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梅》教学设计
文学网整理的《墨梅》教学设计(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墨梅》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砚、冕、乾、坤”这样四个生字,理解“墨梅、洗砚池、淡墨痕、好颜色、清气、满乾坤”等词。
2.能借助工具书自己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3.能联系诗人的生平,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重 点
能借助工具书自己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难 点
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梅花历来是诗人们吟诵的对象。一二年级时,我们读王安石的《梅花》(齐读)五年级时我们读《雪梅》(齐背)这节课,我们读的是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王冕的《墨梅》,说到王冕,他还是我们家乡人呢?(学生补充注释处的内容)
你对这个诗题“墨梅”是怎么理解的?
王冕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工画梅。他曾在自己隐居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为“梅花屋”。而说到“墨梅”,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北宋时候,有一位叫仲仁的人,又名华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而得到启发,创作了用浓浓淡淡的墨水晕染而成的所谓墨梅。所以“墨梅”其实就是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王冕画过许多幅墨梅,画家不仅喜欢画画,还喜欢在画面空白处题上一首诗,几句话,以留下当时的心情感受。今天我们要读的这首诗就是王冕留在其中的一幅墨梅画的诗。
二、初读古诗,读准古诗。
1.齐读,读准确。
2.指读,读准确。
3.再读,读出节奏来。
4.读出平仄变化来。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三、解释古诗。
1.王冕画中的这株梅花长在哪里?
2.为何把池子称为“洗砚池”呢?(补充: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3.读着这首诗,想着画中的梅花,你看到这株梅花了吗?喜欢这株梅花吗?
4.交流,在交流中理解古诗:
“朵朵花开淡墨痕”
花开时那花儿的颜色(不浓艳),就像(用含着许多水的墨汁点染上去)一样。既没有(桃花那样娇艳),也没有(杏花那样如霞般粉红)。[可让学生填写。]
朗读表现花开色淡如墨痕的样子。
“只留清气满乾坤”
理解“乾坤”(“乾”即天,“坤”即地,“乾坤”即天地)
想象你此刻身在何处,闻到那香气了吗?(在对话中体会“满乾坤”中无处没有,无人不知的意蕴。)可这样设置对话:你现在站在小溪头,鼻翼间却有香气飘逸;你现在来到了林间,那香气依然追随。即使你回到家里,心间依然还有那梅花的香味在萦绕。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每个人都能闻到那梅花的香味。
朗读,表现梅花的香气到处都是的情景。
我想问问大家,你闻到的是怎样的梅香?(在交流中理解“清气”,联系其他植物的香,如桂花、栀子花的香,比较体会其中那种淡淡的、幽幽的、静静的特点,并能用“清”来组词,如“清幽、清淡、清雅”等来形容梅香。)
这种梅香,在王安石的诗中用另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暗香”(读王安石的《梅花》)
朗读表现梅香清雅的特点。
小结:这梅,色淡、气清。
“不要人夸好颜色”
知道句中的“颜色”指梅花的色彩。
体会梅花品格的`高贵、高洁,不在意别人的夸耀,更不需要别人的奉承。
5.朗读,读出梅花的特点,读出自己对梅花的喜爱。
6.背诵古诗。
四、深入体会诗意。
1.王冕为何如此喜欢梅花呢?为何种梅三千株,还自称为“梅花屋主”?读了这首诗,你知道原因了吗?
2.交流,知道王冕喜欢的是梅的高洁、清雅,不计名利的品格。
3.补充王冕的生平资料。(详见附件)
4.读着这些王冕的生平简介,你是否对王冕,对这墨梅有了更深的体会?
5.交流,在交流中抓住其中的“淡”与“清”,知道其中有“淡泊”“清高”之意。
6.所以同学们,王冕写《墨梅》这首诗,仅仅是为了表现梅花的淡雅高洁的品性吗?(不是的,他更是为了通过这首诗来表述自己的胸怀,他也如梅花那般品性高洁、表露了自己不逐名追利、孤芳自赏的性格。)
7.这首诗讲述的其实是自己的志趣,志向。这就是“诗言志”。
8.让我们再来朗读这首诗,读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贵品性来。
五、布置作业:
默写古诗。
写一段评价梅花或王冕的话。
《墨梅》教学设计 篇2
一、了解诗人
1.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爱梅、咏梅,还擅长画梅。(出示图片)他就是王冕。(出示资料)王冕,元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梅花屋主”。他能诗,善画,兼能刻印。画梅以胭脂作梅花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著有《墨梅图题诗》《竹斋集》等。
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他题在《墨梅图》上的一首诗,也叫“题画诗”。(出示古诗)诗的题目是——《墨梅》。
二、初读正音
1.请大家读读这首古诗,最少读三遍:一读字正腔圆,读正确;二读有板有眼,读流利;三读注意节奏和重音,读出诗味。开始!2.老师也来读一遍,请你听听你读对了吗?师读。
(出示词语)洗砚池淡墨痕满乾坤,请跟着老师读一遍。
(出示)“乾坤”就是天地、人间。
三、品读诗意
(一)品“淡墨”
1.孩子们,看,这些是盛开的梅花(课件:几幅盛开的梅花照片)这些梅花颜色鲜艳,真是太美了!而王冕一生最爱画的却是墨梅(出示《墨梅图》),这是他晚年时的巅峰之作——《墨梅图》。
2.你看,画中的这棵梅树就长在诗人家洗砚池边,(出示“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一起读。我们看到整棵梅树上的花朵怒放枝头,浅浅的、淡淡的。来,读出这墨梅的颜色淡。我们还看到梅树上花开得很茂盛,很多,一朵朵、一簇簇。来,读出花多的样子。
3.诗人笔下的梅花痕迹很浅,颜色也不够骄艳……但仔细再观察,你会发现:这株梅花,虽只用淡墨画成,但姿态优美,枝干挺秀,显得那样与众不同,读!虽没有艳丽的颜色,但穿插有致,花朵淡雅,显得那样清雅脱俗!读!
2这株墨梅素洁、淡雅,有一种特别的、不俗的美…… (二)品“清气”这淡淡的'梅花就是这样生长着。三九严寒的季节里,依然怒放枝头。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但这朴素淡雅的梅花,(出示三、四句)却不要人夸一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人们一般认为什么颜色好呢?通常是粉红、鹅黄、玫瑰红……五彩斑斓、炫丽多姿的色彩。
2.可这墨梅的颜色却很淡很淡,但它的香气却一丝丝一缕缕地飘散开来,飘满周围的世界。这个"清气"到底是怎样的梅香呢?是那种淡淡的、幽幽的、静静的,清淡的、清雅的香味。
请你试着把自己闻到的感觉读出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好一株气清的梅树呀!这梅花的香气把宋代诗人王安石也深深地吸引了,他在诗中用另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暗香"(出示王安石的《梅花》,读:
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这清幽淡雅的香气弥漫在天地间,一个"满”字就把香气无处不在、无人不知的感觉写了出来。请读出这种特有的梅香。(出示三四句) (三)品诗人1.梅花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也没有玫瑰的娇艳可爱,王冕为什么对它如此钟爱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王冕。(出示王冕资料)王冕,出身贫寒,自幼边放牛边自学画画。他不仅善画荷花,画梅花更是他的一绝,被称为"画梅圣手"。由于王冕的诗画风格特异,不同凡响,一时声名鹊起。据记载,有些大财主慕他之名求诗索画,几次想见他都遭到了拒绝。当地的县官亲自下乡见他,他听到消息后也赶紧躲了起来,又让县官吃了闭门羹。他不愿意为达官贵人服务,曾画一幅梅花悬挂在墙壁上,并题诗:“冰花个个圆如玉,羌笛吹它不下来。”元朝的达官贵人们千金向他求画,王冕拒绝了;老朋友泰不华举荐他做官,王冕谢绝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赏识他的才华决定重用他,王冕选择
3了退隐山林。他经常讥讽元朝统治者,险些入狱。后来,他被迫隐姓埋名在家乡蛰居,白天种粟锄豆、灌园养鱼,晚上读书写作、吟诗作画,过着自食其力的清贫生活。
答应求画可以得到金钱,选择做官可以得到权力。但这些对于王冕来说都是浮云,一个“淡”字道出的是王冕一生对名利的淡泊。他不正像——“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3.此时此刻,你眼中的“清气" ,还只是梅花的香气吗?不是的,它已经是(出示)一种气节、一种气度、一种骨气!王冕是元末明初时候的人,距今已有650多年了,可他的这首《墨梅》至今还被人所记得,被人来吟诵,这不就是一——“只留清气满乾坤”吗?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歌咏怀,诗言志”。王冕一生不愿巴结权贵,不愿追名逐利,与他笔下的梅花一样坚贞不屈,一样孤芳自赏。正如他所说(出示):“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看来,作者已与墨梅融为一体,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这首诗看似写梅,其实是写人啊!孩子们,现在你明白作者为什么画“墨梅”了吗?到这里,我们才真正读懂了墨梅,读懂了王冕。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字如其人,文如其人”,这里我们也可以说:“画如其人,诗如其人!”是的,墨梅没有红梅俏丽,没有白梅冷艳,但它素洁高雅,梅香充满人间,是那样低调、不张扬。王冕就像梅花一样淡泊名利,孤芳自赏,一身正气。这正是王冕一生追求的志向。请你当一回王冕,把这种情怀、这种志向咏出来!读——“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这就叫——“洁身自好”。
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冬,她傲霜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为芬芳。因此,一朵朵梅花在诗人的笔下凝成了一个个有灵魂、有骨气的人。让我们把冰清玉洁的墨梅,把淡泊名利的王冕深深刻在心中。
《墨梅》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自读自悟,能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凭借古诗诗句,感受古诗美的意境,是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1 课前请学生搜集王冕的资料
2 制作好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课前请一学生介绍一下本首诗的作者王冕
一、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冕写的`《墨梅》(电脑出示全文),先听老师把这首诗读一遍。
二、1、你们也试着读读,看看能否读通,开始。
2、好,能读通吗?那钱老师来考考大家(电脑出示词语)。
吾家洗砚淡墨痕乾坤
谁来读一下,读对了其余同学跟读两遍。
3、齐读古诗。
三、看来通过第一遍读大家已经把这首古诗读通了,收获挺大的。
下面,钱老师再让大家大声地、自由地读读这首诗,看看自己能读懂哪些,当然有问题也可提出来,好不好?开始
四、大家读得很认真,有收获吗?也有问题吧?这样,钱老师给大家一个机会,把你的收获(当然也包括问题)在小组里交流交流、讨论讨论,你们说好不好?畅所欲言吧!
五、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有几个小组特别的投入,钱老师要表扬他们。下面,我们就来汇报一下讨论的结果。
还有没有什么疑问?钱老师有一些问题,不知大家愿不愿意回答?
六、1、请同学们仔细看图(电脑出示《墨梅》图),这画的梅花有什么特点?
2、看着这朴实的梅花,想想梅花有哪些品性。
3、王冕擅长绘画,他为什么尤其喜欢画梅花呢?
4、王冕自学成才,鄙视权贵,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5、对啊,这素洁的梅花不正是诗人鄙视俗流,贞洁自守高尚情操的写照吗?
七、同学们,再让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诗,从中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八、说说本首诗与《石灰吟》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
九、欣赏课外的两首托物言志的古诗,学生进行自读自悟(电脑出示两首古诗)。
梅花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墨梅》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她傲冰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因此古人常把她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本课的墨梅,指只用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本诗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称为“画梅圣手”。这是一首作者自己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墨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一二两句构思精巧,将画中墨梅与池边梅树化而为一,仿佛画中之梅的淡淡墨晕,为池头梅树吸收水中墨色所致。三四句则宕开一笔,赞赏墨梅虽无耀人眼目的色彩,却极富清新高雅之气,以此表达不愿媚俗的独立人格理想。
这幅《墨梅图》构图新奇、别致,一枝梅花横贯画面,花朵淡墨轻染,照应诗中的“淡墨痕”,花“好色”,但“梅花”香气淡淡溢出,使人不能不叹为观止。而且,画中题诗书法饱满苍劲,与诗意画意相融合,更添一奇。
学情分析
我校地处陕西省西安市南郊文化区,学校办学条件优越,校园网络畅通。学生主要来源于城市及城市化的农村,由于受环境影响,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学习主动性较强,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善于合作,乐于探究,勇于发现,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成长较快。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能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古诗诗句,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墨梅》及王冕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附:多媒体课件简介
课件背景选择江浙一带水乡美景,这可以带领学生进入诗人当年创作情境,当介绍诗作背景时“诗人王冕”及“墨梅”伴随舒缓的筝乐缓缓映入眼帘,学习诗作时诗作出现于画面;初步感知检查反馈时重点字闪烁并出现读音;学习诗句时为避免干扰学生,画面只保留江南水乡的背景及所学的诗句,诗句依次出现,学习探讨重点词时重点词语变为红色,当单击重点词时旁边出现其解释;挖掘深意,体会情感时画面再次出现“诗人王冕”及“墨梅”;赏画-配乐有感情朗读时“墨梅”及舒缓的筝乐再度响起。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据题质疑
1、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王安石的诗叫《梅花》,你们还能背下来吗?(指名背再齐背)
梅 花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2、介绍背景。(出示课件)
你们知道这首《墨梅图题诗》是谁写的吗?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国元代著名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今浙江绍兴)。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工画梅。他曾在自己隐居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为“梅花屋”。)
3、揭示题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墨梅图题诗》。(师板书课题)
4、据题质疑:
(1)理解“墨梅”,这里的“墨梅”是什么意思?
(说到“墨梅”,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北宋时候,有一位叫仲仁的人,又名华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而得到启发,创作了用浓浓淡淡的墨水晕染而成的所谓墨梅。所以“墨梅”其实就是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2)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副板书,并梳理归纳)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师: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读懂了什么?
1、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2、检查反馈:(课件)
(1)①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②齐读生字新词。
(2)①指名读诗②范读(出示课件),生画节奏③分组读诗④齐读古诗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
(1)指名读。
(2)点击重点词语:洗砚池、淡墨痕
(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
(4)师归纳,生质疑:
师: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出示课件)
生:(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板书。
师: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
生:淡墨痕
师:应该怎样读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
(5)总结学法: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生试讲,师概括:抓住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诗意。)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来自学第三四行诗句。
2、学习第二句:(课件出示三四句)
(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2)学生运用自学,再集体交流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两行诗的?
生:(试说:我是抓住……。师补充口头提问:清气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乾坤在这里又是什么意思?
(清气:清香的气味。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乾坤:天地,人间。)
师:由这两句可以看出墨梅还有什么特点?
生:(清香的气味)板书。
师: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
生:(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
(3)指导朗读古诗
3、挖掘深意,体会情感
(1)谁能用自己的话把全诗的意思讲一讲?
(指名讲,同桌互讲,全班交流)
(2)我们现实生活中所看到的梅花要么白色,要么红色,为什么王冕却要将梅花用淡墨表现并描写出来?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这首题画诗,作者画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卓尔不群的高洁志趣和情怀。)
(3)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开头两句,由画面上所画的洗砚池写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联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两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语双关,以物喻人,表明了诗人的人品与节操。)
(4)这首诗讲述的其实是自己的志趣,志向。这就是“诗言志”。让我们再来朗读这首诗,读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贵品性来。
(四)拓展延伸,指导实践
1、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同学们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生谈)
2、赏画-配乐有感情朗读古诗。(课件出示)
3、集体背诵古诗。
(五)布置作业:
写一段评价梅花或王冕的话。
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梅花的诗句,绘画作品。
板书设计:
墨梅图题诗
元 王冕
淡淡的色彩
清香的气味
卓尔不群
《墨梅》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砚、痕”这两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鄙薄流俗的情怀和他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鄙薄流俗的情怀和他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读了那么多的书,老师考考你们的课外知识,怎么样?
A.“岁寒三友”是哪“三友”?B、你能背出有关“岁寒三友”的诗句吗?(指生背)
预设《青松》、《竹石》、《梅花》。
师:在岁寒三友中,松是坚贞不屈的典范;竹是一个顽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象征;而梅呢,傲霜斗雪,芳香高雅。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岁寒三友: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2.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欣赏王冕的千古佳作《墨梅》。
3.读课题。
释题:墨梅,就是王冕用墨画的一株梅花树。
简介诗人:王冕是元朝的诗人和画家,多才多艺。他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
二、读诗
1.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读。读准“砚、痕”这两个字的读音。
3.古人写诗有五言、七言,《墨梅》就是一首标准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出来,不仅要读,还要吟唱,七言绝句的节奏一般是XX/XX/XX×/
4请同学们试着有节奏地来读这首诗,读出诗的韵味。自由练习,再指读,齐读。
三、解诗
A.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一段时间,结合书上注释,自学这首诗。看自己能读懂多少,把读懂的内容用铅笔写在书上,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打上“?”。
1.学生自学。
2.小组内交流,并讨论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
(1)结合注释能理解的重点词有:淡墨、痕、清气、乾坤。
(2)交流每句诗的意思。师小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作者采用淡墨手法画的一株盛开的梅花。
(3)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4)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自由读读这首诗。
B、师引导: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读懂了这么多,没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吗?
可能提出的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画“墨梅”,而不画鲜艳的梅花? (2)这是一幅画,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
(3)为什么说“不要人夸好颜色”?
师小结:
四、品诗
1.品“淡墨”。
(1)同学们,谁见过盛开的梅花?老师拍了好多幅梅花的照片,想不想欣赏?(出示:几幅盛开的.梅花照片)
照片中的梅花什么样子?你能用上一、两个词描述一下吗? (2)王冕笔下的梅花从外表上看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默读前两句诗,思考一下。
生说:淡墨;痕迹一般浅;颜色不够骄人……
(3)出示《墨梅图》。这就是王冕的代表作《墨梅图》,仔细观察一下,这淡淡的墨梅又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生说:素洁、淡雅;美得有特色,不俗气…… (4)指导朗读:你们说的老师深有同感。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读。
指点:“淡墨痕”淡雅的,要读得轻一点。
2.品“清气”。
(1)老师这儿有一个问题不懂,“墨梅”这样做心里是怎样想的?揣摩一下,谁来帮一帮老师?
指生说。
现在明白“不要人夸好颜色”了吗?指生说。
(2)正如诗中所说:“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谢谢同学们,在你们的帮助下,老师读懂了“墨梅”。
3.品读。
过渡:(对照板书)这梅花是痕迹一般的淡墨色,但却素洁高雅,而又清香怡人。可这是一幅画呀,“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谁已经明白你们提出的问题了?生回答。
(1)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完整地读一读,让墨梅的形象走进你的心中吧。生自读。
(2)把书扣在桌上,闭上眼睛,让你的思维跨越时空,让你的想像飞起来,飞到元代王冕家的小院子里(老师的语气要饱含深情,有一种静谧之感)。(师将古诗编成一个简短的故事,讲述给学生听) 五、品诗人
过渡:看得出同学们都陶醉于这梅香中了。回忆一下前面学过的《竹石》等诗,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墨梅》与这首诗对照一下,有什么相同之处?(板书:借物喻人,借物言志) 1.师:作者借墨梅到底想表明自己怎样的心迹呢?如果能再了解一下作者的情况,你们的感悟会更深!
出示:王冕资料。
师:王冕虽然学得满腹经纶,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仅贵,一次次伤尽失意之后,他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沂东九里山,以作画换米为生。王冕曾说: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作者已与墨梅融为一体,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
2.现在让我们回到课始提到的问题:指名提出问题的同学:你明白作者为什么画“墨梅”了吗?生回答。
师评:你们真正读懂了《墨梅》,读懂了王冕,老师很高兴。
3.升华读:同学们,看着这幅墨梅图,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墨梅、对王冕说吗?
指生说,该生接着读出自己的情感。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千般喜欢、万般敬佩化成一首诗,表达出对墨梅对王冕的由衷赞美吧!
齐诵《墨梅》!
五、拓展
1.师:同学们,通过品词品句,结合诗人的身世背景等方法,我们走进了王冕的内心,看到了一个不向世俗低头的高洁之士。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也赞美过梅花:
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2.指导学生了解大意,练习诵读。
3.课后进一步搜集、积累咏梅颂梅的诗词名句。
板书设计:
墨梅(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花色淡
朵朵花开淡墨痕。不同凡俗
不要人夸好颜色,气清香
只留清气满乾坤。托物言志
《墨梅》教学设计 篇6
目标预设:
1.掌握字词,了解大意,感情朗读背诵,2.体会诗人的情感及作者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重难点:感情诵读,体会诗人的情感及作者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过程:
一、导入:
1.回忆背诵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
2.交流资料:
王冕资料
本诗:托物写志的题画诗。
二、读诗(达到:准)。
1.自由读指名读会读的读师范读齐读。
2.引导理解:“砚、乾坤”并记忆。
3.指导读好题目,作者,并标出诗之间的停顿。
三、再读诗。(达到:懂)
1.看下面注释,读诗、理解。
2.汇报:自由谈理解。
3.提出疑难:互相结伴解决。
4.指导总结理解方法:结合注释,联系生活及当时背景,加上想象。
5.连起来说诗意。
四、品味读。(达到:美读)
1.自由读,那句诗给你感觉最深、淡为什么?并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2.汇报交流,相机引。
[1]后两句:最能抒发作者的情感(不以追求色彩艳丽讨好别人。做纯洁、高尚之梅的人)。
板书:梅人(清气满乾坤)
[2]前两句:世上有墨梅吗?(没,作者自己画的墨梅)
小结:清雅、淡雅、素雅、清气……这梅是“天然雕饰而成”。(板书:花开淡漠痕)
[3]作者赞赏梅花吗?讨论。
归纳:前两句写自己画梅的特点,后两句借梅咏人。拖物言志:像梅花一样有清气。
[4]诵读。(节奏、停顿)
五、总结,延伸。
1.写梅花的诗:《梅花》
2.拖物言志的诗:《竹石》
3.作业
抄写、默写本诗。
《墨梅》教学设计15篇(热门)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墨梅》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墨梅》教学设计 篇7
一、教材分析
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她傲冰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因此古人常把她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本课的墨梅,指只用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本诗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称为“画梅圣手”。这是一首作者自己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墨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一二两句构思精巧,将画中墨梅与池边梅树化而为一,仿佛画中之梅的淡淡墨晕,为池头梅树吸收水中墨色所致。三四句则宕开一笔,赞赏墨梅虽无耀人眼目的色彩,却极富清新高雅之气,以此表达不愿媚俗的独立人格理想。
这幅《墨梅图》构图新奇、别致,一枝梅花横贯画面,花朵淡墨轻染,照应诗中的“淡墨痕”,花“好色”,但“梅花”香气淡淡溢出,使人不能不叹为观止。而且,画中题诗书法饱满苍劲,与诗意画意相融合,更添一奇。
二、学情分析
1、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已经具备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学生能在课前根据要求,通过书本、上网、问家长等手段,查找到有关课文的知识,。
2、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学生已经能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通过合作进行探究学习:包括如何分工、如何有序的表达、如何在讨论时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如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等等。所以,在本堂课我在突破重难点时,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
3、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根据教师的要求,用完整、通顺的语言回答问题,进行师生、生生间的`对话。本节课在理解课文的同时,继续培养学生的此种能力。
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学习主动性较强,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善于合作,乐于探究,勇于发现,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成长较快。
三、设计理念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是理解诗歌的最佳手段,在教学中以读为本、为学生创设与文本对话的空间。所以在本节课我设计了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全体学生齐读等各种形式的读,让读贯穿于整个教学,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仅仅领悟到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也使他们更多更直接的与文本产生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的教学本色。
四、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在欣赏图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
2、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3、感受古诗美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感受诗情画意。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知道我国的国花是哪一种花吗?(牡丹)大多数人想到的是牡丹,可是你知道吗,还有一种花它与牡丹并称国花,它就是(出示图片)梅花。如果说,牡丹的雍容华贵是那华美的袍,是国家富裕繁荣的表,那梅花则是我们中华民族铮铮傲骨的魂,我们的骨,我们的脊梁!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历代有志之士,讴歌梅礼赞梅,我们以前也学过一首王安石的诗叫《梅花》,还能背下来吗?(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与众不同的梅花图,那就是王冕的《墨梅图》。我们不仅欣赏他的画,更要欣赏他题写在画上的诗。齐读课题:《墨梅图题诗》,这首诗是咏梅的上乘之作,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咀嚼这绝美的诗篇。
2、据题质疑
理解“墨梅”的意思。
(二)走进诗人,欣赏诗画。
学习古诗,我们要解诗情,首先要了解诗人,谁能介绍一下王冕?
1、王冕,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
2、诗画欣赏。(播放作者简介及诗歌赏析视频)
诗小结:难怪《诗画欣赏》里评价整个画面虽无艳丽的的“好颜色”,但看上去,梅花的“清气”似从纸中透出。
(三)三读感悟,欣赏诗歌。
我们欣赏了王冕的书画,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他的这首题诗。
1、一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韵味。
冕(miǎn)乾坤(qiánkūn)妥协(tuǒxié)
卓(zhuó)尔不群花蕊(ruǐ)厌恶(wù)
①指名读诗
②师配乐范读,生画节奏
③男女生赛读
④齐读古诗
2、再读诗歌,弄懂词义,理解诗句。
①洗砚池:典故,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②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③清气:(一语双关)清香的气味。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
你们知道王冕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这首诗的?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他不愿向统治者妥协,厌恶社会上的腐败风气而过着“淡泊以明志”的隐居生活。所以“气”还可以理解为什么?(傲气、骨气、正气)
④乾坤:天地,人间。
卓尔不群(优秀卓越、超群出众)
哪些卓尔不群的气节?(不贪图虚荣、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向世俗献媚,淡泊名利,坚守自己的情操)
3、三读诗歌,边读边看图,你发现了什么?
王冕就像他笔下超凡脱俗的梅花一样,淡泊名利,坚守自己的情操,不向权贵低头,让我们三读诗歌,替王冕发声。
中国画讲究画面和诗文相得益彰,讲究诗画结合。王冕的画清新脱俗,而乾隆皇帝的题字插在题诗与画中间,破坏了画面的完整性,但这不影响我们对于这幅画这首诗的喜爱与赞美。
(四)“诗言志”
要说世上最难读懂的是什么,我想应该是人的心。上课初始,大家是带着学习任务,了解诗人,而当我们品完诗情解完画意,请同学们再次回到诗人的身上,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①王冕作诗的原因。
②王冕用淡墨表现梅花?
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超凡脱俗、卓尔不群的高洁志趣和情怀留在天地之间。而这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他有的是本事,享尽富贵荣华,但他不愿同流合污,而是在腐败风气中独善其身。
这种精神在现代化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今天,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这并不是说我们一定要归隐山林,淡泊名利我就不求上进,老师希望的是,在我们追求各种“快”的道路上,追求成功的道路上,适时的静下心来,沉淀下来,“不要人夸好颜色”,我们只做更好的自己,最好的自己。
(五)拓展延伸
1、“岁寒三友”
松:不畏风霜,生机勃勃,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
竹:是有气节,象征诗人“任而东南西北风”的气概;
梅:超凡脱俗,象征了诗人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2、“花中四君子”
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
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
七、课后作业
1、有感情的背诵这首诗歌。
2、搜集查找其他赞美梅花的诗歌。
3、画一画梅花。
八、板书
色彩:淡墨痕
墨梅图题诗诗言志淡泊名利、卓尔不群
气味:清气
返回首页