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2025/10/21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篇1

一、教学准备。

1、情境设置

2、课件制作

二、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趣

(二)“专家门诊”

(场景布置:四个诊室分别为“肥胖症”专科、 “前后矛盾症”专科、“残缺不全症”专科、“搭配不当症”专科。)

1、症状

甲:“哎哟哎哟,肚子好难过,不知得的是啥病,快找医生去看病!”

乙:“哦,实在太累了,走了这么一点路就吃不消,我这人太肥了,得减一减才行”。

丙:“我的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就是觉得全身不舒服,像身体里哪一部分不属于自己。”

丁:“我呢?病得最严重,缺手缺脚成残疾人了,不知能不能治好我的病?”

2、挂号

根据各人病情,挂号处给予不同的诊卡。

3、看病

甲拿着诊卡来到“前后矛盾症”专家前,电脑出示病句:昨天下午,下了一天的雨。

身穿红衣服的小姑娘在沙滩上拾贝壳。

丙来到“搭配不当症”专科专家面前,电脑出示病句:“小红生病了,但是她没上学”

(三)、出诊语言家族。

师:“刚才,小病人们个个满意而归,临走时,他们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小神

医们能到语言王国出诊,医治一下他们那儿的所有的病人,你们愿意当小神医去一趟吗?”(学生欢欣雀跃)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师:治好了词语宝宝的病,他们真开心,他们想邀我们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

[电脑出示题目:

茂密的山水吸引水面

威武的树木守卫合作

翻滚的龙虾注视游客

秀丽的波浪密切祖国]

2、句子家族

出了“词语家族”,现在让我们进入“句子家族”,去看望一下句子朋友吧?(电脑出现“欢迎来到句子家族”)

师:听说我们班的小神医们今天出诊,句子病人们早就排好队等候着,你们看!

[电脑出现一组句子:

1、春天,花园里开满了花,有迎春花、月季花、荷花、杜鹃花

2、喜欢唱歌。

3、像雪一样白。

4、做完作业应该详细地检查一遍。]

师:治好了句子病人的病,句子小朋友也很开心,他们兴高采烈地坐滑梯去了,

可不知怎的,一个个从滑梯上掉了下来,可能是滑梯组装得不对吧!我们小朋友帮他们去检查一下。

[电脑显示一副由句子组成的大滑梯:

1、借着楼道的`光,我将教室的门锁好,走下楼去。

2、我关上楼道内的灯,摸着黑下了五楼。

3、写完作业,灯光通明的教室里只剩下我一个人。

4、一夜要浪费多少电啊!于是,我转身上了楼。

5、我快速地收拾好书包,关了教室的灯,走出了教室。

6、走到操场,我忽然想起楼道内的灯没有关]

3、篇章段落家族

师:“篇章段落家族”也有居民病了,你们想去治治他们的病吗?(电脑出示:欢迎进入篇章段落家族)然后出示一篇病症的例文,让学生相互讨论后修改。

(四)、教师总结。

今天这堂课,老师带着我们班的小神医们为“语言家族”的居民治好了各种各样的病,真是太了不起了!大家学会了治别人的病,要是自己生了病,怎么办呢?下面老师布置一个作业,修改自己最近写的一篇日记,好吗?

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引导幼儿了解指南针的作用,并让幼儿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指南针。

2、了解磁铁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通过观察、实践操作做出简单的指南针。

3、提高幼儿思考、动手与探索力,能进一步感受到祖国的博大精深,为祖国的发明而自豪。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磁铁、橡皮、胶带、两枚缝衣针、水彩笔帽

活动重难点:

通过观察、实践操作做出简单的指南针。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故事导入《迷路的小兔子》,引出指南针。

二、教师示范操作,幼儿观察后动手实验

第一步:先拿出一块橡皮;

第二步:将其中一根针倒插入橡皮里,针尖朝上;

第三步:将另一枚针在磁铁上磨一磨,让其带有磁性,记住要反复打磨哦;

第四步:将带有磁性的针用胶带固定在笔帽上;

第五步:最后把笔帽套在橡皮的'针尖上。

三、教师总结

你们看,指南针做好了,针尖是不是指向南方,另一端指向北方呢?对,指南针的针尖指向南方,另一方指向北方。无论橡皮如何转动,笔帽上的针始终指向南和北两个方向,这就是指南针。

活动延伸:

小兔不仅做好了指南针,还充分利用做好的指南针成功的找到了奶奶家,并送去了礼物。那我们小朋友会使用指南针吗?

小知识:指南针是一种辨别方向的简单仪器,它的用途很广泛,常用于导航、旅行、航海等方面,还有我们小朋友的玩具上也有指南针哦。指南针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吧!

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树立对班集体的自豪感、荣誉感、责任感,愿意为争创优秀班集体而努力。

2、知识与技能:知道学校从哪些方面评价优秀班集体,反思集体生活,对自己班集体的状况有正确的定位。

3、行为与习惯:认识到每个人的表现都会影响到整个集体,集体的荣誉需要每个同学用实际行动来争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问题

1、同学们在这个问短的集体中度过了3年,可是近来学校内出现了这些现象,使我们的校园变得不和谐了。

2、较适合班级“纠察队”出示学校班级抓拍的不良的现象,这些行为现象好吗?会有怎样的影响?

3、作为班级、学校的小主人,每个人都可能发现在班级或校园里的一些问题和不好的现象,谁能说给大家听听?

4、请几位同学交流在校园、班级中发现的不良现象。

二、梳理归类

1、小组内交流,要求组内没人把不良现象归纳为一句话,写于长纸条上,避免重复。

2、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教师、学校、学习、活动等字样。提出要求:在组长组织下,讨论你在纸条上所列举的问题和现象,应归为哪一类。小组讨论、树立,在组长带领下,分组上台将纸条贴在相应的类别中。

3、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引导学生对产生的问题和不良现象进行正确归类。三商讨措施

1、你们的火眼金睛竟然发现这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会破坏我们美好的家园,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去除这些不良现象?

2、每小组选择一个方面,进行讨论,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并简要记录下来。

3、由组长向全班汇报解决方法和措施,其他小组提出质疑和建议,完善“我们献计献策”。

四征求意见

①看来同学们都是认真负责的小主人,为学校和班级献计献策,那么那么这些方法和措施可行吗,该向谁或学校什么部门征求意见?看看他们是否还有更好地建议和想法?

②、师生商讨征求意见和建议的对象、部门。A针对吃饭、食堂饭菜、卫生等方面的措施和建议可以向后勤处征求意见。B针对学习、走路等方面的措施和建议可以向班主任和学科老师征求意见。C针对教师和学校存在的问题方面的措施和建议可以向校长室反映并征求意见。

五、课外延伸按要求向计划对象和部门征求意见和建议。

第二课时

一、回顾征求活动

1、各小组汇报征求意见的'进展和收获。

要求说清:哪一方面出现的问题和不良现象。

2、征求意见时有什么新的建议和措施。

二、学习样例

1、“我为集体献一计”要形成书面建议方案,然后把方案提交给学校相关部门,希望引起他们的重视,解决问题。

2、收集积分代表方案,看看都写了什么?

三、形成书面建议

1、模仿收集到的提案建议样例,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就“学习”、“活动”、吃饭等其中的一方面,把自己看到的现状用通顺完整的语言在组内成员之间说一说。轮换组员代表小组上台陈述现象,教师帮助修改。

2、各组综合所提出的的解决问题措施,形成几条建议和意见,清楚地罗列。

3、按照提案样例,试着写写“我为集体献一计”。

四、延伸活动邀请校长室、德育室、后勤处等相关部门和班主任参加“我为集体献一计”汇报交流,选出“金点子”,并恳请学校采纳你们的建议。

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双休日为他们带来消极影响的原因。

2、参照小学生双休日情况调查表,制定一个对成年人的调查表。

重点难点

让学生了解双休日为他们带来消极影响的原因。

课前准备:

让学生把上一个双休日的主要安排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每到星期一,总有些同学手忙脚乱,不是没书本,就是作业没完成。许多同学还表现出一种疲态,精神不振,老师把这种现象称为:“星期一综合征”。

为什么在双休日同学们的闲暇时间多了,反而带来这些消极的影响?如何有效地利用闲暇时间,提高双休日的生活质量,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过程

1、小记录:你期盼双休日的到来吗?为什么?

2、讨论区:你在双休日的'时间和活动内容主要由谁支配?

3、小组汇报:让学生在小组内汇报自己上一个双休日的主要安排。

4、小组长汇总后向全班汇报。

5、师小结。

6、小调查:你想了解别的同学是怎样度过双休日的吗?参考下面的调查表,自己制定一个小学生双休日情况调查表,采访其他年级的10位同学。

7、小组合作:参照小学生双休日情况调查表,制定一个对成年人的调查表。采访几位成年人的双休日情况。

三、师总结:本节课,同学们了解了双休日对你们带来消极影响的原因。

四、布置作业:继续完成调查表。

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把词语补充完整练习,背记并书写。

2、培养学生理解、运用词语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汉语的丰富,体会字序的变化与词语意思的关系,进行词汇积累,丰富语言。

4、培养学生把握句子主要意思的能力。

5、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6、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7、习作练习。

教学时间: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完成一至四题。

教学过程:

一、巩固、掌握常见的`四字的词语。

1、默读中独立完成,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填。

二、学生汇报,并订正。

读一读,背一背,写一写。

三、根据词语的意思选择合适的词语进行搭配。

1、读例子,体会字序变化与词语意思的关系。(有什么变化、从中感受到什么)

自己写几组。

2、读给大家听。

3、进行缩写句子练习。

(1)学生读句子,独立完成。(2)学生反馈。(3)针对学生缩句的情况,采取对比的方法加以指导。(4)读缩写后的句子。

四、作业:

把一——四题写在练习本上。

教学反思:对于缩句的练习,学生能找到句子的主干,但是往往是缩的不到家,需要在不断的练习上,师生总结出方法,以便能更好的完成此项练习。对于调换位置后,词语的意思不改变的这类的练习学生说出的较少,需要教师补充,有些词语不好判断意思是否相同。如:喜欢——欢喜上楼——楼上。

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篇6

活动内容:

调查身边的生活垃圾的种类、统计家庭中产生的可以再利用的垃圾数量。

教材简析:

该实践活动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三位数乘、除以一位数,量与计量和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之后安排的。除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调查、统计的活动经验之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整理、分析数据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加深对所学的有关计算、统计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了解可以再利用垃圾的用途和价值,认识到变废为宝的重要性。

2、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体会统计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

3、通过调查、统计、学会关注我们的生活环境,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这是我们班的`垃圾桶。垃圾好吗?

2、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难免会制造生产出一些生活垃圾,这该怎么办呢?

3、这个周,我们就一起来开展一个“变废为宝”的活动(出示课题)

二、实践活动:

(一)组织学生搜集资料,从不同途径调查生活垃圾的种类,了解哪些可以再利用,完成统计表:

垃圾的名称

能否再利用

(二)调查家庭中产生的可以再利用的垃圾的数量,完成统计表,并进行推算:

可以再利用垃圾名称

数量

(三)交流调查结果

学生各抒己见,认识变废为宝的重要性,讨论垃圾的处理方法。

三、活动小结:

在这次活动中,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的:

让学生明白自我保护的重要性,知道在家庭中哪些情况可能对自己造成伤害,应该怎样去防范。

活动过程:

1、给学生讲述在家庭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伤害事故,提高学生警觉。

2、读文,明白自己该怎么做

3、交流:

课文中讲述了哪些情况?

① 烧水时;

② 使用高压锅时;

③ 煤气、燃气器具的使用;

④ 不要用湿手触摸电器;

⑤ 家人触电时采用的措施;

⑥ 使用电风扇、洗衣机时;

⑦ 不要在居室、和阳台上追逐打闹;

⑧ 不要将钮扣、珠子、图钉等东西含在嘴里,说笑吵闹;

⑨ 不要拿道具比划、打闹;

⑩ 不要拿飞镖、棍棒等互相打斗;

4、我们应当时时注意哪些问题?

玩小动物应注意的问题;皮肤出血时的处理;沙子进入眼里的'处理;独自在家时怎么做;发现屋内有效透时:不能按时到家是怎么做;课间活动怎么做;遇到这些情况,我们该怎么做?

5、模拟练习:

集体演示意外发生时应该怎样做:比如,皮肤出血时的处理、沙子进入眼里的处理、课间活动怎么做……

分组练习。

6、总结:

要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教材第79页实践活动。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初步学会记录原始数据和打√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能对简单数据的统计作初步的分析。

2、 使学生初步体会简单统计的过程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培养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第68页16题完成的记录,每人准备自己家的四次电费发标,老师准备一些表格数据、三种学具各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 说明生活里很多事都可以通过记下来,理一理的方法,把它们整理清楚,并能根据整理出的结果进行分析,从中得到一些想知道的情况。

2、 举出一些统计好的简单表格,如各小组人数,某户收各种粮食的千克数等统计结果给学生观察,知道一些简单表格反映的数据,结合表内的数据进行一些简单比较,说明记录、整理这些数据的`作用。

3、 指导打√方法记录

4、 出示一些学具(如□○⊿)等,说明要知道这些学具各有多少,可以用打√的方法记录。

让学生先分类列出名称(或用图表示),老师每取一个图形相应说出名称,学生在相应图形后打√记录。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结果各有多少个。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说明这节课要根据前面的天气记录,认识。

二、组织活动

1、 让学生分小组理一理,填一填

学生分组活动,先核对记录情况,再按打√方法整理每种天气各多少天。

请你把整理结果填在统计表里。

2、 让学生调查自己家的电费情况。

先认识电费电费收据的各项内容,再按日期次序排列起来。

要求学生把千瓦时数填在课本上的表里。

学生根据自己家的情况,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自己调查:

小组讨论还准备调查什么内容,组织调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