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西西文学 > 情感 > 心情随笔 > 正文

那时的9路车

作者: 魏向阳2024/02/05心情随笔

昆明的9路公交车算是老路线了,从火车北站起始,原来的老路线沿途经过小菜园、下马村、上马村、岗头村、沙坝营、昆明烟厂、小麦溪、兰龙潭、茨坝等,除了一些工厂和学校,还有不少田园郊野。到达终点站黑龙潭公园门口,然后再步行一段路,经过干休所和电子管厂,才能到达云南农业大学。那是我在昆明就读大学期间往返城区与学校之间的唯一通道。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参加了恢复后的首届高考,考取了云南农业大学,当初学校在寻甸县境内一个叫天生桥的荒山头上,乘着国家拨乱反正的春风,学校才得以逐步迁移回那时还算远郊的昆明黑龙潭原校址。

后来,昆明公交开通了9路车,起点在火车北站,终点在黑龙潭公园门口,公园距离云南农业大学还有一小段距离需要步行。那时,9路车只开到晚上8点。有一次我母亲来学校看我,时间晚了赶不上进城的车,学校没有招待所,不得已在我们班的女生宿舍和女同学挤了一晚。

我所就读院系原来的教学楼、实验室等没有完全被附近工厂占用,因此我们班是有幸第一批搬迁回原校址的班级。虽然得以最早搬回昆明,但高兴之余也吃了些学习的苦。就住宿条件来说,因为附近工厂尚未退还宿舍楼,所以一个大班的男生就挤在一间腾出来的教室里住宿,人多了就难统一,你睡觉,我看书;你晚睡,我早起;你打鼾,他磨牙……不可避免地相互影响和干扰,休息不好。此外,还要断断续续承担搬运搬迁回来的实验器具等教学设备的任务。后来有了宿舍楼,也是八九个同学一间宿舍,很拥挤。这种状况持续了一两个学期,加之我的睡眠不好、落下了轻度神经衰弱。

尽管学习环境艰苦,但我们还是咬牙坚持着刻苦学习,练出了一定的抗干扰学习方法,没有因此荒废学业。作为恢复高考后入学的77、78级学生,以认真勤奋的学习态度和进取精神,赢得学校和老师们的一致称道。周末休息,我和同学们偶尔也乘坐9路车进城到火车北站,再转其他公交车到南屏街逛逛书店、看场电影,或者找找中学同学叙叙旧。然后吃点豆花米线或者水煎包子、胡辣汤等小吃,再屁颠屁颠挤上9路车赶回学校。

平时除了上课学习,课余时间偶尔也溜进不远处的黑龙潭公园闲逛,或者转进学校对面植物园中看看稀罕林木,赏赏奇花异草,也别有一番情趣。

学校旁边就是龙头街。据说明清时期,龙头街曾经是云南马帮运送货物到昆明后的重要集散地,也是昆明北郊民间物资贸易唯一的场所。伴着叮叮咚咚的马铃声,南来北往的马帮在这里集结,然后又匆匆散去。

遗憾的是,那时的我孤陋寡闻,直到毕业后才知道,龙头街还是抗战时期的文化重地,曾经与当年的西南联大有过不解之缘,片区内拥有26处历史建筑,其中包含建筑大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故居,闻一多、朱自清故居,哲学家冯友兰故居等名人遗迹。

直到毕业工作多年后,一次来昆明出差,我再次坐上9路公交车回到母校,来到龙头街,对这些名人故居进行参观和瞻仰,终于把遗憾弥补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