃饭,我仔细地观察了他,并和家人取得联系,知道他在家里吃饭,爸爸妈妈都会做他最喜欢吃的东西,因此养成了他挑食的习惯。了解情况以后,每次在吃饭前,我都会给小朋友讲一些关于吃饭的故事,来教育他们,挑食会长不高,会变成小胖墩,这样以来,玮玮每次都会吃一点点,慢慢积累,现在玮玮的胃口好多了,他也会教育别的小朋友不要挑食。在常规的培养上,老师仔细观察,坚持统一的原则和一贯要求的原则,使孩子慢慢的形成一种较自觉的行为。同时用游戏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洗手、小便等能力。当幼儿在老师的帮助下露出胳膊时我们就开心的说:“哦,萝卜拔出来喽!白白胖胖的萝卜要洗洗干净喽!先搓手心一二三,再搓手背一二三。哦,萝卜干净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秋冬季节来了,天气逐渐变的寒冷了,为了防止孩子因为着凉而感冒,及时地喂孩子吃完饭菜,每次小便后整理好衣裤,午睡时巡视盖好小被子,是每天都要完成的功课。终于真心的付出减少了幼儿的抵触,增进了师幼关系。
4、趣味幼儿活动,快快乐乐学本领
托班幼儿入园后,虽然喜欢在孩子多的地方玩
,但仍自己玩自己的,多为平行游戏或处于游离、旁观状态,与人交往中也带有明显的自我中心倾向,只能从自我的角度或经验看待事物,缺乏与人分享、合作游戏的意识和能力,在活动中缺乏积极性。但是他们对色彩鲜艳的、有声响的、会动的物品感兴趣,并在操作这些物品时表现出愉快的表情。可见“情绪对儿童的认知活动起着促进或干扰的作用。无论感知、记忆或注意、思维,都影响情绪,同时受到情绪的调节。新鲜事物激发的兴趣诱导儿童进行视觉追踪、听觉定向和触摸动作。”于是在教学活动中我们针对幼儿的这些特点开展了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活动。如喂饭游戏,不是用单纯的瓶子,而是将收集来的盒子用上动物图片,做成一个可爱的小动物,张着大嘴巴等着孩子们去喂饭吃呢;平时吃完的乐事薯片的圆桶,我们会把它连接起来,上面安上男宝宝,女宝宝的头饰,一会就变成一个开心的娃娃,再作一些好吃的东西,这样我们就可以跟小宝宝说说话,吃吃东西……一次在玩拖拉毛毛虫的活动时,云云高兴得一边拖一边唱起了歌曲《高高兴兴上
幼儿园》。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始终保持愉快的情绪参加整个活动,可见“兴趣情绪与快乐情绪相结合,能支持操作活动持续进行。当然孩子喜欢了还不够,在孩子们面前,老师要把自己也当作是一个孩子,一个怀有一颗童心的大孩子。“如果你要了解儿童的个性和兴趣,明了儿童的能力和感情,自己一定要参加到儿童的队伍里去。”只有具备一颗“童心”,指导孩子、和孩子沟通交流,才能拉近和孩子的距离,成为每一个孩子的伙伴和朋友。
同时,语言发展的迅速使他们乐意模仿成人说话和动作,而能听懂生活中的语言,初步能用简单的词、句表达自己的意思,使得他们喜欢在小朋友多的地方玩,因此我们还经常带着幼儿去其他班级玩玩,进去时教师主动说“你好”,回去了又说:“再见”;遇到有事请老师帮忙不忘说:“请”,在家里他们也像小老师一样,要求爸爸妈妈这样做。在老师的带动下,以养成教育的方法加强了对孩子的文明礼貌的教育。虽然愿意开口说话了,但有些孩子的发音不正确,听到他们说的不对我们也总是很耐心的反复纠正,使他们获得进步。
效果与评估
富有趣味性的托班幼儿课程,激发了幼儿对活动的参与兴趣,并且不停留在被新颖的教具所吸引而产生的注意上,而是引发出与物体相互作用而得到的满足,逐渐地能对活动产生专注,从而充分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快乐中建构起了相应的经验和知识。就这样快乐的蛋宝宝在爱的孵化下诞生了!
《老师妈妈》教案 篇2
一、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1.本单元通过学唱歌颂妈妈、老师的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音乐的美感、提高音乐表现力。
2.通过音乐活动,逐步培养听辨声音高低的能力。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师生之情。
4.通过欣赏歌曲和画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想象力。
(二)具体要求
1.通过唱歌和歌表演,理解歌曲的思想内涵。
2.通过有趣的音乐活动,感受、听辨音的高低。
3.通过欣赏《我爱米兰》《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感受音乐的情绪,加深对妈妈与老师的理解。
二、教学准备
(一)教具
1.钢琴、录音机(或CD)、多媒体软件及有关图片。
2.打击乐器(碰铃、大鼓、沙锤、三角铁等)。
3.各种动物玩具。
(二)文字图片资料
1.小乌鸦的图片。
2.有关乐器的挂图。
三、教材分析
(一)编写意图
本单元由唱歌《鲜花爱雨露》《小乌鸦爱妈妈》、欣赏歌曲《我爱米兰》《唱给妈妈的摇篮曲》以及音乐活动“音的高低”组成。目的是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妈妈、老师、同学、朋友,通过教学感受亲情、师生情及友情。
本单元选择的几首曲目都和妈妈、老师有关。通过唱歌和音乐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演唱热情,提高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
本单元设置的音乐活动“音的高低”,通过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观察,收集并听辨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并进行归类整理、分析,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声音的高低,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和感受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
1.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述妈妈、老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
2.在音乐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提高感受力。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延长歌曲,并注意演唱时的分句和强弱力度的控制。
本单元的难点:
1.在歌唱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情带声,注意气息的控制、力度的对比。
2.通过演唱、欣赏教学,使学生增强对妈妈、老师的尊敬、爱戴之情。
(三)教材分析
1.《鲜花爱雨露》
这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以鲜花爱雨露的比喻导出我们爱老师的主题,歌词简洁、生动,寓意深刻,歌曲旋律流畅、优美。
歌曲为大调式,2/4拍,是由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这首歌曲可作为歌表演进行创作活动。
2.《我爱米兰》
歌曲为单二部曲式结构,大调式,4/4拍。
这是一首充满朝气的校园歌曲,以米兰比喻老师的清雅与圣洁。歌曲旋律优美,歌词简练、淳朴,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真挚情感。
本单元第一课,歌曲《鲜花爱雨露》把学生比作鲜花,而本课把米兰比作老师,不同的比喻,表达的都是尊师、爱师的情感。
3.“音的高低”
通过生活中高低不同的各种声音,如撞钟与碰铃、大鼓与小鼓、老人与年轻人、动物的叫声以及其他各种乐器声音的对比,使学生感受音的高低。
“音的高低”,可以进行几种声音模仿游戏:
①请学生编讲一个故事,故事里有爷爷、妈妈、老牛、小羊、老虎、小猫等不同的角色,模仿他们的说话声和叫声。
②念童谣。念到“叮”时声音高,念到‘当”时声音低。可以分组进行。
③根据条件选听一段器乐合奏作品,让学生听辨乐曲中的高音乐器与低音乐器。
4.《小乌鸦爱妈妈》
这是一首以动物为题材的儿童歌曲。叙事性的.歌词,讲述了小乌鸦对妈妈的热爱,教育学生要尊敬、热爱自己的母亲,从小就要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思。
歌曲为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大调式,2/4拍。歌曲曲调简练,同音进行较多,具有叙事的特点。
5.《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这是一首孩子唱给妈妈的歌曲,歌词真挚、朴实,表现了儿童天真、善良的天性和热爱母亲的纯真感情。
歌曲为带扩充的单乐段结构,bE大调,2/4拍。歌曲旋律优美、安宁,节奏对比有序,可组织学生进行创作表演。
歌词为黑色的,是领唱(学生、教师担任都可),歌词为彩色的,是齐唱。
《老师妈妈》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儿歌的含义,知道老师像妈妈一样很爱小朋友。
2、能跟着老师用普通话朗诵儿歌。
3、体会妈妈和老师对小朋友的爱。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二、活动准备:
《世上只有妈妈好》歌曲;已有游戏经验“小孩真爱玩”。
三、活动过程:
(一)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引出儿歌
1、引导语:“为什么说妈妈好?平时在家里,妈妈为我们做什么?”
2、教师小结:妈妈帮助宝宝穿衣服,喂宝宝吃饭,给宝宝讲故事,陪宝宝玩游戏。
3、提问:在幼儿园里谁帮助宝宝穿衣服,喂宝宝吃饭,给宝宝讲故事,陪宝宝玩游戏呢?现在老师来念一首儿歌,儿歌的.名字叫“我的老师像妈妈。
(二)引导幼儿学习儿歌《老师像妈妈》
1、老师缓慢清晰地念出儿歌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儿歌
问:“你听到儿歌里面说了什么?”
3、引导幼儿跟读儿歌
(三)师幼共同游戏
引导语:你们喜欢老师吗?愿意亲亲(抱抱)老师吗?愿意和老师一起做游戏吗?那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名字叫“小孩真爱玩”。(强调一遍游戏规则)
4、小结:以后在幼儿园有什么困难可以请老师帮忙,老师会像妈妈一样爱我们。
(四)延伸活动:教师融入到幼儿的游戏中,与幼儿共同游戏。
《老师妈妈》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2、歌表演创作。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2、创编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我的好妈妈》(学生在幼儿园里已学过),导入本课教学。
2、启发学生谈谈对妈妈的了解或对妈妈的感情等:
①如“妈妈的职业”、“妈妈的爱好”、“妈妈最喜欢的东西”、“妈妈的'生日”等。
②谈谈对妈妈的感情,如“喜欢妈妈的微笑”、“最爱听妈妈讲故事”、“我为妈妈做家务”、“我帮妈妈捶背”等。
3、教师用将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小乌鸦爱妈妈》。
4、聆听歌曲范唱《小乌鸦爱妈妈》,可加入课件演示。
5、教师示范,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可分段、分小组进行)。
6、教师再次播放录音。
7、教师用听唱法教唱歌词。教师启发学生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演唱。根据学生情况,教师应有提示或示范可以逐步加入拍手演唱。
8、在学生能较完整地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分组讨论,为歌曲创设歌表演(一个组表演一段歌词内容)。要求动作美观、表达准确。
9、每组选出代表进行歌表演,其他同学伴唱。
10、教师要求学生背唱这首歌曲。
11、回家将这首歌曲唱给妈妈听。
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学生为歌曲积极的展开创编歌表演动作,在表演过程中都很积极投入。
成因分析:教唱时,注意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不足之处:没有投入感情演唱这首歌曲。
成因分析:没有很好的启发出学生对妈妈的感情。
3、思考改正:给学生复习歌曲《我的好妈妈》,启发学生谈谈对妈妈的了解或对妈妈的感情,如“喜欢妈妈的微笑”,“最爱妈妈讲故事”,“我为妈妈做家务”,“我帮妈妈捶背”等。同时讲述小乌鸦是怎样爱妈妈,激起学生对妈妈的感情,启发学生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演唱。
《老师妈妈》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2、歌表演创作。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2、创编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我的好妈妈》(学生在幼儿园里已学过),导入本课教学。
2、启发学生谈谈对妈妈的了解或对妈妈的感情等:
①如“妈妈的职业”、“妈妈的.爱好”、“妈妈最喜欢的东西”、“妈妈的生日”等。
②谈谈对妈妈的感情,如“喜欢妈妈的微笑”、“最爱听妈妈讲故事”、“我为妈妈做家务”、“我帮妈妈捶背”等。
3、教师用将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小乌鸦爱妈妈》。
4、聆听歌曲范唱《小乌鸦爱妈妈》,可加入课件演示。
5、教师示范,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可分段、分小组进行)。
6、教师再次播放录音。
7、教师用听唱法教唱歌词。教师启发学生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演唱。根据学生情况,教师应有提示或示范可以逐步加入拍手演唱。
8、在学生能较完整地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分组讨论,为歌曲创设歌表演(一个组表演一段歌词内容)。要求动作美观、表达准确。
9、每组选出代表进行歌表演,其他同学伴唱。
10、教师要求学生背唱这首歌曲。
11、回家将这首歌曲唱给妈妈听。
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学生为歌曲积极的展开创编歌表演动作,在表演过程中都很积极投入。
成因分析:教唱时,注意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不足之处:没有投入感情演唱这首歌曲。
成因分析:没有很好的启发出学生对妈妈的感情。
3、思考改正:给学生复习歌曲《我的好妈妈》,启发学生谈谈对妈妈的了解或对妈妈的感情,如“喜欢妈妈的微笑”,“最爱妈妈讲故事”,“我为妈妈做家务”,“我帮妈妈捶背”等。同时讲述小乌鸦是怎样爱妈妈,激起学生对妈妈的感情,启发学生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演唱。
《老师妈妈》教案 篇6
活动目的:
1.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
2.大胆尝试用动作表演歌曲。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经有发声练习的经验。
2.物质准备:音乐、播放器、大纸、笔等。
活动过程:
一、发声游戏引入。
引导语:9月10日式老师的节日,我们来玩问候游戏。
二、熟悉歌曲,理解内容。
1.引导幼儿谈论教师的工作:教师每天都做了些什么?怎样关心小朋友?你们觉得老师像家里的谁?你们爱老师吗?
2.欣赏歌曲。
播放歌曲,请幼儿欣赏。
提问:听了歌曲之后你有什么感受?歌曲里说了些什么?
教师小结,帮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再次播放歌曲,让幼儿欣赏,鼓励幼儿跟唱歌曲。
三、跟唱歌曲。
1.教师弹唱歌曲,幼儿跟唱。
2.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歌曲:可以用那些动作来表演歌曲呢?
3.教师筛选幼儿的动作,用简笔画记录在大纸上,制作成舞蹈动作图谱。
4.引导幼儿学习用肢体动作来表现歌曲内容。
5.引导幼儿集体表演歌曲。
《老师妈妈》教案 篇7
问题与背景
随着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重视,促进了托幼一体化的发展,使幼儿园教育对象的年龄提前到了2岁,而2--3岁的孩子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中绝大部分孩子从未经历过集体生活,一下子让他们离开父母、家庭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一时往往会产生不安和焦虑的情绪,如何帮助每个孩子顺利地适应托班集体生活、愉快上幼儿园就象母鸡孵蛋一样,是我们幼教老师最大的责任。
活动目标与实施
1、家园联手合作,轻轻松松打基础
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发展最主要的两大环境,家长和教师分别是这两大环境的施教者。《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托班新生年龄均为2岁多点,为了让孩子较快适应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在较短的时间就喜欢幼儿园,爱上班上的老师,并且使他们活泼愉快地进行集体活动,我们首先在开学前逐个进行了家访,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内容,及幼儿入园后可能出现的一些不适应状况,也从中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如每个孩子的喜好、个性,身体状况等并了解其小名,增进与幼儿间的感情,同时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对特殊孩子做好个案记录及时向家长反馈,并征求对我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商讨措施,争取家长的信任和支持,为孩子轻松入园打下基础。正因为如此,开学后个别孩子由于不适应出现了生病的现象,但却没有象往常那样听到家长的抱怨。
2、建立母爱亲情,欢欢喜喜上幼儿园
“何谓爱呢?所谓爱是人的一种伟大感情,是指主体同客体之间诚挚而亲密的感情联系。捷尔任斯基说过:“爱,这是一切善良、崇高、力量、温暖、快乐的创造者。”由于孩子的年龄小又是刚离开爸爸、妈妈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在感情上较难适应。都说“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而且热爱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孩子体会到老师的爱就更困难了。于是我们始终用“爱心、耐心、细心”真诚的对待每个幼儿。开学后,孩子的情绪变化很大,哭的哭,闹的闹,但我们每天早晨入园、傍晚离园时坚持以热情的态度接待家长和孩子,用发自内心的微笑和抱抱孩子的方法从家长手中接下孩子,让孩子们和家长在这行动中慢慢感受老师对孩子的爱。陈鹤琴先生说:“一个满面笑容的教师,大家都会喜欢。儿童是最有感情的,你态度和蔼,开口常笑,使儿童感到温暖,感到亲切,他就会接近你。”孩子们是天真的,在我们的抱抱、摸摸、亲亲、轻抚、蹲下来同他们轻轻地交谈、热情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后,很多的孩子逐渐将依恋家人的感情转移到对教师的依恋,一次玩笑后我成了班中所有孩子的小妈妈,于是小妈妈的称呼也就顺理成章的替代了老师,也拉近了我和孩子们的距离。
“爱是一种需要,得到爱就会感到幸福、安全。”在对待个别情绪很不稳定的孩子时我们轮流地哄、抱、玩,使他们消除情感障碍。小晶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小女孩,第一天上学由于新鲜哭得不是很厉害,但接下来每天她由悄悄地哭转为哇哇大哭,并且每天早晨都很难从家长手中抱下来,对此家长感到心疼,对孩子要不要上学的念头也有点动摇了。此时,作为一个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我,看到家长担心,我虽然很难体会,但是我是一名教师,我有责任,于是我以一个老师身份和他们进行了交谈,所幸的是家长坚持了下来。正因为因为这样感到我们的肩上压力更大了,为了感谢家长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我们对小晶付出了更多的关爱,几天下来小家伙竟然认准了自己班的老师。但由于缺乏午睡的习惯,每天中午仍会大声的哭,不仅累了自己的身体,更是影响了同伴的休息。此时我们心里很着急,而家长见这种状况没有好转也常常偷偷地跑来看看。于是我们又多了一份耐心,先是将她抱在手上摇她睡,第一次抱她睡竟然是在我的手上,而且一放下来就哭,于是就始终抱着她,一睡竟然有一个小时。恰巧此时家长来看孩子,看到老师能抱着自己的女儿睡,家长感到了放心。由于真心的付出,一个月后小晶能自己在每天的早晨要求家长送她来幼儿园上学了。这时家长安心了,小晶也开心了,而比他们更开心的是我们,虽然付出很多汗水,但看到小晶以及班中孩子在每天清晨那愉快的笑脸还是由衷的感到了高兴。
3、关爱孩子生活,开开心心学自理
“幼儿园是兼保育与教育于一体的机构。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养护、保育、照料他们的生活成了教育工作中极为重要的部分。”随着孩子们情绪的稳定,和老师也建立了感情,但托班的孩子比其他班孩子年龄要小,各方面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照顾,因此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都需要老师的帮助,事务性的工作也比其他班级来得多些。这些琐碎的事都要求老师具备一种很强的责任感,也只有解决好这些难题,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安全感。为
此我们在这方面还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手把手的教给孩子穿衣服的方法,手把手的带孩子入厕、洗手,鼓励孩子自己动手、认真进餐。在这些看似简单的环节中也要使幼儿感受到老师的爱,让他们感受到充分的关注。幼小孩子不愿意吃饭是一大问题,刚入园时孩子们一到吃饭就开始哭着找妈妈,玮玮小朋友是在9月中旬才回来,在他刚来时脾气很大,有时很不听老师的话,一到吃饭就开始故意耍脾气,不要吃饭,在地上打滚,平均每天午餐都不要吃,为了让他不挑食,自己吃饭,我仔细地观察了他,并和家人取得联系,知道他在家里吃饭,爸爸妈妈都会做他最喜欢吃的东西,因此养成了他挑食的习惯。了解情况以后,每次在吃饭前,我都会给小朋友讲一些关于吃饭的故事,来教育他们,挑食会长不高,会变成小胖墩,这样以来,玮玮每次都会吃一点点,慢慢积累,现在玮玮的胃口好多了,他也会教育别的小朋友不要挑食。在常规的培养上,老师仔细观察,坚持统一的原则和一贯要求的原则,使孩子慢慢的形成一种较自觉的行为。同时用游戏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洗手、小便等能力。当幼儿在老师的帮助下露出胳膊时我们就开心的说:“哦,萝卜拔出来喽!白白胖胖的萝卜要洗洗干净喽!先搓手心一二三,再搓手背一二三。哦,萝卜干净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秋冬季节来了,天气逐渐变的寒冷了,为了防止孩子因为着凉而感冒,及时地喂孩子吃完饭菜,每次小便后整理好衣裤,午睡时巡视盖好小被子,是每天都要完成的功课。终于真心的付出减少了幼儿的抵触,增进了师幼关系。
4、趣味幼儿活动,快快乐乐学本领
托班幼儿入园后,虽然喜欢在孩子多的地方玩,但仍自己玩自己的,多为平行游戏或处于游离、旁观状态,与人交往中也带有明显的自我中心倾向,只能从自我的角度或经验看待事物,缺乏与人分享、合作游戏的意识和能力,在活动中缺乏积极性。但是他们对色彩鲜艳的、有声响的、会动的物品感兴趣,并在操作这些物品时表现出愉快的表情。可见“情绪对儿童的认知活动起着促进或干扰的作用。无论感知、记忆或注意、思维,都影响情绪,同时受到情绪的调节。新鲜事物激发的兴趣诱导儿童进行视觉追踪、听觉定向和触摸动作。”于是在教学活动中我们针对幼儿的这些特点开展了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活动。如喂饭游戏,不是用单纯的瓶子,而是将收集来的盒子用上动物图片,做成一个可爱的小动物,张着大嘴巴等着孩子们去喂饭吃呢;平时吃完的乐事薯片的圆桶,我们会把它连接起来,上面安上男宝宝,女宝宝的头饰,一会就变成一个开心的娃娃,再作一些好吃的东西,这样我们就可以跟小宝宝说说话,吃吃东西……一次在玩拖拉毛毛虫的活动时,云云高兴得一边拖一边唱起了歌曲《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始终保持愉快的情绪参加整个活动,可见“兴趣情绪与快乐情绪相结合,能支持操作活动持续进行。当然孩子喜欢了还不够,在孩子们面前,老师要把自己也当作是一个孩子,一个怀有一颗童心的大孩子。“如果你要了解儿童的个性和兴趣,明了儿童的能力和感情,自己一定要参加到儿童的队伍里去。”只有具备一颗“童心”,指导孩子、和孩子沟通交流,才能拉近和孩子的距离,成为每一个孩子的伙伴和朋友。
同时,语言发展的迅速使他们乐意模仿成人说话和动作,而能听懂生活中的语言,初步能用简单的词、句表达自己的意思,使得他们喜欢在小朋友多的地方玩,因此我们还经常带着幼儿去其他班级玩玩,进去时教师主动说“你好”,回去了又说:“再见”;遇到有事请老师帮忙不忘说:“请”,在家里他们也像小老师一样,要求爸爸妈妈这样做。在老师的带动下,以养成教育的方法加强了对孩子的文明礼貌的教育。虽然愿意开口说话了,但有些孩子的发音不正确,听到他们说的不对我们也总是很耐心的反复纠正,使他们获得进步。
效果与评估
富有趣味性的托班幼儿课程,激发了幼儿对活动的参与兴趣,并且不停留在被新颖的教具所吸引而产生的注意上,而是引发出与物体相互作用而得到的满足,逐渐地能对活动产生专注,从而充分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快乐中建构起了相应的经验和知识。就这样快乐的蛋宝宝在爱的孵化下诞生了!
《老师妈妈》教案(通用14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老师妈妈》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