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声乐教学设计

2025/10/05教学教案

文学网整理的声乐教学设计(精选9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声乐教学设计 篇1

知识目标:

1、能用饱满的感情演唱《天之大》的旋律,激发学生热爱亲人的思想感情,了解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了解音乐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纽带,让学生通过音乐中的旋律去体会亲情,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情操与情感。

教学重点:

歌曲旋律的学习以及歌曲情绪的把握;教学难点: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孝敬父母的美德通过歌曲传递给学生;

媒体运用:

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发声训练:

1、连音练习12|34|54|32|1—||mima

2、跳音练习53|10|53|10||mimimimamama

3、用“呜”演唱《我和你》

二、学唱歌曲

1、导入:请同学们欣赏一段短片,看完后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播放短片),找2---3名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人从呱呱坠地,咿呀学语,蹒跚学步到学业有成,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妈妈,妈妈给了我们生命,母爱重如山,你能用一句话形容自己的妈妈吗?

学生回答:如和蔼可亲、温柔善良、严厉等教师请同学唱唱关于歌唱妈妈的歌曲

学生个别演唱《烛光里的妈妈》《母亲》《妈妈的吻》等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歌曲《天之大》,让我们共同感悟一下妈妈对我们的爱

3、教师范唱歌曲《天之大》并播放歌曲VCR并请学生回答歌曲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学生回答:歌曲是舒缓的中速

4、学习歌曲旋律

指导纠正:A注意唱准歌曲弱起部分;B注意休止符的时值;C轻声演唱;

5、学唱歌词

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强调歌曲高潮部分的朗读;分句演唱,教师及时指导;完整演唱,注意一字多音的节奏;

6、歌曲处理

教师:为了把对妈妈的爱表现的浓厚,我们怎样把歌曲唱的更好呢?

学生小组讨论:哪一句唱的强,哪一句唱的弱些?学生演唱,老师指导并及时纠正;

7、教师伴奏,学生完整演唱歌曲学生互相推荐展示,看谁唱的更有感情

8、教师和学生共同演唱歌曲《天之大》将教学推向高潮

三、全课总结

教师:希望同学们要永远感谢母亲的恩德,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积极向上来报答母亲对我们爱!

声乐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一、本课通过学习《花非花》这首歌曲,使学生了解此曲作者、歌词以及歌曲背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与呼吸在歌曲中的运用,为初学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使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音准、调式调性及语言的准确性。

三、让学生注意发声、吐字、咬字以及声区的变化,掌握歌曲的强弱变化,声音的控制能力与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

一、声音的统一,气息均匀的控制能力。

二、歌曲结尾部分的渐慢与延长渐弱要做的恰到好处

教学难点:

歌曲结尾部分的渐慢与延长渐弱要做的恰到好处。

教具:

钢琴、dvd。

授课类型:

小组课。

教学方法:听觉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演示法、模仿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美妙的歌声是无价之宝,它可以使歌唱者自己引为无限的愉快和光荣,并能感动万千听众的心声。如何才能发展一个美妙的声音?首先我们要有一种科学的发声方法来做指导:歌声是运用人体的气息慢慢振动声带,按照所要求的音高而发出的声音,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如何呼吸。

三、新授课

A、发声练习:正确的呼吸方法YU音练习1232|1—yu、要求:

1、两脚自然分开,与双肩平行,两手自然下垂;头部要自然保持平稳、正直,眼睛要正直的平视前方;脖子不要往前伸也不要歪着;胸稍向前挺起,腹部微收,但不要僵硬。面带微笑,整个身体的重心略向前倾。

2、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歌唱的支持力。歌唱的呼吸比生活的呼吸变化要多,歌唱的`呼吸要根据乐句的长短,情绪等变化呼吸,属于有目的有意识的并带有技巧性的。要求均匀的气息控制,U音要圆润,保持平稳,要吸得慢、柔、深,而后吐出要均匀,腹肌力量要发挥作用。

3、让学生反复练习,体会呼吸的运用。

B、歌曲:《花非花》[唐]白居易诗?黄自曲

1、首先让学生听此歌曲,让学生体会此歌曲的风格,启发学生理解歌词,并确定调性。歌词是以“花和雾”比作所咏之物的短暂易逝,难持长久。歌曲按诗词“三三,三三,七,七,”的句式做成两个大乐句的结构。

2、了解歌曲后,由教师示范,并让学生模仿,准确演唱旋律,注意音准,尤其是高音部分,需要较强的气息控制。

3、唱熟此歌曲后,要求学生有强弱的演唱,首先要注意弱音开头,不要唱的太重,中间部分的由强到弱,结尾部分的渐弱要控制好,每一句的吐字要掌握好,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四、巩固新课:本课所学内容

五、作业:有感情的背唱此曲

结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声乐演唱的基本知识及呼吸的运用,并使学生熟练掌握演唱《花非花》。

声乐教学设计 篇3

活动目标

1、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大雨和小雨》。

2、大胆尝试用声音、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

3、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激发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唱出大雨、小雨时的强弱力度。

难点:能够大胆用声音、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歌曲《大雨和小雨》的音乐课件、打雷、大雨和小雨声、图片。

经验准备:幼儿能用强弱不同力度表现音乐。

活动过程

一、产生兴趣

教师带领幼儿随《高人和矮人》的音乐入场,音乐停,幼儿入座。

1、“轰隆隆,雷公公发怒了,打雷了,下雨!”(教师随即播放打雷下雨录音)

2、“刚才我们听到了打雷下雨的声音,你们知道下雨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吗?”(引导幼儿用声音模仿下雨)

二、熟悉歌曲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好听的歌曲,请大家先来听一听吧。(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安静地欣赏歌曲一遍)

2、下雨的声音真好听,它的名字叫《大雨和小雨》

3、请你们再欣赏一遍,这一次你们要仔细听一听下大雨和下小雨的时候声音是怎么样的'?(教师第二遍播放音乐,幼儿回答)

4、教师清唱,提问:“听了李老师唱的歌中,你们发现了下大雨和下小雨的状态,及时肯定幼儿的动作)

5、“哇,你们真是太棒了,李老师刚才看见你们都做得特别好看,现在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边唱边表演吧!”

(1)第一遍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表演唱。

(2)第二遍教师伴奏,幼儿自由表演唱。

三、音乐游戏:大雨、小雨

刚才你们的表现非常的棒,老师要奖励你们做一个游戏,要听好游戏的规则哦:

1、教师朝幼儿大声喊“下大雨喽”,然后弹奏旋律,幼儿边唱边表现下大雨的状态,教师轻声向幼儿说“下小雨喽”,然后弹奏旋律,幼儿边唱边表现下小雨的状态。

2、幼儿游戏若干遍。

3、“哎呀哎呀,又打雷下雨了,赶紧躲雨去吧。”(教师播放打雷下雨录音,师幼退场)

声乐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初学歌曲《我听见时光的声音》,初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并能较准确、自然地演唱。

2.在欣赏、歌唱、表演等音乐活动中,初步感受、理解歌曲的特点。

3.能理解歌曲的情感并从中受到启发,畅谈理想。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较准确、自然地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感。

2.难点:能基本掌握歌曲的音准和节奏,并能较准确、自然地歌唱。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欣赏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

2.交流:歌曲的情绪、演唱形式及表达的情感等。

二.学唱歌曲《我听见时光的声音》

1.初步感受歌曲

(1)听录音范唱。

(2)交流:歌曲的情绪和演唱形式。

(3)再听录音范唱。

思考并交流:歌曲的旋律有哪些特点?

2.学唱歌曲

(1)跟随钢琴伴奏,轻声哼唱歌曲旋律。

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让学生轻声哼唱歌曲旋律,注意到弱起的乐节与乐句,气口的`安排等,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

(2)听教师范唱。

思考:根据歌曲情绪及旋律特点,歌曲可分为几部分?

(3)跟随范唱轻声唱歌词。

(4)跟随电子琴伴奏演唱歌曲。

(5)师生对唱,及时发现并纠正演唱中出现的问题。

3.歌曲处理

(1)思考并交流: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如何更好地表现歌曲?

(2)完整地演唱歌曲。

(3)小结。

三.拓展与延伸

1.师生一起为歌曲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并表演。

2.师生话心声。

3.师生一同演唱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的后半段,并创编歌词。

四.在歌曲《我听见时光的声音》的演唱中结束本课。

声乐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美辰》合奏排练教学

课时安排:

12 课时

教学方法:

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方法

教 具:键盘、电吉它、电贝司、爵士鼓、萨克斯

教学课型:

实践课型

教学目的:

通过排练此乐曲,使学生对电声乐器的音乐特点以及演奏技巧有所了解和体验。音响及各种电声设备特性的相互之协调,展示出每件乐器的特色,整体力度、强弱变化的控制。

教学重点:

通过乐曲展示电声乐器各部分的乐器音色和技巧特性,使练习者对其演奏的乐器的独特性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

要求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乐队合奏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能够正确配合演奏乐曲。

教学过程:

曲式为 A — B — C 结构。

键盘, A 、 C 段( 72 )铜管乐器音色部分,演奏时要有冲击力,对各个符点切分音符的掌握和处理。演奏 C 段电钢琴部分时,流畅性和对现代音乐演奏特点的.理解。

电吉它,重金属失真的运用,在演奏伴奏音型时对节奏音符的掌握和控制,在演奏 A 段主旋律上其效果器的调制和推弦、摇把等的运用与使用。

电贝司,充分发挥低音的伴奏音型,特别是演奏伴奏音型与打击乐节奏的统一和相互配合的问题有为重要。

爵士鼓,是这首乐曲的主要结构变化时和电声乐队起伏变化的中心,其对乐队的推动性和协调的控制、指挥。

萨克斯,其在演奏 B 段时声音要有嘶裂性,不可太柔弱。

对演奏技巧的难点和重点,要着重练习,可结合在专业小课中解决。

教材选用:

《电声乐队曲集》自编

《电声摇滚乐队基本训练法》 中国青年出版社

B 段主要由电吉它和萨克斯两种乐器演奏主旋律,此时二键盘继续正确的进行和声铺垫,注意音量的控制。

接下来就是一键盘使用电钢琴演奏钢琴 SOLO 的重点乐段,此乐段节奏变化频繁,要求学生对各种节奏型的组合练习熟练掌握,并注意乐句中的变化音,在不改变基本节奏的情况下学生可有自己的演奏方式,也就是即兴的发挥,把这段漂亮的钢琴 SOLO 演义的淋漓尽致。二键盘依旧为此旋律铺和声。

C 段是旋律与节奏的对话配合,旋律要求一键盘用合成器的 72 铜管音色演奏,加强乐曲的冲击力,二键盘也同样按照节奏的变化而变化直至乐曲结束。

教材选用:

《电声乐队曲集》自编

《中央音乐学院电子琴考级教程》 人民音乐出版社

《钢琴四五指练习曲 100 首》 中国戏剧出版社 梁旋程著

作业与思考:

通过课堂教学演奏,把难点和重点进行复习。

声乐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明确歌唱的发声原理应包括气息的运动轨迹及共鸣腔体的正确打开和运用。

二、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启发式教学。

三、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体会正确呼吸方法

2、指导学生正确的发声状态

四、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确如何找到歌唱呼吸的对抗力与咬字的重心所形成的歌唱平衡的协调,并形成循序渐进的良好歌唱习惯。

五、教学教具:

钢琴、谱架

六、教学过程:

(一)简单扼要地介绍歌唱的发声原理:

呼吸原理:腹式呼吸法,体会自然叹气时小腹的收缩力及腰部四周的`扩张力。

运用共鸣腔体全身歌唱的原理:感受和体会打哈欠时的自然状态找到共鸣腔打开的感觉,想象自己是个大胖子,身体像气球一样。

(二)实际操作训练

1、歌唱发声中的发声训练;

(1)练习速度:由慢至快。

(2)利用哼鸣感受气息,寻找头腔位置

(3)张口练习,放松肩膀,气息下沉。

(4)稳定喉头、喉部肌肉放松(打开喉锁)、准确,声音均衡连贯。训练方法:

(1)老师示范,提出要求,讲解练习的要点;

(2)学生逐条做发声练习,教师随时指导;

2、演唱布置歌曲

(1)跟伴奏演唱,逐句抠解

(2)完整演唱

(三)小结:指出课程要点,课下多注意,回去听上课录音。

(四)布置作业

声乐教学设计 篇7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明确歌唱的发声原理应包括气息的运动轨迹及共鸣腔体的正确打开和运用。

二、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启发式教学。

三、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体会正确呼吸方法

2、指导学生正确的发声状态

四、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确如何找到歌唱呼吸的对抗力与咬字的重心所形成的歌唱平衡的协调,并形成循序渐进的良好歌唱习惯。

五、教学教具:

钢琴、谱架、

六、教学过程:

(一)简单扼要地介绍歌唱的发声原理:

呼吸原理:腹式呼吸法,体会自然叹气时小腹的收缩力及腰部四周的扩张力。

运用共鸣腔体全身歌唱的原理:感受和体会打哈欠时的'自然状态找到共鸣腔打开的感觉,想象自己是个大胖子,身体像气球一样。

(二)实际操作训练

1、歌唱发声中的发声训练;

(1)练习速度:由慢至快。

(2)利用哼鸣感受气息,寻找头腔位置

(3)张口练习,放松肩膀,气息下沉。

(4)稳定喉头、喉部肌肉放松(打开喉锁)、准确,声音均衡连贯。训练方法:

(1)老师示范,提出要求,讲解练习的要点;

(2)学生逐条做发声练习,教师随时指导;

2、演唱布置歌曲

(1)跟伴奏演唱,逐句抠解

(2)完整演唱

(三)小结:指出课程要点,课下多注意,回去听上课录音。

(四)布置作业

声乐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的:

1、掌握16分音符踩镲的强弱力度控制。

2、准确把握与乐队在群体强调音型的配合。

3、体会爵士鼓在合奏中控制整体气氛及把握框架结构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本课程要求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乐队合奏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能够正确演奏乐曲,具备鉴赏不同时期作品的能力。

教学难点:

1、三连音群体合奏的准确度及力度控制。

2、跨小节连线的重音移位解决办法。

3、乐曲中爵士鼓加花节奏的精确训练。

教学过程:

A段是乐曲的序曲段落,要求演奏者踩镲的16分音符的强弱控制与乐曲的起伏相呼应,大底鼓的音色要厚重有力,击打踩镲时重音要用鼓棒的前端打击踩镲的侧面,这样就能更好的体现出节奏的律动性。进入电吉它的主奏段落,爵士鼓在四连音踩镲的`基础上加入强有力的军鼓打击,以流动感很强的十六分摇滚节奏贯穿,当进入到鼓填充部分要注意节奏的精确性及重音的处理。

B段进入到键盘的独奏段落,爵士鼓要求配合以动感极强的放克音乐节奏型,其中魔鬼音与主音的配合尤为重要,魔鬼音的演奏要求演奏者的鼓棒击打时力度要控制适中,效果显现出若隐若现的意境。

C段是辉煌的大三连音群体强音音型,鼓在这一段要注意填充部分的律动性及在吊镲上重击三连音的技巧,乐曲以强有力的群体节奏终止。

教材选用:

《电声乐队曲集》自编

《经典架子鼓》戴维克编著

作业与思考:

着重练习乐曲的重点及难点部分,体会乐曲的风格特点。

声乐教学设计 篇9

活动目标

1、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大雨和小雨》。

2、大胆尝试用声音、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

3、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激发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能唱出大雨、小雨时的强弱力度。

难点:能够大胆用声音、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歌曲《大雨和小雨》的音乐课件、打雷、大雨和小雨声、图片。

经验准备:幼儿能用强弱不同力度表现音乐。

活动过程

一、 产生兴趣

教师带领幼儿随《高人和矮人》的音乐入场,音乐停,幼儿入座。

1、“轰隆隆,雷公公发怒了,打雷了,下雨!”(教师随即播放打雷下雨录音)

2、“刚才我们听到了打雷下雨的声音,你们知道下雨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吗?”(引导幼儿用声音模仿下雨)

二、熟悉歌曲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好听的歌曲,请大家先来听一听吧。(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安静地欣赏歌曲一遍)

2、下雨的声音真好听,它的名字叫《大雨和小雨》

3、请你们再欣赏一遍,这一次你们要仔细听一听下大雨和下小雨的时候声音是怎么样的.?(教师第二遍播放音乐,幼儿回答)

4、教师清唱,提问:“听了李老师唱的歌中,你们发现了下大雨和下小雨的状态,及时肯定幼儿的动作)

5、“哇,你们真是太棒了,李老师刚才看见你们都做得特别好看,现在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边唱边表演吧!”

(1)第一遍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表演唱。

(2)第二遍教师伴奏,幼儿自由表演唱。

三、音乐游戏:大雨、小雨

刚才你们的表现非常的棒,老师要奖励你们做一个游戏,要听好游戏的规则哦:

1、教师朝幼儿大声喊“下大雨喽”,然后弹奏旋律,幼儿边唱边表现下大雨的状态,教师轻声向幼儿说“下小雨喽”,然后弹奏旋律,幼儿边唱边表现下小雨的状态。

2、幼儿游戏若干遍。

3、“哎呀哎呀,又打雷下雨了,赶紧躲雨去吧。”(教师播放打雷下雨录音,师幼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