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10以内的数》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认识10以内的数》教案(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认识10以内的数》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道连加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计算。
2、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在学习探索中积极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课前准备:
学生自带小棒10根、计数器,口算卡片。
自主学习:
(一)1、自学:(出示信息窗7挂图)
1、师:一群顽皮的小猴子跳水嬉戏,可爱的小猴子吸引了小兔子们的目光,我们也看一下好吗?
2、让学生在认真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
(二)群学: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根据画面上提供给我们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图意,可能会提出下列问题:
①树上还剩下多少只小猴子?
②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三)展示: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小组长组织好小组成员的发言顺序,并做好总结。
小组内展示自己提出的问题和算式,由组长和副组长检查。最后组间展示。教师选择各组部分学生板演,组长检查,集体订正。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学
(出示信息窗7挂图)
1、师:一群顽皮的小猴子跳水嬉戏,可爱的小猴子吸引了小兔子们的目光,我们也看一下好吗?
2、让学生在认真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时间大约3分钟)
二、自主、合作学习
自学: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生:我看见图上原来有7只小猴,跳下来了5只,……(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时间为5分钟)
群学: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吧!组员由小组长带领,提出自己的问题。由小组长进行补充。
同学们的问题提的好极了!那么第一个问题谁来解决?该怎样列式?请同学们利用学具试着自己解决一下好吗?
班内展示:(教师选择一个小组,由组长带领,展示自己提出的`问题,由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每个组员展示其中的一个问题,并解答,其他同学若有不同意见,及时补充。此时用时8分钟)
今天我们学的这个算式和以前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教师在适当时机总结:把三个数加在一起的算式,叫做连加。并板书:连加。
三、实践活学:见课件
课后自主练习第一题,先看题意,说一说,再解决。
四、全体测学
自主练习第2、4题。
你能用今天学到的连加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提出生活中的问题自主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先把它放到问题口袋里,以后再来解决。
《认识10以内的数》教案 篇2
第14课时
教学内容:32--33页5--9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算式的联系
2、通过学生主动探索,发展学生思维
4、培养学生具有辨证发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对口令
2、看图写算式
△△△△
△△△
()+()=()()-()=()
□□□□□□□()○()=()
二、练习指导
1、32页5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
2、定时练习,夺红旗,33页6
3、33页8
学生独立看图列式,
4、33页8
出示图,春天到了,森林里有许多蘑菇,小白兔,小灰兔可高兴了,他们要去才蘑菇,现在一共采了几朵?你猜小白兔采了几朵,小灰兔呢?
(1)自己猜,填在书上
(2)全班交流
5、33页9
猫博士出了一道题,把小名难住了,你能帮他想想办法吗?
自己想,小组交流在全班交流
课后记:
第15课时
教学内容:34页例1、2,35页课堂活动1--4
教学目的:1、初步学会一图四式
3、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之间的联系
4、正确计算8、9的加减法
5、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难点:
1、一图四式的方法
2、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教学例一
出示图,说说这些小朋友在干吗?游泳池由个字,认识吗?(浅水区)
老师:小朋友门小,开始游泳的时候在浅水区安全一些,你们游泳最好和父母一起,不能自己到河边去,那是安全的。
(2)看动图意义,并说,根据自己说的意义写算式
板书5+3=83+5=88-5=38-3=5
(3)说计算方法
(4)一图四式的方法
2、教学例2
(1)分小组合作学习,拿9个圆分2堆,可以怎样分?
(2)根据不同的'分发,看书34页,填书
老师写9的加法减法算式
(3)学生读
二、课堂活动
1、对口令
2、35页2
3、35页3,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就是我们要求的问题,学生看图后说图的意义,在列算是
4、35页4
指导涂的方法
课后记
《认识10以内的数》教案 篇3
教学内容:18页例1--例3,课堂活动1、2。练习二4(2)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实践认识减法及减法图形
3、探索5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
4、感悟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5、培养辨证唯物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1、看懂减法图
3、探索算法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对口令
二、教学例1
1、出示例1图
你能用3句话说图的意思吗?
我们可不可仪用算式表示图的意思呢?
板书:3-1=2
2、认识减法算式的减号,认识算式
3、结合生活,说说3-1的.含义
二、教学例2
1、学生摆5跟小棒,那走2根,还剩几根?
怎样用算式表示?5-2=
2、小朋友刚才用小棒算了5-2=3,不用小棒,你会算吗?
小组交流后汇报
2+3=5所以5-2=3
5可以分成2和3
5减1,在减1,还剩3
直接数
3、小朋友刚才用摆小棒的方法写出了减法算式,我们还可以看小棒写算式
4、出示
先数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在看虚线有几根小棒,虚线表示去掉
说也表示去掉
学生看图写算式
三、教学例3
1、学生独立计算5-42-14-3
2、抽学生说算法
3、在书上写
四、课堂活动
19页1题
20页2题
五、练习
22页4题(2)
课后记:
第9课时
教学内容:19页例4,课堂活动3,练习二5--9
教学目的:1、进一步理解识别减法意义
3、会根据一幅图2个减法算式
4、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教学重难点:看图写2个减法算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2、()-(-)=()
二、出示图
1、看见图,你会说什麽
(1)白兔3只,灰兔2只,一共有几只?
(2)一共有5只兔,白兔3只,灰兔有几只?
(3)一共有5只兔,灰兔2只,白兔有几只?
2、写算式
3、3、引导学生说算式的意义
4、方法
先看一共有几只。遮住左边,看右边。遮住右边,看左边
三、课堂活动
20页3
四、练习
22页5、6
2、夺红旗比赛
3、23页8、9
课后记
《认识10以内的数》教案 篇4
设计思想:
在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多少的基础上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学生通过比较操作在具体情境中逐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感。
教学目标:
1、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学习“〉、〈、=”三种符号。
2、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3、能够比较1—5各数,能够运用三种符号。
4、初步体验到结论的不确定性。
5、培养学生做文明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件)
游泳馆里要举行游泳比赛了,红队和蓝队排好了队伍,站在旁边的小猫咪着急了,不能比赛,不能比赛,为什么不能比赛呢?
二、新授
1、两组学生进行拔河比赛:第一次,3人一组和4人一组进行拔河比赛,
学生说出理由,人数不一样。
2、谁大谁小?学生发现4大于3,3小于4,所以比赛不公平。
3、用大于号连接,教读法
5、还可以怎样表示?怎样用符号表示?(象这样较小数在前面,较大数在后面我们用小于号连接)
6、再来几人可以比赛?如何表示(小组讨论)(如果两部分同样多,就可以用等号连接)
7、书写指导〈、〉号书写,要注意笔画斜着点,重点指导起笔收笔
8、如何使比赛公平?学生说理由,3=3或者4=4。
9、书写指导=。
三、巩固练习
1、比一比填一填
注:教学生学会看懂题意(横看竖看)
2、填数
3、比较大小
4、多个数比较大小?
注意指导学生方法的运用
5、里可以填几?
6、猜猜图中共几人?说想法。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把今天学的.知识讲给家长听。
板书:例题图
4>33<44=4
教学反思:学生能够在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多少的基础上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但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对学生的语言的训练,个别学生在练习中没有理解题意,无从下手。
《认识10以内的数》教案 篇5
体现新课标的:教师通过制作课件,设计学生生活中经历过的情境,让他们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使学生在具体事物中抽象出10以内的各数,让他们联系身边具体的、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数数、用不同方法表示数,初步感受数的意义,并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本单元是数的概念的基础知识之一,是建立数感的开始。要求学生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再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能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的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写0-10各数,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物体的顺序;掌握2-10各数的分与合。
2、使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的顺序,会比较他们的'大小,知道基数与序数所表示的意思。
3、使学生理解“〉、〈、=”的含义,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数。
4、通过认数和数数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10以内各数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会读、会写10以内各数。掌握数的顺序。
教学难点:写3、5、8、0以及较大数的分与合
第一课时(重点课时)
设计:教师通过制作课件,设计学生生活中经历过的情境,让他们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使学生在具体事物中抽象出5以内的各数,让他们联系身边具体的、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数数、用不同方法表示数,初步感受数的意义,并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实物图-手指图-点子图-数”的过程感受有抽象到具体的学习过程,体会数的不同表达形式及数与形的一一对应关系。使学生熟练的数出数量是1-5的物体个数,会读写1、2、3、4、5,掌握顺序和大小。
教学重点:掌握1、2、3、4、5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难点:认真书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一个晴朗的早晨,老师和同学们来到儿童乐园,这里有许多的玩具和小朋友,跟你的同桌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有几个?
二.新授
1、出示例题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用手指告诉老师物体的数量是几.
2、用圆点表示1、2、3、4、5(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
(1)一个太阳、伸出1个小手指、画一个点子用1表示。(板书:一个点和1)
(2)2只小鸟、伸出2个小手指、在一个点子上再添1个点。(板书:两个点和2)
(3)3个小朋友玩秋千、伸出3个小手指、两个点上再添一个点子用3表示。(板书:3个点和3)
(4)4个小朋友玩压板、伸出1个小手指、三个点上再添一个点子用表示。(板书:4个点和4)
(5)5个小朋友玩转椅、伸出5个小手指、4个点上再添一个点子用5表示。(板书:5个点和5)
3、数序:给这5个数排排队。(从小到大)谁最小?谁最大?从大到小怎么排?
4、进一步建立数感。老师指几学生摆出同样多的圆片。
(1)3
(2)你还能用其他的方式表示吗?4152
5.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请你在桌子上摆出1个圆片。再摆一个是几?2是怎么来的?再摆1个得到几?3跟2有什么联系?……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2).整体感知。
中间数。相邻数。抢答游戏。
(3)教师提问,全体抢答。
3的前面是几?4的后面是几?谁在2的后面?谁在5的前面?1在谁的前面?4在谁的后面?3的相邻数是几和几?1和3的中间数是几?
(4)学生提问,全体抢答。
(5)同桌互相提问、回答。
(6)介绍单数和双数。
将2和4两个数向上推出。
为什么老师把2和4推出来了呢?
教师演示:2根铅笔——1对4根铅笔——2对
像2和4这样成对的数,我们叫它双数,你还知道哪些双数?
教师演示:3根铅笔——1对还余1个
像3这样,分完后还剩下单个的1,这样的数我们叫它单数。你还知道哪些单数?
6.比较大小
7.指导书写
(1).观察占格位置(要使学生一看就知道从哪里起笔,怎么拐弯,在何处收笔。同时教材了让学生模仿写数字的练习格,使学生在学写数字之初,把握每个数字笔顺的方向和在方格中的布局,一方面为独立写好这些数字打基础,另一方面进行美育教育,让学生知道一个数字如何布局,如何书写才美观、漂亮。)
(2)教师先示范每个数字的写法。把从哪里起笔,在哪里拐弯,在哪里停笔演示清楚。并说明每个数字在写字格中的布局。
(3)接着让学生按每个字的笔顺进行书空练习,或在桌子上比划。
(4)最后让学生在书上的练习格里描和写。
三.巩固练习9页
1、数一数(课件)图中有哪些数学问题?
2、连线
3、看图,先画圆点,再写数
4、圈一圈
四.:说说书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帮助?
五.作业:用1、2、3、4、5分别说两句话
板书:田格写1、2、3、4、5
课后反思: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在具体事物中抽象出5以内的各数,学生对事物数量,数序以及大小掌握的比较好.再让他们数数身边具体的、有趣的事物,初步感受数的意义。但在书写过程中学生的书写不太美观。
《认识10以内的数》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单数和双数的意义,能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复习巩固对1—10序数的认识。
3、培养小朋友的判断、分析能力。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1、教具:1—10面小红旗、数字卡片各一套,1—10的圆点卡片一套(圆点均匀两两排列)。
2、学具:1—10的数字卡片各一套,小事子各10颗。
活动过程:
一、复习10以内的数。
1、教师出示小红旗任意几面,小朋友很快说出其数量。
2、教师出示任意数字卡片,小朋友能击出相应次数的掌声。
3、教师出示任意一圆点卡片,教师能踏出相应次数的脚步声。
二、学习区分单、双数。
1、用磁性小棋子在黑板上贴出六行棋子,分别贴出1个、2个、3个、4个、5个、6个,启发小朋友说出各行棋子的数量,并请一名小朋友在各行的下面写出相应的数字。
2、(1)师问:"小朋友们,想一想,怎样把各行的棋子两两排队?谁能上来演示一下?"(2)引导小朋友观察并说出:"哪些数两两排队后剩下一个?哪些数两两排队后没有剩余?"小结:两两排队后,有一个单独的,表示这些棋子数量的数叫单数。两两排队后,没有剩下的,表示这些数量的数叫双数。
3、全体小朋友操作小石子。
教师分别报出7、8、9、10这几个数,小朋友按每次所报的数取出相应数量的小石子,然后进行两两排队。引导小朋友说出7、8、9、10是单数还是双数。
4、出示1—10的圆点卡片,按顺序排列。
引导小朋友观察、分析、讨论说说10以内数中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
三、练习区分单、双数。
1、小朋友操作1—10的'数字卡,按单数、双数分成两组,比比看谁分得快。
2、教师指出(或说出)任一数,小朋友口头回答是单数还是双数。
3、教师报单、双数,小朋友举出任一单(双)数的数字卡。
4、玩"抱单躲双"的游戏。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小朋友判断该数为单数或双数。是单数则双手遮住脸部,头自然下垂作躲避状;是双数则双手在胸前抱住。
四、指导小朋友做教材第一页练习。
1、先数一数每幅图中的物体由多少个,然后在空格里画出相应数量的圆点。
2、观察图形的数量,是单数的画上"ⅹ",是双数的画上"√"。
五、欣赏数字歌。
"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游。
"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
"5"像称钩称东西,"6"像豆芽咧嘴笑。
"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道。
"9"像勺子能盛饭,"10"像鸡蛋做蛋糕。
活动延伸:
玩"翻纸牌"游戏。将1——10的数字卡片和圆点卡片扣在桌子上,两个小朋友玩,开始各自分别认清单数一方或双数一方,然后轮流翻牌,翻出的数字或圆点数量为单(双)数的,牌为主方,牌多一方为胜。
教学反思: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刚开始,我用了分礼物导入,先让幼儿对10以内的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个方法还不错,幼儿都能跟上我的节奏。接下来我出示了事先准备的小圆点,让幼儿玩击鼓游戏,幼儿也基本上都能击正确。并且,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见得幼儿对看图片数圆点还是感兴趣的。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