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移动》教案

2025/10/19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移动》教案(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移动》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能灵活地运用这一规律进行乘或除以10、100、1000的计算和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点移动位置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练习。

二、分类练习

(一)小数点移动引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1、说说下面各数如果去掉小数点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0。3212。86。354

(1)审题:以第一题为例,去掉小数点变成了多少?这时小数点实际在哪里?小数点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2)人人练习。

(3)小结:一位小数去掉小数点,大小发生什么变化?两位小数呢?三位呢?

2、说说下面各题,如果小数点都移到最高位数字的左边,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73。62。834309。2

3、填写下表,再从上往下看,各数的小数点位置是怎样移动的?

2。054

0。87

0。3

扩大10倍

坟大100倍

扩大1000倍

(1)填表

(2)师:从上往下看,各数的小数点位置怎样移动和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得出: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把小数点右移一位、二位、三位。

4、填表

745。6

5

20

缩小10倍

缩小100倍

缩小1000倍

(1)填表

(2)师:从上往下看,各数的小数点位置是怎样移动的?和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5、小结:小数点移动与小数大小的关系?

(二)应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练习

1、直接写出下列各题的得数。

4。74103。61000。151000

26。91078。310018。31000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62扩大100倍是(),缩小1000倍是()。

(2)6。43扩大10倍等于643缩小()倍。

(3)把20缩小()倍是0。02。

(4)把16。5缩小()倍是0。0165。

3、看图填表。

2。46

三、课堂总结

《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的:

1、学习看线路图、手势和听口令协调的行进快跑、慢跑、下蹲跑、起踵跑,并坚持一定的时间。

2、体验共同游戏的乐趣。

3、促进幼儿手脚和全身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4、商讨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线路示意图、序号停靠牌、跑步音乐、喜洋洋图片

活动过程:

一、活动前的准备

二、练习快跑、慢跑、下蹲跑、起踵跑的动作师:小司机,站六排,好象汽车就要开,谁来开?

幼儿:我来开。

师:别着急,听我说,照我做。我们一起学本领。

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结合儿歌练习快跑、下蹲跑、起踵跑、慢跑。沿着场地的路线练习。

三、玩游戏"移动的墙",并感受共同游戏乐趣师:小司机们都学会了本领,我们准备出发了。,可小司机在路上要懂得遵守交通规则,所以,要看指挥员的指挥、听口令、并学会看路线图。

玩法:

1、快跑--汽车启动、加油门,加速开得快(移动第一次);慢跑--汽车减速开得慢(移动地第两次);下蹲跑--汽车下坡(移动第三次);起踵跑--汽车上坡(移动第四次)幼儿行进跑的过程配上相应的音乐,增强游戏的气氛;

2、移动第一次后,将隐藏在每个停靠站的喜洋洋图片,以游戏的口吻坐上每辆公共汽车,图片贴在每一队排头小朋友的身上。

队伍前后移动

四、随着《交通安全歌》的音乐节奏做放松动作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让我收获颇丰,我认识到了自己更多的不足,也学到了不少的好的教育教学经验,对自己是一种很好的提高,在以后教学观摩活动时我也不再排斥和害怕,相信通过这样的磨砺自己才能变成一把锋利的"亮剑",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移动》教案 篇3

一、设计思路:

进入中班后,我们的孩子基本动作更为灵活,他们不仅能够自如地进行跑、跳、爬等动作,还敢于尝试、探索各种动作。

《指南》中指出:幼儿应大胆的进行各种身体运动,并具有调整自己身体运动的能力。出于孩子们的动机、兴趣,我们一起探索了不同形式的走、跑、跳。孩子们出现了许多新的创意。因此,我就开展了探索“身体、移动”的.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将利用身体的四肢包括头、腰等各个部位来尝试移动,从自己身体本身得到运动的快乐是本次活动的宗旨。

二、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走、跑、条、跳、爬、滚等能力,提高机体的协调性、平衡性。

2、敢于运用自己身体各个部位来探索不同的动作,从中体验运动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孩子对走、跑、跳的不同形式有了尝试和探索。

四、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幼儿绕场进行走、跑、跳的多种练习。

走(慢走、快走、高个子走……)

跑(高抬腿跑、踢屁股跑……)

跳(双脚跳、单脚跳、转圈跳……)

2、我的身体会移动。

1) 幼儿自由探索、尝试用不同方法来移动身体。

要求:利用身体的移动,到达终点。但不能使用走、跑、跳三种动作。

2) 挑战

个别幼儿进行动作的挑战,其余幼儿当裁判,判定该幼儿挑战成功或失败。

鼓励幼儿积极挑战,利用身体的所有可利用的部位(肩膀、腰、臂、膝盖等)来尝试移动。

和幼儿一起来积极尝试有创意、有难度的动作。

3、放松运动

游戏“雪人要化了”。

《移动》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移动》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移动》教案 篇4

教学内容:P65-66的例2、 练一练”,练习十一的第4—7题(5除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规律正确口算一个数乘10、100、1000……的积。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索数字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探索由小数点位置的右移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对策:

以生活情节激趣,以自主探索为主要学习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发探索动机。

1、师:同学们请看这是四年级芳芳、小明、小红三位同学的身高记录,看完后,你发现了什么?芳芳14.5米、小红0.139米、小明1.42米

[使学生感受到小数点的重要性,不能忽视]

2、用1个9、3个0和小数点组成不同的大于1的小数,并从小到大排列。(请先写在自己本子上。谁来说一说。)

3、请仔细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通过写数,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小数点的位置不同,小数的大小会发生变化]

4、(揭示课题):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二、自主探究,体验成功的喜悦。

1、出示例2:5.04乘10、100、1000各是多少?

(1)请同学们先列式再用计算器计算上述各题。(在本子上完成)

(2)指名说说计算结果,并板书:

(3)引导观察比较:50.4与5.04相比,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504与5.04比呢?5040与5.04比呢?

(4)验证、归纳规律。

三、应用规律,加深认识。“练一练”

1. 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补充习题、第2题。

2、指导完成练习十一第6、7题。

[通过练习,学生能更熟练地移动小数点,正确口算出一个小数乘10、100、1000……的积]

四、全课。

《移动》教案 篇5

教学意图:

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好奇心是幼儿内在生命本质的展现,正是好奇心驱使着幼儿去探索求和。幼儿有关科学领域的探究和学习,往往受到好奇心和兴趣的直接驱使,可以说好奇心和兴趣是幼儿主动进行科学探究和学习的基本前提,针对幼儿这一特点设计了此次科学活动《移动》。以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贯穿活动,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大胆尝试探索使物体通过不同材料移动的不同方法。

2.愿意用语言表述探索活动的结果。

教学准备:

小碗人手两个、乒乓球人手一个、围裙、小勺、口杯、吸管、

夹子、毛线、毛巾、纸盒、筷子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以围裙老师的身份导入活动。

1.猜一猜:围裙老师的口袋里藏着什么?

2.出示夹子、小篮子、一次性口杯,分别说说它们的作用。

3.出示乒乓球,介绍“移动”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二、第一次探索活动。

1.幼儿自主探索使乒乓球移动的不同方法,教师指导帮助。

2.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移动乒乓球的,教师帮助记录。

3.教师小结幼儿探索结果。

三、第二次探索活动。

1.介绍新材料,说说它们的作用,再次强调游戏要求。

2.幼儿自主尝试使乒乓球移动的方法。

3.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移动乒乓球的,教师帮助记录。

4.教师总结幼儿探索结果。

四、结合日常生活,谈谈哪些物体可以移动?

教学反思:

教师按照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有计划地选择主题、内容,思考要提供的材料,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在我们的观念中,还没有把幼儿当作一个真正探索的小科学家来对待,科学教育不重视培养幼儿的探索技能与理解能力,没有鼓励幼儿进行直接的科学活动,因此幼儿难以获得独特的、富有挑战性的直接经验。学会给与幼儿出错的权利,寻求幼儿的真实意图和认识水平,避免误解或伤害幼儿,尊重和接纳每一个幼儿的观点和兴趣,给予每个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并挖掘每个幼儿的探究活动的独特价值,使每个幼儿在每一次探究活动中都有所发现,有成功的体验。

《移动》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 “幼儿应大胆的进行各种身体运动,并具有调整自己身体运动的能力”。根据这一精神结合大班年龄特点,我设计了大班健康活动《会移动的身体》,在活动中幼儿大胆探索身体移动的方法,从中体验运动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跳、爬、滚等能力,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平衡性。

2在绑住双脚的情况下,大胆探索身体移动的'方法,体验运动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在绑住双脚的情况下,大胆探索身体移动的方法,体验运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弹性牛皮筋16根 拱形门 平衡木 积木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带领孩子做热身运动

“小朋友!和客人老师打个招呼吧,让我们活动起来吧!”

基本部分

1.教师小结热身运动,导入活动,初步探索移动的方法。

“刚才我们的小脚又是跑、又是跳,特别能干,现在如果把小脚绑起来你们还能让身体移动吗?好了,孩子们请自己去拿松紧圈带上试一试吧!不争不抢注意安全”。

2.幼儿讲述自己的方法,教师视频展示部分幼儿探索的方法,共同分享。

“刚才你们想了什么好办法,谁来说一说?让我们一起跟着做一做吧。”

“你们的办法都很好,让我们来看看这几个小朋友用了什么好办法?”

3.补偿练习,请你们再去玩一玩刚才你没玩过的方法,探索新的玩法。

4.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去通过障碍物。

“孩子们你们想了这么多好办法,老师给你们准备了障碍物,增加了一点难度,等我们练好这个本领才能闯关获得奖牌。”

5.活动提升:幼儿通过闯关过障碍物获取奖牌,体验成功的快乐。

“你们本领练好了吗?现在我们开始闯关!”

结束部分

放松活动,自然结束。

“获奖了开心吗?摆个造型给你们拍张照片。”

《移动》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 “幼儿应大胆的进行各种身体运动,并具有调整自己身体运动的能力”。根据这一精神结合大班年龄特点,我设计了大班健康活动《会移动的身体》,在活动中幼儿大胆探索身体移动的方法,从中体验运动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跳、爬、滚等能力,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平衡性。

2在绑住双脚的情况下,大胆探索身体移动的方法,体验运动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在绑住双脚的情况下,大胆探索身体移动的方法,体验运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弹性牛皮筋16根 拱形门 平衡木 积木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带领孩子做热身运动

“小朋友!和客人老师打个招呼吧,让我们活动起来吧!”

基本部分

1.教师小结热身运动,导入活动,初步探索移动的方法。

“刚才我们的小脚又是跑、又是跳,特别能干,现在如果把小脚绑起来你们还能让身体移动吗?好了,孩子们请自己去拿松紧圈带上试一试吧!不争不抢注意安全”。

2.幼儿讲述自己的方法,教师视频展示部分幼儿探索的方法,共同分享。

“刚才你们想了什么好办法,谁来说一说?让我们一起跟着做一做吧。”

“你们的办法都很好,让我们来看看这几个小朋友用了什么好办法?”

3.补偿练习,请你们再去玩一玩刚才你没玩过的方法,探索新的玩法。

4.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去通过障碍物。

“孩子们你们想了这么多好办法,老师给你们准备了障碍物,增加了一点难度,等我们练好这个本领才能闯关获得奖牌。”

5.活动提升:幼儿通过闯关过障碍物获取奖牌,体验成功的快乐。

“你们本领练好了吗?现在我们开始闯关!”

结束部分

放松活动,自然结束。

“获奖了开心吗?摆个造型给你们拍张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