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西西文学 > 情感 > 心情随笔 > 正文

穿衣变奏曲

作者: 王光前2023/07/15心情随笔

我哥与共和国同岁,高小毕业,到县里的服装店当学徒工。刚上班时,他学锁扣眼、钉扣子、缭裤边、壮棉服。1966年,哥到洛阳呢绒社学习裁剪技术。呢绒社名师多,水平高,哥在名师一招一式的口授手教下,很快就掌握了裁剪技术,成为县里小有名气的裁剪工。

手艺行凭的是真本事,哥做衣服,客人往那一站,他一打量,心里就有数。他把皮尺往人身上左一拉右一扯,嘴里念唱着衣长、袖长、胸围、肩宽的尺寸,并征求客人的意见,是紧是松,是长是短。他裁的衣服合体,客人满意。

那时,哥哥裁衣,我站在旁边仔细观察,剪刀在他手中轻松自如。哥在衣片上标暗记,如打褶、留岔什么的。缝纫者一看就明白。哥哥每剪好一件衣服,将剩下的边角布料扎成一绺,让衣主拿走。因为这些边角布料能抿袼禙,做布鞋底。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买布料凭证。想穿好衣服也不容易,一般人,有钱无票,或是有票无钱。二样都有的人也不敢穿得太出色。

我哥会剪会做、技术全面,找他的人多。最忙的时候,就是春节前。过年谁家都会扯布做新衣。亲戚朋友、四邻八舍,张开嘴,放不下。此刻,哥哥总是点灯熬油,为他人赶做,自家做新衣总是在除夕夜里。

改革开放以后,时代变化带来了服装的变化,卖成衣的服装店深受欢迎,服装社一天天地被冷落了。服装超市,遍布城乡,走进服装超市,想穿啥有啥,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衣服的做工一件比一件好,式样一件比一件新。衣料的名字多得说不上来,衣着色彩花样多得看不过来。就连我哥剪了一辈子衣服的老内行,也成了外行。我买衣服请教他,他笑着说:“服装变化太大了,许多衣料和式样见都没见过,真是说不清楚。”

哥哥见证了半个世纪穿衣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穿着也迎时赶新,款式新颖多变,色泽明快雅致。西装、牛仔服、裙子、风衣已成为家常衣服。面料从家织粗布,到土洋布、卡其布、灯芯绒、凡呢丁、化纤、毛哔叽、的确良、呢子、桑蚕丝等。哥亲自制作过不同时期的各种服装,也见证了民间服装的嬗变发展,从群众的穿衣变化,可以看到人民逐步走向小康生活的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