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文学网整理的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篇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回忆了鲁迅先生小时候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读书游玩的种种故事。
读了这篇散文,使我忽然觉得我们的`童年还不如鲁迅先生小时候有趣。我们在家中只能靠看电视、玩电脑来消磨时光,打发时间;而鲁迅却在园中拔何首乌,冬天在雪地中捕鸟;我们下了课除了追就是跑,根本没有其它东西好玩,而鲁迅在三味书屋时一下课就和同学到三味书屋的后园去折腊梅花,找蝉蜕,有时还捉苍蝇来喂蚂蚁。哎,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啊!为什么鲁迅的童年会如此绚丽多彩呢?而现在我们就是想拔何首乌,把墙翻个遍都没有,可现在珍贵的何首乌哪里去了?我们要去找蝉蜕,可是却连个蝉影也没有;我们要在雪地上捕鸟,那也是谈何容易,那时闰土的爸爸小半天能捕几十年鸟,而现在等一整天也不一定会有一只鸟出现。这都是为什么呢—一切都是因为污染环境、滥捕滥杀惹的祸,污染环境使植物稀少,滥捕滥杀毁坏了生态平衡,使得鸟雀及某些动植物变得非常的稀少,使我们无法享受到鲁迅时代的童趣、快乐。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还我们一个充满生气的快乐童年。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篇2
读了鲁迅先生的《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仿佛就看到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小鲁迅从纸上跃到了我面前。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这些都是百草园的真实写照。它们就像一股清凉的泉水流进每个人的心里。这些新鲜的事物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它们孩子来说就像天边的云朵一样,难以触及。读着读着,我才发现小鲁迅在百草园里是很孤独的。他不像我们有那么多的小伙伴,他只有看似只长满了野草的百草园。所以我又有几分同情小时候的鲁迅了。
我也曾憧憬过能有个机会可以做次神仙,原来何首乌的根有像人形的,我边笑边想着。那我是不是也可以成仙啊?
我最喜欢就是在雪后空地上捕鸟。须在下一两天雪后扫开一块空地,撒上秕谷,用一根小棍支起一面竹筐,系上一根小绳,远远的.牵着。啊,鸟雀终于来了。不可以急。小鲁迅屏息凝神,脑海里却憧憬着鸟雀们在口袋里叽叽喳喳又挤又叫的样子。不自觉的握着绳子的手往后拉了拉。呀,鸟雀都吓跑啦!鸟儿都惊得直冲云霄。我好像看到了躲在石头后面小鲁迅沮丧的样子。
小鲁迅的生活真是令我羡慕,但我也不会忽视伏在桌上执笔的大鲁迅。朝花夕拾。这多么形象的比喻。鲁迅先生用精湛的文笔描绘出了一个又一个精彩,深入人心的故事。鲁迅的精神令我敬佩,他的童年令我羡慕。这虽然是一篇鲁迅先生在中年写下的回忆,却是他童年的回忆。或许正是因为有过一段美好的童年,严而不厉的先生造就了未来的民族魂。
我觉着,如果静静的思索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你会觉着你是在看画,不是在看文。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篇3
蜗牛,背上有壳,心中无壳。人,背上无壳,心中有壳。
最近闲来无事,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心中颇有感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的是鲁迅儿时在百草园的趣事,从而反映了鲁迅童年的快乐,无忧无虑。
在看完这篇文章后,我不禁陷入了深思。
鲁迅那时候,非常活泼、天真,而现在的.孩子,一个个迷失在题目中,就像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在茫茫大海中迷失了方向。他只能说:Ade,我的欢乐,Ade,我的童年。
这不禁使我想起了几天前的一件事。
那时,我正去S学校参观。走进教室,我惊奇地发现,黑板上的作业多得超乎我的想像,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话:蜗牛,背上有壳,心中无壳。人,背上无壳,心中有壳。
是啊,如今的孩子,身上背负着学习的壳,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已没有了往日的快乐的童年。
人们啊,让孩子们忙趁东风放纸鸢”吧,卸去孩子们背上的壳,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篇4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的,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哪里去了!’”
再次品读鲁迅这篇充满回忆性的散文,我感受到的是鲁迅先生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眼前便浮现了一幅幅有趣的画面:
“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在鲁迅小时可以翻砖找蜈蚣、按蝥、拔何首乌与摘覆盆子,由于听了长妈妈故事而惧怕美女蛇,因太心急而捕鸟失败,在三味书屋里,虽然先生很严厉但却知识渊博,在他读书入神时,同窗们有的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而鲁迅却在一边画画。
曾几何时,我们渐渐从儿童步入少年时,开始忙忙碌碌地学习,在空闲时想想自己小时候做的傻事,让人忍俊不禁,哭笑不得:记得那是我家旁边也是一片菜园子,就与百草园差不多。春天,百花竞相开放,各种不知名的野花也在怒放,我曾一整天泡在那儿,采花,采花,还要采花。一整天下来,全身都是黄色,成了一个“黄脸女孩”。还有到别家去采的,采了却怕主人发现,就把花藏在草垛里,第二天却全都枯萎了,白忙活一场。夏天,我就与朋友们一起抓青蛙、钓龙虾,晚饭后就跑到小伙伴家疯玩到天黑。秋天,我与小伙伴们去树林里捡各种各样好看的落叶,做书签。冬天,我与他们去找冰块,让手都冻得紫红了,也不觉疼;如果河水都结冰了,就在湖下掷下一粒粒石子,掷下一串石子般四处迸溅的清脆笑声。我就如鲁迅小时一般,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愿受到太多的束缚,愿呼唤着狗在田野里漫步,看着那满眼的绿,让人心旷神怡。
现在,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再也听不见童年的那一声声清脆的笑声,再也看不见那满眼的绿了。不如多看看《朝花夕拾》,感受那童年的乐趣吧!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篇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一篇优美散文杰作。散文记述了令鲁迅难以忘怀的百草园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和三味书屋中貌似枯燥其实却意义深远的读书生活。
文章回忆的是鲁迅自己的童年生活,通篇描写的都是儿童的生活,表现的是儿童的内心世界。前半部分写了作者在百草园中的快乐时光,后半部分则写了在书塾中的上学生活。百草园之所以是“我的'乐园”,是因为它是一个极好的游戏场所。而长妈妈讲的神奇的故事,更是个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如果说百草园是个乐园,让人留恋,三味书屋则是个乐屋,让鲁迅的好奇心进入一个新的天地。总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出了鲁迅从玩耍到学习的成长过程,贯穿始终的是欢乐和自由。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这些景色,不仅让鲁迅回味,更让我心动。我想鲁迅的童年,是多么快乐,多么幸福,甚至有点怀疑鲁迅童心未泯。而鲁迅上学后,也并非不快乐而让人觉得是令一这是种趣味。“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这是鲁迅的话,让人看了,先是一笑。并不是鲁迅的无知而是对他求知的肯定和赞赏吧,再者是一思,那就是对‘怪哉’的思虑了。能让人深入其境地去感受这篇文章,我觉得是最大的成功。
扑蝴蝶、捉鸣蝉、采荷莲……这是谁没有的童年?课堂开小差、收藏爱书、问一些无厘头的问题……又是谁的童年没经历过呢?可是,又有多少童年留在心底?又有多少童年被遗忘?童年,留不住,最后只洒落在记忆的长河上。
童年固然是美好的,但是谁能够珍惜这美好的童年呢?我有翻开了这本书,陷入了深思……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