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科学鱼的教案

2025/10/19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科学鱼的教案(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科学鱼的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给物体增加或减轻分量的方法来改变物体在水中的原有状态。

2、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并进行交流验证。

3、乐于参加沉浮的科学实验,对科学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资源:记录单,酸奶吸管1根,塑料碗1个,弹珠1个,自封袋1个。

2、老师资源:小鱼在水里忽上忽下游的视频片段,油泥、燕尾夹一个若干,小鱼的内部构造图片1张。

3、乐于参加沉浮的科学实验,对科学现象实验。

活动过程:

1、观看视频,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大家看,小鱼在做什么?

(2)教师:小鱼在水里忽上忽下的游来游去,真有趣。

2、了解鱼儿在水中沉浮的秘密。

(1)教师:小鱼为什么可以在水中自由地浮起来,沉下去呢?

(2)观察图片,了解鱼的内部结构。

教师:鱼的身体里面有个泡泡,叫做“鳔“,鱼通过收缩和放松肌肉,使鱼鳔变小或变大,吸入的空气量也随之变化,又由于空气比水轻,所以当鳔变大时,可以帮助鱼儿在水里浮里来,沉不下去。

3、第一次实验。

(1)教师:你们看看材料包里有什么?任选一种材料放在水中,先观察它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再把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2)幼儿操作。

4、第二次实验。

(1)教师:今天我们要根据小鱼沉浮的原理利用一些材料来做沉浮实验。

(2)教师:想一想,再试一试,用哪些材料可以将原先能浮起来的东西沉下去,使原先会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把想到的办法和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交流讨论,验证实验结果。

(1)教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进行实验的?实验结果是什么?

(2)教师:弹珠放入水中是下沉的,可以把它放入塑料碗里再放入水中,这样弹珠就可以浮在水面上了,自封袋放入水中是上浮的,可以在自封袋中装点油泥,再放入水中,这样它就下沉了;油泥放入水中是下沉的,可以先把它放到塑料碗里,再放入水中,这样油泥就可以浮在水面上了;吸管放入水中是上浮的,可以在吸管上夹个大的燕尾夹,再放入水中,这样吸管就下沉了。

6、拓展经验,引导进一步探索。

教师: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利用了沉浮原理?

科学鱼的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海洋中有各种各样的形态、大小、颜色不同的鱼,种类繁多。

2、了解鱼类的基本特征,初步知道鱼类的身体结构是水中生活相适应的。

3、喜欢鱼,能大胆的在班级中介绍自己所知道的有关鱼的知识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今天教室里来了一些小动物,你们猜一猜他们是谁呢?坐也是行,立也是行,行也是行,卧也是行。

二、海洋里有着各种各样的鱼,你认识哪一种?他有什么特征吗?介绍给小朋友听一听。

幼儿拿着图片介绍自己所了解的鱼的名称和特征。(教师适当的加以补充和小结)

三、教师和幼儿共同探究海底里其他神奇的鱼

、射水鱼:能从口中射出水滴,射猎水面上的昆虫为食物,身体有黑色斑点或有黑色条纹,射水鱼十分爱动、调皮,色彩鲜艳。

提问:你发现射水鱼有什么特有的本领?

2、蝴蝶鱼:是大海里的小型鱼,体型均小,游动姿态像蝴蝶飞舞一样,色彩特别鲜艳,所以起这样的名字。提问:你喜欢蝴蝶鱼什么地方?

3、比目鱼:栖息在浅海的沙质海底,捕食小鱼虾。由于它们的身体扁平。双眼同在身体朝上的一侧,这一侧的颜色与周围环境配合得很好;

它们身体的朝下一侧为白色。提问:比目鱼有什么特点?

电鳐:背腹扁平,头和胸部在一起,尾巴粗粗的,整个身体像一把扇子,以能发电伤人而闻名……提问:你觉得电鳐哪里最厉害?

5、教师小结:

海里的鱼真多,每一种鱼跟别的鱼长得都不一样,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扁圆有的细长,有的身上有刺,有的有美丽的花纹,还有的鱼会变色,甚至连游泳的方式也不一样!真是有趣极了。

四、结合各种鱼类,绘画丰富的海底世界,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请家长配合,在纸上用及时贴等材料制作海底世界背景图。

五、活动结束

展示每一组的作品,进行评比。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孩子在观看各种各样图片的小鱼时都惊叹“:哇!好漂亮啊!”一下子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氛围一下子就上来了。在第二环节个别幼儿上来撕自己的鱼,导致后面幼儿都照着上来幼儿的方法撕出很多同样的鱼。

科学鱼的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进行比较鱼在杯子放水前后的不同。

2.在探索中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一壶水。

一个杯子。

画好的图案

活动过程:

1.以"变魔术"引发幼儿的好奇心。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

幼:手。

师:对,老师的手会变魔术,你们想不想看?

2.用手指游戏"变变变",导入活动。

一根手指头,一根手指头;变变变变,变成毛毛虫。……过渡:老师还有一个本领,我会把改变方向,你们信不信?

出示道具,一壶水、一个透明水杯、画好的小鱼及符号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操作,引导幼儿观察。

将准备好的小鱼放在杯子后方,在向杯子导入清水,引导幼儿观察小鱼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大胆表达。

小结:改变方向是因为杯子注入水后,它就像一个凸透镜,射过的光线不改变方向外,其他光线都会改变方向。

教师请幼儿操作,并在边上巡回指导。

活动结束。

科学鱼的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尽量详细周全的描述所观察的物品,培养全面观察的能力。

2.找出图中隐藏的鱼,培养排除干扰锁定观察目标的能力。

3.体验发现的乐趣和找到答案后的成功感。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视觉游戏的图片。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启发幼儿尽量详细地描述所观察的物品,培养幼儿全面观察的能力。

(1)请你闭上眼睛回忆一下,你的同伴今天穿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

(2)现在请你睁开眼睛,仔细观察你的同伴,并详细地描述他穿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

(3)现在请你们各自找个同伴,并互相告诉对方,他今天穿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

(4)师小结并表杨刚才观察仔细,描述全面而又详细的幼儿和其他方面表现较好或有进步的幼儿。

2.操作幼儿用书,培养幼儿排除干扰因素锁定观察目标的能力。

(1)师交代题意和答题要求。

(2)幼儿操作,教师巡视,并提醒幼儿慢慢找,不要着急,要看准了再涂色。

(3)请幼儿展示操作结果,集体验证答案。

3.出示视觉游戏图片,进一步巩固幼儿排除干扰因素锁定观察目标的'能力。

(1)出示图片,引起兴趣。

(2)幼儿观察,操作。

(3)请幼儿上前指出答案,并说出自己是怎么看出来的。

(4)师小结表扬刚才表现积极主动的幼儿和观察仔细的幼儿,以及其他方面做得好的而幼儿。

活动反思:

在交流过程中幼儿的语言概括能力,组织能力欠缺,没有很好的表达出来,幼儿学习积极性没有很好的激发出来,这与我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在幼儿说不出问题的时候,没有恰当的给予引导,没有及时的给出答案,没有控制好教学尺度。 因此,在今后的活动中要注意这些。

小百科:鱼类是以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一般人们把脊椎动物分为鱼类(53%)、鸟类(18%)、爬行类(12%)、哺乳类(9%)、两栖类(8%)五大类。

科学鱼的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观察和了解鱼类共同的外部结构和不同的外形特征。

观察、比较不同鱼类的颜色和外形特征,了解鱼的多样性。

活动准备:

有关鱼的图书。

一幅大鱼的图画。

活动过程

学习领域:

形式 :小组

1. 老师在白板上一笔一笔画出一条鱼,每画一笔,请幼儿猜一猜老师要画的是什么。

2. 与幼儿一起阅读有关鱼的图书,请幼儿描述鱼的'外形特征,活动进行时,可运用关键词,例如鱼尾、鱼头、鱼鳍、鱼鳃、鱼鳞、鱼眼等。

3. 比较各种鱼类的颜色和外形,使幼儿知道鱼有很多种类。

4. 在桌上放一幅大鱼的图画,请幼儿围着桌子,当听到老师说出鱼的某部位时,立刻用手拍在图画相配的位置上。

5. 可让幼儿轮流说出指示,其他幼儿指出相应部位。

活动评价

能描述鱼的外形特征。

初步了解鱼的多样性。

备注

活动建议:

请幼儿收集各种鱼的图片和资料,和老师、小朋友交流分享。

在饲养区饲养不同种类的鱼,供幼儿观察。展开阅读全文

科学鱼的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观察鱼型的制作过程。

2、通过实验了解物体是有重心的。

二、准备活动。

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游泳的鱼。(怎样才不会倾斜呢?)

三、活动内容。

(一)导入。

观看视频资料,推测一下吊饰移动的理由:

(1)你见过小鱼吊饰吗?

(2)你见过挂起来移动的物品吗?

(3)为什么它会移动呢?

(二)展开。

1、观看过视频后,说说实验目标,准备物品和实验顺序。

(1)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叫什么?

(2)做实验的时候都需要哪些东西呢?

(3)观察一下我们周围的吊饰。

2、看一看实验顺序 。

(1)在纸上画出鱼的样子。

(2)剪下画好的鱼。

(3)把鱼和曲别针链接在一起,用线挂起来。

(4)把线挂在衣服挂上。

活动1:根据线挂的位置的不同,鱼的样子不同。

3、说说鱼的位置。

(1)在纸上画一条鱼,应该怎样画呢?

(2)在鱼上挂一根线,应该把线挂在鱼的哪部分呢?

(3)把鱼挂在衣服挂上,看看鱼是什么样子的?

4、观察挂在衣服挂上的鱼。

(1)如果想让鱼的方向朝上应该怎样挂呢?

(2)如果想要鱼的方向朝下应该怎样挂呢?

(三)结束。

实验结束后,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游泳的鱼(物体是有重心的)写出实验结果。

四、备注。

用一根线可以挂几只鱼方便观察。

五、活动评价。

1、对于是否对鱼的移动积极实验观察进行评价。

2、对线的位置不同鱼移动方向的不同的理解程度进行评价。

六、教师活动相关信息。

随着线挂在鱼模型位置的不同,鱼的重心也会不同。

科学鱼的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认识并会找出1和许多。

2、知道1和许多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数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电脑、图片若干、鸭妈妈挂饰一个、小鸭挂饰五个、小筐一个、小鱼五条。

2、在教室内用物品围成一小池塘。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教师播放许多动物的声音,以许多动物参加小猫的生日晚会的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电脑演示

1、教师让动物一个一个地出现,然后全部合在一起,帮助幼儿初步认识"1"和"许多"。

2、教师出示图片,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1"和"许多"。

3、幼儿操作图片,找出"1"和"许多"的物体。

4、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知道"1"和"许多"的关系。

即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一个一个合起来是许多。

(1)出示许多"小鸭"挂饰,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2)分发"小鸭"头饰,让幼儿理解"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

(3)以"小鸭捉鱼"的游戏形式,让幼儿进一步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

教师:一个鸭妈妈带着许多小鸭去池塘捉鱼。池塘里游来多少条小鱼?

(许多条)鸭妈妈请每只小鸭捉一条小鱼,再请小鸭把捉到的小鱼一条一条放入妈妈的筐里。

(4)以"小鸭游泳"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加深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

教师:捉完小鱼,我们现在开始学游泳了。鸭妈妈拍到哪只小鸭,那只小鸭就跳到池塘里游泳。

鸭妈妈一个一个拍小鸭,小鸭一个一个跳入池塘里。现在池塘里有多少只小鸭?(许多只)

天黑了,我们要回家了。

鸭妈妈再一个一个地拍小鸭,小鸭一个一个的上岸,岸上就有许多小鸭了。

三、结束部分

教师:我们今天捉了许多小鱼,现在一起回家煮鱼吃吧。

鸭妈妈带着小鸭,唱着歌儿回家:

"一条一条又一条,许多小鱼水里游。一只一只又一只,许多小鸭捉小鱼。捉了小鱼回家煮,回家煮!"

科学鱼的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认识并会找出1和许多。

2、知道1和许多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数的兴趣。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教具学具:电脑、图片若干、鸭妈妈挂饰一个、小鸭挂饰五个、小筐一个、小鱼五条。

环境布置:在教室内用物品围成一小池塘。

活动过程:

一、引起动机。

教师播放许多动物的声音,以许多动物参加小猫的生日晚会的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电脑演示

(一)教师让动物一个一个地出现,然后全部合在一起,帮助幼儿初步认识"1"和"许多"。

(二)教师出示图片,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1"和"许多"。

(三)幼儿操作图片,找出"1"和"许多"的物体。

(四)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知道"1"和"许多"的关系。即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一个一个合起来是许多。

1、出示许多"小鸭"挂饰,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2、分发"小鸭"头饰,让幼儿理解"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

3、以"小鸭捉鱼"的游戏形式,让幼儿进一步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

教师:一个鸭妈妈带着许多小鸭去池塘捉鱼。池塘里游来多少条小鱼?

(许多条)鸭妈妈请每只小鸭捉一条小鱼,再请小鸭把捉到的小鱼一条一条放入妈妈的筐里。

4、以"小鸭游泳"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加深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

教师:捉完小鱼,我们现在开始学游泳了。鸭妈妈拍到哪只小鸭,那只小鸭就跳到池塘里游泳。鸭妈妈一个一个拍小鸭,小鸭一个一个跳入池塘里。现在池塘里有多少只小鸭?(许多只)天黑了,我们要回家了。鸭妈妈再一个一个地拍小鸭,小鸭一个一个的上岸,岸上就有许多小鸭了。

三、结束部分

教师:我们今天捉了许多小鱼,现在一起回家煮鱼吃吧。

鸭妈妈带着小鸭,唱着歌儿回家:"一条一条又一条,许多小鱼水里游。一只一只又一只,许多小鸭捉小鱼。捉了小鱼回家煮,回家煮!"

备注:此教材选自《甘肃省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教师用书p106页。

教学反思:

整合是为了动静结合,在这节活动中学说语言、激发幼儿兴趣,不只讲表面的知识,还应讲行动的知识(即经验)。

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要经历一个过程,不是一节课就能完成和实现的,同时还要综合各领域。

在整合的同时要有一个偏重的领域,(即定位本节课的重点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