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文学网整理的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精选11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着眼于学生的进展,注意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训练,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留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大事、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进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意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力量。进一步培育学生运用学问分析解决问题的力量,培育学生的创新力量和自主学习的力量,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三、学生基本状况分析:
初二班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学问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学问的限制,社会辨别力量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老师有责任关心他们正确熟悉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端正学习态度,应常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学问结构,仔细分析其学习状况,发觉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状况动身,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近代史部分,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课本按历史时期或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以及“动脑筋”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
五、教学措施:
1.注意学科间学问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老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把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意各人文学科学问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提倡真正立足于学生进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阅历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乐观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加求体验,以创新求进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进展。
3.突出力量目标的主导
即强调学生思索力量、制造精神和自主探究力量的培育。以力量目标为主导,老师在教学中要以公平、理解、信任的态度,制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加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力量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力量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学问、力量和人格培育有机结合起来。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篇2
一、 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本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为重点,努力把本期的历史成绩提高到全市的中等水平。
二、 工作任务
1、初二⑴⑸班历史,每周两节。
2、《中国历史》第三册,共27课。
三、 教学目标
1、平均分达到60分;
2、合格率达到2/3;
3、优良率达到1/3;
4、名次力争上到中等。
四、 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普遍对历史科认识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
2、综合分述史实的能力较差,有待在这方面的提高。
五、 教材分析
1、本期历史第三册教材内容有所删改,在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大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
(1)减负,降低难度;
(2)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
(3)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本册内容叙述了从清朝到国民革命失败的'历史,共27课,每课一课时,有星号的为弹性课,由提示、正文、阅读、图表、资料、注释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部分组成,其中正文部分是必掌握的内容。
六、 教学措施
1、采用堂上奖分积分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约束课堂纪律。
2、通过堂上练习、小测、设问等方式进行知识的反馈及巩固。
3、充分利用图片,投影,小黑板等教具,突出每课的重点、难点、以增强直观感。
4、在教学过程中渗入环保教育,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部分教育学生: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令到人多地少,不利于社会发展,学习中国近代史部分。教育学生:战争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破坏了社会的发展,环境受到重大的污染、破坏,我们要珍惜,保护自然环境。
七、 具体安排
周次 内容
1 1、2课
23、4课
3 5、6课
4 7、8课
5 9、10课
6 11、12课
7 13、14课
8 15、16课
9 复习、小测
10 中考
11 17、18课
12 19、20课
13 21、22课
14 23、24课
15 25、26课
16 27课,复习
17 复习,检测
18 复习,检测
19 复习,检测
20 终考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从本学期开始,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但有些无力概念很抽象,由感性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变对同学来说理解是很不容易的。这些学生都来自农村,知识面比较窄,学习习惯较差,两级分化较突出。因此上课时,有的学生应不够灵敏从而导致学习的积极性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调整,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材分析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6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四、教学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
1、进一步了解当前教育和课程的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物理教育观念。
2、进一步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
3、进一步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
4、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
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
五、主要措施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
1、继续做好物理单元过关测评的工作,并做好查漏补缺的工作。
2、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备好每一节的'礁,不打无准备的仗。
3、积极预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结合《物理实验册》尽可能开设出要求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经历较多的科学探究过程。
4、及时布置作业,要求作业要有代表性,及时检查或批阅作业Ъ笆崩逃胙У那榭觯以便改进不足之处。
5、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问题,点拨思路,并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教法的理解程度,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6、做好期中复习和期末复习工作完成教学的结尾工作。
7、学以致用,要求学生会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蚀解释生活中又关的物理现象,突出“科学技术社会”的观点,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篇4
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配合好学校的各项工作,进一步落实贯彻好教育教学方针,制定了如下的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大多数学生课堂上缺少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不注意知识点的整合,缺乏归纳分析能力,这些都是教学的不利条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改善。
二、教材内容分析
《历史》八年级下册,内容主要包括了中国现代历史部分,历史时空跨度大、历史问题高度概括、具有历史现实感和社会实践性、渗透了较强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它承接《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设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五个学习单元,概述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历经的`两次历史巨变,反映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发展过程。
三、教学任务和目标:
1、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力求向学生传授中国现代历史基础知识,基本线索,让学生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及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了解现代中国基本国情,认识新中国的建国史、探索史、发展史、外交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2、继续传授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学会归纳整合历史知识,学会从众多历史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揭示历史规律,开启联想和想象,自主探究,从学会到会学。
3、通过中国现代爱国史实,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社会主义国情教育,领袖人物的开拓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具有创新和开拓才能,掌握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本领。
四、具体措施:
1、本学期继续以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为己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素质、思想、培养能力,按质按量完成教学教育任务,使学生掌握中国现代时期的的历史。
2、重点学习前五个单元的内容,为中考打好基础。
3、认真钻研课标、教材、教参;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每一个导学案,上好每一堂课;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4、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5、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6、积极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深入学习教学理论,搞课题研究,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7、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和学会学习和做人。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篇5
经过初一这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历史问题的解答也比较熟练,语言恰当、准确。但还是有些学生似懂非懂,成绩不是很理想,课堂上也不是很踊跃。因此,这学期将把教学重心放到这部分学生的身上,通过我们共同努力,取得更大的突破。
本学期教学总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时期的历史发展,从外国殖民者的入侵到民族自救再到抗日战争爆发直至新中国的成立,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能力目标
组织学生收集、整理历史知识,并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本学期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
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重点:理清近代中国近代是的发展脉络。
难点: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比较研究。
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在本栏内说明全学期讲授教材起讫的章节或篇目及综合实践活动的安排)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
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综合实践:重走长征路
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更好的实施课堂教学改革。
2.加强对学生归纳能力的提高。
3.关注每一位学生,发觉他们的闪光点。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篇6
一、教材地位
本套教材的编排充分体现了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和文明史观的特点。本课主要讲述的是从鸦片战争到民国时期,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深入,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社会生活领域发生变化的一些情况,这种叙述体现了整体史观和文明史观的特点。本课内容又与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变化紧密相关,所以本课还具有承上启下的总结性地位,既具有历史价值,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强;但历史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不强,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相对较弱,针对这些特点我作了如下设计: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时目标和历史教学的任务,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好历史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我确立了以下三个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3)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变礼仪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2、能力目标:
通过中国近代与古代社会生活的比较,使学生学会运用发展的观点和历史纵向比较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客观上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又要认识到这些变化是以我们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代价的,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发展观和社会进步观。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新式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出现,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化。
依据:交通和通讯工具的改变是社会进步特别是物质文明进步的标志性产物,影响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而大众传播媒体的变化主要是精神文明进步的产物,与物质文明相辅相成,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教学难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缓慢与不平衡的原因。
依据:初二学生历史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不强,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缓慢与不平衡的原因难以理解。
五、教法:多媒体演示法、启发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依据:采用多媒体演示法,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生动性;启发点拨法,可以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合作探究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学法:比较法、讨论法、归纳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其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来学习历史,培养其发现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我将本课设计为“为拍摄电影做准备工作”的活动课,对教学过程进行了以下设计:
1、导入新课(3分钟):以“电影”为话题,直接导入新课。
导语为:“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在得到学生肯定的回答后,我进一步提问:“你知道为拍出一部高质量的影片,需要哪些人的努力工作吗?”问题提出后,学生可能会想到导演、演员、编剧、灯光师、化妆师、制片人等等。这样学生的精力立即集中到了课堂上。我紧接着提出本节课的设想:“我们班准备拍摄一部反映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电影。今天,就由同学们来担当导演和剧组人员。全班分成交通、通讯、文化生活、社会习俗四组来为本片的拍摄作一些准备工作。”
依据:讲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上。
2、我的课堂我作主(10分钟):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讨论、比较然后归纳出中国近代以前和中国近代的社会生活情况。
依据: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来学习历史。
3、你讲我讲大家讲(15分钟):学生讨论归纳后再由每组派两名学生就中国近代以前和中国近代的社会生活情况进行说明,其余学生作纠正和补充,教师适时展示多媒体图片。这样,通过师生互动,将我国近代社会生活中的变化一一指出。如下:
第一组:交通工具
近代之前有:马车、木船、轿子等。近代有: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等。
在此,我请所有学生思考并回答新式交通工具与中国传统交通工具在动力方面的区别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新式交通工具主要以蒸汽机、电力为动力,而中国传统交通工具主要靠畜力、水力、风力、人力等自然力。
第二组:通讯工具
近代之前:击鼓传声、烽火台、信号旗、信鸽、灯塔等。近代有:电报、电话、邮政。
第三组:文化生活
近代之前有:画像、舞台剧、皮影戏等。近代有:照相、电影、近代报刊、书籍出版业。
在此,我以《申报》为例,请学生讲近代报刊起到的作用;在介绍近代书籍出版业时,我展示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的图片,因为这是学生必备的工具书。这样,通过《申报》和商务印书馆的介绍以了解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第四组:社会习俗
辛亥革命之前:男人留辫子、长袍马褂、跪拜礼、女子缠足等。
辛亥革命之后: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变礼仪等。
依据:本环节的设计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历史纵向比较的学习方法;多媒体展示可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通过学生的分析回答、教师的启发点拨和多媒体展示,以达到突破教学重点的目的。
4、我分析,我思考(6分钟):
为了使学生理解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局限性(变化缓慢与不平衡的原因),我通过学生对材料的分析思考、教师点拨来突破这一难点。我节选了老舍先生《茶馆》的一段文字:
——宋恩子:“民国好几年了,怎么还请安?你们不会鞠躬吗?
崔久峰:“做过国会议员,那真是造孽呀!革命有什么用呢,不过自误误人而已!”
通过简短的两句话及课本内容,学生很快就归纳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局限性——变化是有限的,很多变化只是出现在大城市中,广大农村变化没有这么大。传统的习惯势力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的。
最后,教师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缓慢与不平衡的原因: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以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代价。
依据:本环节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5、忆一忆,练一练(5分钟):学生填表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依据:掌握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篇7
一、教学目标
本学期八年级历史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八年级下学期历史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理解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以及历史对社会和个人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1. 中国古代史:重点介绍明清时期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内容,以及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 中国近代史:重点介绍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历史,包括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民主革命等内容,以及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和人物。
3. 世界古代史:介绍世界各大古代文明的发展概况,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
4. 世界近代史:介绍世界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包括工业革命、殖民扩张、民族解放运动等。
三、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 案例教学: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和背后的原因。
3.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四、教学安排
1. 每周安排2节历史课,每节课45分钟。
2. 每单元结束后进行小结和测试,了解学生对该单元内容的掌握情况。
3.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复习和巩固,确保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五、评价方式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讲、提问、讨论等,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以评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测试成绩:通过单元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本学期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计划调整
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篇8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五个单元,共二十五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二、学生双基、能力、学习方法及非智力因素分析:
八年级现有学生104人,2个教学班。2个班综合情况是130班、131班2班均有优秀生,并且他们的成绩比较高,如131班宋平、汤铭辉。130班的晏强等,但是后进层也很多,在学习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认识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
2、部分学生求知欲强,思维灵活,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
3、有些学生有偏科现象
4、缺乏分析归纳能力,学习主动性有待加强
5、综合分述史实的能力较差有待在方面提高
三、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岳阳市平均水平。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课程标准认真备课,耐心辅导
2、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突出每一节课的`重难点,以增强直观感
3、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4、通过课上小测验、提问,早自习检查背诵等多种方式进行知识的反馈和巩固
5、继续实行少讲多练当堂掌握的这种教学形式启发学生动手和动口的能力,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重点讲解
6、每讲完一单元后把本单元的内容进行归纳综合比较,让学生系统掌握
7、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字、想一想、议一仪等,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8、课上讲到、练到,课下辅导到、检查到不丢掉一个环节以提高成绩。
另外,本学期对于历史学科将开展讲历史故事、讲历史评人物讲演、抗日救亡歌曲演唱会等活动,以达到增强学习兴趣的目的。
五、教学资源的开发:
利用学校图书室、校园广播、网络及其它媒体开发教学资源。
六、教学时间安排:
(略)
七、教学总结及反思的要求:
及时写好教后记,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主要从学生角度、从发展角度、从个性角度思考问题,以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篇9
一、指导思想: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二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近代史部分,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课本按历史时期或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以及“畅想天地”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
五、教学措施:
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
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六、教学进度安排:
初二《历史》课程设置为2课时/周,全学期约36课时,现将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第1周至第10周讲授第1课鸦片战争至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
第11、 12周复习、中段考
第13周至18周讲授第11课北伐战争至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19、20周复习、期末考试、评卷。
希望各位教师能够认真阅读最新一年初中历史八年级教学计划,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篇10
一、指导思想: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二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近代史部分,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课本按历史时期或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以及“畅想天地”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
五、教学措施:
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
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六、教学进度安排:
初二《历史》课程设置为2课时/周,全学期约36课时,现将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第1周至第10周讲授第1课鸦片战争至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
第11、 12周复习、中段考
第13周至18周讲授第11课北伐战争至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19、20周复习、期末考试、评卷。
希望各位教师能够认真阅读最新一年初中历史八年级教学计划,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篇11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届八年级学生在七年硷学习过信息技术课程,因此,学生对基本的计算机操作以及一些软件的使用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学生的遗忘性,绝多数学生学后没有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但绝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练习,课后就没有巩固的机会,所以,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操作易生疏。而且机房年年雨季进水,主力的机子都开不开了,暑假开学后的'几周不能上机,课程很紧,只得先加理论学习,以便日后减少上机操作时间,再有要进一步正确引导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
我们学校的教材采用的是青岛版信息技术教材,里面分成两部分,其中第一单元7节课,第二单元8节课。
第一单元中涉及的知识点有:创建站点、设计网页首页、网页中的表格、网页的美化、如何建立超级链接、网站的发布与维护、制作表单网页。
第二单元中涉及的知识点有:FLASH动画的制作、图层与元件、运动渐变动画以及形状渐变动画的制作、引导层动画的制作、遮罩动画交互控制动画的制作、声音的处理与作品的发布。
三、教学目标
本学期将着重站设计与制作和FLASH动画制作,把握未来际遇,体验动画生活,成就美好明天。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本学期采取的教学措施
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精心设置可行任务,学生自主探究加小组合作互助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