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西西文学 > 情感 > 生活随笔 > 正文

“新”年来了

作者: 黄振琼2023/06/17生活随笔

进入腊月,时间过得飞快,乡村的气象也陡然变得丰盈。随着小寒、腊八、大寒、三九、四九这些属于腊月的标配节点一波一波推进,人们的精力愈加饱满,脚步愈加匆忙,笑脸愈加灿烂,打招呼的声音愈加欢悦绵长。于是,山村的空气里慢慢有了拐枣土酒的清香,有了红苕粉条如帘的荡漾,有了熏腊肉、灌香肠、烘豆腐干子,这些只有在寒冬腊月才会有的景象,这些因了过年更显欢喜的忙碌,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新年,就要来了。

根柱妈比平时跑得欢实了许多。趁晚上气温零下,挂了一夜粉条,满满一场院的粉帘,己结上厚厚的冰凌。一千多斤呐!由于销路不错,这是今冬第三拨挂粉。今年应该是根柱妈这辈子最开心喜乐的一年吧,根柱不仅完婚成家,还回来发展产业了,在她的传统观念里,这样家才像个家嘛。35岁的石根柱,原来一直在外务工,年初走时单身一人,年底回来一人单身。钱挣多少才是个够呢?找媳妇才是大事。根柱妈都愁出病了。其实,好事要来,门板都挡不住,去年在火车上,根柱看到一个女子的行李箱把手坏了,就使出牛劲儿给帮忙搬出站,谁料想竟由此而结缘了爱情。爱情的巨大力量,使得根柱重新规划了人生,他说,有媳妇了,谁还在外头跑啊。就回到老家,栽了20多亩红苕,喂了十头猪、近百只鸡,老妈老爸乐颠颠听他调配,村里的几个闲置劳力,也有了用武之地。沉寂多年的石家院子,今年很是热闹,从入冬开始,打苕粉、挂粉条,不断有乡邻上门购买,他还要三天两头给市消费扶贫馆送货,忙啊。这几天,年猪刚杀,根柱妈就开始用家传秘方腌制腊肉、揉血干,每有人打招呼,她就说:"今年根柱不能去给丈母娘家拜年,那咱一定要把土特产多寄些,不能显得寒酸。"她又身子前斜,凑到对方耳朵上,大声说:"根柱媳妇八个月了,快了。"

徐大强今年也特别看重过年,这几天连续进城,大包小包已经置办了不少东西。那他今天背着背篓来这么早干啥?还拿了扫帚。原来,下一趟他儿子要让便车给捎些年货,他就早早来接应。他是村上的护路员,这不快过年了嘛,得把公路扫干净,给走亲访友的人留个好印象。作为护路员,他平时只要看路上有了落叶杂草,就主动打扫,很是尽职尽责。他腿脚不便,走路跛跳,平时说话非常结巴,但在说"共产党政策好、共产党太好了"这些话时,很流利。脱贫攻坚那些年,产业、住房、教育、健康、低保等帮扶政策,他家几乎都享受到了。他老婆秀儿智力低下,但他两个儿子很优秀,大儿子医学院毕业当医生,今年夏天结婚,在婚礼仪式敬茶环节,儿媳妇喊秀儿"妈",秀儿一头站起来也跟腔大声喊"妈",让人又惊又吓。谁知儿媳轻轻把婆婆秀儿扶在座位上,把茶杯喂到秀儿嘴边,说:"妈,您喝茶!"秀儿喝了茶,笑得很开心。聪慧儿媳的柔和之举,赢得阵阵掌声。偶尔有人开那天秀儿喊妈的玩笑,徐大强就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嘛,我儿子命好,找了个好女子。"徐大强虽然身有残疾,但生活乐观,热心助人,邻居谁有个啥头疼脑热的,他就给儿子打电话,问买啥药。他经常说,人这辈子嘛,就是你帮我、我帮他,日子慢慢就过成了嘛。他早已给邻居们宣告,今年娃们都回来过年呢,咋说也得好好准备一下,如果疫情消除了,我就接你们来屋里喝酒。

年末岁首,我们照例要去走访看望留守老人和监测户。没想到在村集贸点遇到了马拴子。我正走路,忽然臂膀被人猛地拽住,吓得赶紧往回扯,但被拖得更牢,只见这人用另一只手迅速在竹篮里抓东西朝袋子装,说:"这是我自家磨的,你要拿着!"啊,是马拴子?他竟然在卖魔芋!这情景不是一般地让人吃惊!怎么说呢,跟他打交道的这几年,真是没让我们消停过呀。起因是在最初享受住房政策方面,他选的是易地搬迁,拿了新房钥匙、人都住进去了,他却强烈反悔,从此对我们的态度就变糟了。记得有一次,他来村委会说事情,竟然暗中开着手机录音,说要作为证据去上访——如此缺乏诚信,真是让人伤心。尽管如此,我们不可能跟他计较,他本质不坏,不是懒人,也不是恶人,他的家境和困难是真实的。在他凌乱的屋里,我们听到过他病妻的呻吟,看到过他们清寡简陋的餐饭,屋里屋外就靠他在撑着。所以,我们对他的帮扶和关爱没有丝毫减弱:动员他栽拐枣、种魔芋;督促新建了厕所;帮他收拾门前门后的烂棚烂柴,铺平场院;他媳妇重病晚期,是卫生小分队上门诊治;还给申请大病救助、低保、年节看望;特别是在引导他树立新思想新观念、学习了解政策、加强卫生习惯养成方面,苦口婆心、连嚷带教、斗智斗勇,他是我们最放心不下的户,也是我们倾情最多的户。大家说,不奢望他能对我们和风细雨,真心希望他的生活慢慢好起来。

眼前的马拴子,穿着崭新的蓝夹克,发须整洁,面容光净,跟过去头发蓬乱、脸色憔悴、用狠话怼我们的那个形象,判若两人。他身旁竹笼子里,是瓷釉般青亮透明的魔芋块,己所剩不多,看来今天生意不错。这是一个多好的生活开端啊!他说:"你们知道,这就是院坝下面那块地里种的,长得好呢。做魔芋简单,我会!晚上回去做好,早上儿子骑摩托把我送来卖,快过年了,好卖很,两篮子一下就完了……"听他絮絮地说,看他欢喜地笑,又想起他刚才奋力、不容二话给捡魔芋的情形,似乎感 到一阵温润无声的风,轻轻拂过,真情互暖啊,我心里热腾腾的。

要过年了,漂泊在外的游子们,想家了。我包联片区的小杨,他可能从有了回家过年的想法那天开始,就每天给我打电话,了解最新返乡疫情管控政策。通话时,他的心情时而欢喜,就称呼我为姐;时而低落,就称呼我为领导。有一次他问:姐,我猜想,你们会不会来接我们这些在外务工的人回去过年?我特别理解他的心情,但是,我不得不告诉他:为了避免疫情风险,现在都提倡、鼓励就地过年呢。他的声调黯淡下来:领导,我知道了。有天晚上11点多,他来电话兴奋地说,明天就可以到社区开回乡证明了,最后是一连声地"谢谢姐!谢谢领导!"从他之前的情绪反应推测,这应该是欢喜至极的心境吧。

然而,还有很多想回家过年却无法如愿的人。我想起女儿前几天说"没有什么能阻止我回家过年的脚步"时的迫切和果决,她在能预订春节机票的第一时间,就抢先订了,但是,在且走且观望中,最终因疫情形势所迫,不得不退了机票。这是我们家第一次面临各居两地的新年春节,也让我第一次感同身受了不同以往的牵挂、想念和泪水。短暂的情感风暴过后,我就理性而阳光地接受了现实:能合家团圆、欢度新年当然很好,但如果没在一起,也是以另一种组合、另一种方式、另一种心境,共迎新年啊,爱不减、祝福在,是不是也很好?偶尔变换一种形式,得以在比较中去体验、鉴别,感悟不一样的生活况味,从而会更加懂得珍惜,懂得团圆的难得和可贵,这也是一种收获吧。

无论身处何方,无论是亲人团聚,还是遥遥相望,其实,我们都相守在同一片土地、相伴在同一个大家庭——祖国母亲的怀抱里。幸福荡漾,希望无限,让我们绽放最美笑脸、送上最真诚的祝福,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